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1912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今义:

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论今义:

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跟随、而且今义:

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一般人今义:

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

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

一种游戏方式

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事上

12、用心一也。

因为心今义:

集中注意力

13、于是饮酒乐甚。

在这个(时候)今义:

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样之后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15、游于是乎始。

从此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一词多义

(一)、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表转折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表转折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表修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表修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蟹六跪而二螯。

侣鱼虾而友麋鹿。

表并列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择师而教之。

表承接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表因果

(二)、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词代“冰”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的标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取独

不知日之入。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取独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三)、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2、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4、而耻学于师。

(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6、其皆出于此乎?

(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向)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10、徘徊于斗牛之间。

11、于是饮酒乐甚。

(在)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

(在)14、寄蜉蝣于天地。

15、托遗响于悲风。

(给)

(四)、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

(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

(五)、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有专门技艺的人

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吾师道也:

学习

或师焉,或不焉:

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不耻相师:

学习

(六)、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解释经文的著作)

五、文言句式(1---7为判断句8----17为状语后置18---19为定语后置20—23为宾语前置24---25为被动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是岁,元和四年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善假于物也。

11、而耻学于师。

12、师不必贤于弟子。

13、学于余。

1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7、相与枕藉乎舟中。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9、凌万顷之茫然。

2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1、何为其然也?

22、而今安在哉

23、而又何羡乎?

24、不拘于时。

2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六、重点字词解释:

1、木直中绳

2、虽有槁暴

3、金就砺则利

4、参省

5、跂而望

6、声非加疾也

7、而闻者彰

8、假舆马者

9、而绝江河

10、跬步

11、驽马十驾

12、黄泉

13、蟹六跪而二螯

1、学者

2、是故

3、于其身

4、惑矣

5、小学而大遗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7、族

8、不齿

9、六艺经传

10、贻

1、恒惴栗

2、其隙也

3、施施而行

4、日与其徒上高山

5、回溪

6、意有所极

7、箕踞而遨

8、衽席之下

9、岈然

10、若垤若穴

11、外与天际

12、不与培塿为类

1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击空明兮溯流光。

7、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10、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1、举匏尊以相属

12、寄蜉蝣于天地

13、挟飞仙以遨游

1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5、肴核既尽

…………………………………………………………………

学考复习之必修二文言文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

⑵义不赂秦。

(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

(侍奉)

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自取下策)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

(一天天/一月月)

3、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

⑴其实百倍。

古:

它的实际情况。

今: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思厥先祖父。

祖辈与父辈。

父亲的父亲。

⑶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可谓智力孤危。

智谋和力量。

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旧事,成例。

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至于颠覆。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后秦击赵者再。

两次。

表示又一次。

四、虚词归纳

1、焉

⑴盘盘焉,囷囷焉。

(相当于“然”)

⑵风雨兴焉。

(“于之”)

⑶始速祸焉。

(语气词)

2、而

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表修饰)

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表转折)

⑶二败而三胜。

(表并列)

(表承接)

3、之

⑴破灭之道也。

(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主谓之间)

⑶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⑷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⑸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土地)

⑹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代秦国/代贿赂的各国)

⑻此言得之。

(指上面所说的道理)

⑼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代秦国/的)

⑾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的标志)

4、以

⑴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⑵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⑶以有尺寸之地。

(连词)

⑷举以予人。

(把)

⑸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⑹洎牧以谗诛。

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⑻苟以天下之大。

5、于

⑴其势弱于秦。

(比)

⑵以趋于亡。

⑶赵尝五战于秦。

(跟)

⑷齐人勿附于秦。

(表引进动作的对象)

五、一词多义

1、为

⑴以荆卿为计。

(作为)

⑵邯郸为郡。

(成为)

⑶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做)

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治理/被)

2、灭

⑴六国破灭。

(灭亡)

⑵薪不尽,火不灭。

(熄灭)

3、向

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以前)

⑵并力西向。

(介词,朝)

4、兵

⑴非兵不利。

(兵器)

⑵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

⑶斯用兵之效也。

(战争)

5、犹

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如同)

⑵良将犹在。

(还)

6、或

⑴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有人)

⑵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或许)

7、得

⑴大则得城。

(得到)

⑵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

⑶诚不得已。

(能够)

8、势

⑴有如此之势……(形势)

⑵其势弱于秦。

(势力)

9、始

⑴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起初)

⑵始速祸焉。

(才)

⑶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曾经)

⑷游于是乎始。

(开始)

10、终

⑴终继五国迁灭。

(终于)

⑵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始终)

⑶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

11、故

⑴故曰:

弊在赂秦也。

(所以)

⑵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

12、胜

⑴强弱胜负已判矣。

(胜利)

⑵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

13、暴

⑴暴霜露。

(暴露)

⑵暴秦之欲无厌。

(凶暴)

⑶虽有槁暴。

(同“曝”,晒干)

14、欲

⑴则秦之所大欲。

(想要)

(欲望)

20、下

⑴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⑵是又在六国下矣。

(与“上”相对)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下)

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下)

23、固

⑴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顽固)

⑵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本来)

24、事

⑴以地事秦。

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事情)

25、亡

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丧失)

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26、与

⑴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⑶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⑵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省略句

⑴举以予人。

3、状语后置

⑴赵尝五战于秦。

4、定语后置

⑴苟以天下之大。

5、宾语前置

⑴并力西向。

6、被动句

⑴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⑵洎牧以谗诛。

七、重点字词解释:

1、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思厥先祖父

4、暴霜露

5、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7、此言得之。

8、终继五国迁灭

9、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0、始速祸焉

11、洎牧以谗诛

1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14、或未易量

1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学考复习之必修四文、五言文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敛收敛

二、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敲鼓名词作动词

2、七十者衣帛食肉穿名词作动词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名作动

4、树之以桑栽种名词作动词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词作名词

6、王无罪岁以……为罪名词的意动用法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

黄河/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

河流/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再,副词今义:

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

有人,有时今义:

选择连词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凭借今义:

表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

逃跑今义:

行走

6、谷不可胜食也

尽今义:

胜利

7、数罟不入洿池

细、密今义:

数字或者数数

四、一词多义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斯天下之民至焉。

(代词)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 

音节助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这些,代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 

的)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请以战喻(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6、食

谷不可胜食也吃

狗彘食人食食物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五、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非我也,兵也判断句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判断句

4、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5、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

7、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六、重点字词

1、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

3、斧斤以时入山林

4、鸡豚狗彘之畜

5、谨庠序之教

6、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项脊轩志

一、虚词

1、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介词,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

(3)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

(4)以手阉门(介词,用)

2、而

(1)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

(2)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

(3)客逾庖而宴(连词,表修饰)

(4)而母立于兹(代词,你,你的)

(5)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

3.之

(1)顷之,持一象笏至(语助词,调整音节)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语助词,调整音节)

(3)他日汝当用之(代词,代象笏)(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二、实词

1、通假字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

2、古今异义

(1)人至不去

离开今义:

前往

(2)吾妻来归

女子出嫁今义:

返回、还给

(3)墙往往而是

处处到处今义:

常常

(4)比去,以手阉门

及、等到、并排的今义:

较量、紧靠

3.一词多义

得不能得日(动词,得到,获得)

得不焚(助动词,能,能够)

日过午已昏(动词,指时间超过)

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看望)

人往,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动词,返回。

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

借书满架(名词,书,书籍)

或凭几学书(动词,写字)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自,由)

从余问古事(介词,向)

余自束发(介词,从,由)

自语曰(代词,自己)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安放)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

以当南日(动词,挡住)

他日汝当用之(副词,理当,该当)

4.词类活用

(1)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的前面)

(2)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朝西)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4)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

(5)明月半墙(名词作动词,月儿明亮地照着)(6)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吃饭)

(7)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8)垣墙周庭(形容词作动词,围绕着)

(9)亦遂增胜(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10)时至轩中(名词作状语,时常)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去主语“余”)

(2)日过午(室内)已昏(省去主语“室内”)

(3)使(之)不上漏(省去动词宾语“之”)(4)读书(于)轩中(省去介词“于”)

3.变式句

(1)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于此居,介宾后置)

(2)其制稍异于前(于前稍异,介宾后置)

4、被动句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不焚”,即不被焚毁)

四、重点字词

1.项脊轩志

2.尘泥渗漉

3.又北向:

4.室始洞然:

5.旧时栏楯:

6.三五之夜:

7.迨诸父异爨:

8.凡再变也:

9.先妣:

10.余自束发:

11.余扃牖而居:

12.其制稍异于前:

13.今已亭亭如盖:

逍遥游

1,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而莫之天阏者(代词,它)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8)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

(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2.而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3.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6.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7.于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8.其

(1)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而徵一国(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通“返”,往返)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7)其翼若垂天之云(通“陲”边际)

2.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这样

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

一般人今义:

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食饱之状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泛指动物今义:

虫子

(5)穷发之北

毛,草木今义:

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寿命短的

农历腊月,是小建的年份;

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寿命长的

丰收年;

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

春节

3、一词多义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5)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三、文言句式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