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333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

《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docx

四年级拓展题汇总份

日期:

3月1日

出题人:

邱剑锐(大沥镇中心小学)

题目:

在下图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数,使得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是23。

答案:

115

7

7

解题思路:

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要使三个数的和为23,则要算出这三个数是多少,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13+5+()=23是切入点,可以算出答案是5,再根据这个方法相应推算出其它几个空。

解题技巧:

先看图,弄清楚每条线所欠缺的信息,再去一一推导。

 

日期:

3月2日

出题人:

陈东煜(黄岐中心小学)

题目:

1、根据540×45=2430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40×450=

(2)54×450=(3)24300÷45=(4)2430÷54=

答案:

540×450=24300024300÷45=540

54×450=243002430÷54=45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乘除法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包括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1)540×450:

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45扩大到原数的10倍变成450,所以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243000。

(2)54×450:

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另外一个因数扩到到原数的10倍,积不变,所以答案是24300。

(3)由540×45=24300根据除法的意义得24300÷45=540。

(4)首先对原式进行化简540×45=24300可以化简为54×45=2430,根据乘法的意义:

2430÷54=45。

解题技巧:

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并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运用。

日期:

3月3日

出题人:

陈艳萍(大沥镇横江小学)

题目:

在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1446,商是28,余数比商大18,除数是多少?

答案:

28+18=46(1446-46)÷28=50

解题思路:

根据条件“余数比商大18”先求出余数:

28+18=46,再用被除数减去余数1446-46=1400,得到的数1400除以除数,商刚好是28,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数=1400÷商,得出除数是50。

解题技巧:

熟悉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依据是:

除数=被除数÷商;如果有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日期:

3月4日

出题人:

谭建梅(河东小学)

题目:

不改变算式32×800—400÷25中的运算符号,按要求填上括号。

(1)先减再乘,最后除。

32×800—400÷25

(2)先除再减,最后乘。

32×800—400÷25

(3)先减再除,最后乘。

32×800—400÷25

答案:

(1)先减再乘,最后除。

32×(800—400)÷25

(2)先除再减,最后乘。

32×(800—400÷25)

(3)先减再除,最后乘。

32×〔(800—400)÷25〕

解题思路:

在计算中,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

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最后算外面的运算。

所以根据题目要求,先用小括号,不够再用中括号。

解题技巧:

题目中要先算什么法,就先用小括号括起该运算,完成后,再回头利用运算顺序检查,看是否合要求。

日期:

3月5日

出题人:

邵秀云(大沥镇六联小学)

题目:

某小学15位老师带领105名学生去欢乐谷游玩。

求买票至少需要多少钱?

成人票:

30元/张

学生票:

15元/张

团体票(不少于40人):

16元/张

答案:

(15+25)×16=640(元)

(105-25)×15=1200(元)

640+1200=1840(元)

答:

买票至少需要1840元。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可知学生票最便宜,团体票其次,所以15位老师和25名学生买团体票,其余学生均买学生票最便宜。

解题技巧:

购票问题通常有三种方案:

(1)全部买个人票;

(2)全部买团体票;(3)根据当前实际人数进行临时组团,即一部分人购买团体票,剩下一部分人购买儿童票。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切记:

考虑问题要全面,要将多种方案比较完再作出决定。

日期:

3月6日

出题人:

徐结萍(大沥镇沙溪小学)

题目:

两个数相乘,如果第一个因数增加12,第二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增加96,如果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增加12,那么积增加168。

原来的积是多少?

答案:

第二个因数:

96÷12=8,第一个因数:

168÷12=14。

14×8=112。

解题思路:

要求原来的积是多少,关键是要求出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第一个因数增加12,第二个因数不变,积就是增加12个第二个因数,因为积增加96,所以12个第二个因数是96,由此可求出第二个因数是96÷12=8,同理求出第一个因数。

解题技巧:

在乘法中,当一个因数增加(或减少)几,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就增加(或减少)几个另一个不变的因数的和。

 

日期:

3月7日

出题人:

李嘉雯(石门实验中英文学校)

题目:

根据下面三句话,判断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

“我比李老师小。

(2)张老师说:

“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

“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老师,最小的是()老师。

答案:

年纪最大的是(张)老师,最小的是(王)老师。

解题思路:

本题是属于逻辑推理问题,本题可以采取列表地形式进行分析。

从第一句对话得到,李老师不是最小,王老师不是最大。

从第二个对话中获得的信息是,张老师不是最小,从而得知王老师是年龄最小的。

最后一句话决定了张老师是最大的。

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套进每人的对话中,检验是否吻合。

 

张老师

王老师

李老师

年龄最大

 √

②×

年龄中间

 

 √

年龄最小

×

解题技巧:

设置表格的项目。

并从每一句中获得隐含的重要信息,把确定的事件在表格上标上“√”与“×”,再从表格中决定每个人的年龄大小。

如王老师的话“比李老师小”意味着李老师不是最小,王老师不是最大。

这时,在①②处分别打上“×”(见下表)

 

日期:

3月8日

出题人:

杨丽明(罗村中心小学)

题目:

有一个物体从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如下:

从上面看从左面看从前面看

这个物体是()

1       ②        ③

 

答案:

解题思路:

这道题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来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从上面看能看到6个正方形的面,但①号物体和③号物体都只能看到5个正方形的面,只有②号才能看到6个正方形的面,而且从左面和前面看也符合题目要求看到的形状。

所以答案是②号。

解题技巧:

这道题目还可以先不管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因为那是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我们实实在在最容易看到的是前面的形状,先根据前面提供的形状来排除③号,再从上面提供的形状来排除①号。

遇到这种题目我们还可以从自己最容易判断的角度来作排除法,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日期:

3月9日

出题人:

俞琼霞(狮山镇罗村中心小学)

题目:

下面的物体分别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个()个()个()个()个

答案:

4个;5个;4个;5个;9个

解题思路:

该题考查要全面地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组合图形,来分析该立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成的。

观察时,要综合分析该立体组合图形的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推断、归纳出组成该立体组合图形的正方体个数。

解题技巧:

在熟练掌握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组合图形的基础上,要结合改组合图形的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具体形状特征,来断定它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

 

日期:

3月10日

出题人:

杨结欢(罗村中心小学)

题目:

简便计算:

29998+2997+296+9

答案:

29998+2997+296+9

=(29998+2)+(2997+3)+(296+4)

=30000+3000+300

=33300

解题思路:

先对数据进行观察,从而发现:

前三个数分别加上2、3、4就可以凑成整万、整千、整百的数,而最后一个加数“9”,又可以分解成“2+3+4”的形式,把“9”分解后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与前面的三个数分别相加,就能使计算简便。

29998+2997+296+9

=29998+2997+296+2+3+4

=(29998+2)+(2997+3)+(296+4)

=30000+3000+300

=33300

解题技巧:

在连加算式中,如果几个加数都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将其凑整再计算比较简便。

日期:

3月11日

出题人:

梁佩妍(光明新城小学)

题目:

1+3+5+7+9+……+93+95+97+99=

答案:

2500

解题思路:

观察发现这些都是从1到100之间的单数,这些单数一共有50个,其中1+99=100,3+97=100……49+51=100,这50个加数一共可以组成25组,这个算式就可以转换成100×25=2500。

解题技巧:

从中发现这些数中都是有规律的,从小到大排列,而且都是单数,其中最小的1与最大的99之和是100,第二小的3与第二大的97之和是100,如此类推,能找到两个数之和是100,关键是找到一共有多少组这样的100。

这些数都是从1到100之间的单数,这些单数一共有50个,所以就有25组,所以这些数之和就是100×25=2500。

可以用数列求和公式来算:

和=(首项+末项)×项数÷2=(1+99)×50÷2=2500。

 

日期:

3月12日

出题人:

黎浩全(里水镇麻奢小学)

题目:

2+4+6+8+……+98+100=()

答案:

2+4+6+8+……+98+100

  =(2+100)+(4+98)+……+(50+52)

=102×25

=2550

解题思路:

本题是在学习了例题的基础上解题的,这是一个双数等差数列和的计算。

利用第一个数加最后的数,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计算出两个数的和都是102。

再计算出这样的数组合总共有25个,利用乘法算出答案比较简单。

解题技巧:

确定这题是一个等差数列,首先要找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的和,再找出共有几个这样的组合,最后利用乘法计算。

 

日期:

3月13日

出题人:

张允健(和顺中心小学)

题目:

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1100-10-20-30-…-100

答案:

原式=1100-(10+20+30+…+100)

=1100-(10+100)×10÷2

=550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巧算题,先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1100-(10+20+30+…+100),再观察小括号里的连加算式,发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都是10,像这样的一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求10+20+30+…+100的和,可以将10+20+30+…+100前后对应的数相加。

即:

10+20+30+40…+80+90+100

数列中对应的每组数的和都是110,并且这组数列共有10个数,即共有5个110,从而可以计算出这组数列的和为550,1100-550=550。

解题技巧:

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求等差数列的和,则可运用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来计算。

日期:

3月14日

出题人:

林友纯(里水小学)

题目:

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125×14×4×8×25×5×20

答案:

125×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