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6774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Word格式.docx

膏肓腧:

膏之源指的是心口窝,叫鸠尾,这个地方有个剑突,像是小鸟的尾巴。

肓之源指的是肚脐

这两个地方,鸠尾在膈肌的地方,以及肚脐,把人体分成上中下三焦。

这两个地方也是内经里四关当中的两关。

膏肓腧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唐代医家孙思邈先生,他提出来:

膏肓、涌泉、足三里一切病皆可治。

所以要经常刺激这三个穴位。

第三组:

肚脐(命地:

生命的根地)

肚脐是小太极,上面属心下面属肾左面属肝右面属肺中间属脾,脾肾都调。

肚脐这个部位太重要了,在没出生之前是获得营养的唯一渠道。

保养肚脐:

不要受风受湿受凉,不要随便揉、抠肚脐

建议做个肚兜护着肚脐,还可以在肚兜里放中药。

使用方法:

一段时间你只给小朋友捏脊,感觉效果怎么样,如果不行,就给他捏膏肓、涌泉、足三里这三个穴位。

第二部分经穴外治

一、感冒发烧

1、 

预防流行性感冒:

最好的方法是熏醋

原理:

再厉害的感冒病毒只能在中性环境生存,熏醋之后在鼻腔就形成弱酸性环境,所以感冒病毒就没办法生存了。

而且流行性感冒包括猪流感、非典的最重要的传播渠道是:

眼结膜、鼻粘膜和口粘膜。

2、 

感冒之后:

大葱的葱白捣成泥,敷两侧脚心的涌泉穴,敷绿豆粒大小,用伤湿止疼膏固定。

对流行性感冒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发烧都有很好的作用,头天晚上敷,第二天早晨揭下来。

找涌泉穴的小方法:

脚上涌泉穴的两边比较高,找最凹陷的地方,另外,如果孩子再大一点的话,你可以找他的压痛点,这种取穴方法就不会差。

一般感冒:

葱+姜+食盐,捣成泥

敷在胸口、肚脐、肘窝、腋窝、腘窝、手心、脚心。

每个窝上敷一点

或者把泥放在纱布里擦这些地方,退烧更快

或者如果烧的不是很明显直接只敷肚脐就可以了。

感冒食疗:

此方法非常常用

带须葱白一根切碎+5片姜+2勺红糖+一碗半水,煎成一小碗水

一发汗就睡觉

葱白有交通上下阳气的作用,有发表的作用,而且力量很强。

生姜是散中焦寒气,散脾胃寒气的作用,而且也能开泻腠理。

感冒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定想法让孩子开心

感冒从中医的角度,从六经辩症的角度上来说,都属于太阳病,心在脏腑里面是阳中之太阳,心就是身体的太阳。

大家不要小看,心的太阳和六经的太阳一呼应,有利于调节太阳的精气。

总结

所有感冒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先尝试这个小方法。

葱白敷涌泉的退烧方法已经有好几个人向我反映效果很好,而且大人也可以用。

一定要用葱白,不要用绿色的地方,喝的时候可以带葱须,敷的时候不带。

如果经常感冒的话不要喝玉屏风散(玉屏风颗粒),因为里面有防风,这个是秦伯未老先生说的,他不提倡用玉屏风散治疗反复感冒是因为防风有开泻腠理的作用,还没感冒不要开泻腠理,你就给他捏脊、揉足三里等就行了。

来病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保健的时候也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3、 

发烧

高烧:

除了刚才提到的在涌泉敷葱白的方法,还有另一种

玻璃瓶的柴胡注射液

你准备一个滴眼或者滴鼻子的小瓶子,将其剪开,里面的药扔掉

将柴胡注射液倒在这个塑料瓶子里,滴鼻子。

几岁的小孩儿滴几滴(即2-3岁以内,1-3滴;

3-6岁,3-6滴)

鼻孔:

男左女右,只滴单侧

滴上之后15-30分钟就退烧

6岁以下效果较好,6岁以上效果稍差可以用姜葱红糖茶发汗,大人没用。

此方法可用做备用武器。

4、 

流涕:

两个穴点:

木穴(右手,食指内侧)

用火柴棒进行点按,或用耳穴压豆王不留行贴上之后按压

效果:

可止流鼻涕于顷刻之间。

而且不分黄白清稠,一切都可以治,不分男女老幼,小孩子效果更好。

而且这个穴位可以治疗小孩子脾气着急,脾气暴,肝气升发不正常。

木穴在手阳明大肠经,和肝经是别通的,是交叉对应的,食指还是小儿推拿里肝经对应的,而且在后天八卦里,手掌这个区域对应的是巽卦,巽对应的风木,也是对应的肝,整个食指都可以调脾气。

注意:

按穴位的角度要按在筋上,以筋治筋,以筋治肝。

受风寒引起的流鼻涕,也要按在筋上,不管内风外风,所有的风,都为肝所主。

桂枝汤大家都知道是调外感风寒的,太阳中风,桂枝汤理肝气效果也非常好,都是相通的。

5、 

鼻塞:

掐穴位

(1)尺泽穴(位于手太阳肺经)下1.5寸左右,找一个小结节,给揉开,揉的时候要小朋友配合呼哧呼哧喘气,治疗鼻塞效果非常好。

调动肺气,实现肺弄开窍于鼻的功能。

当肺气不降的时候,即肺实的时候,按这个穴位非常好,按尺泽也可以。

(多数情况)

当肺气虚的时候,即很长时间感冒引起的鼻塞还不好,可以按鱼际。

按2-3分钟

(2)迎香穴(位于鼻子两侧的小沟)

通鼻窍的作用也非常强,扎针之后能马上通。

按揉3-5分钟即可。

(3)备用武器:

肩膀处有块肌肉,叫三角肌,长得像鼻子。

可以按压肩膀正中点,还可治感冒时小儿全身酸懒、没精神。

成人也可以。

补充:

治疗痛经可以用小腿肚子的承山穴,原因是小腿肚子对应小肚子。

脚脖子对应脖子,而且脚脖子的好多穴位。

如颈椎病,包括落枕就用昆仑穴,董氏奇穴就用跟腱的正中点。

手指头对应对,所以开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急性脑中风,手指头的头儿,十指放血,很有效。

耳朵像倒立的胎儿,可以治疗全身的疾病。

6、 

鼻炎(经常鼻塞、流鼻涕会发展到鼻炎)

急性:

用以上的方法。

慢性:

(1) 

第四、五颈椎间找一个压痛点或者结节点

(2) 

印堂

应用:

有一个中药叫斑蝥(此方法不到万不得以,不可轻易用),捣成泥,贴在这两个穴位上,先在这两个穴位上贴一个中间带像绿豆粒一样大小的孔的胶布,将斑蝥粉放在小孔上,再贴一个胶布盖上。

贴到感觉发烫,因为这个发泡力非常强,刺激很大。

这个方法一般应用于6-7岁甚至10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不感觉发热,最多贴1个小时。

(2)成品药:

鼻炎一贴灵,是一种小膏药,这个药主张贴大椎治鼻炎,如果大家能买到这个药的话,不要贴大椎,而是贴在第四、五颈椎间以及印堂,如果把大椎也贴上,效果会好上加好。

因为大椎穴也可以振奋、温通全身的阳气。

大人也可以用。

如果是大人治疗顽固性鼻炎,可以上医生在后脑勺发泡,但是平时大家不要这么操作。

如果孩子再大一点,还有一个方法是在印堂穴隔姜灸,也可以治疗慢性鼻炎。

7、 

惊厥:

要重视,在大人手足失措的时候会去医院,这是必要的,但是在去医院的过程当中,我可以给加一些穴位,改善或者缓解问题。

印堂配合太冲透涌泉:

大拇指指头按太冲,朝着涌泉的使劲方向按,同时配合印堂穴。

印堂:

在面部,《灵枢五色篇》,印堂这个区域叫阙,宫阙,宫殿,是心所住的地方,在董氏奇穴里这个穴位叫镇静穴,有镇静的作用,所以它可以作用于心,可以把心收起来。

太冲透涌泉:

滋水涵木

8、 

感冒引起的头痛:

两个穴位

三间穴:

第二掌指关节与第二掌骨的结合处。

贴着第二掌骨关节的结合处,贴着第二掌骨按压,这个部位也是对应的头颈部,它也可以调阳明的所有问题,也可以降阳明。

还可以调理阳明经的经气。

叉三穴:

让小孩儿手稍微拳一下,在第四掌骨关节和第五掌骨关节中间有一个坑儿。

此穴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还可以鼓舞肾气,还可以调理少阳经的经气。

以上两个穴配合,几乎可以治疗一切感冒头痛,或者其它的头痛,大人也可以用。

9、 

感冒引起的咳嗽:

大蒜切片,贴涌泉穴,可以治疗无论外感内伤,贴到感觉热或烫,不要发泡

用法:

晚上睡前用温水洗下脚后贴,用伤湿止疼膏固定,

5-6岁以下的小孩子要注意,贴1-2小时后去掉,大孩子可以贴一夜。

生姜5片+山药1小段(切成5根)+1个核桃砸碎+红糖煮水

生姜和山药可以调脾

(3) 

经常咳:

艾叶30g+苏叶30g打成粗末,做一个小背心,把粗末放在背心夹层里,每天穿着。

10、 

哮喘:

小孩子的哮喘多是两种情况:

一个是支气管哮喘,一个是过敏性哮喘(可冬病夏治,贴穴位)

哮喘发作并且孩子年龄较大的时候,最快的而且是从根上治的方法是:

在后背膀胱经找

压痛点,点刺放血加拔罐。

这个方法大家不要轻易操作,可以让大夫来操作。

对于咳喘来说,大家记住两句话,叫实则泻阳明,虚则补太阴。

实则泻阳明:

实症哮喘,泻阳明是泻大肠,就是通大便。

曾经有个大夫只用一味药把这个病给治好了,就是炒莱菔子,通大肠腐气,大肠腐气不降,肺气就不降,反过来说,肺气降了,大肠气也容易降,肺与大肠相表里。

虚则补太阴:

太阴脾,好多虚性哮喘要从脾入手,土生金,养脾胃。

二、脾胃不合

纳差(不想吃饭)

原因:

脾胃枢纽转不起来了,胃气不降了,也有可能是脾气不升了。

原因1伤食引起:

先消积化食:

麦芽、大麦茶解面条吃太多了,或者用炒糊了的面条解。

山楂、神曲化肉食积滞

如果化了食了还是不想吃饭,你要考虑大肠气有没有降,如果不降,先通大便,通了大便阳明的浊气降下去了,他才想吃饭。

怎么降呢,可以用一些通大便的方法,包括小儿推拿(清大肠、揉天枢),萝卜子也可以。

原因2脾不升清:

大便也很没什么问题,就是脾气不升清了,小儿会很倦怠,耷拉着头,用中药的话可以用补中益气丸,用穴位的话,可以揉百汇穴。

百汇穴的找穴方法:

头顶偏后部分的一个坑,用手可以找到。

所有的纳差都还可以点按5-6分钟的足三里,或者是捏脊。

疳积:

四缝穴,点刺,把油挤出来。

腹泻:

小儿腹泻分为寒泻和热泻,区分方法是看肛门,肛门红的是热泻,肛门不红的是寒泻。

寒泻用艾条灸肚脐,如果小孩儿非常小,可以用一些温热的药,用肉桂磨粉贴肚脐。

热泻用云南白药加高度白酒或者酒精调合后敷肚脐,用胶布固定。

小儿长期慢性腹泻的方法:

五倍子或五味子打粉贴肚脐

再顽固的腹泻用罂粟壳打粉贴肚脐。

腹痛

不辩症的方法:

风油精滴肚脐,缓解小儿腹痛

辩症方法:

中脘,对应胃,方法是刺激足三里

天枢周围,对应大肠,方法是刺激上巨虚

肚脐下面3寸关元为中心,对应小肠,方法是刺激下巨虚。

上巨虚、下巨虚:

找穴位的方法是让小孩子把脚往回勾,足三里往下形成,有两个坑,形成了两个巨大的虚陷的地方,上面的坑是上巨虚(足三里的下3寸),下面的坑是下巨虚(上巨虚的下3寸)

两个备用武器,不仅对小孩子大人也可以

可以治:

喝冷风、吃太急、冷吃一口热吃一口、急性肠痉挛引起的肚子疼,如果按压好了可以当时止疼,绝对不超过五分钟。

如果不及时弄的话,引起急性肠梗阻就必须去医院了。

迎香穴+三间穴

原理

迎香穴:

是大肠经的止穴,这个区域在《灵枢五色篇》里对应的区域正好是对应的大肠,治疗大肠肠痉挛效果非常好。

老年人,如果这个地方发红,肯定是大肠有积热。

治疗头疼,也可以治疗肠痉挛,它是大肠经的输穴,治疗大肠经的痛症,这个穴位属木,有舒畅气机的作用。

便秘

小儿便秘一般是实症,大肠气胃气不降引起的,和老年人中年人的便秘非常大的差别。

小儿便秘几乎都可以用泻的药

大承气汤:

等量的生大黄20g、芒硝20g、枳实20g、厚朴20g备用。

打成粉贴肚脐,可直接贴或者用生姜汁调(不要加具有收涩作用的),再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如果小孩子过敏,可以贴医用的脱敏胶布。

成年人如果是实症也可以用,填满肚脐,一般的情况下贴一天。

这个效果非常快,如果成人很久没大便,中午做了,下午就大便。

甚至如果是小孩子吃不下药又不得不吃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把药打成粉,放在肚脐给它贴上。

还有一个方法是可以直接用芒硝,直接放在手心上,或装在小袋子里让他拿着。

这叫手心疗法。

6、肥胖:

很常见,最重要的是少吃加锻炼,用穴位的话效果有限。

治疗小儿推拿,不要动关元、肾俞、命门,这是成年人用的穴位

小儿补肾或者增强免疫力,或是治一切虚热的病:

二马穴。

无名指对应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与肾经相别通,这个手指头上的任何的穴位都可以有补肾的作用;

原气的输布要通过三焦的道路,刺激手少阳三焦经可以调节原气的输布道路,所以刚才提到的叉三穴可以治疗小儿的免疫力低下、头疼感冒。

还有给女性经常用的还巢穴,可以预防早衰。

还有我常用的治疗肾虚腰疼的中白穴也是在这个手指的旁边,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过之处。

成人的肾虚腰疼可以按二马穴的下面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