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1522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

《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专题课例研究Word下载.docx

1)高考复习基本要求;

2)知识结构(专题在整个教学中的价值、地位);

3)典型例题(包括近几年高考中的试题及原创精彩例题);

4)能力训练;

5)精彩案例或课例。

设计中五大块内容有机结合,各有侧重,例如:

(1)高考复习基本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使学生能明确本专题复习的具体重点及方向,可用“知识与技能”“过程及方法”“情感及价值观”等具体区分。

(2)知识结构

提炼本专题的知识点,揭示本专题重点及难点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能理清知识脉络,并理解本专题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并能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设计成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能引导其讨论、思考、辨析、以启迪思维发展能力。

(3)典型例题:

一是精选近5年上海及全国高考中与专题相对应的经典试题;

二是根据学生失误的典型解答来设计、原创相应的精彩例题,例题要有针对性,要能适应高考要求,包括题型、命题思路,表达形式等,典型例题应成为学生直接了解、把握高考“考什么”“怎样考”的范例。

(4)能力训练:

编写能力训练包括原创试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以本专题知识为基础,兼顾本题在整个教学中的价值地位,挖掘与之相对应的知识。

b、重视能力的培养,注意综合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历史意识的培养。

c、提倡多种题型的合理搭配,题目设计由易到难,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d、题目设计应使每位学生都有一定收获、并使学有余力的同学能继续探索,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其学习水平。

(5)精彩课例或案例

课例是教师对教学的再现和描述,是叙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经历的改变,包括知识、行为、态度、工作及学习技巧,主要事件经验及主要教学片断等,它可以帮助教师及学生不断反思教与学的得失,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经验,借鉴,真正的实现理论的学习,实践的反思,行为的不断跟进。

4、高三专题课例研究的基本实施

高三专题课例研究是在针对高三高考实际,在老师前期大量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定向指导去发现、提炼与总结,以达到个体的感悟与内化,培养其应变、创新及实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知识体系的贯彻

课堂上教师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一些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提问等方式来完成,对于一些重点的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可通过学生间讨论来完成,到时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通过不同层次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可予以一定的指导,如讨论方向等。

2)学习方法的引导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可进行重点讲解,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能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重分析判断、重史料解读、能理解对方观点之可理解之处,灵活开放地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训练的巩固

练习也是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巩固能力的基础途径和有效方法,特别是对高三而言,关键是在练习中要避免机械地简单重复、再现历史知识,要注重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从信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乎历史学逻辑的前提下,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

4)课后的反思,拓展

教师、学生都应在课后对课堂进行消化、整理、归纳、拓展,并不断反思得失,以真正将知识内化,融会贯通,并能进一步思考,在本专题的内容及能力上,还可怎样考,怎样学才更有实效,对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该怎么处理?

以后的课该接受什么经验或教训?

真正做到理论学习、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的统一,切实增加课堂的实效。

三、“专题课例研究”实施范例——国际关系演变史专题

一)高考复习基本要求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国际关系的含义;

在各历史发展时期,国际关系演变的具体表现。

(2)过程及方法:

通过国际关系演变过程中的各重大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用中国及世界的视角来审视国际关系的演变及趋势,并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解释;

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多元化趋势与前两大格局不同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分析、比较历史事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

(3)情感及价值观:

通过国际关系演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历史与社会的责任。

2、考情(上海卷)

年份

单选题

简释题

问答题

材料题(小论文)

总分值

2000年

27题:

战后欧洲局势

29题:

战后多元化趋势

38题:

冷战

8分

2001年

2002年

26题:

“凡-华”体系

34题:

欧洲经济一体化

2003年

14题:

英欧洲大陆政策

17、20题:

雅尔塔体制

21题:

经济一体化

35题:

世界格局四大演变

24分

2004年

20题:

中美关系

南北经济差异

经济全球化

36题:

文明传承与交流

〉18分

二)知识结构

1、国际关系含义:

国际关系是依赖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国际经济关系首先是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关系,它影响着国际政治,文化关系的变化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政治格局大致经历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等阶段,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的,也是由资产阶级的本质所决定的,它们为了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侵略扩张,争本瓜分世界,必然产生矛盾,下面内容在复习时要格外注意。

(1)国际关系史分期及主要特征。

17世纪下半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欧洲列强围绕欧洲霸权和海上与殖民霸权这两个方面而展开激烈的角逐,其中英国在这一时期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二时期。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三对矛盾的发展变化,后由于美国实力的增强,使其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3)二战后至今为第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从两大阵营到美苏争霸到三个世界的演变到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把握国际关系史的基本观点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或体系中地位变化的根源。

(2)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

“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3)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①维也纳体系(略)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略)

③雅尔塔体系(略)④多极化趋势(略)

(4)规律性知识拓展

人类在付出两次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之后,开始学会了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

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妥协是斗争结束的另一种形式,二战后的50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

三)、典型例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杜鲁门指的是()

A.开罗会议B。

德黑兰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波茨坦会议

2003年上海卷

2)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

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试问:

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即。

其前身是在西欧“共同市场”基础上建立的。

这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义?

2002年上海卷

3)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演变。

第一次:

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

“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a.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b.纵观这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

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

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二

(附:

参考答案:

(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

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部冲突和战争不断。

四)、能力训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据此回答1-4题。

1)、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①少数帝国主义强国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

③决定对苏俄进行经济封锁和大规模武装干涉④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使不同的社会制度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C、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变化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对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B、恢复了欧洲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C加强了美国对欧洲各国事务的影响D、激化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一战后美国随着实力的增强,它的外交政策随之发生变化。

据此回答5-8题

5)、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是

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B、美国经济实力不及英国

C、国联成立后为英、法操纵D、美国综合国力不及英、法

6)、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益者,主要表现在

①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过分膨胀②战后攫取世界经济霸权

③美、英海军并驾齐④美国成为亚太地区霸主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

A、谋求世界和平B、维护雅尔塔体系

C、建立全球霸权D、维护世界资本主义

8)、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有学者指出各国外交的一切出发就是维护其国家利益。

据此回答9-11题。

9)、二战爆发前,英法所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①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大国安全②调整对德政策,以谈判代替冲突

③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进攻苏联④德国攻势猛烈,英法以守为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

”其代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C、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11)、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我政策报告中说:

“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

”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B、在对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

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

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依据有关历史知识,回答(12-16题)。

12)、美国在18世纪后期建国,在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强国。

以下对其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领土的迅速扩展B、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

C、对种值园奴隶的剥削D、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13)、1945年日本投降后,杜鲁门意识到: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要拿到华北,就更加难以做到。

”对此,美国采取的对策是()

A、以武力帮助蒋介石抢占地盘B、帮助蒋介石运送军队抢占要地

C、促使国共两党达成“双十协定”D、怂恿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14)、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

A、逐渐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B、逐渐形成了美国和苏联对立的两极格局

C、大国间利益争夺与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D、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

1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②美国独霸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6)、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决定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美、日、西欧经济的鼎立局面③第三世界的日益崛起④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附:

第一部分参考答案

1.A

2.C

3.A

4.A

5.A

6.A

7.C

8.D

9.B

10.C

11.B

12.C

13.B

14.A

15.C

16.B

17)、阅读下列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三段史料:

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

“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乘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

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

从此刻此,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

“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

”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

“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

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

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

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材料三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

(3)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政策?

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1)指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

表明美国向上述国家提供军事援助。

(2)丘吉尔意在让美国为维护英国利益不惜冒对日作战的危险。

罗斯福不愿仅为英国的利益对日作战。

(3)尽量避免过早同法西斯国家交战。

利用战争机会发展经济,增加黄金储备以发战争财。

出发点是维护美国的利益。

18)、自从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后,美苏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

对于“冷战”现象,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国际关系进步的表现;

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国际关系落后与反动的表现。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请阐述你的理由,并说说另一观点的可理解之处。

同意第一种观点的依据:

(1)“冷战”是处理国际关系走向理智的表现,明显进步于动辄使用武力。

(2)国际关系中,由于诸多因素,矛盾与对抗不可避免,以往通过残酷的战争解决国际争端。

“冷战”避免战争,有利于各国人民。

(3)美苏“冷战”时期,许多地区与国际争端是由国家和地区矛盾引起的,并非都是美苏对峙争夺造成的。

(4)“冷战”有利于和平,那只是客观上的,也是次要的方面。

19)、有同学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全球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

但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他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

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

试结合有关史实写一小论文(400字左右)。

参考主要史实: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国虽然继续维持了欧洲在世界的霸权地位,但实际上其霸权地位已受到挑战。

表现:

主观方面看,表现为自身实力下降:

经过大战,欧洲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恢复困难。

一战后各国都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政局动荡,特别是苏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沉重打击了欧洲帝国主义的联合力量;

另外,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严重削弱了欧洲各国的殖民统治。

客观方面看,表现为美、日两国实力增强:

借“一战”之际,美国代替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日本实力也同欧洲列强相差不远;

两国随着实力增强,加强对外扩张,美国大搞金元外交,积极参与战后国际事务,并在巴黎和会上,特别是华盛顿会议上起了操纵作用;

日本也在东亚大肆扩张,这都威胁了欧洲在全世界的霸权地位。

“二战”后,欧洲各国在大战中相互削弱,殖民体系也彻底崩溃,而美国则大发横财,经济军事实力大大膨胀,确立了世界霸权的地位,并控制了西欧事务。

至此,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世界霸权时代结束。

五)案例

国际格局演变史

一、教学目标:

(见前复习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难点:

“凡”与“雅”体系的比较;

多元化趋势与前两大格局的不同。

三、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流程:

本课以四大问题来统领全局:

1.简述近现代国际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

2.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3.多元化趋势与前两大格局的不同。

4.纷争多变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

1.维也纳体系

含义: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实质:

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

瓦解:

1848年欧洲革命终结了欧洲封建时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

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巴黎和约》,确定帝国主义统治欧洲新秩序——凡尔赛体系。

1921年九国华盛顿会议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确立帝国主义统治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体系。

完成战后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重新瓜分。

影响:

①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

②加深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加深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④加深资本主义国家与苏俄之间的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