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1266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德育工作方法研究Word下载.docx

那为什么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呢?

同学们回答“习惯了”。

听了同学的回答笔者一下子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三个字不仅仅折射出的是孩子对父母爱的冷漠,其实,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失败。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学生以及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的观念,即“分数至上”,学校教育也以针对考试为主,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意志、价值观以及与人生成长有密切联系的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责任心教育、集体观念教育等均被忽视;

加上现在学生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庭中被父母宠着,事事都由父母替他们解决,他们往往处于中心地位,造成他们遇事只求自己合适,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

他们缺乏责任感,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助人为乐、孝敬长辈、热爱集体却正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因此,学生的定现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强化他们的德育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

  2.对学生的集体意识教育不够

  所谓集体意识是指在一定的集体中,关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关系和态度的认识和情感表现,它决定着人在集体中的行为方式,是集体的情感、信念和意志的统一。

集体意识产生温暖、荣誉和自豪,这种温暖、荣誉、自豪会转化为巨大的力量,有强烈集体意识的人,往往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集体意识的意义就在于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集体意识可以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多种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克服与之相对立的个人意识,让个人服从于集体。

目前,独生子女占中国儿童的比例急剧上升,独生子女数量占学生总数的绝大多数,在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呵护下,从他们有意识的那一天起,很多学生就形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意识,自私、狭隘、冷漠成了如今学生的通病。

由于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溺爱,他们的表现非常自私,没有集体观念。

反映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不能团结一致为同一目标而奋斗的局面。

例如:

在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中,往往需要班主任在班级强行安排,学生大多不会主动参与。

在班级的劳动中更表现为能躲就躲,能少做绝不多做。

上课时不会顾及上课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感受,只顾自己高兴,不断接话或大声重复老师所讲内容。

由于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即使到了十几岁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喜欢抱团,他们不习惯与其他孩子在一起,不会和别人的孩子分享自己的乐趣,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明显,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和习惯,没有集体的意识,不懂得与他人合作。

特别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置集体利益于不顾。

加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社会、学校、家庭都把分数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集体意识教育,使许多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缺乏集体观念。

  3.对学生意志力的教育不够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子女过于娇惯和生活上的百般迁就、养尊处优,酿成子女的性情脆弱、个性刁蛮、唯我独尊的后果。

再加上学校长期以“分数”为指挥棒的教育,使许多青少年学生的意志不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培养,从而导致他们在心理承受力、价值观念、自信心以及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在物质生活方面相对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呵护以及学校疏于教育造成了他们“受挫力”的严重不足,“心理承受力”较差。

在学校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家不吃不喝的有,大哭大闹的有,不去上学的有,离家出走的有,更甚者还有自杀的。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完成作业、上课管不住自己讲话、不参加劳动值日、上课迟到等现象时有发生。

青少年学生处于心理成熟前期,因而加强意志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受挫力,使他们能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十分重要。

  二、加强中学德育教育的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德育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爱心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和本质,也是教育的核心和本质。

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对父母的孝心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者居多,或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严重。

就拿生日而言,父母为他们过生日是理所当然,而父母的生日却常常不在他们的心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就更不闻不问了。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学生中开展爱心教育,从培养他们心中有父母做起,因为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爱别人也就无从谈起。

学校可以要求学生一个星期为父母做一件有益的事,说一句感恩的话。

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教学楼墙上的标语、图片、宣传栏等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同时,在各学科的课堂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再次,利用特殊节日如“:

三•八节”、“重阳节”、“教师节”、亲人生日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老师、长辈和亲人的爱,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接受感恩教育。

  2.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德育教育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融于集体之中,服从集体的决定,维护集体的利益,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在于: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集体里的每个成员就应当关心集体的壮大,爱护集体的荣誉,为集体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可以通过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大合唱比赛、篮球赛等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桥梁,密切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让每个人参与进去,从中体会到集体荣誉带给自己的快乐,把他们置于学校、班级的主人翁地位,使他们无一例外地参与到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自觉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使他们懂得,每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同时明白,集体要进步、要强大,必须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要努力,都要为集体做贡献才行。

以此调动他们自主管理的主观愿望,运用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励激励等手段全方位地激发他们参与集体管理的动机,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

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并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

在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也到了尊重,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3.加强学生的意志磨炼

  意志的强和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长时间的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从日常生活小事到艰苦、重大的工作都是磨炼意志的机会。

作为学校,应该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要求各科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机地渗透意志力的培养和教育;

利用班会、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教育工作。

同时,可以充分开展校运会、篮球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来锻炼学生意志。

特别是体育锻炼,更是锻炼意志的有效手段。

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个身体运动过程,更是集心理、意志磨炼为一体的综合过程,特别是现在国家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学校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通过体育锻炼的持久性来加强对学生的意志锻炼,这可以培养坚强、勇敢、果敢、机智、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和精神。

同时,还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以及学校其他活动中通过对学生挫折的锻炼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

比如:

学习中,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不要马上向老师求助,应自己开动脑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上,老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难题让学生去思考、解答。

不断地以困境和难题来刺激学生,使得他们养成一种耐挫力,使得他们的意志品质不断完善。

梁启超先生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因此,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更加重要。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样才能使他们自己知道量力而行,并意识到学生时期的任务和目标。

同时,学校应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报告宣传的模式,积极采取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把德育教育同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把德育渗透到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领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对他人有用的“大写”的人。

  作者:

汪晓琴工作单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第二篇

  一、上下一心,齐抓共管

  我们知道,学校的政教处是专管班主任及相应班级而设立的部门。

班主任是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而设立的专职教师。

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教处和班主任工作的优劣,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其余部门的人员绝不能以此就可推卸育人的责任。

人人有责任,有义务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理直气壮地对好的表扬,对不好的批评教育。

特别是身为学校的领导应高度重视,不能只有教务科随时看到领导的身影,而在政教处,班主任会上十天半月也见不到一面。

这种只注重智育,忽视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特别在德育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对滑坡的情况下,坚持、加强抓好德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二、持之以恒,耐心细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位优秀的教师说得好:

“不能奢望在学生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永远收获丰硕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坚持下去才行。

”育人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对差生的转化工作,更应如此。

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的做法是不行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诲人不倦”的精神,扎扎实实,一抓到底。

因为,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权把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拒之门外或推向社会。

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妄想以简单粗暴的方法代替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自以为是可以转变一个人的话,那只是自欺欺人。

中小学生年纪尚小、阅历短浅、经验不足,不时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言行,这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班主任听风就是雨,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或以罚款等手段轻率处理,这样带来的后果,表面可能会震住学生,并表示认错,但实际口服心不服,且产生抵触情绪,拉开了与教师的距离,并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壁。

这时,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正确的态度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

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使学生从心底里知错、改错而不再犯错。

  三、充分发挥和利用本人和他人的榜样作用

  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要做学生的经师和人师。

即不仅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切不可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以真、善、美的时候,自己却扮演了引诱的魔鬼。

否则,说一千,道一万,也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任何最科学的德育方法也不能替代的。

少年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因此,教育教学中,不仅要用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中外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感染学生,还要树立本班本校的学生作为某一方面的榜样,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不要把榜样看得非常严肃,完美无缺。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往往有更强的直观性和可模仿性。

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说的:

“少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如果诱导他们学习好榜样,做一切好的行为,那么,他们身上所有的缺点就会没有痛苦,没有创伤,不觉得难受地消失了。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递不断加快,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不断拓宽。

有研究表明,现在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20%来自学校,30%来自家庭,50%来自社会。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德育必须走出过去的封闭性教育。

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关工委、社会教育委员会等渠道与家庭、社会取得联系,以采取必要措施,创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大德育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如果我们都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一定会卓有成效。

次仁罗布工作单位: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

  一、存在的问题

  1.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德育的内容及其广泛,它同智育、美育、体育等有密切的联系。

我国学校的德育有着自己神圣的使命,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革命理想的新公民。

正是由于其内容的庞杂和宏大,在学校具体操作的时候似乎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手,从而导致了其内容的空泛和无序。

目前总体还是停留在抽象的原则要求上,即一般笼统的要求多,缺少具有个性和时代特点的符合实际的具体目标。

那些抽象的理论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有很大的距离,没有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指导作用。

另外,德育工作的运动化和形式化的影子也随处可见。

  2.方法和形式简单,出现理论与教育主体的严重脱节。

首先是共性教育多,个性研究少。

我们目前的教育理论中,对中学生的论述都讲的是其一般的特点,而对于当代学生涉及的很少。

实际上,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和思想需求是不同的。

而德育工作者,不对具体的对象进行研究,用那长期不变的“经”来进行空洞的、不合实际的说教,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不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就不能确立管理和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甚至目标倒挂,使教育及其管理失去依据。

其次是讲的多,做的少。

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忽视行为的规范。

在各种教育和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全校性的活动或者主题班会,一般都是说理多,其结果是学生也能说很多道理,但是不知怎样做,也不准备去做,使学生也学会了夸夸其谈,言行脱节。

最后是德育形式多,效果考查少。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但目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大多采用“运动式”,表现在政治活动多、报告作得多、大道理讲得多。

有的德育工作者花大力气去组织活动,不追求活动的效果,等在总结时,强调活动的次数和过程,注重文字工作,对实际效果则含糊其词,轻描淡写。

长此以往,助长了学生的浮夸风气,也助长了教育的形式主义。

  3.德育过程中的“貌合神离”。

学校在口头上讲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实际上德育工作的地位没有落实,片面强调升学教育,单纯的以学习成绩来评定教师的业绩,这样对德育消极应付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二、增强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的对策

  1.更新观念,充实内容,建立科学体系。

新的时代给德育工作带来压力和机遇,新的思想和观念给德育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德育工作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学德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和容纳所面临的变化,而且要积极主动的去适应并确立新的德育观,做学习型德育工作者。

针对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德育教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从接受教育的主体和内容方面要下大功夫。

中学德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发展、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丰富德育内涵,尽量压缩那些超越学生思想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使德育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德育内容要再小一点、实一点。

他说,中国古代的诸子家训中,对小孩的要求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

孩子大一点才让他们读道德教育的书籍。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德育中很重要的内容。

德育是一个知、信、情、意、行的过程,其中信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相信自己所学的道德知识并转化成一种信念乃至信仰,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德育具有多端性,有的从“行”入手,有的从“情”入手,不一定都从“知”开始。

德育还要注意层次性,不要把最高理想的目标和要求不分年龄大小、不论实际条件向学生提出,并以此作为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要将高标准的要求与基本标准相结合,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

  2.理解信任孩子,搞好师生关系。

诚信应该是互相的,要使我们的教育理论深入学生的心灵,德育工作者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

教育孩子首先要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走进学生的内心,要了解孩子想什么、需要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输导,工作才会有效。

同时要相信孩子有向善的愿望。

孩子是幼稚的,犯错误是可以理解的,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探讨为什么会犯错误,这样做学生才可以接受,教育也才会起到作用的。

搞好师生关系对开展德育工作也很重要。

师生关系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不好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接受教育。

  3.注意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德育工作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应该倡导输导为主,表扬为主,鼓励为主。

孩子做错了事,教师要从正面引导,不要一下子把孩子推到反面上去,这样会给以后的工作制造更大的阻力。

国外有位学者提出了奖励和惩罚不是相等的。

这句话就是说“惩罚一次,再奖励一次是不能相抵消的。

”奖励是一种激励,是一步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惩罚是一种辅助手段,是在不得已情况下才能使用。

教师应更多的帮助孩子,鼓励孩子,让学生再激励的环境下天天向上。

  4.学校德育期盼全社会支持。

学校一方面呼吁社会、家庭关注并配合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也应该把有些问题给学生讲清楚。

如社会上好人还是占多数,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好人与坏人,社会上的丑恶东西确实有,这不可避免。

学校与家庭、社会多加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努力消除学生心中“学校讲一套,社会上又是另一套”的印象。

  5.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的实效与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目前德育工作者面对新问题新要求不知所措。

与学校的学科教学相比,德育工作队伍不够充实,没有实现专业化,从而造成人人都抓德育,但是人人都没有专业知识,更多的是采用管、训、压的方法实施德育的现状。

实际上德育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

对教师而言,当前首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做到能理解孩子,与孩子做伙伴,就会用心去处处想办法、寻找合适的教育内容。

只有走下讲台,深入被教育者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富才工作单位:

镇原县平泉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