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大学测量学实习正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南京工业大学大学测量学实习正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工业大学大学测量学实习正文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踏勘选点前,应调查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去校园里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比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③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④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且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量边
导线的边长用钢尺采取一般量距的方法往、返各测量一次平距,边长相对误差的限差为1/3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2000。
(3)测角
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右角。
在每个控制点上用DJ6光学经纬观测水平角1测回。
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n为导线的测量角数。
(4)连测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必须观测连接角,连接边,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传递坐标之用。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求得各导线点的坐标。
在进行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导线略图,把各项数据注于图上相应位置。
3.施工放样
1)测设工作的定义
测设工作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以控制点为依据,将带尖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点(或轴线交点)用测量方法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设工作的实质是点位的测设。
测设点位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和测设已知高程。
2)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已知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它是常用的测设方法,但要求量距方便。
第二部分测量手簿及内业计算
第1章高程控制测量
1.1水准测量手簿
日期:
2009-6-16班级:
土木0705观测:
记录:
地点:
沉毅广场——图书馆——沉毅广场小组:
6计算:
测站
点号
后视读数
(mm)
前视读数
高差(米)
高程(米)
备注
+
—
1
BM.A
1723
0.982
19.414
34
号控制点
TP.1
0741
2
1855
1.328
TP.2
0527
3
1903
1.557
TP.3
0346
4
1872
1.115
B
0757
24.396
5
1979
1.350
TP.5
0629
6
1856
1.099
TP.6
7
1905
1.456
TP.7
0449
8
1231
0.084
TP.8
1147
9
1195
0.033
C
1162
28.418
10
1205
0.580
TP.10
0625
11
1609
0.600
TP.11
1009
12
0536
1.171
TP.12
1707
13
1007
0.096
TP.13
1173
14
1182
0.027
TP.14
1209
15
1153
0.191
TP.15
0962
16
0758
1.121
D
1879
27.374
17
0546
1.173
TP.17
1719
18
0752
1.012
TP.18
1764
19
0808
1.040
TP.19
1848
20
0851
0.959
E
1810
23.190
21
0646
1.084
TP.21
1730
22
0708
0.957
TP.22
1665
23
0.890
TP.23
1598
24
0756
0.824
1580
高差(米)
+—
1.2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班级:
土木0705组别:
6计算者:
校核者:
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
2.1钢尺丈量手簿
2009-6-19
土木0705
组号:
观测者:
小组成员轮换
记录者:
边号
整尺段数
零尺段读数
边长丈量值
B1
22.28
24.92
84.92
17.74
77.74
17.27
107.27
45
10.81
130.81
56
27.95
57.95
67
9.39
69.39
7C
28.31
88.31
由于地势较为平坦,精度等原因,温度、倾斜、尺长等改正均忽略。
2.2测回法测水平角
2009-6-18班级:
土木0705小组:
6
目标
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
′″
平均角值
观测
盘左°
盘右°
A
000000
1800006
1971736
1941724
1941736
141718
1971712
053406
1853424
1971648
1971630
2025054
225036
1971612
2833712
1033736
1813424
1813430
1051136
2851212
1813436
2885606
1065612
1862412
1862403
1132018
2932006
1862354
3102024
1302054
1962212
1962200
1464236
3264242
1962148
2382612
582630
1741036
1741039
523648
2323712
1741042
1215000
3014930
2064206
2064215
3283206
1483154
2064224
2911312
1111330
1782236
1782215
1093548
2893524
1782154
2383118
583212
1010836
1010803
3393954
1593942
1010730
2.3导线坐标计算表
土木0705组别:
6计算者:
校核者:
第3章施工放样
本小组以学校西门至明德楼路段的2号和3号点为基准点,测设了四个点,并进行了校核。
基准点和测设点的基本数据如下表
坐标
测设人
X
Y
已知点
3550933.94
371445.00
3551049.57
371384.63
测
设
点
3550933.33
371431.13
3550932.27
371417.85
3550946.87
371416.38
3550948.39
371429.65
根据测设点和已知点的数据可计算下表测设数据
测设点号X
X2的长度
βx
测设者
13.88
2681528
27.20
2671536
31.41
2950518
21.08
3140250
计算公式
|X2|=(△X2+△Y2)0.5
α2x=arctan(YX-Y2)/(XX-X2)
βX=α23-α2x
测设A点时,在2号点安置经纬仪,瞄准3号点,向左测设βA,由2号点起沿视线方向测设X1距离,即可定下A点,同样的方法可定下其它各点。
以下为相邻两点之间的理论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数据:
理论距离
实测距离
备注
AB
13.32
13.34
合格
BC
14.67
14.69
CD
13.36
13.33
DA
15.13
15.11
实习体会
本次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能把书本上学习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当中,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同时也认识到小组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测量的步骤。
首先,我们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的方法;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校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方面:
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如温度、大气折射等)、观测误差。
了解如何避免测量结果误差,最大限度的就是减少误差的出现,即要做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
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等来减少误差。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带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
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通过工程实践,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步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其次,一周多以来,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观测、记录、计算、描点......我们分工合作,力求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疑难:
如
(1)开始测得时候非常慢,主要是以为对中整平环节非常慢,为了对中一个点花上近二十分钟,整平花的时间也是如此。
(2)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
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同时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时间浪费,而且会因点多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3)在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的过程中,气泡的居中也会产生误差,十字丝的对准等(4)计算问题。
计算必须两个人来完成,一个初步计算,一个校核。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我们不断的重复检验中算出了正确的数据,尽量的减少了误差的出现。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熟练,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我们现在已经能熟练解决以上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经验的增多,无疑是受益于实习。
还有,本次实习增强了各位小组成员吃苦耐劳以及组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各位小组成员连续几天早出晚归,为了一次性完成某些测量任务,各位放弃休息时间顶着烈日测量。
组员之间配合得当、融洽,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发生问题时,每位组员都参加到讨论中,最终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方案,对组员之间的默契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此次实习受益匪浅,对我将来的学习、工作以及其他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此次实习中还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蒋老师现场指导我们,替我们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