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9368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Word下载.docx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古代诗歌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至迟在孔子出生以前就已基本编定了。

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收入诗歌305篇,内容非常丰富,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

具体地说,《诗经》描写了下列五方面的内容:

一是周部族的历史;

二是描写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情景;

三是描写战争和徭役的情形;

四是反映了人民抵抗侵略的决心;

五是叙述爱情和婚姻。

《诗经》的“赋”、“比”、“兴”艺术手法都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另一部著名的诗歌总集是《楚辞》。

主要作者是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离骚》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整个生命熔铸成的伟大诗篇,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执著的人生追求融会成激越的精神力量,奇特的想像和瑰丽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屈原的作品闪耀着伟大人格的光辉和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楚辞》的其他作者宋玉、贾谊等人的作品都继承了屈原的传统。

楚辞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的独特文体。

《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2000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尊为学习的典范。

先秦散文与汉赋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史官的建制,史官的记录成为史书,也就是所谓的历史散文。

先秦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

《左传》是“春秋三传”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种,相传为鲁国左丘明传孔子《春秋》而作。

叙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诸侯角逐、社会急剧变革的历史进程。

从春秋末年开始,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动,“士”的阶层兴起、壮大,成为最活跃的社会力量。

他们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展开论辩,形成了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是产生了以论说为主的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此时的散文主要是语录体,代表作是《论语》。

第二个时期是战国中叶,散文已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体过渡,代表作是《孟子》、《庄子》。

第三个时期是战国后期,散文发展成专题论著,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明白,说理深入浅出,有些篇章描写人物对话、举止,相当生动,体现出人物个性。

《孟子》和《庄子》的内容大多是论辩之辞,是争鸣风气盛行时典型的散文形式。

《孟子》是孟珂及其门人所作,其中心内容是宣扬儒家的“仁政”说,抨击暴政,主张“民贵君轻”。

他善于运用先纵后擒、引人人毅等论辩技巧来折服论敌,也善于用巧妙确切的比喻、寓言来说理,所以既理直气壮又循循善诱,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是庄周及其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内容是主张顺应自然,反对礼乐制度,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回到清静无为的原始社会去。

《庄子》散文具有变幻诡奇、汪洋恣肆的风格特征,在论说时大量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庄子·

天下》),即寓言和幻想,具有浓郁的诗意和抒情色彩。

尤其是内篇中《逍遥游》等篇,想像奇特,笔力酣畅,描写生动传神,语言恢宏瑰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荀子》和《韩非子》都是比较严谨的学术论文集,它们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荀子》中比喻和辞藻丰富多彩,《韩非子》中的寓言生动精警,具有较强的文学意味。

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描写,不歌而诵。

赋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它产生于战国后期,接受了纵横家游说之辞及楚辞的巨大影响,到汉代达到鼎盛阶段。

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如汉初贾谊《鹏鸟赋》、《吊屈原赋》,东汉张衡《归田赋》,汉末赵壹《刺世疾邪赋》等。

另一类则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

后者是汉赋的主流。

西汉中叶,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于是以歌功颂德为目的的大赋应运而生。

汉代大赋的代表首推司马相如,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大赋的另一位重要作家是西汉末年的扬雄,其代表作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扬雄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成为后人心目中大赋的典范作家。

汉赋(主要指大赋)产生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前强大的统一帝国——一汉,汉赋的恢宏气度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自身力量的高度自信,对自己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肯定,也表现了对现实世界的热爱,事实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进行整体把握的思维特征。

唐诗宋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诗国中最为辉煌的高峰。

自从汉代以来,五、七言诗经过了长期的发展阶段,随着强盛繁荣的唐代的到来,中国诗歌也进人了巅峰时期,产生了古代文学中最为光辉的唐诗。

唐诗篇什繁富,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55000多首,堪称古代诗歌的宝库,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唐诗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

盛唐期间唐诗出现了全面繁荣的高潮。

由于国家繁荣,社会安定,诗人们可以由多种途径实现人生的追求。

诗人们描绘了塞外大漠的奇异风光,塑造了边关健儿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保卫祖国、建立功勋的人生理想。

相对而言,边塞诗更鲜明地体现了盛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诗歌中的体现就是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

李白热情地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

这种追求解放,追求自由,虽然受到现实的限制却一心要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中华民族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的典型体现。

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杜诗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那个时代提供了生动的历史画卷,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批判,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

杜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核心精神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沉郁顿挫,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而对后代诗歌的审美趋向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

一个以白居易为首,主要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

在艺术上则以语言通俗流畅、风格平易近人为特征。

另一个流派以韩愈为首,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

就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和诗人艺术个性的独特性而言,中唐诗坛有如百花齐放,比之盛唐诗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诗确实是一座光华推魂的艺术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瑰丽光辉的闪光点。

中华民族为人类文化贡献了如此美丽的瑰宝,永远值得我们骄傲。

词这种特殊的诗体产生于初盛唐,到晚唐五代时已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出现了温庭筠、韦庄、李煜、冯延巳等著名词人,但尚未能与五、七言诗相抗衡。

真正成为一代文学之圣,并在古代诗歌史上堪与唐诗交相辉映的是宋代的词。

宋词名家辈出,流派众多,后人往往把宋词划分为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两大流派,但事实上这两种词风在宋代并不是始终平分秋色的。

从晚唐以来,词在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传统,因而被称为“艳科”。

伴随着这种题材走向和轻柔靡曼的音乐,其风格倾向也自然而然地以婉约为主。

北宋的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当然词人们在题材走向、风格倾向等方面仍是争奇斗艳、各呈异彩的。

李清照与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也分别以清新、清空和深密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婉约词的词风。

到北宋中叶,苏轼首先对革新词风作了巨大贡献。

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题材领域,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并且使词的语言风格出现了豪放、高妙、飘逸的新因素。

靖康事变发生后,侵略者的金戈铁马使婉约词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不复存在,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也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影响,他们继承、发扬了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丰富了豪放风格。

从那时起,豪放词与婉约词双峰并峙,平分秋色,这种局面不但持续到宋亡,而且也成为元、明、清历代词坛的基本格局。

元曲 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但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

元杂剧是融合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

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以下五类:

一,爱情剧。

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等。

二,公案剧。

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鲁斋郎》及无名氏的《陈州粜米》等。

三,水浒剧。

,代表作有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

四,世情剧。

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救风尘》、郑廷玉的《看钱奴》、秦简夫的《东堂老》等。

五,历史剧。

代表作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关汉卿的《单刀会》、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塑造了形象鲜明、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

它善于组织矛盾冲突,场面紧凑,高潮迭起。

元杂剧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在此之前,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散文,而元杂剧则以叙事为主,这就使文学更贴近人民的生活,更直接地表现人民的喜怒哀乐,更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

元杂剧的成功宣告了戏剧小说等叙事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元杂剧的作者多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文人、演员等,观众更是遍及各个社会阶层,它的兴盛意味着文学在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都进一步走向民间。

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名的长篇小说。

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历史,为那个群雄逐鹿的动荡时代提供了全景式的历史图卷,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成为一部形象化的政治、军事教科书,包涵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蕴。

《水浒传》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严厉地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凶恶,热情歌颂了起义的英雄,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性格各异的典型人物。

《水浒传》所描写的造反是以“忠义”为行动准则的有限度的反抗。

所以在《水浒传》中,歌颂反抗与宣扬忠义是并行不停的,这正是传统文化精神两面性的体现。

《西游记》是明代出现的神话小说,它一方面肯定孙悟空大闹天宫,体现了蔑视统治者的权威,反对不合理社会秩序的叛逆精神;

另一方面又肯定孙悟空等人护法取经,体现了维护既定秩序的观念,这一点与《水浒传》一样,反映了传统文化精神的两面性。

《金瓶梅》是出现于明代后期的世情小说,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

全书旨在暴露世态人情,其主要人物中没有一个是值得肯定的形象。

《金瓶梅》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在中国小说史上别开生面。

但是《金瓶梅》虽然暴露了西门庆等人疯狂地追逐财富和情欲的罪恶,却缺乏严肃的批判精神,书中有许多露骨的淫秽描写,格调低下。

《金瓶梅》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道德规范彻底崩溃时人们的迷茫,是文化转型前夕的失序社会的艺术体现。

清代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以批判科举考试制度,讽刺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林人物的丑态陋行为主要内容,深刻地揭露了官场腐败、社会黑暗以及封建道德的虚伪和残酷。

《儒林外史》以严肃、公正的态度,高度概括的手法,生动冷隽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隐藏在人物言行和社会现象后面的丑恶本质,它的讽刺艺术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古代文学的光辉总结,堪称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对封建的国家政治制度、家庭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以及依附于这些制度的伦理道德、价值规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一对封建官僚家庭的叛逆者的形象。

《红楼梦》一方面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发扬了崇尚理性、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并以审美观点使家庭日常生活升华进人诗的意境;

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思。

吴敬梓和曹雪芹都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以艺术家特有的敏锐目光洞察了封建制度的弊病,揭露了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但他们是怀着悲凉和惋惜的心情看待这个历史趋势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就是他们为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传统唱的一曲挽歌。

两部小说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封建制度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对于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文化类型则仅仅提出了朦胧的希望。

然而,这种来自传统文化内部的反省意识正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最初步履,是宣告中国文化即将转型的一线曙光。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影响

杰出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永久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学由于存在着“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特殊情况,当它的某种样式在某个时代达到巅峰状态后,其艺术成就很难被后人所超越,从而成为后代作家永久性的艺术典范,并成为后代读者永久性的审美对象。

唐诗宋词中的名篇警句至今脍炙人口,元杂剧、明清小说中的故事、人物至今家喻户晓。

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而具象的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广泛、深刻地反映着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内容(例如唐诗对唐代书画、舞蹈艺术的描绘和宋诗对禅宗思想的表述都极为成功),所以它的审美功能及认识功能历久弥新。

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桥梁,也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窗口。

近年来,《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说〈红楼梦〉》等百家讲坛栏目迅速掀起了中国古代文学新的百家争鸣,这对于解读中国文化,传承古代文明,推动中华民族走上迅速发展、和平崛起的伟大复兴之路有着极其深刻的精神意义。

四、中国各时期的文论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草创时期、独立发展时期、成熟时期、总结时期、转变时期。

每章都有“总论”,概述该时朗文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对一些有一定历史地位但又不作专门介绍的文论家的基本观点进行介绍。

全书还有一个绪论,介绍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包括古代文论的性质、内容、思维、特点、理论偏向等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理论表现形态。

从宏观上了解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对于理解后面各章的具体内容有帮助。

了解各时期文学理论的中心内容和理论特点,对于具体文论家的理论观点也很有好处。

  

(一)先秦两汉文论

  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草创时期。

先秦文论以阐述文学性质、功能、原则为主要内容,即主要围绕对诗书礼乐的评价而展开。

诸子百家之中,儒、道、墨、法等各家除了儒家对文艺采取肯定态度之外,其余各家均采取否定的态度,但道对文艺的否定却又包含着肯定的因素。

考生须了解儒、道、墨、法四家的文艺观点,特别是儒家(包括孟子和荀子)和道家的文艺观点。

两汉文论主要是围绕着对《诗经》、屈原、汉赋、《史记》的研究、评价而展开,在研究和评价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儒家文论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由于它揭示了文艺创作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先秦文论基本莫定了儒道互补的古代文论发展框架和体系,对后世文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了解这种影响,对理解各个时期的文论有帮助。

  但先秦两汉文论还处在与其它的学术浑浊未分的状态,特别是在先秦,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甚至诸子的一些理论观点也不是专门论文艺问题的,却又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考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这一特点。

  

(二)魏晋南北朝文论

  这是古代文论的独立发展时期。

考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学衰落,思想解放;

玄学的兴盛;

创作的繁荣。

(2)文学理论在作家论、创作论、文体论、鉴赏论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文论家对各个范畴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较深的阐释。

  这一时期的文论不仅有了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而且文学理论有较全面的发展,但仍属于杂文学观念阶段。

  (三)唐宋金元文论

  这是古代文论成熟并多元发展与熔炼臻美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论成就主要在诗文理论方面。

在诗论方面,初唐时期主要是陈子昂的诗文革新观点;

盛唐诗歌发展达到鼎盛,但理论上的总结是在中唐之后,意境理论的逐步成熟,是这一时期诗论的特点。

宋代由于道学思想的影响,诗论观点较复杂,其中成就较高的是作为对唐宋诗总结学的严羽的《沧浪诗话》。

此外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观点也很有见地。

在古文理论方面,主要是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的主张,欧阳修的“文道”观。

韩愈古文理论则在专节作介绍。

  (四)明清文论

  这是古代文论的总结时期。

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发展成熟,理论上也有高度的总结。

这一时期文学理论不再局限在正统的诗文理论。

所以,这一阶段分为明清诗文理论、明清戏曲理论、明清小说理论三章(四—六章)。

  诗文理论:

明代作为中国传统诗文理论总结的准备阶段,一方面是文道合一观点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文学解放思潮的产生;

一方面要求创新,另一方面却提倡复古。

湾代的诗文理论主要是对传统诗文理论的总结,而在总结中又出现各种的理论派别如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等。

  戏曲理论: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戏曲理论发展成熟,在戏曲创作、表演、鉴赏方面都出现了很精彩深刻的理论观点。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戏曲创作论,关于戏曲创作目的的“助风化”的观点,关于戏曲创作题材主张“奇”的观点,考生在学习中都应注意理解。

  小说理论:

明清的小说理论关于小说的特征主要通过小说与史传的“虚构”与“实录”的实质区别来认识和阐述;

关于小说的语文特征主要强调其“通俗性”,关于小说情节主要强调其完整性;

关于小说人物形象,经历了由李贽的“传神论”到金圣叹的“性格论”的理论发展过程。

关于小说功能则强调小说的史鉴功能。

古代小说理论的形态主要是评点。

  (五)近代文论

  中国近代文论是古代文论的转变时期。

近代文论的“变”主要体现在文学思想、观念上的变专制的封建文学为“国民文学”。

变杂文学体系为纯文学体系,由独抒性灵走向创作“自由”论。

这其实是一个古代文论近代化的进程。

这一进程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共同完成的。

而引进西方的文学理论观念,是完成这一变化的途径。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融会中西,从理论上构建了近代新貌。

因此这一个“变”是中与西交融的变,是旧向新转化的变,包括了形式、性质、思想基础、发展方向等方面。

但在变化之中,仍然保持着民族特色。

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场变革并未建立起系统、深刻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它又毕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观念,宣告了旧的文论体系的即将退位,新的文论体系正在建立。

  三、理解教材内容的重点

  任何时代的文论都是由具体的文论家的文学思想和文论观点组成的考生在学习中应该结合各理论发展时期的特点和考纲的要求理解文论家的理论观点。

  

(一)先秦两汉文论重点

  先素时期儒、道两家的文艺思想对立互补,影响后世文学思想的发展,因此先秦时期的文论的重点是儒家和道家的文艺思想。

  1、先秦儒家文论主要是孔子的诗论。

孔子艺术观的思想基础是以仁为核心,以中和为指导,鲜明地主张艺术从属于伦理道德、政治观念及其制度。

孔子诗论的重点是两个方面:

一个关于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从个人而言学诗是为了修身(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整个社会而言,诗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二是关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孔于在对《韶》、《武》的评价中,表达了内容与形式应该尽善尽美的观点。

对于“质文”,孔子主张“文质彬彬”,同样是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2、道家文艺思想主要以庄子为代表。

道家文艺思想的特点是否定文艺却又道出了文艺创作的某些规律。

其重点内容:

庄子所谈论“心斋、坐忘”实际是一种审美态度,庄子所说的“天额”、“解衣般礴”是崇尚自然朴素的审美风格,庄子提出“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启发了后人在文学创作中应超越语言。

  3、汉代的文论著作主要是《毛诗序》,这是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

《毛诗序》发展了儒家诗论,其理论内容主要是三方面:

(1)提出了情志并重的观点,这对于先秦的“诗言志”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有其特别的理论内涵及意义。

(2)发展了孔子关于诗的社会功能的观点,进一步强调诗的“风化”、“美刺”的作用。

(3)总结了诗的体裁和表现手法——诗之“六义”:

风赋比作兴雅颂。

  

(二)魏晋南北朝文论著作的文论家的理论重点

  1、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篇评论文学及作家的专论。

它所提出的“文气”说是中国文论史上最早揭示作家的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在古代文论史上是一个有创见的新课题,在文学风格理论上也是一个创举。

其理论缺陷是强调作家的先天禀赋,忽视了社会习染对作家风格形成的作用。

《典论·

论文》最早对文体进行了区分,还批评了在文学评论中的某些不良倾向,分析其主、客观的原因,提出了“审己以度人”的正确的批评态度。

曹丕的文论体现了人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被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在中国文论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陆机《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

陆机写《文赋》是要解决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