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C完美抓轨及转APE超详细教程含EAC详细设置多图Word文件下载.docx
《EAC完美抓轨及转APE超详细教程含EAC详细设置多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AC完美抓轨及转APE超详细教程含EAC详细设置多图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果你的光驱不支持安全模式,最好另换一台。
否则,想做到“完美”拷贝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快速抓轨而不求质量,可选择爆发模式,那么不用进行下面的检测。
点击(检测读取特性...)按钮,EAC将自动检测驱动器的读取功能。
检测时最好不要开启其他程序以免结果有误。
这个过程要花几十秒到10分钟的时间(视情形而定)。
分析过程中汉化版的EAC有点翻译错误,显示的是“检测特性时请不要装入盘片”,但事实是必须装入一张CD。
我的光驱结果如下:
检测完毕后点击“应用”按钮,EAC会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设置该三个选项并保存设置(注意:
点击“确定”按钮EAC不会保存设置):
(点击应用后会出现一个数据库提交的窗口,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确定其驱动器的读取能力,因此建立该数据库,如果你有能力确定自已的设置,强烈建议你提交这些设置信息。
对某一特定的驱动器,报告的人越多,结果就越准确。
)
相应我的光驱设置如下:
在图中会看到,我笔记本光驱的读取能力:
不缓存音频流、支持C2纠错及精确流(当C2纠错被选中后支持精确流的选项变灰,因为没有精确流的支持,C2纠错是不能工作的)。
也就是最理想的情况。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C2纠错也就是“驱动器可以找回C2错误信息”选项,一些新的光驱能从音频数据中读取C2错误信息。
C2错误信息可以告知程序光驱检测到了一个可能的读取错误。
如果光驱支持该功能,EAC就不必对整张CD读取2次这会很大地提高抓轨速度。
但要注意,有些光驱在检测时声称自已支持C2,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这一功能。
需要点击底部的“检测C2特性...”按钮进一步测试:
选中“驱动器可以找回C2错误信息”(不管检测结果是否选中),在驱动器中插入一张划花的CD。
为什么要用划花的CD呢?
因为使用干净的CD在读取时不会产生任何错误,当然也就不会报告有错误发生。
(还好我的花点的CD还很多,不然)点击“检测C2特性...”按钮开始测试:
根据CD上受损位置的不同,测试过程也许会花上几分钟的时间。
检测完毕:
如图可看出,EAC报告发现C2错误信息,可以基本确定我的光驱支持C2纠错功能。
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些光驱报告说它们支持C2纠错,但却没有正确地实现,也就是说它们会在没错的地方报错而有错的地方却略过。
很明显C2纠错功能在提高抓轨速度的同时降低了抓轨精度。
很难测试一台光驱C2功能的精确程序。
如果你想要100%准确的话,只好屏蔽C2纠错功能,相应降低了抓轨速度,即使你的驱动器支持C2。
至此已完成“抓取模式”选项卡的设置,接下来“驱动器”选项卡按EAC默认,直接进入“偏移/速度”选项卡:
“偏移/速度”选项卡里面有EAC大名鼎鼎的也是最令人头疼的偏移校正设置,要花较大的篇幅,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几个设置:
速度选择:
(默认:
实际,推荐:
实际)如果驱动器支持,你可以选择抓取速度。
对有划痕的CD来说,低速下的抓取质量高。
设置为实际将不改变驱动器的实际速度。
抓轨过程中允许降速:
开启,推荐:
开启)当发生读取错误时,EAC会降低抓取速度,过了这个错误段,EAC会将速度提升。
但不是所有的驱动器都会再次提速。
驱动器支持CDText读取:
关闭,推荐:
随驱动器而定)如果你的驱动器支持CDText读取就选中它,如果你不确定,请察看一下驱动器的说明。
3、下面便是偏移校正的设置了,这里先说明一下,偏移校正仅针对像我这样追求BT完美的人,举个例子,如果你不是为了一帧MSK就会删除下载了整整1个月的HD的人,那么,下面这些设置你不用看了,可直接跳到抓取操作去了。
有强迫症的人咱们继续吧首先说明一下什么叫采样偏移和偏移校正:
Quote:
差不多每个驱动器都不能将读取头准确地定位在所要的扇区。
对数据CD光盘来说这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每个扇区都含有定位信息,所以驱动器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正确的扇区。
与之相反,音乐CD不含有扇区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对音乐CD来说定位一个扇区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是驱动器在读取音乐CD时会产生偏移的原因。
对多数morderndrive来说这个偏移是个定值,因此一旦你知道了这个值就可以纠正偏移产生的误差。
明白了吧?
所谓采样偏移就是光驱在读取音乐CD时由于CD不含有扇区的位置信息造成定位困难,从而造成光驱读取的时候发生向前或向后的偏移,以PlextorUltraPlex32TS为例,它的读取采样偏移为355采样,意思就是这个光驱提前读取了355采样,造成抓取的音轨1有355采样的静音,音轨1的最后355个采样就这样丢失了,不过音轨1的这355个采样可从音轨2的开始355个采样中读出,同理,音轨2的最后355个采样也可从音轨3的开始355个采样中读出,这样一直下去造成的结果是:
CD的最后355个采样丢失了。
如果读取采样偏移为正,则是CD开头355个采样丢失了。
这里顺便说一下,在刻录的时候也存在写入采样偏移。
怎么解决采样偏移呢?
看这里:
确定一台驱动器的真正的偏移是很困难的,但AndreWiethoff(EAC的作者)还是设法确定出了PlextorUltraPlex32TS的偏移。
一旦某个驱动器的偏移已知后,Andre用这个驱动器做出收录在EAC里的参照CD列表。
如果你拥有列表中有的CD的话,你就有可能仅点几下鼠标就能确定出readoffset。
EAC将从你的CD中抓取的一小段音乐数据和EAC中收录的参照值作比较。
这样EAC可计算出你的刻录机的readoffset。
说白了就是EAC的作者知道一种光驱的偏移值,然后用这种光驱读取了大量的CD形成一个数据库,然后我们只要用里面的一样的CD来测试和标准光驱比较,EAC就可以计算出所测试光驱的偏移值。
所以现在你得准备几张EAC数据库里面有的CD作为测试CD,参照CD列表见尾楼。
还有一个问题:
不同期生产的不同版本的同一张专辑CD有时会有彼此不同的偏移值,因此你使用EAC参照CD列表中收录的CD进行偏移值测定时,你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因此,你应该检查一下在CD内圈可找到的CDID,ID能对上EAC参照列表中的CDID的话就可以作为测试CD了,CDID如下例:
上图这张CD的ID为:
DIDX0105103
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你至少得准备两张参照列表中的CD作为测试CD,如果两张CD测试值不一样,那你还得找更多的CD,直到多数CD测出的值一样,那就采用这个值作为你的光驱的读取采样偏移值。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测试光驱读取采样偏移值,我手头正好有两张列表中的原版CD,CDID也一致,故可进行偏移测试:
插入一张CD,在“偏移/速度”选项卡里选择“使用读取采样偏移校正”,点击“检测读取采样偏移校正...”按钮:
检测结果如下:
注意:
(1)、如果你放入的CD不是EAC参照CD列表中收录的CD,则测试不出以上结果。
(2)、为了得到正确的偏移值,你应该至少使用2张不同的CD而且至少2次得到相同的读取偏移值,如果你仅用1张CD,你永远也不能确信测定到的偏移值是正确的。
测试时你可以退出并装入一张新的CD而不用退回到EAC的主窗口去:
点击“确定”(注意不是“应用”)按钮关闭“正在分析”窗口,回到“偏移/速度”界面。
弹出现有的CD再装入另一张。
等数秒钟让光驱启动CD,然后再点击“检测读取采样偏移校正...”按钮进行新一轮的偏移值测定。
(3)、有些光驱没有固定的读取偏移值,如果同一张CD多次测得的偏移值都不同,那么这个光驱就是没有固定读取偏移值的。
所以用这个光驱永远也得不到100%的CD拷贝。
测试结果是我的光驱的读取偏移值为+582,需要进行582的读取采样偏移校正(这里说明一下,上面测试出来显示的结果是582,这里显示的不是偏移值,而是需要进行校正的值),故我的“偏移/速度”选项卡里的“读取采样偏移校正值”设置如下:
至此“偏移/速度”选项卡已设置完毕,剩余的“间隙检测”和“刻录”按EAC默认,就不用管了。
到这里,我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采样偏移值的意义了,以这个公式可以将采样偏移值换算成我们熟悉的时间单位:
time=samples/44,100。
即时间为采样偏移值除以44100,我这个光驱582的偏移校正值换算下来就是0.0132秒或13.2毫秒,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读取采样偏移校正,我的光驱会漏掉每张CD最后13.2毫秒时间的数据!
!
嘿嘿,所以我说要BT的完美主意者才会计较这点时间,因为间隙只是数据的时间偏移并不会影响音质。
因为所有音轨都是以静音结束或彼此消隐,任何人并没有办法听出来偏移。
嘿嘿,感觉是不是被我骗了...
好了,EAC和光驱的设置已全部完毕,终于可以进行正式的抓轨了同样记得确定后关闭一下EAC以保存设置,以后再进行抓轨时,只要是同一个光驱,就不用进行上面的设置而可以直接抓轨了。
欧阳学文
二、正式抓轨
1、插入你准备抓轨的CD
如果你插入的CD在EAC里显示的歌名是“Track01、Track02、Track03...”这样的而非歌名,你可自行输入。
2、如果想抓分轨,就选择你想抓的歌曲然后点击左侧的WAV图标,如果想抓整轨,就不用选择,直接点击左侧的IMG图标进入抓轨。
首先选择放置目录:
点击“保存”后进入抓轨,在EAC进行完检测音轨前间隙后开始抓取。
抓取过程中尽量关闭其他程序,也不要晃动电脑什么,安静地等待吧
3、抓轨完毕,耗时15分54秒(提醒一下,看到坛子里不少XD说自己几分钟就抓完了一张CD,检查一下是否是用的爆发模式,再次强烈建议用安全模式并按上文设置):
点击确定出现“状态及错误信息窗口”:
可以看到,报告说复制成功,没有错误发生,范围质量99.9%,说明此次抓轨非常成功,近乎完美的复制了该CD可点击创建日志记录本次抓轨日志,点击OK完成抓轨。
4、现在我们来说一下抓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在“正在抓取音频数据”窗口中有一个标有“纠错”的图:
图中有5行小方块,每行16个,共80个小方块,如果EAC在抓轨过程中,在某扇区通过正常的两次读取或C2错误报告发现读取错误,EAC就会反复读取这个地方,每读取一次一个小方块就会发亮,如上图中亮了13个小方块表明EAC在该处反复读取了基本的2次+13次等于15次,如果有50%次读取的数据都一样的话,EAC就会采用该数据并继续抓取,否则就会一直重复下去直到读取2次+80次等于82次,小方块全部发亮
,这时EAC就会放弃错误并继续,但状态窗口会发出错误报告如图:
图中小方块全亮,故状态框里出现“读取错误”和“同步错误”的信息。
在这个情况下,EAC将会放弃读取,将该处标记为可疑地方并继续。
抓轨完成后出现“状态及错误信息”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和前面完美抓轨的图不同,报告出现两个可疑位置,即上面说到的读取82次仍有错误的地方,“复制成功”也变成“复制结束”,同时在后面出现“出现错误”字样。
这意味着抓出来的音轨可能不再是完美的复制了。
理论上来说,即使发生了读取错误,抓出来的音轨仍有可能是100%的完美复制品,但在实际操作中,你可以断定抓出来的音轨是有错误的。
不过这并不表示在抓出来的音轨中存在可听到的缺陷。
这里说下前面那张完美抓轨,“范围质量”为什么是99.9%而不是100%呢?
EAC的设定是每次重读,都会使质量范围值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抓轨是不够精确的。
任何CD都不可能是没有一点物理损伤(比如轻微划伤、手指印、灰尘等),有损伤的话就会发生重复读取,所以范围质量可以理解为CD的物理品质而不是抓轨质量。
靠着EAC强大的重复读取功能,质量范围低于100%也有可能得到精确到字节的完美复制的音轨
出现错误怎么办呢?
点击“状态及错误报告”对话框中的“可能的错误”按钮,即出现“可能的错误”对话框,里面有所有EAC读取出错而标记为可疑的地方:
选中其中一个可疑,点击“播放”按钮,EAC就会播放报告出错地方的部分音轨。
你可以听听看是否有爆音。
我自己抓取的这张CD听不到(或是我的耳朵听不出)听音缺陷,用waveeditor检测也检测不出可见的缺陷,因此即使有些样本不准确,但是听起来还是好的。
如果你在音轨中听到缺陷,比如“扑扑”声和像“撕裂”东西的声音,你可能想用GlitchRemoval工具来修复。
但是这个工具可能把一些本来是正常的但是听起来像是缺陷的声音给删掉了
至此,我们已经完美抓取了一张CD成WAV文件及生成了CUE文件:
,接下来,我们就要看怎么把WAV转换成APE以缩小体积便于传播了。
三、将WAV转换为APE
1、首先得准备“猴子”(Monkey'
sAudio)这款软件(也可用EAC外挂猴子直接压缩,这里不再累述),启动猴子:
2、点击猴子头,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压缩”:
3、点击猴子头旁边的黄色图标选择压缩比:
在下拉菜单中点击“比较”就出现不同压缩方案的比较,这里就看个人喜好选择了,这里我选择“正常”:
4、点击“添加文件”,在出现的选择菜单中找到刚才抓的WAV文件,并点击“打开”:
5、猴子列表中出现你的WAV文件,这时点击猴子头就可以开始压缩了:
等待...完成!
得到APE文件:
6、最后,不要忘了用记事本打开刚才生成CUE文件,将“wav”改为“ape”:
→
这样,大功告成,可以用foobar载入CUE欣赏你制作的APE了:
呵呵,怎么样?
这样大家就学会了用EAC及猴子制作真正无损的APE了
最后,转帖一位网上的高人的观点:
正是因为EAC采用了这些技术,所以将音频数据抓取的正确程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它还是0.9的贝塔测试版,作者还在不断地进行努力。
我的观点是:
在适当的软件(EAC)的驱动下,当然这种控制软件也可以设计成专用的芯片,廉价的CDROM(即使是维修过的)完全能胜任红皮书标准的音乐CD数据的读取,这与天价转盘没有什么两样,无论他们采用了什么防震措施和发烧级的元器件。
前题是控制软件要足够好。
一个免费软件能够做到的事,但是为什么音响厂商们做不到这一点呢,这恐怕没有技术上的困难,只有从商业目的上来理解了,对于数字信号的正确读取,传输和复制,他们恨得要死,怕的要命,当然,这更包括各个唱片公司,反观IT厂商,对于D版的问题更多的是从法律和技术上来防范,而不是鼓吹炒作各种奇怪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