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4662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

《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中石兽 纪昀Word文档格式.docx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

”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

“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

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字词解释

  1.沧州:

今河北省沧州市。

临:

靠近。

河:

指黄河。

干:

岸边。

  2.山门:

寺庙的大门。

圮:

倒塌。

  3.阅:

经历。

岁:

年。

余:

多。

  4.棹:

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

木片.

  6.湮:

埋没.

  7.傎:

同“癫”,疯

  8.河兵:

治河的士兵.

  9.啮:

本意是"

咬"

.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

坎穴:

洞坑。

  10.臆断:

主观判断

  11已:

停止

  12是非:

这不是是:

这非:

不是

  13如:

按照

  14设帐:

设立学管教学。

  15.竟:

最终

  16.并:

一起

  17.临:

岸边

  18.圮:

倒塌

  19.曳:

牵引,拖着

  20.钯:

通“耙”,整地的农具

  21.但:

  22.倒掷:

倾倒

  23.盖:

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24.暴涨:

凶猛的河水

  25.尔辈:

你们

  26.干:

  27.临:

面对

  28.并:

  29.焉:

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0.求:

寻找

  31.以为:

认为

  32.盖:

因为

  33.溯:

逆流而上

  古今异义

  1.耳:

古义:

罢了。

今义:

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物理:

事物的原理。

一种学科。

(四十六)作者:

吕不韦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

“好啊!

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

“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四十五)虽有嘉肴

——实践出真知

【原文】

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3)。

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

②肴:

带骨头的肉。

(3)旨:

甘美的味道。

④至道:

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

不通。

(6)自反:

反躬自省。

(7)强(qiang):

勉励。

(8)学(xiao)学半:

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读解】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

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

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四十四)《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①冥:

亦作溟,海之意。

“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仿此。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

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

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

奋起。

  ⑤垂:

边远;

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

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

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

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

徙:

迁移。

  ⑦天池:

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

书名。

一说人名。

  ⑨志:

记载。

  ⑩击:

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

n):

环绕而上。

一说“抟”当作“搏”(bó

),拍击的意思。

扶摇:

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

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息:

停歇。

  (13)野马: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

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

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

尽。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四十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四十一):

1.《论语为政篇二》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讲道义,富裕而且尊贵的人生,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4、子曰:

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注释】

①三军:

军队的通称。

②匹夫:

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孔子说: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5、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问,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十)满江红·

小住京华

【原诗】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

【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三十三)游山西村

作者:

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选自《剑南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

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

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

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

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

吹箫打鼓。

  ⑥春社:

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

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

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

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

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

u)门:

敲门。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三十二)渔家傲

渔家傲

作者:

李清照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

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

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

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十九)卖炭翁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

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

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

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三)《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