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2105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

1、封闭经济:

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不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没有国际贸易或国际金融、劳动力的交流,仅仅存在国内的经济活动。

2、开放经济:

本国经济和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存在国际贸易或国际金融、劳动力的交流。

P8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2、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

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P16

4、比较利益:

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

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过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1、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

2、提供曲线:

它的实质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商品的情况,因此提供曲线就是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的集合,两个国家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的均衡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3、贸易无差异曲线:

在福利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反映进出口组合的情况。

4、出口的贫困增长:

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研制原有优势推进,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

第4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1、要素禀赋:

指一国拥有的、用于生产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要素”是能用于创造财富的资源,像劳动力,土地,知识等。

禀赋是指充裕程度。

结合起来就是拥有这些资源的多少。

2、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各个国家应该在要素方面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优势。

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3、要素密集度逆转:

是指生产的同一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4、人力资本:

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对一个国家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国贸书定义:

指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教育投资、工作培训、保健费用等开支,其作用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5、研究与开发(R&D):

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这里研究是指与新产品紧密相关联的思路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是指型产品的设计与试制及新产品的开发与创造。

6、技术差距贸易论:

不同国家质检因技术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的产生。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产业内贸易理论:

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

对产品的同质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式。

2、规模收益:

在经济学中,规模收益描述的是产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加幅度的现象,它是各国厂商所普遍追求的利益。

3、帕累托最优状态:

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4、帕累托改进:

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1、关税:

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有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

关税的特征:

透明性、非歧视性、稳定性、市场功能性、防止寻租、保证国家利益。

(6个)

2、配额:

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进口配额:

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它对进口的阻碍作用是十分明晰的。

在实践中存在着绝对配额,关税配额等做法。

出口配额:

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规定某一时期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

3、幼稚产业保护论(M—B—K准则):

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肯普标准。

4、幼稚产业:

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的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这样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4、有效保护率:

是指对受保护行业单位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率的保护。

5、倾销:

是海外的货物(商品)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经济学定义)

6、倾销的三个构成条件: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7、倾销的危害性:

(一)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

1、挤占出口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

2、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

3、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

(二)倾销对进口国的影响:

1、阻碍进口国相应产业的发展。

2、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

3、威胁和抑制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建立。

(三)倾销对第三国的影响:

导致进口国对第三国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减少。

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

1、广义国际收支与狭义国际收支:

广义是指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狭义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2、国际收支表:

是一张统计表,他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的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采用复式记账法。

3、国际收支失衡:

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经常账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4、马歇尔—勒纳条件:

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反应要大。

5、J曲线效应:

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调整后,国际收支状况要先经过恶化后好转的过程。

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

1、外汇:

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2、汇率:

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3、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的本币来表示其价格。

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表示其价格。

4、黄金输送点: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输送点就是实际汇率波动的范围。

5、购买力平价:

的基础是货币主义,一价定律是前提和基础,汇率在长期中的变动与个经济体物价的长期变动相一致。

6、升水与贴水:

远期汇率比即期的高;贴水相反。

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年在布雷顿森林的饭店召开的专家会议(联合国家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所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2、特里芬两难:

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要稳定运行,就必须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美元),同时又必须保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但这两者是矛盾的。

3、牙买加协定:

1976年在牙买加首都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经多次协商达成的协定。

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

1、资本国际流动:

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2、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977年邓宁对垄断优势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和工业区位理论等关于资本流动的理论进行了综合和总结,形成的关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3、所有权特定优势:

企业具有特殊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经济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和获得产品品质差异的优势,这些优势构成成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以及文化方面的风险。

4、市场内部化:

企业具有将所有权特定优势进行内部化的能力,内部化是在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体系,形成内部的经营空间,在内部实行资源更好的配置,克服在外部市场进行交易的不利条件。

5、区位特定优势:

是指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情况、市场的条件与需求状况、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东道国政府的各种政策,即国际投资的软硬件条件等等。

6、外债:

国家向外国政府或机构的借债。

7偿债率:

当年还本付息额涨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出口收入中有多少被用于偿付到期的本息。

8、经济债务率:

是当年外债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所欠外债与整体经济的关系。

9、现值债务率:

未偿还债务现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得比。

10、出口债务率:

是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外债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

第11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

1、贸易乘数:

乘数的含义是投资会导致收入的成倍增长,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远比投资本身要大得多。

贸易乘数反映的是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乘数效应。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即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宏观稳定政策的效果将随国际资本的流动的程度发生变化。

P212

2、经济管制:

采用各种法律、法规、法令、行政、管制的手段,直接控制经济的运行,以使经济向预定的方向发展。

P214

3、斯旺图表:

澳大利亚斯旺所创的图形,bop线上面是顺差,f线左面是衰退

4、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

又称为不可能三角定律,即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和完全的金融一体化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各有其吸引力,不可能同时实现。

P218

5、三元悖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

P219

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1、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指产品从生产成本高的国内生产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贸易转移:

指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P222

2、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参加的有关国家将部分经济权利,为了一体化组织的共同利益而让渡给一体化组织,根据共同利益,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行使的过程与情况。

3、自由贸易区:

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度较差的一种形式。

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独立的关税。

4、关税同盟:

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946年建立,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宗旨是就国际货币问题进行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提高就业,增加收入,避免竞争性贬值,保持各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相对稳定,向成员国提供所需要的临时性贷款,设法消除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等等。

P294

6、世界银行(WorldBank):

有称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最初的宗旨是为了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到破坏的经济,今天的宗旨为,对用于生产目的投资提供便利,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发资源,促进私人对外投资,提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贷款等。

7、世界贸易组织(WTO):

取代临时性的机构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经过成员国政府和立法机构批准的国际条约创建的常设经济组织。

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以自由贸易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8、经济全球化:

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迅速进步有力的存进了这一过程。

简述题:

1、试说明绝对利益说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答:

首先从国际贸易的实际来说,该理论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劳动生产率都低于贸易对象国的国家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境地。

其次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虽然基本反映出了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想X、Y两种产品惊醒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交易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2、应如何评价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

答:

首先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比较利益学说具有其内在的合理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的利益,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应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

但是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使得传统比较利益学说的使用程度受到了限制。

按照该学说,不同国家间比较利益差异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且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家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因此参加贸易各国都应该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是实际中各国却都在不同程度第实行保护主义,今天的贸易也主要发生在比较利益差距较小的发达国家之间,理论的结论和事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次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该理论中出项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及两个价格的现象,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

也未从根本上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

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转移的性质。

3、试述国际贸易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答:

是用提供曲线来进行分析的。

提供曲线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等人提出的,他的实质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情况,一次提供曲线就是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的集合,两个国家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的均衡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4、试述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并对这一理论进行评价。

答:

出口贫困增长理论具有相应的政策方面的积极含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借鉴其中的某些道理,趋利避害,调整好自己的产业结构。

该理论表明了产业结构转化的重要性。

出口贫困增长现象仅仅提供了一种可能,大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减少不应该有的损失。

5、试述要素均等化定理。

答: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廖尔森多h-o模型进行了研究,是的要素报酬趋同的命题被表述为:

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的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这一推论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可以用图形进行说明。

要素价格趋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理论的推导,在国际贸易现实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难充分实现。

 

6、试述要素密集度逆转原理。

答:

某种商品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界限,相同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不同,这就是要素密集度发生了逆转。

7、试述人力资本原理。

答:

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原原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见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

该学说认为在新的时代,人力资本的结构与物质资本同样重要,一个国家应该重视人力投资,取得好的投资收益,才可能产生性的比较优势。

这一理论引入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即在人身上的投资。

8、试述研究与开发(R&D)原理。

答:

该学说认为研究和开发也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

这里的研究是指与新产品紧密相关联的思路、技术、工艺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是指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即新产品的开发与创造。

不同国家占有的各种研究与开发资源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而充裕的资金、丰富的自然资源、高质量的人才是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必要条件,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是研究与开发产业化的基础,研究与开发的变化可以产生新的比较利益,他不是仅仅依靠扩大已有的生产规模,而是通过向研究与开发投资取得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营销方法的诞生,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利益。

该学说强调了科技发展在国际贸易优势形成中的作用。

9、试进行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

答:

第一,当国内需求上升时,在实行进口配额下,结果是国内该商品的价格升高,国内生产增加;实行与配额等额的关税时结果是该种商品的国内价格不变,国内生产不变,但消费与进口量变化,对增长的消费等额关税没有同步增加保护作用

第二,实行进口关税,政府会得到相当于关税数量的财政收入;在实行进口配额下,进口许可证如果采用拍卖的方法,拍卖收入归政府财政,和等额关税是一样的。

如果对配额进行无偿分配,则等于将这部分收入转让给了得到进口配额的进口商。

一般认为,进口配额的垄断性分配易于导致进口商的寻租行为。

第三,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能够进口的数量是明确的,但实行进口关税的效果因供求曲线的弹性不明而无法掌握。

10、试述关税有效保护的政策含义并予以评价。

答:

名义关税的有效保护问题,隐含着重要的政策含义,他对于不同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对外贸易政策时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关税结构选择的不恰当,就会使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的发展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

1、在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名义税率不变时,对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征收的税率越低,该名义关税税率的保护作用(有效保护)越大。

2、一国如果用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出口,对原料征税,其结果将降低产品竞争力,这样在贸易政策的取向应该是对这部分原料进口予以照顾,因此在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出口退税的做法,一方面增强了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偷逃监控关税。

3、有效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两难:

本国若对进口原料不征收进口关税,但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便会形成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国内会出现大量装配线,进口原料(或中间产品),以组装去占领市场,而不去发展中间产品或资本品的生产,从而使得保护的意义丧失;但是如果对原料或中间产品也征收进口关税,则本国产品便无竞争力,根本没法与进口货竞争,更无法转换成出口型产业。

这种现象说明,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本国关税结构时,空间要比发达国家小,需要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关税的角度来确定本国对产业实行保护的措施。

11、试述实施长期倾销的经济条件。

P131

答:

1、出口商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即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的出口变化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2、出口商的企业在国内面临的是需求弹性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弹性小,即出口企业在国内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曲线陡峭。

3、出口国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高的贸易壁垒。

这一条件是明显的,否则,低于国内价格的出口产品会回流到出口国。

只有贸易壁垒的高度相当于国内与国外市场的差价,才能使这种差价得意保持。

12、试进行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

答:

征收反倾销税会使国内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上升,对垄断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不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有可能获得最大净收益,同时,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进口国生产者由于国内价格上升所获得收益,则征收反倾销税的收益会更大。

再说,征收反倾销税是一种抵制不公平竞争的正义之举,可以名利双收,因此各国政府都在反倾销问题上做文章。

但是从整个世界的角度看,反倾销也是一种损人利已的手段,结果是世界遭受损失。

13、试述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表的基本概念。

答:

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育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国际收支表是一张统计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标准组成有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基本编制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法。

14、试述国际收支表的基本构成。

答:

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有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经常账户表示实际资源(货物、服务、收入)交易以及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账户记载的是实际资源流通的融资情况。

国际收支的结构还有有关补充信息和国际投资头寸。

国际收支交易与国际收支头寸组成了一个经济体的国际账户。

15、试述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答:

经常账户放映了国内经济的储蓄和投资行为。

一国国际收支的改善必须通过调整国内吸收来进行。

在国际收支中,一个经济体的经常账户的状况发生的任何变化,一定要与相对于投资的国内储蓄的增长相对应,即改变经常账户差额的政策措施,都会影响国内的储蓄与投资。

而在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的差额一定要等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净余额加上储备资产交易,即可以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和储备资产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

在国际收支表中反映的是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和储备资产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最终保持国内的投资等于储蓄的基本公式成立。

16、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概念及其类型。

答: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项问题,经常账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金融账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类型主要有临时性失衡,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投资环境性国际收支失衡。

17、试述J曲线效应。

答:

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便符合马歇尔-特纳条件,在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

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有惯性,在认识、决策上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直到生产出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

18、试述国际借贷说。

答:

是经济学中的供求说的产物,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后者则进入了实际支付。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

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19、试述汇兑心理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答:

这一理论实际是国际借贷说与购买力平价说的结合,他认为在实际中,人们的心理评价会收到外汇质和量两方面的影响:

前者为货币特定购买力、支付债务能力、制度性因素等,后者为国际收支、货币数量、财政状况等,二者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