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2666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Word下载.docx

培育各类农业商标、品牌30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1个。

初步构建起了连通城乡、辐射区内外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五)科技支撑能力提升。

创新“两组一会”推动机制,推进农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推广应用步伐,全区小麦、玉米、水稻分别实现新一轮更新换代,粮食、奶牛、肉牛、滩羊、枸杞良种化率分别达到89%、100%、90%、93%和90%;

鼓励农技人员创办、领办经营性服务组织,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

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9%。

(六)农产品质量保障有力。

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蔬菜监测合格率达到97%,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9%,水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9.1%,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高出国家控制指标3.6个百分点,有效保证了“舌尖上的安全”,利通区和永宁县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加强质量认证和品牌培育,全区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11个,绿色食品205个,有机食品4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2个,“三品一标”产品种植面积占全区种植总面积的78%。

(七)生态保护成效明显。

坚持禁牧封育不动摇,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草原补播改良730万亩,荒漠化面积减少165万亩,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52%。

组织实施了六个百万亩生态林建设工程和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85万亩,林地保有量增加到2701万亩;

治理沙化土地2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63%。

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47平方公里,全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6%。

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建成22个美丽乡镇和44个美丽中心村生态示范点。

(八)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实施一批农田水利工程、国土集中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发展,开展银北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建设高标准农田269万亩,新增耕地47万亩、灌溉面积55万亩,发展高效节水农业172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

(九)农村改革全面推进。

率先在全国开展全省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1607万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91.4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26.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726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791家,带动全区53%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等取得突破,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永久退出、“两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和“两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和农民房屋所有权证)合一”等试点工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完成集体林权制度基础改革,全面完成1444.7万亩集体林地确权,确权率达到100%,启动集体林权流转试点和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探索建立多元化水利投融资体制,农业用水有偿转让走在全国前列,水权水价改革列入全国试点。

农科院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垦、供销社改革取得重要成效。

(十)农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全面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集中物力、财力、人力,以整村搬迁等多种形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推行整村定期销号脱贫精准扶贫机制,中南部9个贫困县(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93元提高到6818元,连续三年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101.5万人下降到58.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6%下降到14.5%。

二、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有能力为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支撑;

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等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形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技术突破,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

“互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必将引领农业农村持续发展。

从宁夏区域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为宁夏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带来了宝贵机遇,为特色产业及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宁夏成为我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有利于加强我区同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构筑了对外开放新通道,中阿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银川,有利于我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四个宁夏”建设成为全区上下共识。

此外,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带来经济发展新机遇,宁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土,农产品初级生产、精深加工、营销流通等领域将会吸引更多工商资本投资。

(二)挑战。

总体上看,随着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生产方式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农村改革已经进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历史新时期。

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挑战。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农业基础条件仍然薄弱,且全区农田2/3仍是中低产田;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高耗水作物比重较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各地“占补平衡”同量不同质,耕地质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农药、化肥使用效率在35%以下,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

全区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仅占29.8%;

养殖规模化水平仅为53%。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趋突出。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加迫切。

——主要农产品效益不高。

“十二五”以来,我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年均增长超过10%;

全区玉米、马铃薯、小麦亩均纯收益均比2010年下降了10%以上。

牛肉、羊肉和牛奶等成本高于国际市场50%。

玉米等价格走低,中澳、中新自贸协定生效履行,养殖业和葡萄酒等产业遭受较大冲击,保增产保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

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保供给保安全的压力增大。

——一二三产业融合不紧密。

从种养结构看,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农业区域比较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发挥不够。

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看,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产业链条融合不紧密。

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1.6︰1,远低于全国2.2︰1的水平,且从流通到加工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大龙头带动,部分特色优质农产品缺乏稳定的高端目标市场。

——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在农业“引进来”方面,大多数企业规模比较小,科技含量比较低;

在农业“走出去”方面,由于我区农业规模小,农产品总量少,市场规模竞争力不强,我区农产品出口仅4700批次,销售额仅为4.64亿美元,其中供港蔬菜、枸杞、羊绒、饲料添加剂占了一半以上,而优质粮食、清真牛羊肉、大宗瓜菜等和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农产品出口仅占10.8%,到境外投资的宁夏企业还不足10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从农民收入总体水平来看,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03元;

山川之间差距超过4000元,城乡收入差距在2.7倍以上;

中南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8元,与全区平均水平9119元相比还差2301元;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仍有80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17.4%。

从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力,占总收入39.6%,但增速逐年放缓,较“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速20.6%下降了6.8个百分点;

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占总收入42.1%,但较“十一五”末下降8.8个百分点;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但所占份额较小,两项之和仅占总收入18.3%。

第二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聚焦优质粮食和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产业,向精耕细作、精深加工、精准扶持发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业功能,加大产业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通过“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力争提前脱贫”,为建设“四个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等作用,建立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善的农业农村经济推进机制。

创新驱动原则。

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农村生产要素内生动力。

聚焦特色原则。

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加注重调整优化农业布局结构,聚焦“1+4”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多产融合原则。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运销流通业、农村服务业及休闲农业、“互联网+”等新型业态,促进产加销等一体化,推动农业由产品生产向产业链、价值链生产转变,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生态优先原则。

妥善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关系,坚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统筹协调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宁夏建设。

突出增收原则。

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按照“1536”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六个精准”扶贫机制,以产业为支撑,加大政策、资金倾斜支持力度,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三、发展目标

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按照全区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部署,确定“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引黄灌区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南部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

节水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供给保障水平。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总产保持在370万吨左右。

蔬菜产业面积稳定在320万亩。

奶牛存栏量达到80万头,鲜奶总产达到154.4万吨;

肉牛饲养量达到300万头,肉羊(滩羊)饲养量达到2000万只,优质饲草基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肉类总产达到37.6万吨,禽蛋总产达到11.8万吨。

枸杞面积达到100万亩,干果总产达到25万吨以上。

葡萄面积达到70万亩,葡萄酒年产量达到15万千升以上。

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80万亩,总产达到20.5万吨。

——质量效益水平。

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06.9亿元,年均增长4.5%;

农业增加值达到295.7亿元,年均增长4.5%。

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1;

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2.3%;

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元,年均增长9%。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0090元/人以上,年均增长5%以上。

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

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可持续发展水平。

全区耕地保有量19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1400万亩。

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56%。

新增营造林面积500万亩,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450万亩,森林抚育面积150万亩,全面建成26个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8%。

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0万亩,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

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

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技术装备水平。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6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7万亩。

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5%,畜禽及葡萄、枸杞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万人。

——产业规模经营水平。

全区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0家,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达到6500家,家庭农场达到3000家,葡萄酒庄达到300家以上。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0%;

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

水产健康养殖面积比例达到70%。

——支持保护水平。

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

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5%。

宁夏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年

基期值

2020年

目标值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供给保障水平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372.6

370

约束性

肉类总产(万吨)

29.2

37.6

5.2

预期性

禽蛋总产(万吨)

8.8

11.8

6.1

鲜奶总产(万吨)

136.5

154.4

2.5

水产品(万吨)

17

20.5

3.8

质量效益水平

农业总产值(亿元)

487

606.9

≥4.5

农业增加值(亿元)

251.7

295.7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1.6

2

休闲农业营业收入(亿元)

7.3

20

22.3

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9119

14000

9

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

15741.1

20090.1

≥5

特色优势产业比重(%)

86.3

90

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合格率(%)

98.6

>

98

可持续发展水平

耕地保有量(万亩)

1900.4

基本农田(万亩)

1400

森林覆盖率(%)

12.6

15.8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58

60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48

0.55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35

40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28

农膜回收率(%)

77

85

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76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78

技术装备水平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890

969

高标准农田(万亩)

545

774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7

63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69

80

新型职业农民(万人)

6.5

产业规模经营水平

产业化龙头企业(个)

289

380

农民专业合作社(个)

4726

6500

家庭示范农场数量(个)

1791

3000

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占比(%)

29.8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

53

70

水产健康养殖面积比重(%)

61

支持保护水平

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

66.0

农业保险深度(%)

1.3

1.5

四、发展重点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切实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及“互联网+”等新型业态,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建设价值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全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挖掘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增产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

鼓励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工资性收入;

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多措推进可持续发展。

以资源环境永续利用为前提,发展节约集约型农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第三章布局与结构

依据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现状、农业发展基础等因素,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和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扎实推进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

一、优化区域布局

以沿黄城市带、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为契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助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

(一)引黄灌区。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节水型灌区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区位、资本、市场、科技等优势,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生产标准化、产出高效化,促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以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等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一批产业大县及农产品加工园区。

引黄灌区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中部干旱带。

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为重点,因水布局,依水种养,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

在扬黄灌区,优化粮经饲三元结构,扩大粮饲兼用型玉米和苜蓿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肉羊、肉牛养殖,走农牧并重、草畜结合的路子。

在旱作区,推广集雨补灌、覆膜保墒等旱作高效节水技术,挖掘覆膜玉米、马铃薯、硒砂瓜规模增收潜力,做大做强以滩羊为主的清真牛羊肉产业,形成以滩羊养殖、特色种植为主的旱作农业产业体系。

中部干旱带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南部山区。

坚持生态优先、种养循环,加快生态恢复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生态特色产业。

在库井灌区及河谷川道区,重点发展以大中拱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冷凉蔬菜种植;

在雨养农业区,推广覆膜保墒等旱作节水技术,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重点发展以肉牛为主的草畜、马铃薯产业,形成以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油料、苗木为主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南部山区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优化产业结构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

(一)稳定增强粮食产能。

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以保供增收为重点,坚持稳定面积、调整结构、优化品质、提高单产,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增产模式攻关。

引黄灌区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水稻品质,加大粮经、粮粮、粮饲、粮油“一年两熟”模式示范推广,每年示范推广麦后复种30万亩。

加快主推品种更新换代,重点发展中强筋优质春小麦、优质水稻、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

中南部地区继续压减旱作小麦,扩大高效节水、旱作覆膜保墒技术推广,挖掘马铃薯增产潜力,加快马铃薯主食化开发及脱毒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