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1803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主题、是的集中体现

 

【解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物质(存在)与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在高二时就已经学习过关于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即将要复习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随着复习课的推进,在这一单元将对这些概念知识在进一步的进行升华,并对在这一单元所涉及到的哲学的基本关系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了解一些初步的哲学关系。

本单元主要知识包括: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

了解: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派别、哲学的任务

理解: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掌握:

存在(物质)和思维(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的作用

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基本知识的整理和疏导,在此基础上,随着复习课的推进,在这一板块将对这些概念知识在进一步的进行升华,并对在这一板块所涉及到的哲学的基本关系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同时理解一些初步的哲学关系,并掌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轮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原理解决简单的单一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求更深层次的知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哲学知识的基本内容,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为始终,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在存在(物质)和思维(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受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加大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难度。

通过新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理解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的形态这一问题上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难以辨清具体观点属于哪一种具体形态。

另外,学生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教材中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记忆不够深刻。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期到达学生理解学科专有名词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教学标题】:

美好生活的向导

【问题一】同学们怎样看待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比如说……

2、哲学起源于什么?

为什么?

3、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爱智慧、爱智之学)

4、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师生活动】

总结:

(1)哲学就在身边(哲学离不开生活):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生活离不开哲学)

(3)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问题二】什么是哲学?

1、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角度看哲学是什么?

(1)世界观是什么?

(2)世界观如何形成的?

有哪些特点?

(3)哲学与世界观有什么联系?

(4)什么是方法论?

与世界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是怎样的?

比较

哲学

世界观

含义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不是人人都有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特点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是零散的、朴素的

联系

哲学和世界观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形象;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注:

哲学与世界观均有正误之分,不能认为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具体关系如下:

→决定→

←体现←

理论化、系统化↘↙学问

统一

2、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什么?

(1)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哲学的又是什么?

(2)简要阐述具体科学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和作用又是什么?

(3)哲学与具体科学有什么联系?

(4)写出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文字表述。

具体科学

研究

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特定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①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而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②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夸大哲学,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又要反对那种完全否定哲学指导作用的观点。

【设计意图】

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以学知识的回顾和反思,结合教材内容的解读达到加深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储备和完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是学生明确哲学知识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指导作用,激起学生对更深层次知识学习的兴趣。

【目标检测】变式题组练习

(A组题1、6、9)(B组题2、3、5、10)(C组题4、7、8)

1、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

这说明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②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③哲学智慧是人们在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④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

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就是辩证法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5.2007年12月3日,中国哲学精神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会议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之所以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哲学是科学之母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科学的哲学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

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7.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总结

8、“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2007年12月3日,中国哲学精神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是科学之母

D、科学的哲学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10、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

【课时标题】百舸争流的思想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内容包括哪些?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能正确认识存在

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科学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有哪些?

具体观点是什么?

分歧的焦点是什么?

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决定物质。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各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优点

局限性

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是正确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

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

“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扩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经典观点

狄德罗: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代表人物及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

心外无物

慧能: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康德:

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

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孔子: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柏拉图:

理念论

黑格尔:

绝对精神论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

【设计意图】

通过图表方式让学生归纳展示知识点,锻炼学生归纳总和和整理知识点的能力,促成学生养成构建学科知识系统的习惯。

(A组题13、17、18、20、21)

(B组题11、12、19、22、23、25、26)

(C组题14、15、16、24、27)

1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主义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主义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

12、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

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3、“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14、(2008.苏州)右面的漫画

A.忽视了矛盾的客观性

B.讽刺了忽视客观实际的唯心主义

C.强调要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D.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5、一艘轮船在航行中突然遇到暴风雨,船长大声喊道:

“谁会祈祷?

”船上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

“我会!

”船长说:

“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

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缺少一个救生圈!

”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

A.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B.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C.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D.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暗讽

16、针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将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上述做法符合的哲理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17、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  )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②物质利益高于一切

③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④世界是可知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近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

①认识世界可知性②机械性

③形而上学性④不彻底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2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  )

A.“客观实在性”B.“理念”

C.“灵魂”D.“原初物质”

21、所有唯心主义都认为(  )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世界是不可知的

22、“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一个(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23、《管子》说:

“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

”这是()

A.古代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4、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25、甲说:

“我在故我思。

”乙则说:

“我思故我在。

”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一事例说明了富人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②唯心主义的态度

③客观的看待事物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7、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课时标题】时代精神的精华

4、哲学对于我们的有什么作用

(1)哲学与时代有什么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它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脉博。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为什么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

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解放思想)

b.预见指明未来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引导人们追求美好未来(方向保证)

c.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精神力量)

(3)哲学有什么作用?

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

C.从哲学的任务看,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5、尝试阐述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

(1)产生条件有哪些?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

代表性的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C.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

(精髓)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

(核心)以人为本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包括哪些?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哪些?

应用具体知识总结展示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有效记忆,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目标检测】变式题组训练

(A组题31、33、35)(B组题28、29、30、32)(C组题27、34)

28、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体现在:

①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②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③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4以实践为基础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不断增强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能力。

这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具体的科学方法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30、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这主要告诉我们  

A.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