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449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新课标学年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新课标】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

画的是什么?

像不像?

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

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

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

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的。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

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能简单以“像”或“不像”来衡量。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

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

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

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

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

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

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

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

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

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

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

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

(来自:

中华书画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传统的讲“故事”的欣赏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欣赏绘画作品的步骤是了解绘画作品画的是什么,像不像,寓意是什么。

B.工笔的、写实的中国画作品因其具体、真实,所以用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来欣赏就看得懂。

C.写意的作品因其不写实,形象不具体,用传统方法就难以看懂,所以就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

D.因为部分绘画作品画得像,看得明白,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所以,一般人常常愿意采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能抓住观赏者的心弦,给观赏者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的绘画作品就是好的绘画作品。

B.因为像与不像不能作为衡量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欣赏的标准,所以,像与不像仅仅只能作为绘画作品达到目的的手段。

C.中国画家们常常追求达到的目标是“神韵”,它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因此内行画家们采用抓“神韵”的欣赏方法看画。

D.一般人如果能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去欣赏绘画作品,就可能更能理解绘画作品的神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国画而言,需综合考量它的“神似”、“形似”及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方可正确欣赏国画的神韵寓意。

B.只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就能体验到绘画作品中的“神韵”。

C.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因往往借助“文学性”的描述而存在局限,所以并不适用于欣赏所有的绘画作品。

D.只有在对绘画作品审美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意象,欣赏者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新的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

“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

“然。

非与①?

”孔子曰:

“非也。

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

“《诗》云:

‘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邪?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

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

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

“赐,《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

“回,《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

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

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之:

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

行走。

 ④稼:

种庄稼。

穑:

收庄稼。

 ⑤宰:

家臣,总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

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

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           穷:

贫穷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

担心、忧虑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生命危在旦夕,就连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和颜回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三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假使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5分)

译文:

(2)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8~9题。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③救飞蛾。

【注】①内人:

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

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

②禁门:

宫门。

③红焰:

指灯芯。

8、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9、细读第一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傍晚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

(2)《逍遥游》中评价列子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3),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

(1)~(3)题。

大梦敦煌六十年

段文杰,1917年生于四川绵阳。

曾任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现任名誉院长,是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事业的开创者、杰出代表和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敦煌学家。

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敦煌艺术保护研究事业,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他被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2007年8月,在他从事敦煌艺术保护研究60周年和90高龄寿辰的时候,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政府又为他举办了纪念活动,并授予他“敦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

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满头华发的老者,段文杰为自己钟爱的敦煌艺术研究事业倾注了整整60年的心血。

对他来说,这60年为莫高窟壁画所做的临摹、保护和研究工作,都只是为了实现他在26岁那年立下的一个理想:

要把生命和一切都奉献给敦煌艺术。

今天,他可以自豪地说:

我做到了!

1944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在重庆举办了一场画展――敦煌壁画临摹展。

重庆国立艺专国画系26岁的学生段文杰,为了参观这个画展跑了二三十里路。

展厅里两百多幅色彩斑斓的敦煌壁画摹本立即深深地吸引了他。

回到学校后,“到敦煌去”的声音一直在他的脑海回响,在他心里埋下了敦煌艺术的种子,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翌年,毕业的段文杰遵循心中的宏愿,义无反顾地向着心中的艺术圣地――敦煌进发。

他这一去,就跟家人离别长达10年。

到达敦煌后,段文杰完全被莫高窟吸引住了,他一头扎进壁画临摹中,忘记了敦煌生活的艰辛。

莫高窟环境、气候恶劣,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夏天干热高温,冬天风卷黄沙,打得人睁不开眼睛。

用的是土桌、土凳,喝的是宕泉河的碱水,没有大米,少有蔬菜,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交通也极不便利。

莫高窟就像沙漠中的荒岛,三五个月进不了敦煌城是常事。

段文杰他们最初的好几年都住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