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7641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doc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

———中学美术欣赏课程教案

院系:

美术学院

姓名:

蔡璐莎

学号:

2009107010516

班级:

0905班

指导老师:

曹新刚

课题:

油画鉴赏

教科书:

高中美术欣赏教材

教学年级:

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美术欣赏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欣赏的基本方法,审美主体意识正在加强,但仍缺乏主动与作品进行多方位交流的渴望及能力。

知识目标:

介绍不同油画作品整体的艺术价值及其风格特征,并引入相应背景资料。

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蒙娜丽莎》、《向日葵》、《晚钟》、《西斯廷圣母》、《拾穗》等一系列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的著名绘画作品赏析,并分析它们的背景。

2、学习不同画家的艺术风格及艺术价值在他们的画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设置适应双边教学深入展开的情境及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教学用具:

教材:

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引入:

讲解油画的历史、特点,以及绘画油画的工具材料。

给同学们看《蒙娜丽莎》的图片。

2、讲授新课

(老师讲解):

1、油画的历史:

a、古典;b、近代;c、现代。

(强调不同时期中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也不一样,所以绘画作品表现的面貌也不一样。

2、油画的特点:

a、起源于欧洲b、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c、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

3、油画的基本知识:

a、油画的基本技法b、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

4、如何欣赏油画:

运用描述、感受、理解、评价的方法。

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板书)

A、画家简介:

作者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桑迪.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

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10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芬奇的那些丰功伟绩。

B、当时的背景: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

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

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

后即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

C、作品分析:

a、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

b、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c、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d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

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二、梵高的《向日葵》(板书)

A、画家简介:

 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主要生活在法国。

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敏感易怒,聪敏过人,却一直贫穷潦倒,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

他1881年开始绘画,1886年在巴黎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等。

他对绘画创作近乎痴狂,擅长用浓重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

他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但是,生前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直到去世后,才引起了评论家一致的好评。

B、绘画背景:

 1888年2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

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C、作品分析:

此幅名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画面上,浓重跳跃的金黄色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每朵花就如同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就像火苗一样布满画布,粗犷奔放的笔触表露着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

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三、米勒的《晚钟》(板书)

A、画家简介: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Millet〔1814-1875年〕,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农村主题见长,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代表作品有:

《播种者》《拾穗者》《晚钟》《喂食》《慈母的爱》《牧羊女》等。

B、绘画背景:

19世纪的法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替,战争频繁,都市化与工业革命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米勒在巴黎生活了十一年,亲历了城市生活的贫困,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战争的残酷。

C、作品分析: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

这“钟声”好像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晖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像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讷、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同时看看米勒的《拾穗》(板书)

作品分析:

这幅画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

从中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

四、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板书)

A、画家介绍:

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

他的作品大都体现了温柔与宁静的气息。

B、绘画背景:

C、作品分析:

圣母玛利亚怀抱婴儿从云中冉冉降落。

圣母面容秀丽而沉静,眉宇之间似有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

小基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却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

课堂训练:

让同学们自己鉴赏一幅图画(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方面与什么设想)。

提问并加以分析。

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赏析油画。

课后回顾:

相信通过对这几幅油画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油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用几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课后作业:

结合教材和网上资料,运用本节课所讲授的历史画欣赏方法,尝试欣赏其它同学们自己喜欢的油画,然后分析它们的艺术特点,并用表述。

板书设计:

油画欣赏

油画的历史:

油画的特点:

画家的表现手段:

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

欣赏方法:

描述、感受、理解、评价

《蒙娜丽莎》——达芬奇

《向日葵》——梵高

《晚钟》——米勒

《拾穗》——米勒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其它:

剩余时间内欣赏其它油画名作。

本节课结束,师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