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4411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7 人口与城市Word文档格式.docx

第21、22、23、24、28题

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体系,城市等级、城市化与区域经济

26分

城市化

14分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理·

主干知识]

1.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2)人口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

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悟·

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1】 下图为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

(1)~(3)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2)该国最可能在(  )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最高

C.③阶段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最高

(3)该国最可能是(  )

A.芬兰B.中国

C.印度D.尼日利亚

解析 第

(1)题,①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自然增长率低,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②③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②阶段,因此②阶段比③阶段更接近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④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2)题,①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青壮年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的比重低,故A项错误;

④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最高,故B项错误;

图示阶段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故④阶段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C项错误;

④阶段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故D项正确。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所以该国为发达国家,选项中只有芬兰为发达国家。

答案 

(1)B 

(2)D (3)A

【典例2】 (2017·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而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低,B错;

经济发达城市中如图中广东省并未进入老龄化阶段,C错;

东北地区中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农村老龄人口占比,城市老龄化比农村明显,D错;

我国东部超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均在6.5%以上,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在2%以下,故选A。

(2)题,我国中西部省份农村青壮年受经济因素影响多外出务工或经商,老年人留守农村,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是青壮年迁出的结果,故选B。

答案 

(1)A 

(2)B

【教师独具】 (2014·

江苏高考)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4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解析 第

(1)题,人口规模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率下降,一段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生育政策不变,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但人口规模依然增加。

放开单独二孩,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全面放开二孩,在前20年左右,出生人口总数依然下降,后面出生人口总数会有所增长。

答案 

(1)B 

(2)C

反思归纳

1.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如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

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

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

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是现代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

(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2.5%)

低(<1.0%)

传统型

低(<1.5%)

高(>1.0%)

现代型

低(<2.0%)

2.怎样分析人口增长情况及解决措施?

【基本思路】

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迁移率等之间的关系,少年、青壮年、老年人所占的比例。

【答题要点】

(一)人口增长过快(自然增长)

(1)后果:

①人口压力过大,粮食、资源供应紧张,生态环境破坏;

②社会问题:

劳动力过剩;

就业困难;

教育难度大;

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③影响经济发展。

(2)措施:

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③发展教育,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

(二)人口老龄化(增长过慢)

①劳动力、国防兵源不足;

②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③老年人问题突出;

④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①鼓励生育;

②适当移民;

③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图甲);

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图乙);

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口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图丙)。

(3)析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种人口金字塔基本形态都比较稳定。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形、葫芦形、圣诞树形等。

通过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

[练·

高考重点]

题组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2017·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下学期调研)下图为1978~2015年间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依据江苏省2016年统计年鉴)。

据此回答

(1)~

(2)题。

(1)从图中信息可知(  )

A.纵坐标(增长率)单位应该是“%”

B.图中甲乙丙分别是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

C.江苏省人口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

D.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随人口出生率同步涨落

(2)据图中信息可判断,江苏省(  )

A.1978年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

B.2000年以后人口总数已经开始逐年降低

C.1981年和1990年两次出生率高峰是全面二孩政策的结果

D.1978年至2015年人口增长速度不断趋缓是人口迁移的结果

解析 第

(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评价指标通常用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纵坐标(增长率)单位应该是“‰”,A错;

图中甲乙丙分别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错;

江苏省人口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

从图示可知,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随人口出生率同步涨落,选D。

(2)题,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时,该地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

根据图示信息,江苏省在197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在1%以下,说明其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

选A。

答案 

(1)D 

(2)A

题组二 利用统计图分析中国人口问题

2.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下图为四个地区2013年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与我国目前人口统计情况最相似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将最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  )

A.数量B.性别比

C.年龄构成D.职业构成

解析 第

(1)题,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人口数量增加较快;

老龄化进程加快;

甲图65岁及以上人口小于7%,没有老龄化问题,故排除选项A;

丙地区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总人口减少,故排除选项C;

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到16.60%,而丁图0~14岁人口约为40%,排除选项D;

乙图0~14岁人口为16%左右较为接近,故选项B正确。

(2)题,认真审题,注意题目要求是对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影响;

由于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出生人口需要育婴师、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所以首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故选项D正确。

答案 

(1)B 

(2)D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从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分析人口迁移的成因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

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

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

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

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典例1】 (2012·

江苏高考)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双选)(  )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双选)(  )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看重庆人口没有增加;

东部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都有增加;

中部只有安徽、湖北人口没有增加,其他大部分省级行政区都增加;

西部有甘肃、四川、重庆、贵州4个省级行政区人口没有增加或减少,数量最多。

(2)题,据上题分析,人口增加的地区并不都是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例如中西部的一些省区。

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人口迁入量和迁出量的对比来显示的。

东部省区人口数量增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内陆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迁移。

答案 

(1)BD 

(2)BD

江苏精题)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

(1)~

(2)题。

(1)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  )

A.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

B.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

C.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

D.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2)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

B.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C.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

D.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人口流动、迁移特征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1)题,图甲反映的是人口性别比变化,且性别比趋向平衡,A无法判断,D正确。

图乙显示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为负值,郊区增长速度快,B、C错。

(2)题,外来常住人口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性别比变化可反映城市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A错。

外来常住人口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B、C错。

外来人口大量向郊区迁移,为郊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D正确。

答案 

(1)D 

(2)D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1.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图汇总如下:

2.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

如下图分析:

3.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和推力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题组一 人口迁移的原因

江苏精题)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

100%。

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

(1)~(3)题。

(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2)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

(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

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错误。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

故B正确。

(2)题,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A正确。

第(3)题,乙表示广东省。

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5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正确。

答案 

(1)B 

(2)A (3)C

题组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2.(2017·

江苏精题)“空巢老人”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1)四国中“空巢老人”现象最严重的可能是(  )

(2)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惠民政策B.家庭原因

C.自然空巢D.个人原因

解析 第

(1)题,“空巢老人”现象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四国中,丁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因此可能出现严重的“空巢老人”现象。

(2)题,由于近年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

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数量增多,且工薪较高,不愿返乡,造成“空巢老人”增多。

考点三 城市区位、城市体系和空间结构

1.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其次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具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2.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

(1)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

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

如下图。

(2)高一级别的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

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可能有重叠现象。

(3)城市等级的判读方法

①根据图例判读:

多数示意图中将不同等级的城市用不同大小的圆点表示。

可根据圆点的大小区分城市等级。

②根据行政区级别判读:

在区域图上,一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级高,地级市、县级市等级依次降低。

可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判读城市等级。

3.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

形 态

区位特征

位 置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商 业 区

呈点状或条状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①历史因素;

②经济因素:

主要从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个方面考虑;

③社会因素;

④行政因素

工 业 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 宅 区

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占用面积最大;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位置上高级区与低级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

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典例1】 (2016·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解析 第

(1)题,住宅区一般面积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①面积最大,所以可能是住宅区。

(2)题,城市有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

地租一般来说城市中心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较高,C较符合。

答案 

(1)A 

(2)C

【典例2】 (2014·

江苏高考)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双选)(  )

A.食品B.日常用品

C.服装D.家用电器

(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双选)(  )

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服装、家用电器;

居民倾向于到开发区购买的商品是食品、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

(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居民倾向于到开发区购买的商品是食品、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

开发区生产、生活设施齐全,交通通达度高,中心城区购物成本高,远郊区交通方式不便。

答案 

(1)CD 

(2)AB

【教师独具】 (2015·

江苏高考)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