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6854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2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

《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持续发展战略书文档格式.docx

目前,上海已成立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

正在着手开展《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制定面向21世纪的上海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和行动思路。

它将推动上海阔步迈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生态和谐、社会进步的国际性大都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贵在广大干部和公众的参与。

全球《21世纪议程》号召各国政府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

在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上海广大干部、群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参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上海在21世纪成为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大都市的进程。

正是出于上述目的,我们组织本市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这本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读本。

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向广大干部群众传播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使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全市人民自觉的行动。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关心可持续发展问题,投身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与宣传,共同为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贡献!

1997年11月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念的革命

作为当代最新发展观念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缘起于80年代。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为当今世界所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战略。

从此,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世界发展的指南与理论研究的热点。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作为人类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在全球面临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问题的情况下,人类从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的反思和对现实与未来的忧患中而领悟出来的。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酝酿过程。

本世纪50—60年代,人们在工业化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经济增长等于发展的模式产生了怀疑。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卡逊发表引起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失去“阳光明媚的春天”。

这部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反思。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人类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思考的第一个里程碑。

来自11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第一次聚集在一起讨论地球的环境问题,大会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人类环境宣言》。

今天看来,1972年会议的主题虽然偏重于讨论由发展引出的环境问题,而没有更直接地关注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但已经爆出了某些与今天所说的可持续发展有联系的思想火花。

会议报告中写道:

“实际上联合国对这次会议的要求,显然是要确定我们应当干些什么,才能保持地球不仅成为现在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而且将来也适合子孙后代居住”。

1972年的会议引出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全方位关注,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的思想。

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等组织、许多国家政府和专家参与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这份大纲虽然主要针对资源保护问题而没有涉及更大的领域,但从根本上改变了六七十年代盛行的就保护论保护的思维和做法,明确提出应该把资源保护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考虑,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简单对立。

这一思想为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勾画了基本轮廓。

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续篇《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对“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思想作了进一步阐发。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成形和推行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1983年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该组织在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下,经过世界范围内的一些专家整整900多天的工作,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出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这个报告被称为“布伦特兰报告”。

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理论阐发,强调今天大大恶化了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性。

报告指出:

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则已经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因此,在未来,我们应该致力于走出一条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一般地考虑环境保护到强调把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这是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思考的第二个里程碑。

这是一次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新战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

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会议通过《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这次会议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而且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找到了一条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

里约热内卢会议为人类举起可持续发展旗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了有力的动员。

跨世纪的绿色时代或可持续发展时代从这次会议真正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1992年以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联合国有关发展问题一系列专题国际会议的指导思想。

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其主题为“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会议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

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和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两个重要会议,再次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制定了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

1996年又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召开了伊斯坦布尔世界人类住区会议和罗马世界粮食会议,讨论了人类住区和世界粮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997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会议召开5周年之际,联合国在纽约召开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特别会议,审议了里约热内卢会议以来各国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和行动举措。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和核心思想是一致的,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概括的: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它有两个基本点:

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

二是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

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具体地说:

(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

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

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

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

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

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

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众多的学科,可以有不同重点的展开。

例如,生态学家着重从自然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

经济学家着重从经济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其持久供应能力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社会学家从社会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科技工作者则更多地从技术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解为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绿色工艺或技术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方式。

这种生存方式不但要求体现在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的环境生活领域,更要求体现到作为发展源头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从一些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Fairness)。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应该追求两方面的公平: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平等。

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一部分人富足,而占世界1/5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

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耗用了占全球80%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

这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平等。

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

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2)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还要顾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资源和环境,就无从谈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发展,因此发展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因素。

人类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充分顾及资源的临界性,应以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系统为前提。

换句话说,人类需要根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而不是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

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

(3)共同性原则(Common)。

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

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应该共同遵从的。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就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

从根本上说,贯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如果每个人都能真诚地按“共同性原则”办事,那么人类内部及人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互惠共生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如果说,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内容的协调发展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那么,管理、法制、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就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撑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即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通过技术的、观念的、体制的因素表现出来的能力。

具体地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包括决策、管理、法制、政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公众参与等内容。

(1)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体系。

历史与现实表明,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决策与管理的不当造成的。

因此,提高决策与管理能力就构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综合运用规划、法制、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形成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的机制。

(2)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

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化、法制化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的实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付诸实现的重要保障。

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法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得到控制,保障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系统。

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

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与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扩大自然资源的可供给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保护生态环境和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4)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系统。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知识水平,明白人的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长远影响与后果,要求人们有高度的道德水平,认识自己对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自觉地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而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这就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中大力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教育事业。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应该不仅使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也使人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水平。

这种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这种主要形式,也包括广泛的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

(5)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主要方面。

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行动,必须依靠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

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应该是全面的。

公众和社会团体不但要参与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决策,特别是那些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决策,而且更需要参与对决策执行过程的监督。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全球21世纪议程》是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类行动计划。

这份文件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通过,它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反映了环境与发展领域国际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全球21世纪议程》的制定,为在全球范围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准则。

1.《全球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

《全球21世纪议程》强调人类正处于一个历史的抉择关头。

我们可以继续实行工业化以来的现行政策,保持和加大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但这样的结果是使世界各地增加贫困、饥荒、疾病和文盲,是使我们赖以维持生命的地球生态系统继续恶化。

如果人类不想进入这个不可持续的绝境,就必须改变现行的政策,改变所有人特别是穷人的生活水平,从国家、区域、国际水平上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要争取一个更为安全、更为繁荣、更为平等的未来,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必须联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上述基本思想贯穿于《全球21世纪议程》的各个方面。

例如,关于转变消费方式。

传统发展模式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导致环境恶化和贫困加剧。

若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变消费方式,以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生产废物。

这就要求工业化国家重新制定生产与消费模式,因为他们以往的发展模式一直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所仿效。

因此,《全球21世纪议程》呼吁重视消费问题,呼吁各国执行新的政策向适当的消费模式转变。

不难看出,如果《全球21世纪议程》得到认真贯彻,那么人类的发展模式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地球道德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变化;

而实施《全球21世纪议程》就是一个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实践地球道德的过程。

2.《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全球21世纪议程》是一个包罗广泛的行动纲领,它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提供了从现在起到21世纪如何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行动蓝图,也强调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在管理、教育、科技、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整个文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8章)涉及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9—22章)涉及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三部分(23—32章)涉及社会公众与团体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33—40章)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手段和能力建设。

其中,前两部分可以认为是由经济、资源、环境与人口四大要素组成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系统,后两部分可以认为是由管理、科技、教育、公众等要素组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系统。

在内容格式上,《全球21世纪议程》由从大到小四个层次组成,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系统(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社会团体作用、贯彻实施手段)、基本方面、方案领域、行动举措。

其中,行动举措是《全球21世纪议程》的细胞,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单元。

《全球21世纪议程》要求从每一个具体的微观行动入手,去实现宏观整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3.《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特点

《全球21世纪议程》被认为是联合国历史上有关环境与发展的一个最全面和最权威的文件。

它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全球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它不仅仅论及在发展中如何解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还系统地论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战略、政策和行动举措。

第二,《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要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以促进人类拥有一个更加安全和美好的未来。

它强调要通过加强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广泛合作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强调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三,《全球21世纪议程》把消除贫困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应该优先解决的问题。

它要求改变和减少存在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那种鼓励浪费的消费方式,要求提高贫穷人口的消费水平和摆脱贫困。

第四,《全球21世纪议程》强调公众参与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它号召政府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广泛提高公众意识,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四、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动向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1992年联合国成立了高级别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作为里约热内卢会议的后续行动。

委员会每年举行会议审议世界各国执行《全球21世纪议程》的情况,到目前已经举行了4次会议。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具体职能包括:

(1)监督联合国系统在落实《全球21世纪议程》方面取得的进展。

(2)监测发达国家把国民生产总值的0.7%用作对发展中国家官方援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3)审议里的热内卢会议通过的《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条约》的执行情况。

(4)考虑各国提供的关于实施《全球21世纪议程》的情况信息,包括各国面临的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

(5)通过联合国经社组织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总的说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开始在考虑本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了反应。

据联合国估计,到1996年,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许多国家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或本国的《21世纪议程》。

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各地的了解和贯彻。

但是,从各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情况来看,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侧重点和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发达国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并通过强调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企图保持既得利益,扼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尝试进一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

而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则主要是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解决人口、健康、教育、安全等社会问题,在发展中提高保护环境与生态的能力。

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在1997年纽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特别会议上得到了集中的表现:

(1)在发达国家这一头,工业化国家不肯履行在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关于资金援助的承诺,即拿出0.7%的GDP作为海外援助基金(ODA)来支持发展中国家尽快摆脱贫困。

只有北欧如挪威等少数国家做到了这一点。

实际上,发达国家近年来的ODA只占0.25%左右,比1992年的0.33%左右还有所下降。

在技术转让上,发达国家也没有提供应该提供的优惠条件,致使发展中国家在资金短缺的前提下,难以得到足够的环境无害化技术。

(2)在发展中国家这一头,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既无经济实力又无技术能力来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南北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1990年,以占世界人口5%计算的北方首富和南方赤贫的人均收入差距已高达60倍。

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1994年底,发展中国家的总债务已达1.95万亿美元。

面对这种现实,发展中国家呼吁,应尽快建立各国公平、合理、互惠、没有歧视的国际经济环境,使各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发展。

诚然,不根本改变这种局面,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