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5963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

《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Word格式.docx

肥煤单独炼焦时,由于胶质体数量多,又有一定的黏性,膨胀性较大,导致推焦困难。

在配煤中,加入肥煤后,可起到提高黏结性的作用,所以肥煤是炼焦配煤中的重要组分,并为多配入黏结性差的煤创造了条件。

(5)焦煤焦煤的变质程度比肥煤稍高,挥发分比肥煤低,分子结构中大分子侧链比肥煤少,含氧量较低。

热分解时生成的液态产物比肥煤少,但热稳定性更高,胶质体数量多,黏性大,固化温度较高,半焦收缩量和收缩速度均较小,所以焦煤炼出的焦炭不仅耐磨强度高、焦块大、裂纹少,而且抗碎强度也好。

就结焦性而言,焦煤是最好的能炼制出高质量焦炭的煤。

配煤时,焦煤的配入量可在较宽范围内波动,且能获得强度较高的焦炭。

所以配入焦煤的目的是增加焦炭的强度。

由于我国焦煤贮量有限,在配煤时,应尽量减少焦煤的用量,以节约焦煤。

(6)瘦煤瘦煤的煤化程度较高,是低挥发分的中等变质程度的黏结性煤,加热时生成的胶质体少,黏度大。

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炭,但焦炭的熔融性很差,焦炭耐磨性能也差。

在配煤时配入瘦煤可以提高焦炭的块度,作为炼焦配煤效果较好。

(7)贫煤贫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烟煤,属于高变质程度的煤。

贫煤没有黏结性,在炼焦炉中不结焦,故不能单独炼焦。

在配煤中加入少量贫煤可起瘦化剂的作用。

因其硬度大,配入贫煤时最好将其单独粉碎以增加焦块的均匀性。

(8)无烟煤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

挥发分低,固定碳含量高,密度大,燃烧时不冒烟,加热时不产生胶质体,没有黏结性和结焦性。

在没有瘦煤的地区可配入无烟煤。

二、配煤的意义和原则

早期炼焦只用单种煤,随着炼焦工业的发展,炼焦煤贮量明显不足。

随着高炉的大型化,对冶金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种煤炼焦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膨胀压力大,焦饼收缩量小,容易损坏炉墙,并造成推焦困难等。

针对此种现象,结合我国煤源丰富,煤种齐全,但炼焦煤贮量较少的现状,走配煤之路势在必行。

所以单种煤炼焦已不可能,必须采用多种煤配合炼焦。

配煤炼焦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种煤,均匀地按适当的比例配合,使各种煤之间取长补短,生产出优质焦炭,并能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增加炼焦化学产品。

不同的煤种其黏结性不同,从结焦性来说主焦煤最好,但我国焦煤贮量少,不能满足焦化工业的需要,同时贮量丰富的其它煤种又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了炼焦配煤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以气、肥煤为基础煤种,适当的配入焦煤,使黏结成分、瘦化成分比例适当,并尽量多配高挥发分弱黏结煤的配煤原则。

为了保证焦炭质量,又利于生产操作,配煤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证焦炭质量符合要求;

(2)焦炉生产中,注意不要产生过大的膨胀压力,在结焦末期要有足够的收缩度,避免推焦困难和损坏炉体;

(3)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煤炭资源,做到运输合理,尽量缩短煤源平均距离,降低生产成本;

(4)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多配一些高挥发分的煤,以增加化学产品的产率;

(5)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应多配气煤等弱黏结性煤,尽量少用优质焦煤,努力做到合理利用我国的煤炭资源。

我国大多数地区煤炭有以下几个特点:

(1)肥煤、肥气煤黏结性好,有一定的贮量,但灰分和硫分较高,大部分煤不易洗选;

(2)焦煤黏结性好,在配煤中可以提高焦炭强度,但贮量不多,且大部分焦煤灰分高、难洗选;

(3)弱黏结性煤贮量较多,灰分、硫分较低,且易洗选。

因此在确定配煤比时,应以肥煤和肥气煤为主,适当配入焦煤,尽量多利用弱黏结性煤。

按此原则确定的配煤方案,结合我国煤炭资源的实际,打破了过去沿袭前苏联以焦、肥煤为主,少量配入气、瘦煤的配煤传统,为合理利用资源和不断扩大炼焦煤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各焦化厂在确定配煤比时,应以配煤原则为依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就近取煤,防止南煤北运及对流,避免重复运输,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炼焦成本。

此外应考虑焦炉炉体的具体情况,回收车间的生产能力,备煤车间的设备情况等,如炉体损坏严重时,配煤的膨胀压力应小些,回收车间生产能力大时,可多配入高挥发分的煤。

总之,制定配煤比应遵循上述原则,因地制宜,根据单种煤的特性,通过配煤试验,拟定初步配煤方案,然后进行试生产。

若更换煤种,更改配煤比或遇炉体严重损坏时,都可通过配煤试验进行调整,以其试验结果指导生产,炼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焦炭。

三、配煤理论与焦炭质量预测

由于煤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要提出一个普遍适用的配煤理论和焦炭质量预测的方法比较困难。

又由于各种配煤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在一定区域内或煤源条件下得到采用,所以确定的配煤方案,也需经过配煤试验来验证其合理性。

目前常用的配煤理论及焦炭质量预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黏结组分和纤维质组分的配煤概念

这一配煤概念的出发点是根据煤岩学理论,将煤分为黏结组分(活性组分)和纤维质组分(惰性组分)两大类。

评价炼焦配煤的指标,一是用黏结组分的数量表示黏结能力的大小;

二是用纤维质组分的强度决定焦炭的强度。

具体方法是:

将煤用吡啶抽提,提出物为黏结组分,残留物为纤维质组分,将纤维质组分与一定量的沥青混合成型后干馏,用干馏后所得固块的最高耐压强度表示纤维质组分的强度。

当配合煤达不到相应要求时,可添加黏结剂或瘦化剂进行调整。

它们的关系由图3-1表示。

四、配合煤的质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配煤质量指标主要是指配合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胶质层厚度、膨胀压力、黏结性及细度等。

不同的焦炭使用部门对其质量要求不同,则配合煤指标也有所不同。

1.水分

配合煤水分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单种煤的水分。

水分过小,会恶化焦炉装煤操作环境;

水分过大,会使装煤操作困难。

通常水分每增加1%,结焦时间约延长20分钟。

另外装炉煤水分对堆密度也有影响,如图3-12为二者的关系。

由图可见,煤料水分低于6~7%时,随水分降低堆密度增高。

水分大于7%,堆密度也增高,这是由于水分的润滑作用,促进煤粒相对位移所致。

但水分增高,会使结焦时间延长,炼焦耗热量增高,所以装炉煤水分不宜过高。

而且过高不仅影响焦炭产量,也影响炼焦速度,同时影响焦炉寿命。

所以要力求使配煤的水分稳定,以利于焦炉加热制度稳定。

操作时,来煤应尽量避免直接进配煤槽,应在煤场堆放一定时期,通过沥水稳定水分,也可通过干燥,稳定装炉煤的水分。

一般情况下,配合煤水分稳定在8%~12%较为合适。

图3-12煤料堆密度与水分关系

2.灰分

成焦过程中,煤料中的灰分几乎全部转入焦炭中。

一般配煤的成焦率为70~80%,焦炭的灰分即为配煤灰分的1.3~1.4倍。

灰分是惰性物质,灰分高则黏结性降低。

灰分的颗粒较大,硬度比煤大,它与焦炭物质之间有明显的分界面,而且膨胀系数不同,当半焦收缩时,灰分颗粒成为裂纹中心,灰分颗粒越大则裂纹越宽、越深、越长,所以配合煤的灰分高,则焦炭强度降低。

配合煤灰分可直接测定,也可以将各单种煤灰分用加和性原则进行计算,如下式:

式中Ad──配合煤的干基灰分,%;

Adi──各单种煤的干基灰分,%;

Xi──各单种煤的干煤配比量,%。

我国规定:

一级冶金焦的灰分不大于12%,按成焦率75%计算,配合煤灰分应不大于12%×

75%=9%,若焦炭灰分小于13%,全焦率按78%计算,则

配合煤灰分约为:

13%×

78%=10.14%

[例3-2]某焦化厂配煤情况如表3-2。

则配合煤灰分为:

降低配合煤的灰分有利于降低焦炭的灰分,可使高炉、化铁炉等降低焦耗,提高产量;

但是降低灰分会使洗精煤产率降低,提高了洗精煤成本。

因此应从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我国的煤炭资源中,多数的焦煤和肥煤含灰分高,属于难洗煤,而高挥发分弱黏结性气煤则贮量较多,且低灰、易洗,所以可将灰分较高的焦煤、肥煤和灰分较低的气煤相配合。

3.硫分

配合煤硫分可直接测出,也可将各单种煤的硫分按加和性计算。

式中St,d──配合煤的干基全硫,%;

St,di──各单种煤的干基全硫,%;

硫在煤中是一种有害物质,在配煤炼焦中,可通过控制配煤比以调节配合煤的硫分含量,使硫分控制在1.1左右。

而且在确定配煤比时,必须同时兼顾对焦炭灰分、硫分、强度的要求。

降低配合煤硫分的根本途径是降低洗精煤的硫分,或配用低硫洗精煤。

炼焦时配合煤料适宜的煤化度指标是:

=1.2%~1.3%,相当于Vdaf=26%~28%。

此时焦炭的气孔率和比表面积最小,焦炭的强度最好。

若煤化度过低,焦炭的平均粒度小,抗碎强度低,而且焦炭的气孔率高,各向异性程度低,对焦炭质量不利。

若煤化程度过高,尽管各向异性程度高,但煤料的黏结性变差,熔融性变差,耐磨强度降低,可能导致推焦困难。

确定配合煤的煤化程度指标值应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尽量提高化学产品的产率,尽可能多配气煤。

5.配合煤的黏结性指标

配合煤的黏结性指标是影响焦炭强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结焦机理,配合煤中各组分的煤塑性温度区间应彼此衔接和依次重叠。

以此为基础的反映黏结能力大小的指标的适宜范围为:

黏结指数G=58~72,胶质层最大厚度Y=17~22mm,最大流动度MF为70~1000DDPM,奥亚膨胀度指标bt≥50%。

配合煤的黏结性指标一般不能用单种煤的黏结性指标按加和性计算。

6.配合煤的膨胀压力

单种煤的膨胀压力由多种因素决定,煤热解时配合煤中各组分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因此其膨胀压力不能用简单的加和性来计算,只能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测定。

一般可采用200kg的实验焦炉,将炭化室的一侧炉墙做成可以活动的,通过活动炉墙和框架间的测压装置测定膨胀压力的大小。

在确定配煤方案时有两点内容值得参考:

一是在常规炼焦配煤范围内,煤料的煤化程度加深时,膨胀压力增大;

二是对同一煤料,增大堆密度,膨胀压力增加。

当用增加堆密度的方法来改善焦炭质量时,要注意膨胀压力可能产生的对炉墙的损害。

根据我国的生产经验,膨胀压力的极限值应不大于137~196Pa。

7.煤料细度

煤料必须粉碎才能均匀混合。

煤料细度是指粉碎后配合煤中的小于3mm的煤料量占全部煤料的质量百分率。

常规炼焦煤料细度要求为80%左右,捣鼓炼焦细度一般大于85%。

细度过低,配合煤混合不均匀,焦炭内部结构不均一,强度降低。

细度过高,不仅粉碎机动力消耗增大,设备生产能力降低,而且装炉煤的堆密度下降(如表3-3所示),更主要的是细度过高,反而使焦炭质量受到影响。

因为细度过高,煤料的表面积增大,生成胶质体时,由于固体颗粒对液相量的吸附作用增强,使胶质体的黏度增大而流动性变差,因此细度过高不利于黏结。

故要尽量减少粒度小于0.5mm的细粉含量,以减轻装炉时的烟尘逸散,以免造成集气管内焦油渣增加,焦油质量变坏,甚至加速上升管的堵塞。

关于不同细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梅山焦化厂曾在200kg试验焦炉上进行对比试验,其结果见表3-4。

在具体的配煤操作中,从焦炭质量出发,不同的煤种应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对于弱黏结煤,细度过低所造成的损害是主要的,应细粉碎;

而对强黏结煤,细度过高所造成的不利是主要的,应粗粉碎。

肥煤、焦煤较脆易碎,而气煤硬度较大,难碎。

所以肥煤、焦煤适宜粗粉碎,气煤应细粉碎。

配煤时,除选择合适的粉碎机械外,还应根据煤种特点,考虑煤料粉碎的工艺流程。

2.捣固炼焦的要求及影响因素

 

(1)水分控制捣固炼焦的煤料水分控制在9%~11%较为合理,水分少煤饼不易捣实,装炉时易造成损坏。

但水分过高会使煤饼强度明显降低,对捣固、炭化均不利,而且会延长结焦时间。

据资料介绍有的地区在雨季,水分问题较突出,煤饼倒塌率达10%。

 

(2)细度要求细度小于3mm的煤应控制在90%左右,若细度低,需消耗较高的捣固功才能使煤饼达到一定的稳定性;

若装炉煤细度过高,会使堆密度和抗压强度均降低,但会使抗剪强度提高。

由于煤饼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抗剪强度,所以捣固煤料应有较高的细度。

(3)增加瘦化组分配煤中,为提高捣固炼焦的M40,需加入一定数量和品种的瘦化组分,因瘦化组分可减少焦炭的裂纹形成。

在相同条件下,往往用焦粉作瘦化剂优于瘦煤,但焦粉作瘦化剂时,须控制焦粉的配入比和粒度并混合均匀,否则容易导致焦炭热性能变坏,并产生裂纹。

如表3-6为瘦化组分对捣固焦质量的影响。

配入瘦化剂时,对瘦化剂的选用:

(1)当配煤中挥发分和流动度均很高,加入瘦化剂以降低配煤的挥发分,减弱气体析出量,增大块度和抗碎强度,一般用焦粉比用瘦煤好。

(2)当配煤中挥发分和流动度中等,并且希望耐磨性好,可选用无烟煤粉或挥发分约15%的半焦粉。

(3)若要求降低焦炭气孔率,提高块度和抗碎强度,还希望降低焦炭的灰分、反应性,可选用延迟焦粉。

选择瘦化剂还要根据资源、经济等条件综合考虑,瘦化剂也可混合使用,也可配适量的黏结剂调整装炉煤的黏结性。

注意瘦化剂均应单独细粉碎,以防混合过程形成焦炭的裂纹中心。

三、干煤炼焦

干煤炼焦是将装炉煤预先干燥,使其水分降到6%以下,然后再装炉炼焦。

1.干煤炼焦的效果

干煤炼焦可以增加产量,改善焦炭质量和多配入高挥发分弱黏结煤,且具有稳定焦炉操作、提高焦炭强度、降低炼焦耗热量等功效。

(1)改善焦炭质量或增加高挥发分弱黏结性煤的配用量干燥后的煤流动性提高,使装炉煤的堆密度增大,有利于黏结。

装炉煤水分与堆密度的关系见图3-12。

由图可知,选择合适的水分,可增加入炉煤的堆密度。

水分降低,还使炭化室内各部位的堆密度均匀化,有利于提高焦炭的机械强度。

(2)提高炼焦炉的生产能力入炉煤水分降低,堆密度提高,可以提高炼焦速度,缩短结焦时间,如图3-22。

水分越低停留在低温区的时间越短,生产周期就越短,从而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图3-22结焦时间与入炉煤水分的关系

1—水分为1%;

2—水分为5%;

3—水分为12%

(3)降低炼焦耗热量一般情况下,装炉煤水分降低1%(绝对值),炼焦耗热量减少60~100kJ/kg。

此外,装炉煤干燥后,可稳定煤料水分,便于炉温管理,使焦炉各项操作指标稳定。

同时减轻炉墙温度波动,有利于保护炉体,减少了回收时的冷凝水量,故有利于污水处理。

我国首钢曾进行干燥煤炼焦实践,当配合煤水分降至3%时,保持焦炭强度不变,可多配5%的大同弱黏煤;

若多配了5~15%的弱黏煤,采用干燥煤炼焦,焦炭强度还有所提高。

如表3-10所示。

2.工艺过程

煤干燥工艺是炼焦煤准备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用设备主要包括:

煤干燥器、除尘装置和输送装置。

此干燥工序一种是可设在炼焦配合煤粉碎之后,即对配合煤进行干燥处理;

另一种是对单种煤进行干燥处理。

由于对单种煤进行干燥后再配合、粉碎易有大量粉尘逸出,所以一般不采用单种煤进行干燥处理的工艺。

一、来煤的接受

来煤的接受是备煤车间的第一道工序。

在接受来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每批来煤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取样分析,并与来煤单位的煤质分析数据对比,煤种核实无误后方可接受,如质量不合要求,应视具体情况及时处理。

②根据来煤的煤种不同,要分别接受,并卸到指定位置,防止不同煤种在卸煤过程中互混。

③为稳定和改善原料煤的质量,来煤应尽可能送往贮煤场。

设计煤场容量时通常按来煤的70%计算,30%可送往配煤槽。

小型焦化厂直接进槽量的比例可大些。

④各种煤的卸煤场地必须保持清洁,更换堆放场地时要彻底清扫。

受煤坑在更换煤种时也要清扫干净,这样才能做到煤种清楚,配煤质量稳定。

二、煤的贮存

在煤场贮存有相当数量的煤,煤场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配煤的准确性以及焦炭的质量。

因此,贮存煤时要求:

①贮煤场应有足够的容量,以保证有一定的贮煤量,使焦炉生产能连续、稳定、均衡地进行。

贮煤场的容量大小,取决于生产规模、距离煤源的远近、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煤矿的生产规模等。

一般大中型焦化厂应有10~15昼夜的贮煤量,小型焦化厂则天数更多些。

贮煤场的大小应能提供各种煤分别堆、取、贮的可能性,也就是为堆、贮与取用分开,所以每种煤须设置2~3个贮煤区。

为了提供煤场装卸、倒运机械的维修场地,煤场的长度应比有效堆煤长度约长10多米。

②煤场的地坪应做妥善的处理,必须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煤场土质及工厂的条件,可采用自然地坪,煤渣夯实,碎石夯实灌浆,原土打夯素土夯填以及混凝土等方式。

对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的地坪,最好采用混凝土、卵石灌浆的方式。

对于地下水位低、土质较好的地面,可采用碎石夯实灌浆,原土打夯后炉渣黏土夯实等方式,这样可防止煤土混杂。

处理地坪时,必须考虑坡度,保证雨季排水畅通。

否则,煤堆容易塌落。

煤场地坪排水一般由中部向两侧流动,同时应当考虑回收煤泥的沉降池。

另外,煤场地势应高于周围地表,防止煤场成为凹地而积水。

③要确保不同煤种的煤单独存放。

对于同一种煤,为了消除和减少由于不同矿井和矿层来煤所造成的煤质差别,在贮存过程中,应尽量混匀,通常采用“平铺直取”的操作方式。

即在存煤时,沿该煤种的整个场地由低向高逐渐地平铺堆放,取用时,沿该煤堆的一侧由上往下直取。

④贮煤场的煤堆高度应保持一定的高度。

因为煤堆高度过低,煤场的占地面积就会增大,导致雨季时煤的水分增大,并且也增加了倒运距离,所以煤堆应保持一定的高度。

煤堆的高度与煤场机械有关,一般煤堆高度使用斗轮堆取料机可达10~14m,门式抓斗起重机为79m,桥式抓斗起重机一般为7~8m。

⑤煤的贮放时间不能过长,以免氧化。

特别是低变质程度的煤气孔率高,吸附氧多,更易被氧化。

煤的矿物质中含有FeS2,它与空气中的氧和水汽可发生如下反应:

2FeS2+7O2+2H2O→2FeSO4+2H2SO4+Q

该反应使煤块破碎,煤的表面积增加并放出热量,故加速了煤的氧化。

煤被氧化后,其结焦性变差,发热量降低,挥发分、碳和氢的含量降低,氧和灰分增加,燃点降低,对炼焦不利。

若存放时间过长,煤氧化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快散发,易发生自燃。

因此,对各种煤应规定允许的堆放时间,并按计划取用。

煤的氧化除和煤种有关外,还和气温及煤场的通风条件有关。

为了控制氧化,应定期检查煤堆温度,将煤堆温度控制在50°

以下。

若发现温度接近50°

,应尽快取用,超过50°

时应立即散开煤堆,以防自燃。

根据鞍钢和武钢的生产实践,各种煤允许的贮存时间见表3-16。

三、煤场管理

从焦化厂的整个工艺流程来看,煤场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它对于给炼焦炉均衡地提供质量稳定的煤料,其中包括来煤调配,合理堆放和取用,质量检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来煤调配

贮煤场应保持各种煤种的煤都有一定的贮煤量。

如果因煤矿或运输部门的原因,煤未能及时运到,虽然贮煤场的存煤可补足这一部分煤料,但是当这种煤波动较为严重时,必然影响煤场所必须进行的均匀化作业,对煤质的稳定性带来不利。

因此在煤场管理中,必须根据各类煤的配用量,煤场上各类煤的堆放和取用制度及煤场容量,向煤矿和运输部门提出各类煤的供煤计划,并及时组织调运。

要建立各煤种的日进量和日送出量指示图表,及时掌握贮煤情况,以利于对煤料的调配工作。

要避免煤场用空后来煤直接进配料槽,使煤质发生波动,同时也要避免来煤过多,煤场难以容纳,造成管理混乱。

2.堆放和使用

焦化厂的来煤,最好全部先进入煤场堆贮,经过煤场作业实现煤质的均匀化和脱水,以保证煤料质量的稳定。

这是因为一方面,各种牌号的煤,由于矿井和煤层的不同,而存在结焦性能的不同;

另一方面,在煤的洗选过程中,各种煤的可洗性不同,洗精煤的灰分和硫分也不同。

因此,来煤的质量是有很大波动的,必须在煤场进行均匀化作业。

抓斗类起重机作为煤场机械时采用“平铺直取”,堆取料机煤场可采用“行走定点堆料”和“水平回转取料”的方法进行均匀化作业。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在经煤场均匀化作业后,水分、挥发分、灰分、硫分等多项指标的偏差值都有所降低,其中以灰分的均匀化效果最为明显。

统计数据还表明,经过煤场堆贮10天左右的煤料,平均水分降低2.33%,由于水分的降低和稳定,减少了焦炉的耗热量,改善了焦炭质量和焦炉操作,对延长焦炉寿命有利,同时还有利于配煤槽均匀出料。

3.质量检验

对来煤必须称量,并按规定进行取样,分析来煤的水分、灰分、硫分和结焦性,以核准和掌握煤种和煤质,并考虑该煤的取用和配用。

为加快卸车或卸船速度,我国多数焦化厂是采取边取样分析,煤料边进场的方法。

对铁路运输来煤一般在车厢取样,也有的是在翻车机皮带上取样。

对船运来煤一般是在卸船机后送往煤场的皮带上取样。

刚进煤场的煤料应单独贮放,不得与已混匀的煤料或正在取用的煤料混合。

目前国内外都十分注重取样、分析的合理、快速、高效和高准确性,并在这些方面有较大进展。

一、粒度控制

1.各种煤的粉碎性

煤的黏结性不仅取决于煤化度和岩相组成,也因煤粒子的大小以及整体煤料的粒度分布而异。

各种煤的岩相组成和煤化度不同,其硬度和脆度就会有很大不同,因而粉碎性也不相同。

从煤化度看,中等挥发分的强黏结煤,如焦煤和肥煤易被粉碎,高挥发分和低挥发分的弱黏结或不黏结煤,即长焰煤、气煤、瘦煤和无烟煤难粉碎。

从煤的岩相组成看,镜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