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实践探索共20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以阅读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实践探索共20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阅读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实践探索共20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在的教育质量是
上升18%
下降53%
持平29%
教师对自身修养
重视67%
忽视33%
现在师德的情况
普遍高33%
一般43%
普遍低26%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
我国教师师德建设现状不佳,教师的师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兴趣和关注点向教科研研究与自我表现倾斜
近年来,由于教育领域越来越注重教师业务水平的考察,以教师的论文发表数量以及科研项目的多少来给予相关职位或职称的评定,而且职称是分级别的,教师职称级别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经济收入,在这样的形式背景与制度约束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仅仅为了提升自身地位,开始把目光转向教科研领域,向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把心思完全利用在自身的科研开发上面,将自身的本职教学工作搁置一边,甚至占用给学生上课的时间,浪费了宝贵课堂教学时间,教师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不惜分散原本用在教学课堂上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利益,也是对教师道德素质的践踏。
(2)
部分教师不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本分和义务
现代社会学生和家长都越来越重视教育,视教育为生命,因为教育是人们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为了能引起教师对学生的足够重视,给教师额外赠送礼物,一些教师在利益的诱惑下,不惜出卖自身的道德,把礼物作为工作负责的前提条件,丧失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本分和义务,有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家庭条件与学习成绩把不同的学生分出三六九等,对一些基础比较差或者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缺乏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不愿意解答,有时甚至是冷眼旁观,已经无视自己的真正职责所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早已经被抛到脑后。
(3)有的教师职业观念模糊,工作目标不明确
当今时代,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行,社会上出现很多不良风气,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比较高尚的职业都陷入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潮,一些教师完全以赚取金钱为目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无视自身的职业修养与职业观念,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在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随意办学,收取学生费用;
在课堂教学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过时的教学方法,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填鸭教学,在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生无法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降低,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4)偏爱优生,教育缺乏爱心、以及出现“语言暴力”
一些教师,存在心理上的偏见,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偏爱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予特殊的关注和教育,然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没有一定的爱心与耐心,甚至出现歧视的倾向,一些教师甚至采取不同的排座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按照学习成绩排座位,对优等生笑容满面,对后进生冷言冷语,甚至用歧视性的语言来嘲讽后进生,出现“语言暴力”的现象,对学生加以惩罚,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天性消极的学生甚至丧失了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直至放弃学习,这就是教师的师德水平不符合标准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5)忽视德育,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
衡量一个的学生的优秀与否,既要看他的学习成绩又要衡量他的德育方面的表现,一个学生只有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成为被社会被国家承认的真正的人才。
然而,一些教师却忽略了这些,在心里上形成一种偏见,仍然走应试教育的道路,只是片面地把学生的学习分数当成评价学生的最高标准,只单纯地注重课堂教学,传授课本知识,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战胜一切,甚至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学生也呈现出只重视课本的学习,却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缺乏德育教育的学生即便拥有较好的学习成绩,由于没有道德或者体能方面的不足,也不会完全被社会所接纳。
教师的师德的欠缺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6)教师“不读书”的现象已不在少数,直接影响专业发展
《光明日报》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前不久邀请多位中学特级教师开了一场小型阅读研讨会。
这场研讨会本来是围绕中学生阅读而展开的,但随着讨论的进行,“教师不读书”却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由此,笔者想起了前些年媒体上的一条新闻:
京城一重点中学做了一次测试,让该校所有40岁以下的高中教师限时做一套所教学科的高考试题,结果约10%的应考教师竟然没有及格。
有教育专家指出:
这种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一所高中。
部分教师“高考”不及格,或许有着种种原因,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教师掌握的知识尚有缺陷,还有空白。
这个问题在小学也同样存在。
古人云,厚学养德。
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读书。
厚学养德,就是要加强学习,养成阅读和反思的习惯,在工作实践中实现为师的崇高。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
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
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如果一个教师热爱读书,那么他会在阅读中形成丰富的思想,建立一个丰满的精神世界,拥有充实而宁静的内心。
教师教书,首先是“传道”,而要达此目标,教师必须“行为世范”,以自己勤读书、爱思考的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孩子。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以读聚德”德育模式校本行动研究》这一总课题,提出了“爱心、诚信、责任感”的德育教育目标,“‘以读聚德’德育模式校本研究”课题是以我校前期经典诵读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构建发挥阅读育德功能的实践策略为研究重点,以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品德的良好发展,同时以阅读治疗、生活德育和西方学校德育为理论指导,把探讨阅读治疗理论与学校德育实践结合作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深化对阅读在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和良好行为塑造方面的价值的认识,为本校或同类学校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启示,从而推动阅读治疗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籍此契机,党支部基于学校总课题,根据当前形势及自古以来倡导的厚学养德的思想,提出了《以阅读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实践探索》的研究子课题,借助“阅读”这一平台,打造一支具有爱心、诚信、责任感的教师队伍。
2、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此,笔者对聚德东小学教师的师德状况做了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聚德东小学教师的师德现状,看到了师德良好的一面,也发现了存在不足的一面。
调查显示,当前聚德东小学教师整体师德素质还是好的,对教育工作还是有贡献的,但是也存在着种种师德(爱心、诚信、责任感、自信心)缺失的现象。
笔者总结出目前聚德东小学教师师德主要存在职业认同感差;
忽视读书现象比较严重;
专业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心理失衡;
创新精神较差,因循守旧等问题,并对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作了客观条件和教师主观心理等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分析。
对于目前聚德东小学教师的师德问题和进行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参考大量的已有学者的研究;
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以阅读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实践探索。
该体系的构建是在更新现代师德内涵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建立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底线与楷模,法律与道德,阅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
整个体系是以政府的制度作为有力保障,以阅读治疗为理论指导,以教师内容丰富、形式多校的阅读活动为重要推动力,以学校为依托,具有合理有效的评价监督体系的多维一体的长效机制。
希望笔者提出的师德建设体系能为聚德东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为聚德东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的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献出微薄之力。
二、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要结合爱心、诚信、责任感)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的
国外以阅读来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这方面的研究尚少。
国内的
关于阅读德育功能的系统探讨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行动研究法,充分发挥文本的工具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如,董丽红在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2019年01期上发表的论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其次主要是采用文献研究、思辨研究的方法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大中专生为对象,探讨的着眼点是如何发挥图书馆或课外阅读的德育功能。
另外还有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主题班队会、课本剧等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如,陆爱民的《有关德育的研究性笔记》。
以上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
国内对以阅读提升教师师德方面的研究尚少。
目前研究状况
我校历来重视开展师生的阅读活动,学校在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阅读不仅仅具有拓宽师生视野、促进师生思维品质发展、提升师生知识水平等育智功能;
同时也具有涵养师生内在气质、提升师生品德修养、陶冶师生情操、塑造师生良好行为等育德价值。
我校至今开展教师读名著活动和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已有3年,我们发现通过3年持续不断的经典诵读实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萦绕耳旁,孩子们的性情变得谦和知礼。
教师在与学生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并夯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师德水平。
这种来自于实践的成效更坚定我们开展子课题以阅读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实践研究的决心。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与目前国内阅读德育功能的系统探讨方向是一致的。
区别在于本课题可以借鉴国内阅读育人的形式和内容,以教师爱心、诚信、责任感、自信心的提升为红线,集中研究有益于提升教师师德的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念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工作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师德是调节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准则。
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高下决定着其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投入的程度,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态度,教育教学方式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对教师的教育过程有调节作用,还对学生有教育作用,甚至对整个社会生活都有影响作用。
随着广州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全面展开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在建设进程中更显出重要地位,其作用不容忽视。
教师不仅仅作用于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根基;
教师作为知识的组织力量和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实际上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文化传播与创新的主导力量,他们将动员与发动市民,组织建设与塑造一个新的城市精神。
因此,可以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这样的地位同时也对教师的师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发挥其文化优势、传播优势、环境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城市建设工作做好知识保障和宣传工作,为新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阅读之于教师教书的意义,其实毋庸赘言。
透过一些教师“不屑读”的表面,其背后作祟的该是浮躁之心。
“养性莫若修身,行乐不如读书”,道出了读书之至味、至乐。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相当惊人。
不读书,就意味着要落伍,就意味着要被淘汰。
何况,教师要给学生喝“新鲜水”,自己就得“长流水”。
“长流水”,就要求教师必须常读书。
读书虽不能替代教书,但教书自须读书。
教师若能多阅读,对相关知识、相关问题做到多学科、多角度分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再去精心备课,这样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岂不事半功倍?
教师要去阐释和说明一个知识或道理,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有利。
所以,要多阅读,精通多门学问,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就能促进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思考的大脑才能教会学生大脑的思考,同样只有喜欢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喜欢学习的学生,而这一切,多多少少可以和教师的阅读连在一起,因为那里面是教师知识和精神的源头。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为教师者,要以爱心感染人,以诚信对待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影响人,阅读必是其中应有之义。
2、理论价值
(1)进一步深入探索师德建设和爱心、诚信、责任感、自信心培养的经验,丰富师德工作理论和优秀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2)让师德的提升与阅读联系起来,让德育方法贴近阅读,让德育途径通向阅读,让德育方体走进阅读,实践和丰富阅读育人的思想。
(3)在热爱学生、诚信做人、承担社会责任等实践中,发展师德实践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阅读”指的是从文字(包括符号、公式、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在本课题中,阅读涉及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教师在精通自身所从事科目的教学基础上,要积极阅读学习课外读物,特别是那些经典之作如《论语》《孟子》等当中含有关于师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二是指学校开展的各种促进师德建设的活动,比如,道德讲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箴言,外地考察学习,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
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以阅读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实践探索”指的是通过学校、工会、科组不同层面开展各种促进教师阅读行为的活动,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推动教师产生阅读行为,使教师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型态,在多方面的阅读实践中丰富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生活信念和价值观,在阅读各类书籍与不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内化贤哲高尚的精神品质,从而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得以发展、良好师德得以塑造。
2、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阅读治疗理论
一般来说,心理学上是从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等这五个方面来解释阅读治疗的原理的。
共鸣说就是人们在观察外部世界包括欣赏文学作品时,总是事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期待,有意无意将作品中的人物的经历、情感与自己进行对照,如果能够找到吻合就会发生共鸣和认同,从而获得情感等方面的支持。
净化说主要是指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与作品中的人物发生了心灵契合和沟通,情绪得以调节和慰藉,进入了有所排解和解脱的情感状态。
平衡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的,是一种解释人在社会中的心理状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他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大部分与他人的关系是通过各种事件形成的。
暗示说就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使患者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一种观点、信息或态度,以消除某种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效果的心理疗法之一。
领悟说是指读者在经过共鸣、净化后,对阅读对象深层含义的思考。
一旦有所领悟,人们的境界就突然间得到了升华,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2)生活德育理论
生活德育理论倡导师德提升应基于生活,在生活过程中进行,并高于生活,引领生活。
师德提升绝不是对教师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也绝不是一个强求教师认识的受动过程,而是一个被教师实践着、经验着的主动过程,它是与教师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融为一体的,它是感性存在的。
(3)西方学校德育理论
西方学校德育理论,如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形式主义的德育理论等,虽然都有局限性,但对我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们都是以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作为理论基础和出发点,以期把低效的学校德育从具体美德传授中解脱出来,引到解决道德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去。
理论家试图构建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无灌输的教育,尊重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主张教师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成熟。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与目标设计
1、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以《教师法》为依据,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造就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动力机制,优化制度环境,营造良好气氛,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
本课题研究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理念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以《教师法》为依据,以国内外师德建设的研究成果作为借鉴,以阅读为手段,全面提高师德水平。
研究思路如下:
(1)认真学习理论
从学校领导到课题组人员到全体教师都要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师德师风教育读本》、《厚学养德行为世范》等,用师德教育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确保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
(2)分组开展实验
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要想教“导”出好的学生,首先教师的“导”这一关一定要合格,要过关。
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可以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
在教师的阅读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充电,感受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幸福。
比如,通过看电影、书等培养爱心,通过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培养责任心、诚信等,通过心理学或网上的幸福论来培养自信心等。
另外,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书本阅读、网络、电影、外出参观、考察等,把事件当作书本,而不是把书本当作全部世界。
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发言分享,比如,备课级、全校的、图书比赛、征文、奖状证书、公开课等,或写阅读心得体会,请专家讲座等等。
管理方面,首先创造机会,主题发言;
或走出去,引进来,发表,颁奖等,这样团队的责任感就会上升。
由党支部负责实施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档案。
由党支部、工会、德育处组成研究网络,实施提高师德师风建设计划。
根据学习需要提供教育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和有关的音像等辅助教材,采取自学、读书沙龙、师德专题讲座、读书心得交流,充分利用“道德讲堂”这一学习平台,举办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及组织参观德育教育基地等形式,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
(3)组织专题讨论
组织教职工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开展专题讨论,明确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要求。
重温师德规范,查找存在问题,多方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撰写自评材料,组织民主评议。
(4)制定整改意见
学校公布每位教职工的反思,建立相应的督查制度,撰写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总结,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2、课题研究的目标设计
根据总课题的德育目标确立我校师德建设的目标是:
培养具有爱心、诚信、责任感等优良品质的教师。
“爱心”表现在:
热爱学生,以人为本的精神。
“诚信”表现在:
廉洁自律,为人师表的精神;
“责任感”表现在: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1)爱心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书,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
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诚信
廉洁自律,为人师表的精神。
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他(她)的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等方面组成。
身正主要体现在自己能否对学生的以身示教、对学生严格要求。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效仿的楷模,其思想品德、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等表现都直接影响和熏陶着学生。
(3)责任感
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
“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师德的灵魂,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⑵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师应当是在某一个专业方面知识渊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崇尚科学的典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造诣。
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教师更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具有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执着地追求真理,诚挚地热爱真理,勇敢地捍卫真理,不懈地传播真理。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
1、现状剖析
(1)教师阅读现状调查及问题剖析
(2)教师师德现状调查及问题剖析
(3)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现状调查
2、作用研究
(1)阅读对于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作用研究。
(2)学校德育工作者在提升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3、策略探讨
(1)教师师德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
(2)阅读与教师师德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1)设计申报
时间划分:
2019年9月
达成目标:
成立课题组,搜集文献资料,研讨设计课题研究方案,邀请广州市教科所的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指导。
研究成果:
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初步完成本课题的内容、目标和理论研究,撰写有关论文。
负责人:
罗小平
(2)实施研究
2019年9月—2019年9月
①组织课题组相关成员学习有关理论;
②课题组按方案开展活动;
③规定资料建档工作;
阶段成果:
撰写与上述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实验报告。
(3)中期论证
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①深化课题研究;
②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的改进研究工作;
开展活动,撰写研究论文。
(4)结题鉴定
2019年9月—2019年10月
逐步整理和筛选有关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案例集、实验报告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法:
通过查阅师德建设工作资料、阅读功能和德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分析和把握阅读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