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6018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三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

”刘大年说:

“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

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

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  )

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

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

5.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完成“一五”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6.1912年3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子,女子装饰像男子”,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

民国时期服饰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人们服饰观念开放

B.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被打破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

7.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

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

政府给予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以部分权力;

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

这次试点 (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

C.形成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开启了城市体制改革

8.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

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

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9.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

“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

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

”这体现了该法案 

A.受到《独立宣言》精神的影响

B.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C.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

D.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10.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阐述道: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严重性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不结盟运动是军事政治经济组织

B.客观地指出当时世界局势

C.世界两极格局正在形成

D.世界区域集团化日益明显

1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禁止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用黄金支付,美国最终放弃金本位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

这两次金本位体制的改变 (  )

A.都推动了经济复苏和发展

B.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秩序

C.表明美国经济政策反复无常

D.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要求

12.下图的中外两幅名画都 (  )

A.强调表现个性和主观感受

B.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C.运用了现代主义创作手法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其中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

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

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

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

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

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

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

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

这个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后,国王统而不治,而首相权力不断增强:

一方面表现在对内阁委员会的控制上。

重要的常设委员会是由首相亲自主持的,首相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性的委员会。

而且只有在内阁委员会主席的同意下,方可将其中的不同意见提交内阁全体讨论,从而削弱了对整个决策的控制和监督。

另一方面表现在建立首相自己的智囊团,即建立政策小组。

这种非官方的小组只对首相个人负责。

可审查超越部门界限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对中短期政策问题的研究,并协助首相加强与政党的联系等。

实际造成了“全体内阁讨论很少一点的政府工作”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论述英国首相权力不断扩大的具体表现。

(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就“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观点。

(7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认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或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

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把经济运行中“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以

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摘编自翟年祥《二十世纪30年代中苏“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中、苏经济发展为例,评价凯恩斯的观点。

(要求:

任选一个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15、16、17、18题四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7-1903年成立的253个大托拉斯中,有78个控制了各行业产量的

50﹪以上,26个控制了80﹪以上,大有完全消灭中小企业之势。

资本垄断家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

托拉斯的巧取豪夺恶化了各阶层人民的处境,从而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纽约世界报》评论道:

“美国从未像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那样接近一场社会革命。

  1901年,罗斯福决定向托拉斯宣战,下令对垄断公司进行起诉,许多垄断资本家被送上被告席。

1907和1908年,司法部分别对美孚石油和美国烟草公司进行起诉,最高法院下令将两大公司解散。

1903年初,国会根据罗斯福的建议,通过了《商务与劳工部法》等一系列法令,开创了直接过问企业内部事务的先例。

罗斯福公开声称:

“扩大政府对所有从事州际业务大公司的经营监督权,并保证大公司行为端正,就如同消灭严重弊病一样,将使现有制度更加稳定。

——《试论西奥多·

罗斯福的反托拉斯战》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为什么对托拉斯宣战?

(9分)

(2)根据材料,归纳罗斯福反托拉斯的基本方式,并指出其实质。

(6分)

16.(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材料二 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陈列着法国最珍贵的文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份文件被史学家们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宣言诞生后,被印成许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迅速传遍欧洲大陆。

——刘宗绪编《世界近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说明《人权宣言》核心主张是什么?

为“保存人的自然权利和不可动摇的权利”,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政治原则?

(2)《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依据《人权宣言》的思想内容和它对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7.(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根据自己在世界上的相关角色参战,这些角色又是根据其疆域边界、殖民地拥有量、陆军和海军力量的变化而定。

虽然奥匈帝国预先就想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很快也认为比利时不再是独立国家,但除了这两个小国(它们本就是在19世纪才从较大的政治结构中脱胎出来)如人所料地消失以外,其他国家,特别是主要的大国,即便被胜利者击败,也都幸存了下来。

在此意义上,无论这场战争的手段是多么昂贵,多么具有破坏性,目的仍然是相当传统的。

  ……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这一切都非常不同。

从一开始,战争的意图就不一样。

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就是岌岌可危的。

对此,双方的领导人都承认。

……事实上,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对领土和资源的控制问题,也关系到谁能生存、谁能控制全球资源、哪些民族将完全消失(因为它们会被胜利者认为是劣等的、不受欢迎的群体)等问题。

——[美]格哈特·

温伯格《全副武装的世界》

(1)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有何明显的不同?

这对两场战争的性质有何影响?

(2)以德国为例,说明“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就是岌岌可危的”。

18.(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桂芬(1809-1874),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他早年师从林则徐,后熟读《海国图志》,受林、魏的影响颇深,思想比较开放。

1840-1859年,冯桂芬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有机会了解清最高统治集团内的各种情况,从而对整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剧变,对冯桂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为躲避战乱,冯桂芬一度避居上海,并写下传世名作《校邠庐抗议》。

  在冯桂芬眼里,“西学”囊括了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内涵。

他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

他对清朝统治也有不满,要求革新内政,并且重视农业生产,倡议在生产中采用机器,以节省人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给予掌握西方技艺者科举待遇。

他所设计的试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方案,不仅受到了洋务派的礼赞,而且在《校邠庐抗议》出版三十年后仍然受到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对清末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很大。

——摘编自熊月之《冯桂芬评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冯桂芬创作《校邠庐抗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桂芬对近代中国变革的作用。

答案解析

1.C 注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体政”“正民”“民听”“刑政”和“一也”,这些信息表明礼乐制度的存在有利于建立和维护贵族统治集团的秩序和利益,在加强对下层人民统治方面与“刑政”具有相同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功能。

故选C。

2.B 材料中是元朝中央机构的调整,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A不正确;

由皇太子挂名,说明这是皇权的延伸,加强了皇权,B正确;

三省合一省有利于提高效率,C表述不正确;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历史潮流,D也不正确。

3.C 统治者的出发点是维护统治,两者出发点不同,故排除B;

《三国演义》扩大了这一崇拜的影响范围,但小说无法决定政治走向,故排除A;

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对于气节、忠义的重视,主要从程朱理学兴起以后,故选C。

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C 日本侵华战争阻断了中国民族独立和近代化的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其最大危害,故C正确;

5.B 图中阶段Ⅲ显示1960-1963年城市化进程呈现下降趋势,此时中国正实行经济调整,故B符合题意;

A是属于第一阶段;

农业合作化时间是1953-1956年,故C错误;

国有企业改革时间是1984年,故D错误。

6.C 由材料分析民国时期服装穿着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政治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B、D材料都能够直接反映,属于现象,所以选C。

7.A B时间不对,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材料只是试点,还没有形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不正确;

1984年后开启了城市体制改革,D时间不对。

8.A 罗马市民的合法婚姻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说明法律对婚姻自由进行了限制,故A正确;

材料中不提倡不同等级的婚姻,故B错误;

尊亲敬老是材料中规定婚姻之下的义务,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错误;

材料中体现的是市民,故D错误。

9.A 材料反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这与《独立宣言》精神相吻合,故A正确;

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B错误;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故C错误;

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美国1787年宪法,故D错误。

10.B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故A不正确。

不结盟运动是面对当时世界局势中的美苏争霸而兴起的,体现了当时的世界形势,故B正确。

不结盟运动第一次会议是在1961年,两极格局早已形成,故C不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区域集团化,D错误。

11.A 1933年放弃金本位目的是实行货币贬值,刺激经济复苏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确立金本位,反映了其攫取世界霸权的要求,对战后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作用,故选A。

B表述错误,不符合战后经济状况。

C与史实不符。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要求。

12.A 凡高的作品属后印象派,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

郑板桥的《墨竹图》是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A。

13.

(1)局限:

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皇帝的私人办公厅);

内阁受制于司礼监;

内阁与六部职权不明确。

影响: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容易形成宦官专权;

朝廷内争权夺利,政局动荡。

(4分)

(2)表现:

主持内阁,垄断议会的提案权,并参与制定法规的实施细则;

掌控议会的财政权;

以多数党领袖的身份控制议会下院;

控制内阁委员会,建立智囊团,削弱内阁大臣对决策的监督。

(3)观点:

皇权与相权都是专制制度的产物,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皇权随着专制的加强而加强,随着民主的发展而削弱,相权则反之,此消彼长(或随着专制制度的发展,皇权在不断强化,相权在不断削弱);

政治实践中相权不可或缺,而皇权要有所制约。

14.示例一

观点:

凯恩斯认为政府应扩大投资,加强经济干预与宏观指导,推动经济迅速增长。

(2分)

态度:

赞同。

(2分)论证:

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中央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计划,白银收归国有,发行法币,投资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宏观指导。

(4分)结果使国民经济有较大发展,并带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示例二

不赞同。

论证:

苏联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政策,投资新建大量工矿企业,排斥市场调节,强调政府干预。

(4分)结果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缺乏活力;

工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5.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大企业制度建立;

垄断资本家控制国民经济,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国计民生;

美国反托拉斯运动高涨,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2)方式:

以法律手段惩处垄断企业,甚至勒令解散;

通过立法手段对企业直接干预。

实质:

维护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16.

(1)核心主张:

维护人权。

(2分)原则: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分权制衡,法治取代人治。

(2)《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成为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宣告了“旧制度的死亡”。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权、自由、法治、平等的基本原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治国原则,成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17.

(1)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按照新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争夺对世界的统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双方的争霸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5分)

(2)说明:

从德国来看,希特勒从准备到发动战争,始终围绕着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希特勒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采取法西斯手段。

18.

(1)原因:

冯桂芬对封建制度有深刻的认识;

清政府内忧外患;

西方资本主义的经验为其提供了借鉴。

(2)作用:

为洋务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维新派变法图强奠定了基础。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