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8845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 化学实验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

中小学资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6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

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纲定位

命题热点及考频考题

核心素养

1.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2.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3.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①设计实验方案;

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4.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1.制备型综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17年Ⅰ卷T27;2017年Ⅲ卷T27;2016年Ⅰ卷T26

(2);2016年Ⅱ卷T28;2016年Ⅲ卷T26;2015年Ⅰ卷T10;2015年Ⅰ卷T26

1.实验探究——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2.创新精神——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3.证据推理——能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设计实验证实或证伪假设。

2.探究型综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17年Ⅰ卷T26;2017年Ⅱ卷T26、T28;2017年Ⅲ卷T26;2016年Ⅱ卷T28

———————核心知识·提炼———————

(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

提炼1 实验方案设计

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2.实验方案设计的四要求

提炼2 实验方案评价

1.一般思维流程

―→

―→

2.注意分析的五方面

3.重点关注三角度

提炼3 性质探究型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

研究物质结构特点→提出合理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2.基本环节

(1)发现问题:

就是在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和异常现象等。

(2)提出猜想:

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3)设计验证方案:

就是根据猜想,结合实验条件设计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各种猜想进行验证。

(4)具体实施实验:

就是根据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组装仪器、按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

(5)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就是认真全面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所得数据,然后进行推理分析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提炼4 性质验证型实验

1.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

2.成分确定中常用的定量方法

(1)沉淀法

(2)测气体体积法

(3)测气体质量法

(4)滴定法(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

———————命题热点·探究———————

命题热点1 制备型综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对应学生用书第75页)

■对点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1.(2017·山东临沂期末)亚硝酰氯(NOCl,熔点:

-64.5℃,沸点:

-5.5℃)是一种黄色气体,遇水易水解。

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等。

实验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导学号:

97184226】

(1)甲组的同学拟制备原料气NO和Cl2,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补充下表中缺少的药品。

装置Ⅰ

装置Ⅱ

烧瓶中

分液漏斗中

制备纯净的Cl2

MnO2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制备纯净的NO

Cu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NO和Cl2制备NOCl,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装置Ⅳ、Ⅴ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Ⅷ中吸收尾气时,NO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查得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酸,一定条件下混酸可生成亚硝酰氯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室通常用浓盐酸和MnO2混合加热制氯气,因盐酸有挥发性,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最后再用浓硫酸干燥即可得纯Cl2;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NO气体,因装置中混有的氧气和NO反应生成少量NO2,因此需要通过水除去NO2,再用浓硫酸干燥即可得较纯净的NO。

(2)①亚硝酰氯的熔、沸点较低,易液化,遇水易水解,故需要保持装置内干燥和反应混合气体干燥,同时需要考虑Cl2和NO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则装置连接顺序为a→e→f(或f→e)→c→b→d。

②装置Ⅳ、Ⅴ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气泡调节气体的流速,控制NO和Cl2的比例。

③亚硝酰氯遇水易水解,装置Ⅶ的作用是防止装置Ⅷ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Ⅵ中。

④装置Ⅷ中NaOH溶液能吸收NO、Cl2及NOCl,其中NOCl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l+2NaOH===NaCl+NaNO2+H2O。

(3)浓硝酸与浓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亚硝酰氯和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浓)+3HCl(浓)===NOCl↑+Cl2↑+2H2O。

【答案】 

(1)①浓盐酸 ②饱和食盐水 ③稀硝酸 ④水

(2)①e→f(或f→e)→c→b→d

②通过观察气泡,调节气体的流速

③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器

④NOCl+2NaOH===NaCl+NaNO2+H2O

(3)HNO3(浓)+3HCl(浓)===NOCl↑+Cl2↑+2H2O

2.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点、沸点都很低,且会升华,极易潮解,遇水放热并产生白色烟雾。

【导学号:

9718422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一所示装置,通过实验制备AlCl3固体。

装置B中滴入浓硫酸后发生的反应为2NaCl+H2SO4(浓)

2HCl↑+Na2SO4。

装置C中所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点燃D处酒精灯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装好仪器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有:

①向装置B中滴加浓硫酸;②点燃B处酒精灯;③点燃D处酒精灯。

这三项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的装置设计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乙组同学对甲组同学所设计的装置D、E进行了改进(如图二所示),装置E改为带支管的烧瓶,该烧瓶的名称为________,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AlCl3能够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lCl3是共价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制备出的AlCl3极易潮解,因此装置C中应盛装浓硫酸,用来干燥HCl气体;由反应物为Al和HCl气体可知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为2Al+6HCl(g)

2AlCl3+3H2;装置E可收集制备的AlCl3,故装置F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使收集到的AlCl3水解变质。

先滴入浓硫酸,使浓硫酸与NaCl混合,加热使之反应,使反应生成的HCl气体排出整个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再点燃装置D处的酒精灯。

(2)根据提示可知该仪器为蒸馏烧瓶;甲组同学的装置中连接D、E之间的导管太细,容易发生堵塞,故乙组同学直接将装置D的玻璃管插入装置E中,较粗的玻璃管D可以防止凝华的AlCl3堵塞管道。

(3)①AlCl3水解显酸性,可用pH试纸检验。

②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答案】 

(1)浓硫酸 2Al+6HCl(g)

2AlCl3+3H2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E ①②③ 

(2)蒸馏烧瓶 防止凝华的AlCl3堵塞D、E之间的导气管 (3)①取少量AlCl3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pH<7 ②做AlCl3熔融状态下的导电实验

■提能力——针对热点题型训练·

(见专题限时集训T6、T7、T8)

命题热点2 探究型综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

■对点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1.(2017·宝鸡一模)某探究性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打磨过的镁条投入到滴有酚酞的饱和NaHCO3溶液中,发现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

该小组同学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和确定。

Ⅰ.提出假设:

(1)甲同学:

可能只是MgCO3;

乙同学:

可能只是________;

丙同学:

可能是xMgCO3·yMg(OH)2。

(2)在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洗涤沉淀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性实验探究:

(3)取沉淀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时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则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假设错误。

Ⅲ.定量实验探究:

取一定量已干燥过的沉淀样品,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其组成(部分固定夹持类装置未画出),经实验前后对比各装置的质量变化来分析沉淀的组成,得出丙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中合理的连接顺序为: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h(各装置只使用一次)。

(5)实验一段时间后,当装置B中________(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说明固体已分解完全;打开f处的活塞,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导老师认为在上述实验装置中末端还需再连接一个D装置,若无此装置,会使测出的x∶y的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若改进实验后,最终装置B质量增加mg,装置D质量增加了ng,则x∶y=________。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1)根据甲、丙同学的假设,可知乙同学的假设为:

可能只是Mg(OH)2。

(2)洗涤沉淀的操作方法是:

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3)加入稀盐酸时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则一定含有MgCO3,故乙同学的假设错误。

(4)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CO2。

由于碱石灰既能吸收水蒸气又能吸收CO2,因此沉淀加热后产生的气体先通过B,后通过D,故连接顺序为efabcdgh或efbacdgh。

(5)当装置B中无气泡冒出时,说明固体已分解完全。

打开f处活塞,缓缓通入空气

数分钟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

(6)末端还需连接一个D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D,若无此装置,则测得的CO2的质量偏大,MgCO3的质量偏大,x∶y的值偏大。

(7)根据MgCO3~CO2、Mg(OH)2~H2O,x∶y=n(CO2)∶n(H2O)=

【答案】 

(1)Mg(OH)2 

(2)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3)乙 (4)fabdc或fbadc (5)无气泡冒出 排出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 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 (6)偏大 (7)

2.(2017·河南郑州三模)资料显示:

O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

室温下,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

序号

烧杯中的液体

5分钟后现象

2mL1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

无明显变化

2mL1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2mL0.2mol·L-1HCl溶液

溶液变蓝

2mL1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2mL0.2mol·L-1K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2mL1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2mL0.2mol·L-1CH3COOH溶液

溶液变蓝,颜色较②浅

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97184228】

(1)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比实验④溶液颜色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探究KI与O2的反应,用上述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序号

烧杯中的液体

5小时后现象

2mL混有KOH的pH=8.5的1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

溶液略变蓝

2mL混有KOH的pH=10的1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

无明显变化

对于实验⑥的现象,甲同学猜想“pH=10时O2不能氧化I-”,他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以验证猜想。

(4)烧杯a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

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通入O2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向pH=10的“KOH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IO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整体反思,推测实验①和实验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比实验①可知,实验②中溶液变蓝肯定是加入了HCl溶液引起的,但无法确定是H+的影响还是Cl-的影响,因此设计了实验③,加入含Cl-而不含H+的溶液,以验证Cl-是否影响KI与O2的反应。

(3)由实验②和实验④不难看出,两种酸的浓度相同,而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所加的酸不同,一个是强酸,一个是弱酸,所以两溶液中的c(H+)不同,则实验现象的差别必然是c(H+)的不同所引起的,且c(H+)越大,溶液蓝色越深,说明O2的氧化性随c(H+)的增大而增强。

(4)甲同学设计的是原电池装置,可通过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因此烧杯a中的溶液应是pH=10的KOH溶液。

(5)实验结果表明猜想不成立,说明pH=10时O2能氧化I-,其中负极上的反应为4I--4e-===2I2,正极上的反应为O2+2H2O+4e-===4OH-,因此可看到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中的溶液逐渐变蓝色。

(6)由题中信息可知,I2在KOH溶液中发生了歧化反应,除生成IO

外,还应生成I-,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I2+6OH-===IO

+5I-+3H2O。

【答案】 

(1)验证Cl-是否影响KI与O2的反应

(2)4I-+O2+4H+===2I2+2H2O

(3)其他条件相同时,HCl是强电解质,其溶液中c(H+)较醋酸溶液中的大,O2的氧化性较强

(4)pH=10的KOH溶液

(5)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中的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6)3I2+6OH-===IO

+5I-+3H2O

(7)中性条件下,O2的氧化性比较弱,短时间内难以生成“一定量”碘单质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pH=10的KOH溶液中I-被氧化生成I2,I2迅速发生歧化反应变为IO

和I-

■提能力——针对热点题型训练·

(见专题限时集训T1、T2、T3、T4、T5)

复习效果验收|真题试做 预测尝鲜

(对应学生用书第77页)

■体验高考真题·

1.(2017·全国Ⅰ卷)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

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________。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f的名称是________。

(3)清洗仪器:

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打开k2放掉水。

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

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中保留少量水。

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_%。

【解析】 

(1)加热水蒸气时,若关闭k1,b中压强增大,a可起安全管的作用,防止烧瓶内压强过大,造成事故。

(2)碎瓷片可防止蒸馏水在加热时暴沸;f是直形冷凝管。

(3)关闭k1后形成密封体系,水蒸气冷凝,管路内形成负压,导致g中水倒吸入c中。

(4)①d中保留少量水可以起到液封作用,防止生成的NH3逸出。

②铵盐与碱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NH

+OH-

NH3↑+H2O。

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可起到保温作用,使生成的氨气尽可能地逸出,以减小实验误差。

(5)由题给化学方程式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根据氮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C2H5NO2~N~HCl。

n(C2H5NO2)=n(N)=n(HCl)=cV×10-3mo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00%=

%;样品的纯度≤

×100%=

%。

【答案】 

(1)避免b中压强过大 

(2)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3)c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 (4)①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②NH

+OH-

NH3↑+H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5)

 

2.(2017·全国Ⅲ卷节选)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

由此可知:

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g。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g。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1和K2

d.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e.称量A

f.冷却到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__(列式表示)。

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 

(1)绿矾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没有Fe3+;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变红,说明有Fe3+生成,即Fe2+易被氧气氧化为Fe3+。

(2)①由仪器的构造特征可知,B为干燥管。

②实验时,为防止空气中的O2将Fe2+氧化,应先通入N2将装置中的O2排净,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停止加热后,为防止FeSO4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待玻璃管冷却,关闭K1和K2后再称重。

故实验操作步骤应为d、a、b、f、c、e。

③由题意知,绿矾的质量为(m2-m1)g,加热后FeSO4的质量为(m3-m1)g,结晶水的质量为(m2-m3)g。

设绿矾的化学式为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