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3303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6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

《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貌微专题Word格式.docx

岩石类型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

岩浆岩

岩浆活动

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侵入岩:

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

喷出岩:

具有气孔等构造

沉积岩

外力作用

石灰岩、砂岩、页岩

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

【典例】2.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

(2)图中②表示的是(  )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D.高温熔化

【典例】3.下面图2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2题。

图1        图2

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图1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点三、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板块碰撞

陆陆相碰

形成高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陆海相碰

陆地板块交界处形成海岸山脉,陆上形成岛弧,海洋板块形成深海沟

南美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

生长边界

注意:

板块的边界并非海岸线

考点四、地质构造与地形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

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矿产勘探

石油、天然气

地下水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原因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

底部低凹,易存水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

工程建设

建隧道

建大坝

不能建大坝、铁路等

稳定,不易汇集地下水,相对好施工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大坝易坏,水库水易渗漏,铁路易遭破坏

【典例】4.读下面的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  )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

(2)图乙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考点五、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典例】5.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地貌名称。

甲______,丁______,戊______。

(2)关于丁、戊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流水堆积地貌,戊是风力侵蚀地貌

B.丁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戊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戊地貌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丁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3)下列成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考点六、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未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1)有利影响:

如缓坡修梯田、填海造陆、植树造林、兴修水库、退田还湖等。

(2)不利影响:

如陡坡修梯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乱垦草原、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

 

【典例】6.下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  )

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B.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C.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

D.挪威峡湾海岸

总结:

区分内力外力,内力导致地形凹凸不平;

外力削高填低。

区分侵蚀和堆积地貌,侵蚀是外力将泥沙等物质带走,堆积是外力将泥沙带来

课堂练习:

1.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

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7亿~8亿年前,如今的新疆南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读下图,完成第2~3题。

和田河中上游流域图

2.从岩石成因看,山玉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C.岩浆岩D.玄武岩

3.子玉是由山玉“天琢”而成,与“天琢”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岩浆作用D.冰川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岩石主要由

A.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5.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巩固练习:

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

海洋蓝洞(如下图所示)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l.形成海洋蓝洞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震B.火山喷发c.断层下陷D.溶蚀和侵蚀

2.地质时期中,形成该类洞穴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地壳活动B.高温多雨C.冰川广布D.风沙频繁

3.海洋蓝洞现象揭示的地理意义是

A.海平面升降变化B.气候不断变暖

C.火山、地震频繁D.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红水河是珠江流城西江水系的干流。

河段主要流经沙页岩和石灰岩地区,多峡谷、险

滩,盛产奇石。

奇石水洗度很好,手感十分光滑,具有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如下图所

示)。

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有本地及外地的爱石人士,到河岸及河底来集奇石

据此完成4-5题。

4.红水河奇石的采集季节最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红水河石“奇”的最主要原因是

A.岩石的变质作用  B.河流搬运和沉积作用

C.岩石的风化作用  D河流冲刷和溶蚀作用

6.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4,完成10~11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丙三地的地形或地质构造。

地形:

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地质构造:

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在甲、乙、丙三处选择一处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在乙和丙两地的原因。

1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12题.答案:

(1)谷地 山地 背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岩层弯曲形态:

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

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大型工程建设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13题【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床泥沙裸露;

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炉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

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

侵蚀路基(和路肩);

损害机车车辆和同新、信号灯,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别的磨损;

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