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751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

最新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二、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略)

三、教学措施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三字经》

(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难点:

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

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

二)、全课背诵

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

4、教师抽查。

三)、故事连接:

  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讲完后问:

   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

四)、拓展活动:

   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

(三)、全课小节

第二课时《三字经》

(二)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自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

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

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

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

    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

二)、背诵本课内容:

    1、学生齐读三遍。

教师岁时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

   4、教师检查:

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

最后齐背诵。

三)、故事连接:

    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

2、问: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

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

(三)、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三字经》(三)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勤奋学习。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进一步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应背诵的内容“犬守夜……裕于后”

教学难点:

本课全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两课内容。

  学生齐背诵——————个别抽查。

2、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的第三课。

(二)、学习新知

1、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四人小组讨论以后我们该如何做?

2、背诵全科内容:

(1)、师找一个课前已能背诵的学生背,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

师及时评价。

(2)、学生齐读一遍。

(3)、纠正读音。

(4)学生独立背诵。

(5)小组检查---------师个别抽查。

3、故事连接:

学生独立看书:

故事《苏洵发愤》

4、拓展活动:

看完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三)、全课小节。

第四课时《百家姓》

(一)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百家姓》

(一),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2、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

3、调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掌握并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背诵

教学难点:

全课内容的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

我姓杨,说说你姓什么?

(多叫几个孩子说说)

2、你现在想到了什么?

……一直到学生说出百家姓为止。

3、点题:

今天我们学习《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简介《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宫438个。

其实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

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

比如傣族。

2、作者介绍:

具体作者不详,相传是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的。

3、姓氏的由来:

4、强调读音:

“仇”读“求”、“区”读“欧”、“召”读“哨”、“任”读“人”“华”读“化”、“补”读“瓢”等等

5、背诵:

(1)、分句教孩子们读,

(2)、孩子们独立背诵。

 (3)、齐读、能背诵的背诵。

(4)、个别抽查。

6、趣味姓氏:

中国五大怪姓:

死、难、黑、老和毒。

7、赐姓:

(三)总结结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五课时《百家姓》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百家姓》复兴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并掌握《百家姓》种所设计的有关内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甚至背诵《百家姓》的兴趣

3、深化学生对传统蒙学教材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增强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全课内容的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家姓》单姓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复兴的部分。

(二)、学习新知:

1、复姓的来源:

2、复姓名人简介:

公孙大娘:

唐朝舞蹈家,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大力称赞公孙大娘的剑舞精妙奇绝;又说大书法家张旭观看了她的剑舞后,得起神韵,草书也上了一个台阶。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曾为太史令,后因触怒汉武帝而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他发愤著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称的《史记》,因此名垂千秋。

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

3、帮助孩子背诵:

(1)、帮助学生读、注音

(2)、分句读,帮助孩子理解字义。

(3)、学生独立背诵。

能被多少背多少。

(4)、个别检查。

(三)、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二单元民间传说

教学内容: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故事情节。

2、使学生能体会传说故事中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当时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体会我国民间传说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乞巧节”的由来及其意义,

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3、使学生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善良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本科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

你读过哪些民间文学?

多叫几个孩子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文第一段:

(主要写了“乞巧节”是介绍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从而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师问:

(1)、谁读过有关<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2)、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情?

齐读第一段:

问“乞巧节”是什么意思?

           它来源于一个什么美丽的传说呢?

2、学习第二段:

接着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介绍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的织女相识、相爱、并生下了儿女,但织女因为触犯天庭,被带回了天界。

 4、学习第四段:

引导学生多读几遍,了解王母娘娘这个形象,并思考王母娘年娘对于整个故事所起的作用?

为什么他对牛郎织女的爱情要干涉,最后态度又发生了变化?

5、巩固:

学生分组、分角色读课文,达到基本能口述故事的程度。

(三)、作业布置:

搜集民间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孟姜女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快速浏览并概括文章大意,知道正确有效速度的方法,培养自读意识,为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3、使学生对我国的万里长城有所了解。

4、了解秦始皇的暴政。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命运。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体会到秦朝的暴政,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与辛酸,认识到今天雄伟的万里长城十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泪修建成的,这是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谁爬过长城?

谁看过有关在长城过程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牛郎与织女》,今天我们学习民间故事《孟姜女》。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文第一段:

 通过朗读第一段,问:

孟姜女姓什么?

为什么不是姓孟?

孟姜女的名字有什么习惯含义?

 2、学习第二段:

 

(1)、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画,叫学学了解长成的雄伟和壮观,以曾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2)、学生读两遍课文,一道学生通过范杞梁筑长城却尸骨无存的事例了解,长城的修筑,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其修筑过程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是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3、学习第三段:

 学生读课文后问:

孟姜女为什么失声痛哭以至哭倒长城?

范杞梁为什么在死后被埋在长城之下?

4、学习第四段:

 

(1)、师向学生介绍孟姜女庙,位于山海关东,此庙是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修建的。

 

(2)、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宣称自己是孟姜女的故乡?

5、知识链接:

古代兄弟姐妹的长幼顺序是:

孟(伯)、仲、叔、季。

 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孟姜女实际是孟家的大女儿。

6、知识拓展: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请孩子们试着读一读.

 (三)、作业布置: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掌握主要情节。

认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3、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

体会故事所表达的反封建礼教、崇尚爱情自由的鲜明主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祝英台形象的特点,分析师母、祝英台父母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一段介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祝英台一心要去杭州读书,父亲让她女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在书院认识了梁山伯,并结拜为兄弟,三年的同窗生活,梁山伯竟然没有发现祝英台是女子。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后问:

第一段讲了什么事?

 祝英台为什么想读书?

为什么她的父亲让她女扮男装才能进书院呢?

 2、学习课文第二段:

 让学生阅读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