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14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每周2课时,共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

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包括三个课时,分别是,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课最可爱的人;第三课土地改革。

在这五六十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所以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在本书中起了引领的作用。

学好第一单元为今后的教学能够起到奠基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词是“新”,包括两个要点:

一是新中国的成立,二是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

    专题一,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专题二,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战争中,志愿军指点员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专题三,建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之一,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讨论,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预期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落实本主题单元的基础知识,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记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及结果、指挥者、英雄事迹。

通过对抗美援朝背景和取得胜利的原因、意义分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解放战争的胜利,引入新政协的召开,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民族自豪感。

2、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课。

3、通过向学习生讲述《白毛女》的故事,以反面形象黄世仁与受压迫的喜儿作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热情,酿造气氛,引入本课内容。

4、以探究学习方法,将学生分组,讨论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有哪些不同。

5、通过搜索网络资源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主人翁责任感,要使学生意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新中国的建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广大人民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全国各族中的重要一员,和平解放西藏,是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起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抗美援朝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借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进取心。

3、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国消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对经新政权下的土地政策,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对应课标(说明:

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会议所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

开国大典的盛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和经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理解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新中国的成立后,为什么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抗美援朝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3、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与旧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地方?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新中国的成立                    ( 1课时)

专题二:

抗美援朝                        ( 1课时)

专题三:

土地改革                        ( 1课时)

专题一

新中国的成立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课主题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通过开国大典与西藏和平解放两个子目来体现本主体。

开国大典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情况、庆典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一目介绍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过程及其重要性。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本专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开端,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都有重要意义。

它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在讲解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小故事引入新政协的召开,再以精彩的“开国大典”影片剪辑导入新中国的成立,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

在讲解西藏和平解放时,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回忆在历史上汉藏之间的交往,让学生理解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一届政协的内容。

2、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并把握其重要意义。

专题问题设计

1、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

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网络,历史专业网站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

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   开国大典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解放战争的历史,向学生提问:

解放战争期间,发生了哪三次著名战役,从而扭转了局势?

2、讲述在政协会议召开之前,毛泽东和周恩来发生在去北平路上的小故事,毛泽东形象地说: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3、承接学生疑问,引入第一目“开国大典”,讲解新政协的召开。

4、组织学生自学第一段,并提问: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5、展示国旗,让学生讲解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国旗的历史知识,并作相应的补充。

6、利用幻灯片讲解人民英雄纪念的建立及文和浮雕的含义。

8、播放“开国大典”影片。

9、组织课堂小竞赛,比一比:

描绘一下大典的场面(学生讨论)

10、引导学生总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国际)

活动二   和平解放西藏

1、  学生自主学习“西藏和平解放”

2、  提问:

1951年中国大陆上还有哪一个地方没有解放?

3、  在中国古代史上,西藏曾与中原有过哪些友好交往?

4、  生讨论分析:

西藏和平解放的原因。

5、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6、  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巩固新学课程。

教学评价

评价的学习要素:

1、  能否掌握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及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  能否学会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3、  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积极主动。

4、  陈述观点明确,并用史实说明,论证充分。

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学生结合小组活动评价量规进行自评互评、测试。

专题二

最可爱的人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本课两个子目: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重点是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难点是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分析。

本专题学习目标

1、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掌握抗美援朝斗争的结果。

2、知道指挥者,英雄人物及抗美援朝背景和取得胜利的原因、意义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是什么?

2、抗美援朝的时间、指挥者、结果。

3、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历史专业网站

常规资源

教材、学案、教辅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学生自主学习

1、国内大陆统一后,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了哪些战争挑衅,威胁我国的安全?

2、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经过,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答案,推荐一名学生讲解)

活动二  新闻报道

如果你是战地小记者,请你报道一下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及事迹。

活动三  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教学评价

评价的学习要素:

1、  能否掌握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及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  能否学会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3、  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积极主动。

4、  陈述观点明确,并用史实说明,论证充分。

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学生结合小组活动评价量规进行自评互评、测试。

专题三

土地改革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大运动之一,土地改革的进行也是当时势在必行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对巩固新政权有极端重要的作用。

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旧社会对农民的剥削情况,从而突出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2、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历史专业网站

常规资源

教材、学案、教辅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播放影片《白毛女》片段

1、提问:

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地主是如何剥削广大农民的?

2、讲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活动二    学生自主预习

1、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2、讨论:

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与旧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地方?

3、讨论:

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4、回顾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情况,讨论两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有哪些不同?

活动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后带来了哪些不同?

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巩固知识要点。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