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通用考前冲刺针对性训练密卷Word格式.docx
《版高考地理通用考前冲刺针对性训练密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通用考前冲刺针对性训练密卷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
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第三,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第四,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3.从试题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主要依据。
首先,设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指向性”,即问的问题是什么,并找出设问的关键词;
其次要找到设问中提供的限制性词语,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都是限制条件,是设问信息中最重要的表现,对此我们要特别留意;
最后找出设问中的指令词,如题干要求中的“说明”、“说出”、“简述”、“分析”、“阐述”等,然后分析各类试题的答题要点和方式。
4.在前题的结论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地理信息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同一组试题中,前一设问的结论往往包含着下一设问的条件,可以为下一设问提供信息。
为此,在答题过程中,一是要做到前题设问结论的正确,在明确下题设问的基础上,构建二者的内在联系;
二是要结合上一题要求,能充分调用与此相关的地理知识为解答问题提供条件。
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单位:
mm),称为年径流深度。
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径流量的大小。
读表,回答
(1)~
(2)题。
河名
流域面积
/km2
长度/km
河口年平均
流量(m3/s)
年径流总量
/×
108m3
长江
1808500
6397
33980
9623.71
珠江
453690
2214
11070
3360.00
黄河
752443
5464
1820
574.50
淮河
187000
1000
1110
621.00
(1)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 )
A.长江B.珠江C.黄河D.淮河
(2)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河床海拔B.年降水量
C.河流长度D.流域内地貌特征
答案
(1)B
(2)B
解析 第
(1)题,从题干文字可获取计算年径流深度的公式为:
年径流深度=年径流总量/全流域面积。
从表中数据可以读出四条河流的年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即可。
第
(2)题,由上述公式可知年径流深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流域面积的大小和年径流量的大小,而径流量大小与年降水量大小有关。
能力二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典例2
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
(1)~(3)题。
(1)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D
(2)A (3)D
解析 第
(1)题,从经度位置来看,甲地位于我国最东部,大部分时间能够最早看到日出,但是在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越往南日出越早,有一段时间日出最早的地方是我国的钓鱼岛,故A项错误。
夏至日极昼发生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漠河在北极圈以南,故B项错误。
一般来说,内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或200mm等降水量线”,而实际上,大兴安岭北段西侧还是黑龙江的发源地,故C项错误。
由于松花江干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有结冰期,并且低纬温度高于高纬,高纬河段比低纬河段结冰早、融冰晚,所以会出现凌汛,故D项正确。
第
(2)题,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之间,从河流的流向(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可以看出,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A项正确。
伏旱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因雨带北移、副高控制下形成的干旱天气,而此时东北已渐渐进入雨季,故B项错误。
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平原广阔,地势平坦,以国营大农场为主,适合大型机械联合作业,故C项错误。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不适合棉花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故D项错误。
第(3)题,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人口迁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这个时期大量城市知识青年迁入东北,是为了发展工业、开发资源、开发边疆;
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是在实行农业现代化、人口数量增多以后,①错;
当时的人口迁移以国内人口迁移为主,③错。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答题的思维过程与环节线索。
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
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练调运知识的前提是掌握知识。
对教材中的核心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必须准确掌握,要能用自己掌握的学科语言将知识描述和阐释出来。
2.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呈现方式)和内容(考查重点)建立正确的联系。
调动和运用知识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我们头脑中“记忆库”里的相应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能否找到所学知识点与试题材料的结合点,并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
3.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应用解决新情境问题。
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常常不会照搬教材的内容,而是通过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命题角度,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平时复习训练中,不仅要提高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提高调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做到活学活用,面对新情境新问题,能够从容应对。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二届中俄蒙(呼伦贝尔)国际煤炭能源及矿山机械装备博览会”于2012年5月25日~27日在中国满洲里隆重举行。
材料二 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分布图
(1)根据材料分析呼伦贝尔旗以矿业开发为重点,加快产业化进程,其发展的方向有哪些?
(2)分析呼伦贝尔旗煤炭工业发展的优势。
(3)分析该区域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有哪些及成因。
答案
(1)煤炭工业、煤化学工业、煤转化及新型能源产业。
(2)原料丰富;
水源丰富;
交通便利;
政策支持;
市场广阔。
(3)风能:
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地表起伏小,无高大山脉(植被)阻挡。
太阳能:
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应该加快发展以煤炭为中心的工业,另外该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新能源产业。
第
(2)题,煤炭工业发展主要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要结合该地区具体实际情况。
第(3)题,该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太阳能;
风能丰富是因为该地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
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地形平坦开阔,没有高大山地的阻挡;
植被以草原为主,对风力削弱作用相对较小。
太阳能丰富,主要是因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多。
能力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典例3
四川文综)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图1:
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
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
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图2: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
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
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
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
积雪量大;
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
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
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
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
不利于作物生长。
解析 第
(1)题,气温、降水的差异情况从总量上多还是少、高还是低,具体分布,极值出现地区等方面回答。
第
(2)题,涝灾严重的成因应从气候(气温、降水)、地形、水文等方面回答。
第(3)题,仔细审清题设提示,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气温低导致播种推后,生长期缩短,产量降低。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少,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着眼点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描述事物一般是表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特征,而阐释事物则是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1.基础性设问要善于回归教材。
基础性设问考查的内容多为一般的概念、分类或基础知识,这类问题的回答多与教材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再认再现教材知识并准确表达非常关键。
因此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2.技术要求性设问要精练准确。
技术要求性设问是考查技能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综合性试题中经常出现。
试题中的技能型要求往往都是很明显的。
例如绘图类技能要求常见的有“在地形图下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运用锋面符号,在图中画出锋面的位置”“在图上用实线圈出规模巨大的城市群位置”等。
识别出技能型要求设问后,应按照试题要求完成任务。
3.多点式设问应做到点点到位。
多点式设问是高考综合题设问的重要形式,该类设问主要结合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不同方面考查地理事物的特点,设问中涉及的各点是并列的,反映了该地理事物的不同侧面,所以该类问题往往可以拆分为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描述和阐释。
解答该类问题,一方面要认准考查内容涉及的方面,不能因审题失误造成遗漏;
另一方面要在充分调用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语言准确描述和阐释说明。
4.综合性设问要善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综合性设问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所设计的问题。
提高综合性设问不仅要求学生知道地理现象是什么,而且要求能够分析为什么,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难度较高。
要突破该问题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复习时要注意对规律和原理的掌握,并会迁移应用到具体的试题案例中来。
第二,掌握该类问题的构题特点,这类问题的关键词常有“分析……”“说明……”“比较……”“评价……”等。
下图是“北纬30°
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5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
(2)分析图示地区2010年与1950年相比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3)描述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A处位于河流上游,河谷呈“V”形;
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道拓宽,呈槽型或“U”形。
(2)林地减少,耕地增多。
影响:
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3)沿河、沿海和沿公路分布。
原因:
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
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有便利的河运、海运和公路运输,有利于聚落的发展。
解析 第
(1)题,由图示可知:
A河谷位于上游,等高线稠密,河谷呈现“V”形;
B位于下游,等高线稀疏,河谷呈“〔”形。
第
(2)题,由两图比较可知,2010年该地区农业用地的变化为林地减少、耕地增加,这样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口三角洲面积会增大等。
第(3)题,聚落主要沿河、沿海及沿交通线分布,主要原因是这些地方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能力四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典例4
安徽文综)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答案
(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
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
天气条件:
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
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
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解析 第
(1)题,关于气压分布特点,应从气压值的分布、气压中心的分布、等压线疏密的区域分布及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分布等方面去描述。
第
(2)题,图中虚线范围内为锋面气旋系统中的冷锋。
在我国北方春季易形成沙尘暴灾害。
其形成的天气条件,图文信息给的很全面,如我国北方春季气温回升快,表土解冻,地表干燥,故沙源丰富;
地表干燥,说明降水少,由图知该区域大部分处于强低压控制下,气流上升,沙尘易被扬起,据图中虚线区域等压线分布及密集情况知该地偏西风势力强劲,因此该地易形成大范围沙尘暴天气。
发现和探究问题就是用已知原理和规律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地理问题。
这类问题在高考命题中多以根据材料分析结论形式呈现。
论证和探讨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明确,表述清晰。
“学习有用的地理”,即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利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时,有许多与当今时政联系密切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旗帜鲜明地清晰表达出来,并用于论证和探讨问题过程之中。
例如,地理《课程标准》中“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等内容,均与此主题内容密切相关。
2.逻辑严密,追求观点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地理综合能力的最高要求,是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综合分析、论证现实问题的具体实践。
该类题目往往要求学生能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完整的说明;
能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和阐释,最终做到论证观点和表述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浙江出口到欧美的香菇原来走海运至少要半个月时间,影响到香菇新鲜度。
而浙江磐安一菇农在美国加州摩根山农业菇类种植场承包了2公顷,请了8名墨西哥人种植香菇。
他将接种、发菌等工序在国内完成,再将培育好的菌棒运到美国,采摘的香菇直接通过当地的销售企业销售,使美国消费者能吃到当天采摘的鲜香菇。
材料二 将78%的杂木屑、20%的麦麸、1%的糖、1%的石膏均匀混合,装入塑料袋,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后,再接上菌种就做成了菌棒。
(1)加州的农业生产居美国第一,果蔬生产占美国的一半。
上图左上角是加州两个城镇的气候资料,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的优势与劣势。
(2)试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浙江菇农去美国承包菇类种植场这一经营方式的合理性。
(3)对于我国浙江向日本和韩国大量出口香菇菌棒,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
(1)优势:
加州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和光照充足。
劣势:
夏季气温高而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
(2)利用了美国现有的农业基础(农业菇类种植场),雇用了相对廉价的墨西哥劳动力,利用了美国的销售公司进入市场,通过原料和技术的输出,发挥了各个生产环节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赞同。
理由:
浙江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菌类生长;
生产菌棒的原料较丰富;
劳动力充足,可以增加就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不赞同。
菌棒的原料是杂木屑,生产菌棒要消耗大量的林木,不利于浙江的森林保护,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图像资料和设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注重考查学生调运知识阐述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获取影响香菇生产的条件信息和技术、产品、劳动力的流向等信息。
第
(1)题,注意从水热配合方面分析。
第
(2)题,侧重于投入的社会经济因素,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3)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劳动力、原料、生态等方面分析。
能力专题练
一、选择题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2.在a阶段( )
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少
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不断上升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全球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波动性变化,并不是逐渐升高和增加,A、B错误;
结合气候冷暖、干湿界线可知,全球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出现,C正确;
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致,D错误。
第2题,由图可知,a阶段全球平均气温由暖变冷,全球平均降水由湿变干,即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A正确;
气温由暖变冷,冰川融化减少,面积不会进一步减小,B错误;
气温由暖变冷,雪线高度降低,C错误;
降水由湿变干,水量减少,海平面降低,D错误。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km的大气现象。
2000年以来,南京的灰霾天呈爆发式增长:
2000年112天,2002年147天,2006年152天,2010年灰霾天超过200天。
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南京灰霾天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机动车增多,尾气排放量逐年增加 ②高楼增多,静风天数逐年增加 ③绿地面积增加,空气湿度逐年增大 ④南京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4.为改善南京空气污染状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控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②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力度 ③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④扩大绿地面积,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 ⑤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理,限制房地产开发 ⑥大力发展公交事业,禁止私人购买小汽车
A.③④⑤B.④⑤⑥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注意题干中强调的是逐年增多的原因,而南京的地形是不变的;
绿地面积增加使得吸烟滞尘的能力增加,使灰霾天气减少。
第4题,改善污染状况主要是从减少源头的排放及积极改善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
读图,回答5~7题。
5.该年,图中各省区中( )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
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6.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性别比例B.文化教育
C.人口年龄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
7.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
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答案 5.B 6.C 7.A
解析 第5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可获取宁、苏、藏、京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信息。
读图可知,宁夏出生率为1.6%左右,出生率略高,死亡率为0.5%左右,死亡率较低,A项错误;
江苏人口总数多,年新增人口最多,B项正确;
西藏的死亡率为0.6%左右,上海死亡率为l%左右,西藏的死亡率低于上海,C项错误;
北京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慢,D项错误。
第6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和设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直辖市,年龄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的可能性因素。
所以C项正确。
第7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