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7377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像学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31简述X线图像有哪些特点

32叙述X线的诊断结果通常包括哪些方面

33简述放射防护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34简述骨的血液供应途径

35叙述影响骨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36简述滑膜关节的构成

37试述儿童骨的X线解剖特点

38试述骨质疏松与骨质软化的概念及X线表现鉴别

39试述死骨形成的原因及X线表现

40简述关节基本病变及其X线表现

41试述软组织内的钙化和骨化原因及其X线表现特点

42叙述骨骼肌肉系统X线观察、分析和诊断的原则

43简述肺野是如何进行划分的及其意义

44试述在胸部X线片上,肺野与肺叶是怎样的关系

45试述肺纹理的构成、X线表现规律及动静脉肺纹理影的区别

46简述纵隔九分区法是如何划分的、各区的主要结构及意义

47叙述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形成的病因和机理是什么

48试述一侧性肺不张与一侧性大量胸腔积液X线表现有何异同

49简述纤维性病变的X线表现

50叙述钙化病变的形成机理及鉴别诊断价值

51试述空洞与空腔的区别及厚壁空洞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

52叙述少量胸腔积液与轻度胸膜粘

连、肥厚X线表现有何异同

53简述引起纵隔位置改变的常见原因和机理

54简述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规范地观察和分析胸部X线片

55试述X线胸片发现异常病变时应注意观察分析哪些内容

 

---------------------------------

1.①肾轮廓异常,局部隆起外突。

②肿块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

③多数病变边界不清,部分病变边界清晰。

④平扫时密度略低于肾实质或接近正常肾实质密度,密度均匀。

⑤肿瘤内如有出血坏死囊变时肿瘤密度高低不均,如有钙化,可呈散在的不规则结节状或肿瘤周边弧形、不完全环形钙化。

⑥增强扫描,早期多为明显强化,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

⑦肾周蔓延表现为肿瘤边缘模糊,肾筋膜增厚,肾周脂肪囊消失,腰大肌浸润,腰椎骨质破坏等。

⑧淋巴结转移CT可显示肾周、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旁或膈脚淋巴结增大。

2.

(1)数目异常;

(2)大小异常;

(3)形态异常;

(4)位置异常;

(5)结构异常;

(6)血管异常。

3.①肾结石:

平片可见肾区圆形、卵圆形或桑椹状高密度影,具有肾盂肾盏形状为肾结石的特征,常呈鹿角状或珊瑚状。

尿路造影有助于肾结石的诊断,可明确结石是否在肾内及肾功能状况。

②输尿管结石:

常用检查方法同肾结石。

多由肾结石下移而来,易停留在三个生理狭窄处,多呈椭圆形高密度影,黄豆大或米粒大,其长轴与输尿管走行一致。

4.胆囊结石位于右上腹部,位置偏前方。

呈单发或多发中间密度低而周围密度高的环形或石榴子状多面环形影。

肾结石位置偏后方,侧位常与脊柱重叠,相当于肾区内,可呈单发或多发。

若呈肾盂或肾盏的塑形似的三角形或鹿角状为特征性表现。

输尿管结石位置沿输尿管走行,呈椭圆形或桑椹状,其长轴与输尿管方向一致。

肠系膜淋巴结钙化为不定形状,密度不均,轮廓不规则,位置可变。

5单纯性囊肿与肾癌鉴别

单纯性肾囊肿/肾癌

边界:

清楚/不

良恶性:

良性/恶性

质地:

囊性/实性

增强:

不强化/强化

周围侵犯:

无/有

6.可能的诊断为肾癌。

典型CT表现:

①平扫:

肾实质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可明显突向肾外。

小肿瘤多呈等或略低密度影,密度均一,大肿瘤多为不规则低密度,内有代表陈旧性出血或坏死的低密度,少数肿瘤可见钙化。

②增强:

早期多为明显强化,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强化而呈现相对低密度。

③肿瘤可向周围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瘤栓表现为充盈缺损,肾门及腹膜后可见淋巴结转移。

7.病变早期X线表现正常。

病变发展使病区的排泄功能减退,同时结核菌进入尿液,引起尿路感染,首

先是肾盏的粘膜炎。

此时静脉肾盂造影时相应的肾盏显影较淡并轻度扩大,颈部可不显影。

病变进一步发展肾盏破坏,造影显示肾盏杯口边缘模糊和不规则,肾盏积水扩大较明显。

肾盏的破坏可与肾实质的脓肿相通,形成空洞,造影表现肾盏外有不规则的脓腔;

病情严重者,扩大的肾盏与脓腔连成一体,形成大脓腔,平片示大脓腔处肾外形呈局限凸出,局部密度较高。

病变发展可累及肾的大部或全部,形成多个脓腔,甚至占据全肾,肾功能受损,静脉造影多不显影;

平片示肾外形呈分叶状,可稍增大。

病变晚期,上述病变多伴有钙化。

平片可见广泛的钙化,呈多发囊状或间断的弧线状,内有云絮状或斑点钙化,称肾自截。

肾结核可合并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或膀胱结核,X线可见患侧输尿管钙化、狭窄和上端积水,膀胱挛缩变小,对侧输尿管口狭窄,对侧肾盂积水等。

8.多囊肾分婴儿型和成人型两种。

成人型多囊肾CT表现为:

①双肾体积增大,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②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囊肿,呈蜂窝状。

③囊壁可有钙化。

④肾盂肾盏拉长、变形。

⑤部分病例伴有肝、胰的多囊病变。

⑥增强扫描囊肿本身无强化而囊肿间组织强化明显。

9.在排泄性尿路造影不同时间所摄取的腹部片中,可见正常肾的轮廓。

肾小盏顶部呈杯口状凹陷,肾大盏边缘光滑整齐,略成长管状,一端与肾小盏相连,另一端与肾盂相连。

肾盂多位于第2腰椎水平,略呈三角形,上缘隆凸,下缘微凹。

输尿管长约25cm,上端连肾盂沿脊柱旁向下,入盆腔后,沿骶髂关节内侧走行,再向外下,斜行进入膀胱,输尿管宽度因蠕动有较大变化,边缘光滑整齐,也可有折曲。

膀胱充盈较满时呈卵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

未充满或在收缩状态,膀胱壁则不整齐或略呈锯齿状;

两个输尿管开口之间有一条横行透明带,即输尿管嵴。

10①子宫增大;

②宫腔内膜厚度大于0.6cm,边缘毛糙,向下蔓延至宫颈管,宫腔内回声杂乱,有不规则强、弱回声;

③宫腔积液,液性暗区内有点、块状回声;

④CDFI:

血供丰富,低阻高速血流。

11宫颈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50岁以上多见,常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MRI表现为宫颈增大,其正常解剖层次模糊、中断,肿块在T2WI上多较正常宫颈信号高,在T1WI上肿块呈稍低或等信号;

增强扫描时,肿瘤呈不规则或均匀强化。

MRI能分别出器官的解剖层次,因此在术前分期方面优于CT。

12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70%发生于边缘区。

CT:

前列腺明显增大,

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最常侵及精囊腺,在轴位扫描,膀胱

精囊角的消失是肿瘤侵及精囊的可靠征象。

MRI:

检出前列腺癌主要靠T2WI序列。

癌结节多位于边缘区,T1WI呈稍低信号,T2WI示癌结节信号有增高,但在高信号的边缘区内仍呈低信号影。

增强扫描时,癌结节仅轻度强化,但仍较周边正常组织强化明显,从而使病灶显示更清楚。

MRI对前列腺癌的分期相当精确,对于发现前列腺癌和确定其大小、范围均有较高价值。

13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多发生在移行区和中央区,常伴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

前列腺两侧对称,密度多均匀,其内常见点状钙化。

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并突入膀胱底部,其表现似膀胱内肿块。

增生的前列腺结节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

T2WI上信号依组织成份不同而异,可以是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

有些结节的周围可见环形低信号带,系结节包膜。

增生的结节使前列腺中央区、移行区体积增大,而边缘区受压变薄、萎缩。

增强扫描时增生结节强化较明显,多不均匀。

14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

囊腺癌最多见,易种植播散,其次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多伴有下腹不适或疼痛,阴道流血和盆腔发现肿块。

MRI表现为盆腔或下腹部不规则肿块,多呈囊实性,囊壁不规则,T1WI上,实性部分呈中等信号,囊性部分呈低信号;

在T2WI上,实性部分信号稍增高,囊性部分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明显。

多伴有片状长T1长T2的腹腔积液。

网膜及腹膜种植转移时可见囊实性结节影。

15卵巢囊肿分单纯性囊肿、滤泡囊肿、黄素囊肿、巧克力囊肿等。

单纯性囊肿较多见,好发年龄30~40岁,单房,壁薄且光滑。

早期可无症状,囊肿增大时有腹胀感。

滤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不成熟或卵泡成熟后不排卵,致使卵泡内液体潴留而成。

多数病人无任何症状。

滤泡囊肿一般很少超过5cm,壁薄而光滑,大多可自然消失。

黄素囊肿指卵泡囊肿壁上卵泡膜的黄素化,其发生可能与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垂体分泌过多的促黄体生成素及葡萄胎、绒癌产生的HCG对卵巢滤泡的作用,使之过度黄素化所致。

系多囊性,常为双侧,囊肿大小不一,大者可达10~15cm,当绒毛膜癌或葡萄胎治疗后,囊肿可自行消失。

巧克力囊肿是由于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出血而形成的慢性血肿,囊肿可随月经周期忽大忽小。

临床常见症状为下腹不适,腹内肿物及腹围增大,巨大囊肿可压迫周围器官,产生相应症状;

部分可合并腹水,双下肢水肿等。

16子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是子宫内膜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难以显示。

中、晚期肿块在T2WI上,在高信号的

内膜中见到肿瘤呈点或块状低信号区。

增强扫描后,肿瘤呈不规则强化。

结合带有无破坏是诊断肿瘤是否侵入深层肌肉的一个重要征象,也是MR的独特优势。

正常宫颈为均匀的短T2信号,MR对判定是否有宫颈侵犯有优势,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17MRI诊断子宫肌瘤不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定位的准确性(区分粘膜下、肌层或浆膜下),而且能判断肿瘤组织是否变性。

未变性者信号均匀,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变性的肿瘤信号不均,囊变呈长T1长T2改变,钙化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脂肪变性均呈高信号。

多有子宫不规则增大,局部可向外明显突出,宫腔变形甚至闭塞,内膜及结合带常受压扭曲,但完整连续。

矢状面T2WI脂肪抑制显示子宫最佳,可显示粘膜和子宫肌层结构,结合横断面和冠状面能全面显示病灶的形态、数量、大小和部位。

子宫肌瘤在影像学上需与子宫腺肌病、子宫体癌鉴别。

18CT:

附件区单房或多房性囊性肿块,壁薄而光整。

增强扫描时,囊壁及乳头状突起有轻度均匀强化,囊腔不强化。

附件区单房或多房性囊性肿块,边界光整。

浆液性囊腺瘤呈液体样长T1、长T2信号,粘液性囊腺瘤由于蛋白含量较高,在T1WI、T2WI上均较液体信号或浆液性囊腺瘤信号高。

增强表现同CT。

需与卵巢囊腺癌鉴别,囊腺癌囊壁及分隔厚,且厚薄不均,增厚的囊壁或囊隔上乳头状突起多不规则,CT、MRI增强扫描时囊壁、囊隔强化明显,乳头状突起强化不均匀。

囊腺癌晚期还出现远处转移征象。

19①子宫输卵管造影;

②USG;

③CT;

④MRI。

20①椎体破坏:

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骨质破坏区,区内有时可见砂粒样死骨。

骨质破坏区逐渐扩展,常发生椎体楔状变形。

②椎间隙变窄:

结核容易侵及附近的椎间盘,故常见椎间隙变窄甚至完全消失,通过椎间盘又可向邻近椎体蔓延。

③脊柱畸形:

由于椎体的破坏、压缩、楔状变形和邻近两个或多数椎体的嵌入,可形成后突或(和)脊柱侧弯等。

④椎旁脓肿:

结核逐渐扩大,其中心可产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液化,脓液穿破骨质进入周围软组织形成椎旁脓肿。

椎旁脓肿较久者可以钙化。

21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

骨的形态:

大致不变,可有局部扩张突出畸形,病理骨折少见/由于破坏、新骨形成及病理骨折,骨的形状常有改变

骨的结构:

一般结构尚能保留,有膨胀性/不规则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改变甚大

肿瘤的边缘:

一般界限清楚/一般无清楚之界限

骨膜增殖:

无/一般明显,常呈放射或三角形骨膜

肿瘤附近骨:

一般不受侵,可有压迫性改变/由于瘤

组织的浸润可被破坏

22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而有机物与矿物质含量的比例不变;

骨质软化是指

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含量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虽有相似的X线表现但病理基础不同,前者是骨“量”的降低,后者是骨在“质”上的改变

23当关节炎所致的关节软骨或软骨下骨质大量破坏后,粗糙的骨端互相融合,导致关节的

运动功能丧失,称为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是指关节间隙完全消失,并见骨小梁穿越,使两骨紧密连接,犹如一骨,多见于化脓性关节炎的愈合阶段;

而纤维性强直指关节内有纤维组织粘连并失去关节活动功能,X线上仍可见到狭窄的关节间隙,并无骨小梁贯穿其间,多见于关节结核。

24骨折的X线表现可归纳如下几点:

①密度减低的线状影;

②密度增高的条状影;

③骨小梁扭曲紊乱;

④碎骨片;

⑤变形。

25骨折的分类:

①根据骨折线的形状分为横型、纵型、螺旋型、粉碎形等;

②根据骨折原因可将骨折分为外伤性骨折、疲劳性及病理性骨折;

③根据骨折的数目分为单发和多发骨折等;

④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将骨折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等。

26①CT表现为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尚有其他间接征象如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等。

②MRI表现为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内,髓核突出与未突出部分可见“窄颈”相连,T2WI可见同层面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与CT一样可显示其他间接征象。

27骨髓炎和骨结核鉴别

骨结核/骨髓炎

好发部位:

长骨的骨骺(或)和干骺端/长骨干骺端向骨干发展

进行速度:

慢性破坏/破坏较快

病变性质:

破坏明显骨增生少或无/破坏和增生均明显

骨膜反应:

较少或无/广泛且显着

死骨:

块小而多,呈砂粒样/块大,呈长条状

附近关节:

常被侵犯/很少侵犯

28因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首先刺激了骨膜内层的造骨组织,引起了层状骨膜增长,并将其掀起。

由于恶性肿瘤的浸润性生长,且生长迅速,故增厚的层状骨膜又被迅速向外生长的肿瘤破坏。

在伸入到软组织内的肿瘤上下缘,残存下来的增殖骨膜形似“三角”,实际上代表了恶性肿瘤突破骨膜进入到软组织,是恶性肿瘤生长方式的具体体现。

29①关节软组织:

肿胀,萎缩,钙化和积气等。

②关节退行性变。

③关节破坏。

④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

⑤关节脱位:

全脱位或半脱位。

30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

(1)穿透性:

由于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

的穿透力,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体,但在穿透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减。

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和被穿透的物体的密度及厚度有关。

一方面,X线的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反之其穿透力越弱;

另一方面,物质的密度越高,厚度越大,X线的吸收越多,穿透越少。

这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

X线具有能激发荧光物质的特性,此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转换,使波长短的不可见的X线转换成波长长的荧光,这是进行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效应:

X线还具有使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光的特性,经过显、定影的洗像处理使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Ag),呈黑色颗粒,而未被感光的溴化银在定影过程中被清除,从而形成黑白不同层次的影像,这是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

X线通过任何物质均可产生电离效应。

X线进入人体产生的电离效应,可引起生物学方面的改变,称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

31X线图像具有以下特点:

(1)X线图像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的灰阶成像,是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白影称为高密度影,说明相应的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对X线的吸收量多;

黑影称为低密度影,反映相应的物质密度底,比重小,X线吸收量少。

(2)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人体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即X线影像是有重叠的二维图像。

(3)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方法并产生伴影,后者可使X线影像清晰度降低。

32X线的诊断结果基本上有以下三种情况:

(1)肯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和分析,可以确定为某种疾病的诊断。

(2)否定性诊断,经过X线的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这种排除诊断是有限度的。

(3)可能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征象,但不能确定其性质,因而要列出几个可能性,还要结合其他实验室、内镜和活检等检查;

或随诊观察等。

33X线的放射防护方法和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方面,可采取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的原则,前者采用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

如铅或含铅的物质,做为屏障以吸收不必要的X线;

后者利用X线的曝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原理,通过增加X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来减少曝射量。

(2)患者方面,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每次检查的曝射次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作多次重复的X线检查,照射时注意曝射范围及条件,对照射野相邻的性腺要用铅橡皮加以遮盖。

(3)放射线工作者方

面,要遵守国家有关的法规,进行正确的操作,定期监测所接受的X线剂量;

近距离的透视要加戴防护衣和手套等;

介入放射技术操作中,应避免不必要的X线透视和摄片等。

34骨的血液供应有四个途径:

(1)滋养动脉,经骨皮质的滋养管进入骨干,进入后一般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然后再分成许多小分支分布供应隋腔和骨皮质的内2/3。

(2)骨骺动脉,主要来自关节外软组织动脉的分支。

(3)干骺动脉,在干骺端穿入骨内,与滋养动脉的发分支吻合,当干、骺愈合后,骨骺动脉与干骺动脉吻合。

(4)骨膜动脉,在不同水平发出多个分支,组成骨膜动脉网供应骨膜并进入骨皮质供应骨皮质的外1/3。

35骨的成骨和破骨过程以及钙磷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食物中蛋白质和钙磷的

含量会影响骨代谢。

(2)小肠和肾的功能也直接影响骨的代谢,因为骨的原料经小肠吸收,骨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3)内分泌:

甲状旁腺激素在钙磷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维持血钙浓度的重要激素,降钙素主要作用是抑制骨的吸收,与甲状旁腺激素共同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维生素:

影响骨代谢的维生素主要有三种,①维生素D主要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

②维生素C作用是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成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维生素C缺乏则可产生骨质疏松;

③维生素A缺乏对软骨内化骨有抑制作用,维生素A过多可增加骨质形成和吸收。

(5)人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骨的代谢必须在一定的运动和力的作用下才能正常进行,缺乏这种作用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36滑膜关节,也称间接连接,其基本构成有以下四部分:

(1)关节软骨,关节表面覆

盖透明软骨,关节盂唇为纤维软骨,关节盘如膝关节的半月板亦为纤维软骨。

关节软骨具有高度的弹性,起缓冲作用以保护软骨下的骨质。

软骨无直接血液供应,关节滑液是关节软骨营养的主要来源,而且关节软骨无再生能力。

(2)关节囊,分内外两层,外层是纤维层,作用是与周围的韧带一起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内层为滑膜层,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能分泌滑液。

(3)关节腔,是关节骨端和滑膜所包围的浅在间隙。

(4)滑液囊,存在于肌腱与骨面相接触的部位,作用是减少摩擦,其结构与关节囊类似,内含有滑液。

37儿童骨处在发育阶段,在X线解剖上与成人骨有所不同,成人长骨分为骨干和骨端,儿童长骨与成人不同之处包括以下几部分:

(1)骨骺,位于长骨骨端或某些突出的部位,除股骨远端骨骺在出生时已经有骨化中心形成外,其他骨骺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骨化。

(2)干骺端,骨干两端增宽部分为干骺端,是骨骼生长最为活跃的地方。

干骺端骺侧为一不规则的致密线,即先期钙化带,由骺板软骨内钙化的软骨基质和初级骨小梁组成。

(3)骨骺板和骨骺线,是干骺端和继发骨化中心之间的软骨投影。

儿童期显示为一较宽的透亮带,称骨骺板;

随年龄增长,骨骺板逐渐变窄,表现为一条透亮线,称骨骺线。

38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均减

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的比例正常;

而骨质软化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足,即骨组织内钙盐含量降低,因此骨质变软。

在X线表现方面,两者均表现为骨质的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等,但骨质疏松的骨质结构较清晰,骨皮质变薄可出现分层现象,在椎体可出现双凹变形或压缩性骨折;

而骨质软化因含大量未钙化的骨样组织而表现为骨皮质和骨小梁的边缘模糊,而且骨骼长发生各种变形,还可出现假骨折线(looserzone),表现为宽约1~2mm的光滑透亮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较致密。

39形成死骨的主要原因是骨质血液供应的中断。

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局限性增高,其原因一是死骨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骨髓腔内也有新骨形成,或死骨的骨质被压缩,这是绝对的密度增高;

原因之二是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密度降低而死骨本身密度不高,或在肉芽组织、脓液的包绕衬托下死骨显示为相对高密度。

40关节的基本病变包括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和关节脱位。

(1)关节肿胀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影膨隆,脂肪垫和肌肉间脂肪层移位变形或模糊消失,整个关节区密度增高;

大量的关节积液还可出现关节间隙增宽。

(2)关节破坏X线表现是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出现关节间隙变窄;

当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的骨质破坏和缺损;

不同性质的病变,关节骨质破坏出现的部位不尽相同,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软骨破坏首先开始于关节的持重部位,而滑膜关节结核的软骨破坏常开始于关节的边缘部位,即非持重部位。

(3)关节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人或慢性损伤等病人,早期X线表现为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或部分消失;

中晚期则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增厚、不光滑,关节面下骨质增生致密并可出现囊变区,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

(4)关节强直,包括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前者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质,多见于化脓性关节炎愈后;

而后者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但无骨小梁贯

穿,

多见于关节结核,诊断要结合临床才能做出,不能仅靠X线平片。

(5)关节脱位,X线表现为相对的关节面部分或全部脱开,从病因上分为外伤性、先天性和病理性。

41软组织内钙化和骨化的原因可以是出血、退变、坏死、肿瘤、结核、寄生虫感染和

血管病变等。

钙化多表现为不定型无结构的斑片状很高密度影,软骨组织的钙化可以表现为环行、半环行或点状高密度影;

软组织的骨化影可见于骨化性肌炎和来自骨膜和软组织内的骨肉瘤,前者表现为片状,并可见成熟的骨结构,后者多为云絮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