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094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docx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

 

以科研为先导,深化课程改革,为每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负责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检查评估自评报告

  我们xx区xx乡中心小学共有教师135名,学生1600人,下设5所村小。

由于各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苗来源复杂,师资构成情况特殊,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

几年来,我们努力发扬“科研兴校”这一办学特色,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抓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现将我校课改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本研究总体思路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本次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教育思想、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

课改工作的实质是一项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是一项宏大的教育科研系统工程。

所以,我们确定的校本研究总体思路是:

以新的课程观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和保障作用,以课改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和积累新课程的教学规律为目的,以省市级规划课题为龙头,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做到课改与校本培训结合,与校本教研、科研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改,提高教师的素质,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

  二、我校课程改革的特色

  1、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增强教育科研的先导和保障作用

  2001年6月8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教育部教基[2001]17号文件的形式下发。

此时,恰逢xx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的开局阶段,由于形势需要,我们校于2001年10月在全区小学中率先组建了教育科研室。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较好地发挥了对学校教育科研的设计、指导、培训、总结和推广的作用。

“十五”起步阶段,我们以《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市级课题为龙头课题,带动起全乡其它4个市级课题和3个区级课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为当时即将开始的新课改做了舆论上、素质上、观念上的准备。

经相关部门验收,我们的4个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获奖。

  2003年,我们又开展了以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为切入点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此来带动《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两个市级课改滚动课题和各校的校本课改实验课题。

  在科研工作的认识层面上,我们注重树立五种意识:

先导意识、主动意识、服务意识、过程意识、创新意识;在管理层面上,我们注意三个结合:

系统管理与阶段管理相结合、操作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走进管理与走出管理相结合;在操作方法层面上,我们注意五个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研究成果与工作成绩结合、长与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

校本研究主要解决的是当前问题,而重点课题解决的是长远问题。

校本研究是分散研究,重点课题是集中研究。

  我们注重规范以课改实验为核心的校本课题研究。

在校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在区科研室的指导下,注意了以下科研兴校模式的探索,即问题课题化、课题常规化。

问题课题化,目的是实现教与研的统一。

就是通过从课改实践中提炼出问题,加以研究,再将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实践中去。

这是一个“提出问题,提炼课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推广成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提炼课题的过程中,需要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听评课)扎实开展,从中找到可以提炼的问题。

课题常规化,就是建立教育科研保障机制,制度要完备。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崎说,看一所学校好不好,不是看它有没有大房子,有没有好的设备,而是有没有好的教师。

所以,课题研究,贵在培养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师和科研骨干,先后到全国十几座大中城市参加学术活动和培训。

请师校的领导和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

  

(2)积极参加学术团体的活动。

作为省创造力开发专业委员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我们积极参加了该委员会组织的活动。

我们还积极参与了区教育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3)结合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以在岗提高为主要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和科研能力。

  2、加强校本教师培训,让学校成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

  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

  千头万绪抓根本。

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坚持以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为核心。

为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我们校由科研室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

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以校为本,四位一体(教研、培训、科研、管理),课题牵动,分科推进的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各有关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培训效果。

在培训中,学校领导先后为教师做了《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行为的关系》、《有关课改几个问题的解读与思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实效性是学校德育的生命》等专题讲座。

  课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

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对课改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娴熟,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在校本培训中,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及个人专业发展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选取培训内容。

在培训形式上,采取了骨干培训、讲座、研讨会、教研沙龙等多种形式。

具体方法有:

组织学习、学者引领、树立典型、互动合作、外出考察、强化评价等。

  3、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发全面创新,理想课程实现的需要凹显出教师教研的必要性,提供了教师自主教研的广阔空间,提出了教研走向校本的全新要求。

我们认为,校本教研要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

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以课题为牵动,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以教学反思为载体,扎扎实实开展校本教研,引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走研究之路,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

抓学习,是为了奠定研究基础;抓设计,是为了创造研究的契机;抓反思,是为了提供研究的时空。

  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们坚持学校是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教研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研的直接目的的基本理念,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素质的迅速提高。

  4、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张扬个性

  为了使课程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我们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本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注意从学生本位出发,以综合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重视活动内容的生活化、多元化和趣味化,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为宗旨。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责任和义务意识,关爱和合作意识。

在课程开发中,以生活本位、学生中心、注重过程、强调开放、体现综合为原则。

采用课程引入、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新编等开发方式,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课程中,入选区小学教研室的《校本课程汇编》的有数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音乐、自然等。

其中,品德与生活科的《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紧紧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以水为线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学科综合性。

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

  三、课程改革的过程考核

  课改的过程考核(评价),在课改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上,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我们在2003年启动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省级课题,2004年4月正式开题。

  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采用教师自我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同事评价的策略,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采用的方法有教学反思、课堂听课、评价访谈、教师成长记录袋等。

我们为此编制了相应的评价工具(量表),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评价都采用量表,并按照评价流程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在区小学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宗旨,遵循以下原则:

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承认个体差异,注重结合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实践中,我们采用笔试、口试、操作、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做到考试与其他课程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在学校评价方面,我们注重中心校的自我评价和对下属村小的课改评价。

因为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

通过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评估,可以促使学校提高实施课程的能力,并有利于形成促进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我们每学期都要对各校的课改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平时还要下各校进行专项调研,准确掌握课改进程,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四、课程改革的基本成绩

  1、课改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我校先后被评为区“九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十五”中期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东北地区教育情报工作先进集体、省创新教育先进学校,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先进体育组。

区科研室先后3次在我校召开现场会。

多次为区小学教研室提供活动现场。

曾代表我区接受市小学教研部调研、科研部中期检查。

  2、课改提高了教师素质

  课程改革和实实在在的校本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

我校现有国家级创造教育骨干教师2人,市级先进12人,市区学科骨干18人,市优课教师14人,区级先进15人,区科研骨干11人。

2人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7人被评为区课改标兵。

在区里组织的规范化评优课评比中,我校有16人获奖,另有国家级创新课1节,省级3节。

在市区组织的基本功大赛中,1人被评为市一等奖,4人获区级奖励。

全校教师共撰写市级以上优秀论文260多篇。

  3、课改促进了学生发展

  课改的实施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近几年的质量监测成绩在区内均名列前茅。

学生在英语、体育、艺术及其他各项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课程改革的有关经验

  1、几年的课改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必须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贯穿课程改革的全过程。

必须以科研为先导,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以教师素质提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改落到实处。

  2、教师的素质,是学校的智力资本,是最主要的无形资产。

学习化的社会,要求学校首先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教师和孩子们一样,也需要成长和发展,学校是教育机构,但教育不应只是为了学生的。

作为学校,我们应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六、课程改革的不足之处

  课改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

现在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在拉大。

而最大的差距是质量的差距,但质量背后的差距是师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等等。

  课改需要专家引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空间。

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所需的空间和支持,以适应课改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