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0570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0分=10分)

假设某边际成本函数是

,若生产5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595,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及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四、论述题(1×

20分=20分)

试画图说明吉芬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五、名词解释(3×

1、国民收入

2、自然失业率

3、自动稳定器

六、简答题(3×

1、试述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应如何修正。

2、简述在资本完全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可能后果。

3、简述总需求曲线与商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不同原因。

七、计算题(1×

假定一经济系统由如下行为方程组成:

消费行为:

C=280+0.8Yd

投资行为:

I=40-10r

政府行为:

税收T=0.25Y;

政府支出T=40

货币需求:

L/P=0.4Y-20r

名义货币供给:

M=180

(1)计算总需求函数。

(2)若总供给函数为Y=600+24P,充分就业水平为696,要实现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总需求需要增加多少。

八、论述题(1×

试用菲利普斯曲线及相关理论评述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4.1.1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

微观部分

【题目】1.纳什均衡

【解题】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题目】2.公共物品

【解题】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

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国防、海上导航用的灯塔,就是公共物品。

一个人享有公共物品的好处时并不能排除其他人也享有它们的好处,一个人享有它们的好处时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们的享有。

由于公共产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产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产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

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

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题目】3.生产可能性曲线

【解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

我们知道,一国可利用的资源,按用途来说,主要用来生产资本品和消费品。

由于资源总量是一定的。

因此,要多生产消费品就必须减少资本品的产量。

那么,一个国家如何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有限的资本分配使用于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生产,是经济学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和回答。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题目】4.为什么经济学家通常总是反对价格控制?

【解题】总体来说,政府的价格控制分为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它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政府实现限制价格的目的在于抑制某些产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

有时也为了限制某些垄断性较强的公共事业的价格。

但这样做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盛行。

同时也会逼迫生产者粗制滥造。

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它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在于通常是为了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通常会产生生产过程,从而政府来收购过剩产品。

从两种现象可以看出,本来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如果因为政府的频繁干预,会导致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所以经济学家反对。

【题目】5.为什么说垄断也有可能促进经济效率?

【解题】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通常情况下,垄断导致市场缺乏竞争,造成高价格、高利润以及低产出等经济效率的损失。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如自然垄断情形下,由于存在规模经济,一家经营的经济效果肯定比几家同时经营时要高,如供水、供电和通信行业。

其他情况,垄断厂商实现价格歧视的时候。

当实行一阶价格歧视时,每一单位产品的价格都是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收取,因此,所有的消费者剩余都转化为厂商的利润,,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

当实现二级价格歧视时,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占有,垄断者可能达到P=MC的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的产量。

当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对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根据市场需求弹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有利于垄断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

从上所述,垄断也有可能促进经济效率。

【题目】6.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的盈利情况有哪些可能性?

【解题】根据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

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的行为、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

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并且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U型,如图6.5所示。

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

当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总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可以借助于图形说明,这里省略);

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边际收益恰好与边际成本在这一点相交,从而所决定的产量使得厂商的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此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其是否生产取决于市场价格是否高于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

若厂商选择继续生产,它将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提供产量。

由于在短期内,厂商已经支付了固定成本,所以,它不生产将损失这一部分成本。

因此,只要提供的产量可以抵补可变成本的费用,那么,厂商继续生产就会比不生产损失要小。

可见,当市场价格高于厂商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时,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产量,此时厂商处于短期均衡,而低于这一点,厂商将停止生产,供给量为零。

根据供给曲线的定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了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U形曲线,并且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位于边际成本递增的阶段上,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题目】7.假设某边际成本函数是

【解题】

当Q=5时,TC=595,C=70

所以

【题目】8.试画图说明吉芬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解题】吉芬商品指由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

吉芬(RobertGiffen)发现,因而以他姓氏命名的一种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常变化的商品。

具体而言,吉芬商品是指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即价格越低购买得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得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关系。

吉芬品是一种特殊的劣等品。

作为劣等品,吉芬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其特殊性在于:

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吉芬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1)“吉芬”矛盾指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即价格越低购买得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得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关系。

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因此被称为吉芬商品。

(2)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而收入效应则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

(3)作为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但是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2)现用图3.17说明吉芬商品的价格效用变化。

图中的横轴

和纵轴

仍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商品。

商品1的价格

下降前后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

点和

点,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

,这就是总效应。

通过补偿预算线

可得:

为替代效用,它是一个正值;

是收入效应,它是一个负值。

而且,负的收入效应

的绝对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

的绝对值,所以,最后形成的总效应

为负值。

在图中,

点必定落在

两点之间。

图3.17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价格上升时吉芬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各种效应与价格下降时其价格效用变化雷同。

宏观部分:

【题目】1.国民收入

【解题】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

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

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以及商业等。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题目】2.自然失业率

【解题】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从整个经济看来,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

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

,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

【题目】3.自动稳定器

【解题】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

个人和公司所得税支付、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机制,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

比如在经济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个人和公司所得税支出随之减少;

而失业增加,政府失业救济和社会其它福利转移增加,从而缓和个人收入下降,减少需求下降对国民经济的冲击.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相反,此时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增加,个人和公司所得税支付随之增加,失业减少,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从而缓和个人收入增加随之需求过度增加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其它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类似.

【题目】4.试述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应如何修正

【解题】

(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发展的程度,衡量生活水平,是存在缺陷的。

①统计中不包括非市场交易活动,即一部分产品和劳务给漏掉了。

例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以及个人私自交易等。

②国民收入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例如,它无法反映人们的闲暇,无法反映污染程度等。

③西方国民收入核算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包括进来,并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

例如,赌博盛行,也许GDP很高(如拉斯维加斯),但并不说明该地区的人民过得幸福。

④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国民收入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

例如,由于GDP中包含有劳务,两个国家虽然可以拥有相同的GDP,但一个生产粮食,一个生产歌曲,显然,两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一样。

(2)鉴于以上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修正,提出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等计算方法和指标。

近年来,经济学家试图采用“扩充国民收入账户”(augmentednationalaccounts)来修正国民收入衡量的缺陷。

其中一项加项为地下经济,但不是所有的地下经济都是加项,例如,医生、保姆、农民的地下活动应计入加项,而赌博、贩毒等地下经济则不计入。

另一个减项为环境的破坏。

【题目】5.简述在资本完全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可能后果。

【解题】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有两个方面。

假设政府计划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产出,一方面政府发行债券会导致本国利率上升,外国资金流向国内,资本项目改善;

另一方面,在长期,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提高总需求,进而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假定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水平),由于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出口是外生变量,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进口增加,经常项目恶化。

总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综合效果,下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到,这取决于BP曲线的斜率。

图16-3-2与图16-3-3中,BP曲线的斜率是不同的,图16-3-2中BP曲线更陡一些,说明此时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低,而后者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较高。

我们假定两图中的初始均衡点E都是非充分就业的。

图16-3-2中,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的位置,新的内部均衡点为F点,新的产出水平为Y1,新的利率水平为i1,但F点处于BP曲线的右下方,存在国际收支逆差。

为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当局不得不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到LM’,均衡利率进一步上升到i2,但产出水平下降到Y2的水平。

图16-3-3中,为增加国民产出水平,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的位置,新的内部均衡点为F点,新的产出水平为Y1,新的利率水平为i1,但此时F点处于BP曲线的上方,处于国际收支顺差地位。

为改变国际收支顺差,当局不得不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到LM’,均衡利率进下降到i2,但产出水平进一步增长到Y2的水平。

由此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的变化比较敏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增加收入,提高就业有较好的效果;

反之,则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题目】6.简述总需求曲线与商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不同原因

(1)需求曲线:

在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叫做需求表或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同时其它条件不变),购买者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

同理,当价格下降,其它条件不变时,需求量增加。

根据效用理论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认识到人们存在消费的效用递减规律,即假设两种商品消费的效用一致,在一种商品价格相对上升的时候,消费者从这种商品上获得的效用下降,因此为了保证效用的不变或者是最大化,就会减少这种商品的消费量而增加另外一种商品价格的消费量。

对于正常物品,可以利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原因:

第一,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

第二,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为了保持一定量的财富,人们必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第三,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

第四,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条件下,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

因此,净出口减少。

【题目】7.假定一经济系统由如下行为方程组成:

政府支出G=40

(1)要求总需求曲线,必须求出IS,LM曲线。

则根据条件可得:

IS求解

Y=c+i+g=280+0.8(y-0.25y)+40-10r+40

化解得:

0.4y=360-10r

LM求解

L/P=0.4Y-20r=M/P

0.4Y-20r=180/P

10r=0.2y-90/p

得总需求曲线y=600+150/p

(2)总供给曲线为Y=600+24P,

总需求曲线y=600+150/p

解得P=5/2Y=660

因为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Y*=696,则带入总供给曲线P*=4则根据AD-AS图形,新的总需求曲线为Y=C+150/P,将Y*,P*带入,C=658.5.AD’Y’=658.5+150/P,将P=5/2带入,Y’=718.5,因此

AD=718.5-660=58.5

【题目】8.试用菲利普斯曲线及相关理论评述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投资

(1)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关系的一种曲线。

通货膨胀效应指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经济增长效应;

②收入分配效应;

③财富分配效应。

在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

观点大致有三:

一是“促进论”,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有益的,能起促进作用;

二是“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必然会阻碍经济增长和导致低效率;

三是“中性论”,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会中和它对经济的各种效应。

第一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菲利普斯(A·

Philips)在1958年提出的。

通过分析,菲利普斯发现在失业率和货币工资上升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替代关系,但它只是统计研究的结果,并无理论上的依据。

1960年,加拿大经济学家利普赛(R·

Lipsey)进一步验证了菲利普斯的研究结论,并通过对劳动市场的供求情况分析,为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理论上的诠释。

利普赛认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劳动力的超额需求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同时劳动力的超额需求越大,寻找工作越容易,失业率就越低。

这就得到了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呈反向关系的第一阶段的菲利普曲线。

假定劳动力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保持不变,按照成本加成定价的原则,工资上涨率可以由物价上涨率代替,就得到了通常所说的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由图9-20所示:

9-20菲利普斯曲线

促进论者认为,西方社会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膨胀性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在1968年之前,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理论上被普遍接受,成为促进论的依据,政府还利用这种关系进行相机抉择,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

第二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此时,一些国家通货膨胀与失业同时上升,“滞胀”现象与菲利普斯曲线相背离,同时菲利普斯曲线在理论上也受到了尖锐的批评。

弗里德曼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最大弱点是采用名义工资率来代替通货膨胀率,并由此推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具有稳定的替代关系,但这仅是短期内通货膨胀尚未被人们预期时的情况。

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

由此,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膨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上移,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

弗里德曼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因此,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这实际上就是中性论的观点。

第三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也是由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可能存在长期内向右上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并认为高度的和变化剧烈的通货膨胀,也可能会提高自然失业率。

其理由是:

①在通货膨胀不可预测地加剧的情况下,工人可能会因不满意实际工资降低而停止工作;

②通货膨胀本身的反复不定,会降低市场信号的功能,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③由于物价不断波动而引起政府干预,也很可能加深经济功能的失调而提高自然失业率。

此时,菲利普斯曲线支持“促退论”。

总之,第一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支持通货膨胀的“促进论”,第二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基本上支持“中性论”,第三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显然是“促退论”的最好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