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5138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

《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配套教案0209Word格式.docx

”、“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

”等疑问。

这些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对于生活中湿衣服的晾干、蔗糖的溶解、闻到远处的花香、给足球打气等现象有强烈的探究欲。

同时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对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识别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初中物理也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可以说做好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

但由于有些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

分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性的认识。

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

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对原子的理解是实心球体,对原子构成的微粒的种类、带电量和电性主要靠记忆。

学生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初中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识,树立微粒的观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引导学生将从化学认识物质的角度,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其他知识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通过图示、实验、动画等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布置适当的问题,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创设一些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能使学生获得欣赏感受的情境,调控课堂,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像、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课时划分】

课题1.分子和原子

2课时

课题2.原子的构成

3课时

课题3.元素

单元复习小结

1课时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分子的特点。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分子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现象的方法。

1.分子的概念的形成

2.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生产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1.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品红扩散、氨分子扩散、50mL酒精和50mL水的混合等实验。

2.准备水分子等分子模型、Flash氧化汞受热分解、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导入一

将一块儿喷有香水的手绢在教室里抖一抖,提出问题:

为什么同学们的鼻子没有碰到手绢,却能闻到气味?

创设真实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导入二

多媒体展示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同学们,诗人为什么会远远闻到梅花的香味?

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导入三

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

(投影图片)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

“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的颗粒构成的。

教师: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微观世界!

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知构建

【过渡】物质都是由一些微小观的粒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等。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粒子真的存在吗?

有哪些特性?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思路一]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演示)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

(小结)学生对品红扩散原因的分析与解释、归纳得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的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8-49页,并展示“苯分子”图像、“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最小汉字---中国”图片。

加强学生对“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设计意图:

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感受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

展示练习:

一滴水中含有1.67×

1021个水分子,假设每人每天吃5000粒米,1.67×

1021粒可供全世界人吃年?

这个假设与课本上的事例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师)课本上给出了水分子的质量及1滴水含有的水分子数,为了帮助同学们想象再看一组惊人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分子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得出“分子是很微小的”观点。

(归纳)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思路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师讲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资料卡片】水分子自述: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讨论】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学生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1)分子的体积很小;

(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

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2.分子是不断的运动

【过渡】分子的质量体积这么小,还有其他性质吗?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分子的特点进行大胆猜想。

(生)猜想一:

分子可能是运动的。

猜想二:

分子运动速率也许与温度有关。

猜想三:

分子之间可能有间隔。

(设问)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思路一

1.展示:

(问题与思考)

(1)微小的分子还有哪些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特点呢?

(2)你能用什么方法或实验或事实来证明你的看法吗?

2.实验探究:

分子运动现象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溶液为无色

结论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用试管取少量溶液,向溶液中慢漫滴加1-2滴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如图所示,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C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B、A两个小烧杯,烧杯C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

烧杯A溶液逐渐变红。

烧杯B溶液不变色。

烧杯C溶液不变色。

解释:

氨分子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运动与温度、物质的状态有关。

(讲解)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气态物质中分子运动最快。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与实验态度与实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思路二

对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配合多媒体微观演示动画)。

问题:

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

交流:

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断向水中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现象.

演示:

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

观察有什么现象?

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提问:

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仪器:

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

实验要求:

用以上仪器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指导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

学生归纳内容回答:

氨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这两个实验证明分子的确是不断的运动。

思考:

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是由分子运动造成的。

水分的蒸发,汽油、酒精的挥发,蔗糖、食盐在水中的扩散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个实验中酚酞溶液中的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分子都在不断的运动,那为什么只有酚酞溶液变红呢?

不同分子运动的速率是不同,氨分子运动的快些。

所以只在酚酞溶液中看到红色。

酚酞溶液全变红后分子还运动吗?

运动,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是绝对的。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对比实验的意义。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过度】

【提问】50加50一定等于100吗?

答案在观察实验后回答。

不同分子运动的速率不同,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运动的速率不同。

许多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相互之间有没有间隔呢?

分子是不是挤在一起运动的呢?

3.分子间存在间隔

(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思考:

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容易晾干?

思考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生)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

(师)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过渡】我们不仅验明了猜测二的正确性,又归纳出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具体影响,猜测三是否正确呢?

先猜一猜: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是多少?

(生)200mL、小于200mL等

(师)实际情况如何,我们看一个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为什么得不到200mL体积的液体,总体积变小了,为什么?

(生)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彼此的分子间隔中.

【板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

【过渡】我们刚学过分子运动的速率因分子种类、温度的不同而不同,那么分子之间的间隔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我们先分析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小的关系

(师)想一想:

在两支注射器内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堵住小孔,往内推活塞,比较两者哪一个容易被压缩。

(生)现象:

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

分子间的间隔:

气体>

液体

(师)再来观看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从中得出物质三态分子间的间隔大小的什么规律。

(生)分子间的间隔:

液体>

固体。

【过渡】结合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思考。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那么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会怎样变化呢?

(生)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师)可见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

固体: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物质体积膨胀,在这个变化中分子的大小变化了吗?

(生)分子的大小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1.分组实验:

分小组做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引导学生观察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点拨:

结合家庭小实验一碗黄豆和一碗绿豆混合到一起不够两碗,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间间隔有的大,有的间隔小,混合后间隔小的分子进入到间隔大的分子中。

2.应用:

热胀冷缩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提出问题】请你试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为什么物质可以由固态→液态→气态?

(4)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思考,交流表达。

进一步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联系生活实际中宏观的物质存在的现象来推理微观的粒子具有不连续的性质,促进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加强概念的理解。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问题与思考:

(1)生活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道理:

食盐是有咸味的,而白糖是具有甜味的。

(2)我们知道了,不论是空气中的氧气,还是用高锰酸钾等物质通过分解反应制取的氧气都能够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分子具有什么基本的特征呢?

2.总结: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与讨论得出: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的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从而促使能够学生关注生活中化学问题与现象。

【拓展延伸】

混合物与纯净物微观区别

混合物:

是不同种物质组成,因此,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的分子——多种分子构成。

纯净物:

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同种分子构成。

三、课堂小结

1.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

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四、检测反馈

1.如图的信息能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D.分子用眼睛可以观察到

【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一滴水中有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

【答案】C

2.八月桂花飘香.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分裂成原子D.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析】桂花飘香不能说明分子很小;

飘香说明构成桂花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孔,刺激人的嗅觉细胞使人闻到香味;

闻到桂花的花香也不能说明分子能分裂成原子;

桂花飘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3.试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简要解释下列现象:

(1)气体易被压缩,体积变小。

(2)湿衣服晒干比晾干快。

【答案】

(1)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隔。

(2)太阳晒着的地方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快。

五、板书设计

3.1分子与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物质体积膨胀

六、布置作业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第52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选作题

第51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

A.3×

10﹣22gB.3×

10﹣26kg

C.3×

1026kgD.3×

10﹣26g

【解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

【答案】B

2.如图所示,这个实验表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不存在

【解析】分子由大量分子组成可以由一滴水中含有1021个分子来证明;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以由扩散现象来证明;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故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间存在引力可以由两滴水靠近变成一大滴来证明

【答案】C

3.下列现象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黄沙漫天B.花香四溢C.尘土飞扬D.大雪纷飞

【解析】黄沙漫天、尘土飞扬、大雪纷飞是物质在运动。

花香四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在运动。

4.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了(  )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运动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解析】品红扩散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很小;

品红扩散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品红扩散的实验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品红扩散的实验不能证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5.“酒香不怕巷子深”,远处就能闻到酒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很小

【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

【能力提升】

6.用分子观点解释图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漫画中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质量很小,只能说明分子的运动;

被动吸烟主要说明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无关;

漫画中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体积的大小;

漫画中的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的运动。

【答案】D.

【拓展探究】

7.请填写与下列现象有关的分子特性:

(1)物体受热膨胀  ;

(2)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  。

【解析】

(1)物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的原因;

(2)分子不断运动且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因此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

(1)温度高时分子间间隙变大

(2)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8.酒精、水为原料,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等仪器,设计实验,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步骤和方法

分析、解释

分子间存在间隔 

【解析】分子间有间隔试验:

用量筒量取50毫升水放入烧杯中,再量取50毫升酒精放入烧杯中,混合均匀,再测量烧杯里的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总体积是小于100毫升的,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分别用量筒精确量取50mL酒精和水,然后混合,观察总体积

混合后,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存在间隔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

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及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微观概念的学习建立在宏观实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中引发思考,帮助学生将宏观可见的现象与微观难见的粒子建立联系。

同时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粒子的各种变化情况,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这样才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去充分理解相关的概念等知识。

备课资源

对氨分子扩散实验装置的改进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试管、玻璃片、镊子、滤纸、剪刀、浓氨水、酚酞溶液。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操作过程

1.将滤纸剪成稍宽于试管直径的滤纸条(防止滤纸条从试管中掉下来与玻璃片上的浓氨水接触),在滤纸条上均匀的滴加4-5个酚酞溶液的小圆点,然后用镊子把滤纸条放入试管的中部。

2.在玻璃片上滴1-2滴浓氨水。

3.将试管倒放在滴有浓氨水的玻璃片上,稍静片刻,会观察到滤纸条由下到上依次、逐渐出现红色圆点。

4.用镊子取出滤纸条,在空气中放置片刻,会看到滤纸条上的红色圆点逐渐消失。

四、实验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