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0733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央视测量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台

工程控制点定位校核

2

DGT-D电子经纬仪

2″

2台

施工放样

3

DSG-240水准仪

2mm

6台

标高控制

4

50m钢尺

1mm

1把

5

激光经纬仪

1/20000

4台

内控点竖向传递

6

对讲机

5公里

5部

通讯联络

7

5-7米盒尺

五把

5、机具准备:

(1)焊机及用具四套。

(2)电锤六把、电钻六把。

(3)30公斤重锤两个。

(4)墨斗五个、铅笔两盒。

(5)拉力器三个。

6、材料准备:

(1)50角钢若干。

(2)M12*100胀栓若干。

(3)Ф1.2钢丝线若干。

(4)Ф0.8鱼线若干。

三、施工流程:

测量基准点→投射基准点→主控线弹设→交点布置→外控制线布置→层间标高设置→层间外控线尺寸闭合→层间外控线复核→测量结构偏差

四、施工工艺:

1、测量基准点:

根据总包提供的基准点及控制网图上的数据,用全站仪对基准点轴线尺寸、角度进行检查校对,对出现的误差进行适当合理的分配,经检查确认后,填写轴线、控制线实测角度、尺寸、记录表。

致函与总包单位负责人,给予确认后方可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投射基准点:

(1)通常圆形、方形等常规形建筑工程外形幕墙基准点投测,在顶、底、中间楼层(根据各工程幕墙的总体高度和楼层,决定中间投测基准点楼层部位及数量。

)投射基准点后放外控制分格线就可以。

但CCTV大楼外幕墙工程由九层裙房、两座双向向内呈六度倾斜塔楼、并在顶部自37层位置起分别伸出悬挑段并连成整体,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封闭门式结构体系。

例:

塔2楼是一个不规则倾斜长方体,每个立面相对于楼面都是倾斜的,东、南面倾斜96度。

西、北面倾斜84度。

每个立面由沿幕墙平均分布的周边柱网组成的规则图案,俗称(斜交格构)。

同一倾斜立面格构的规则性分布主要是格构的交点X、Y、Z三个坐标尺寸数据相对于主控线数据变化的结果。

针对本工程幕墙外观造型特殊性综合考虑,每个面横向斜交格构交点分布相对于幕墙立柱分格是有规律性的。

两个交点横跨5或10格幕墙立柱分格,而幕墙单元立柱分格上下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也就是说格构的规则性分布是格构交点与相对应楼层幕墙立柱左右位移的结果。

格构交点左右可以依据幕墙立柱线定位。

格构交点标高定位可以通过计算用水平仪将理论标高超测在楼层对应位置。

因CCTV工期紧需要分段施工,分别将基准点投射在8、16、24等对应楼层。

(2)投测基准点之前安排施工人员把测量孔部位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在一层的基准点上架设垂准仪,为了保证轴线竖向传递的准确性,把基准点一次性分别准确地投到8、16、24等层,重新布设内控点(轴线控制点)在楼面上。

如下图:

 

内控点竖向投测示意图

架设垂准仪时,必须反复地进行整平及对中调节,以便提高投测精度。

确认无误后,分别在8、16、24等层的楼面上测量孔位置处把激光接收靶放在楼面上定点,再用墨斗线准确地弹一个十字架。

十字架的交点为基准点。

(3)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

300×

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接收靶示意图

(4)内控点(轴线控制点)竖向投测。

(5)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首层楼面基准点,调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

(6)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

(7)通过顺时针转动望远镜360度,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

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则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

(8)通过移动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圆心与轨迹圆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

在进行控制点传递时,用对讲机通信联络。

(9)本施工段所有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全站仪及钢尺对控制轴线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

3、主控线弹设:

基准点投射完后,在8、16、24等层的相邻两个测量孔位置做一个与测量通视孔相同大小的聚苯板塞入孔中,聚苯板保持与楼层面平。

再依据先前做好的十字线交出墨线交点。

然后顺着十字架墨线交点拉上两条鱼线。

最后把全站仪架在墨线交点上对四个基准点进行复查,对出现的误差进行合理适当的分配。

最后把经纬仪架在测量孔上对仪器进行整平及对中调节,必须使仪器在水平状态下完全对准基准点。

仪器架设好后,把目镜聚焦到与所架仪器基准点相对应的另一基准点上,调整清楚目镜中的十字光圈并对中基准点,锁死仪器方向。

再用红蓝铅笔及墨斗配合经纬仪把两个基准点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

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在第一次调整测量之后,必须旋转180度再进行测量,如有误差要取中间值。

同样以此方法对其它几条主控制线进行连接弹设。

4、外控点控制网平面图制作

因CCTV工程外观造型复杂塔楼每个立面有6度倾斜角度,上下控制点不在同一平面上,总体造型独特是本工程难点、重点和亮点。

每个面都是由相应数量的沿幕墙平均分布的斜交格构网组成。

怎样把每个面斜交格构交接部位,点、线、面位置定位准确紧密衔接是后期顺利施工的保障和基础。

塔2楼南立面收层至16层,控制分格点布置为12个,为单元体对接部位立柱缝中,与单元体型材室内表面平(注:

现场控制钢丝线为距铝立柱内表面7㎜控制线,定位在铝立柱里面,可以避免单元板块吊装及吊篮施工过程碰撞控制线而造成施工偏差,及可保证单元安装至顶层、外控线线交点位置还能保留原控制线。

如下图。

)先在电脑里边作一个模图,然后再按模图施工。

第一步:

依据幕墙施工立面、平面、节点图找出12个点在不同楼层(单元体立柱内控线)相对应轴线的进出、左右、标高尺寸,也就是把每个点X、Y、Z三维坐标数据。

第二步:

依据总包提供的基准点控制网,控制网与轴线关系尺寸,幕墙外控点与轴线的关系尺寸,依据以上已知数据转换为幕墙外控点与基准点控制网的关系尺寸。

第三步:

模图制作依据计算出基准点与各轴线进出、左右的关系尺寸,把主控线做到平面图上,再依据第二步中计算出的幕墙外控点与基准点控制网的关系尺寸数据,把每个点做到平面图图上。

同样方法其余三个面全部定点绘制在平面图上。

(注:

例塔2楼南立面放线模图示意图如下)

5、现场外控点、线布置:

依据放线平面图,把经纬仪架设在与幕墙定点对应的楼层主控线点上,依主控线为起点旋转90度定点,定点完毕后用墨斗进行连线,在对照放线图用钢卷尺,从主控线的点上顺90度墨线量取对应尺寸,把控制幕墙立柱进出、左右的一个点进行定位,也就是每个点X、Y坐标的定位。

再用水平仪检查此点是否在理论的标高点上,也就是每个点Z坐标的定位.在用50角钢制成支座,在定点位置用胀栓固定在楼台上。

每个支座必须保持与对应点在同一高度。

再用墨斗把分格线延长到支座上。

延墨线从新拉尺定点在钢支座上,用Ф2.8麻花钻在标注的点上打孔。

以此方法在首层、8、16、24等楼层的每各面上做钢支座定外控点。

所有外控点做完后,用钢丝进行上下楼层对应点的连线,这样外控线布置就完成了。

(外控钢丝线间距和倾斜长度太大,会导致中间部位控制线塌腰,对施工精度会造成影响,规定两点间距大于50M的外控线,在总长度二分之一处对应楼层也要投测主控线“8层”,作为外控线中间部位是否偏差的检查依据线或在此部位增加控制支点。

若遇到有风天气就也能进行施工。

放线完毕后用以下两种测量方法对外控点进行双重检测。

确保外控制线尺寸准确无误。

第一种用钢卷尺对每个单独立面的平面四个边边长每个边的小分格进行尺寸闭合。

从首层开始,每个两层检查一次。

因外控线都是斜线无法直接复核及闭合尺寸。

必须先计算出每层相对结构1m线外控线分格的理论尺寸。

在用水平仪把1m线引测在钢丝线上,在钢丝对应高度上粘上胶带做好1m标高线标记。

最后用钢卷尺进行每层外控线的周圈尺寸闭合。

(见附图2)

注:

由于CCTV大楼外墙的垂直立面有6度倾斜角度。

而造成几种类型位移

1、在施工竖立时,以及在立面安装之前出现的位移;

2、在施工竖立时,以及立面安装时产生的位移;

3、在大楼施工出现的后期施工位移。

为了及时准确的观测到施工过程中结构位移的准确数据,公司在本项目成立了专业的测量小组,每天对现场的结构进行复查,检查数据及时返馈设计作出对应解决方案。

为便于结构检查方便、简捷、准确、及时。

在塔2东、南96度倾斜面,把8、16层东、南两面外控点在首层重新放置一次,首层外控点是与8、16层外控线点垂直投影重合的点。

把仪器架设在两个面首层的对应点上就可以进一步校核8、16外控点是否准确。

校核完毕确认外控点准确后,依据8、16层外控点是与首层地面外控点在同一垂直点上。

所以每天只要把激光铅垂仪架设在首层外控点上,打开激光竖开关,检查激光点是否于8、16层外控点重和,就可以检查出结构是否产生了位移,检查结果当天反馈设计师,及时作出应对方案。

避免因结构而产生的施工误差。

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建定基础。

6、层间标高的设置:

先找到总包提供的基准标高水平点。

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位置(如电梯井周围墙立面),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以便于相互之间进行校核。

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向上进行量取或用悬掉钢尺与水准仪相配合的方法进行,直至达到需要投测标高的楼层,并作好明显标记。

在混凝土墙上把50米钢尺拉直下方悬挂一个5公斤重物。

等钢尺静止后在把一层的基准标高抄到钢尺上,并用水笔做好标记。

再根据基准标高在钢尺上的位置关系计算出上一楼层层高在钢尺上的位置。

用水平仪把其读数抄到室内立柱或剪力墙上,并做好明显的标记。

以此方法依次把上面的楼层都设置好。

在幕墙施工安装完成之前,所有的高度标记及水平标记必须清晰完好,不能被消除破坏。

另考虑到CCTV大楼在施工过程中位移变形,确保水平标高的准确性。

用全站仪在主体结构外围进行跟踪检查,过程中的施工误差及因结构变形而造成误差,在幕墙施工润许偏差中合理分配,确保1、2号塔楼幕墙在161米标高处顺畅连接。

7、测量结构偏差:

因前面我们把控制线及分格外饰面线做得很到位,在测量埋件偏差时,根据外饰面线可直接对结构及埋件的左右、进出、标高进行测量及尺寸的复核。

所有结构及埋件的测量记录必须清楚详细,对超出标准的结构和埋件及时上报项目部进行适当的处理。

表格如下:

结构/预埋件安装检查表

施工员:

日期:

施工部位:

测量数据

出入

左右

上下

倾斜度

备注

五、测量放线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测量管理,对各施工班组进行正规的技术交底。

2、对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

利用全站仪把长度尺寸控制在1mm内。

每个步骤施工中技术员及质量员,随时关注并检查。

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整改。

六、安全防护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在高处或临边作业必须挂安全带。

2、电焊工作业时必须持证上岗,配备灭火器,设立专职看火人,并在焊前清理干净周围的易燃物。

3、施工之前必须先对要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安全施工。

4、对于施工中破坏的安全网要及时进行恢复。

.重点项目施工方案

7.1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7.1.1、施工放线

1、定位依据的检测

本工程平面定位根据甲方和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及城规局给出的坐标点为控制点,控制点的检测无误后,进行测量控制点有效的保护,并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定位,原则从总体到局部,先定出小区的外控网再定出10栋建筑物的施工轴线。

对甲方提供施工控制点进行复核,当复核无误后,利用经纬仪与50米钢卷尺测出各控制轴线,设立轴线控制桩,建立施工控制网,对建立的施工控制网认真复核一次,并保存书面的测量放线成果及复核记录,作存档资料。

对建立好的施工控制网提供给监理复核,复核无误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详见《外控制网图》,图7-1-1。

考虑地面下沉及土方边坡位移,主要控制点投设在附近永久建筑物墙上。

根据轴线进行细部放线。

(1)、建立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控制采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控制方式,平面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控制方式处理。

(2)、平面控制(高层用)

高层建筑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

一般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较为实用,使用方便,精度可以保证,自检也方便。

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打桩、挖土、浇筑基础垫层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定轴线均能应用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

详见《内控定位图》,图7-1-2。

采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相结合放样

在平面位置的放样方法中,通常用的是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

用极坐标法放样时,要相对于起始方向先测设已知的角度,再由控制点测设规定的距离。

当用直角坐标法放样时,则先要在地面上设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轴线,作为放样控制点。

此时,沿着Z轴测设纵坐标,再由纵坐标的端点对Z作垂线,在垂线上测设横坐标。

为了进行校核,可以按上述顺序从另一轴线上作第二次放样。

为了使放样工作精确和迅速,在整个建筑物场地应布设方格网作为放样工作的控制,这样,建筑物的各点就可根据最近的方格网顶点来放样。

(3)、下面分析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放样点位的精度。

1)、极坐标法

设有通过控制点O的坐标轴O和O,待放样点C的坐标等于和。

放样是用极坐标法,由位于O轴上离点O距离为C的点A来进行。

也就是说,在A点测设出预先算得之角度α,再由点A测设距离到点C。

因此,为了放样C点,需要进行下列工作:

A在O方向上量出由点O到点A的距离C;

B仪器对中;

C在A点安置仪器测设角度;

D沿着所测设的方向,由A点量出距离b;

E在地面上标定C点的位置。

以上各项工作均具有一定的误差。

由于各项误差都是互不锈相关的发生,所以彼此均是独立的,按误差理论可得用极坐标法测设C点的总误差:

M=±

 

(4-72)

式中 

――丈量c与b的误差系数;

e――对中误差;

mα――测设角度误差;

τ――标定误差。

由上式或看出,C点离开A点O点愈远,则误差愈大。

尤其是b的增大影响更大。

此外,我们还可看出,总误差不取决于角度α的大小,而是决定于测设角度的精度。

为此,为了减少误差M,需要提高测设长度和角度的精度。

2)、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极坐标法的一种特殊情况。

此时,α=90°

,此外b和c均是直接丈量的,所以误差系数。

由此得C点位置的总误差为

(4-73)

(4)、施工方格控制网点的精测和检核测量

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点,一般要经过初定、精测和检测三步。

1)、初定即把施工方格网点的设计坐标放到地面上。

此阶段可以利用打入的5cm×

5cm×

30cm小木桩作埋设标志用。

由于该点为埋石点,在埋设标志时必须挖掉,为此在初定时必须定出前后方向桩,离标桩约2~3m,根据埋设点和方向桩定出与方向线大致垂直的左右两个,这样当埋设标志时,只要前后和左右用麻线一拉,此交点即为原来初定的施工方格网点另配一架水准仪,为了掌握其顶面标高,在前或后的方向桩上测一标高。

因前后方向桩在埋设标志时不会挖掉,可以在埋设时随时引测。

为了满足施工方格网的设计要求,标桩顶部现浇混凝土,并在顶面放置200mm×

200mm不锈钢板。

2)、精测;

方格网控制点初定并将标桩埋设好后,将设计的坐标值必须精密测定到标板上。

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一般可以采用现场改正。

改正方法如下:

a、180°

时的改正方法。

d= 

(4-75)

改正后用同样方法进行检查,其180°

之差应≤±

10″

b、90°

(4-76)

――轴线点至轴线端点的距离;

δ――设计角为直角时

δ=

改正后检查其结果90°

6″。

3)、检测:

精测时点位在现场虽作了改正但为了检查有否错误以及计算方格控制网的测量精度,必须进行检测,测角用T2经纬仪两个测回,距离往返观测,最后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坐标值和测量精度。

7.1.2高程控制网的布置及高程的传递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由甲方提供水准点将高程控制点投放在半永久的水平控制点上。

2、高程传递

水平标高的基准点由水准点引测,现场高程控制网用四等水准测量,各楼设4点向上引测。

高程传递由控制点沿标准节拉钢尺,每次至少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高,然后用水准仪互检拉上的两点,其误差控制在3mm内。

3、楼层标高控制

主体高程由地面用钢尺导入基坑。

当每层钢筋、模板施工完后,标高应引测到比楼面标高高50厘米的柱、剪力墙的钢筋上,并用油漆涂上标记。

当施工楼面砼时,可用水准仪进行控制其标高,砼面平整度控制在±

4mm之内。

7.1.3沉降观测

1、观测仪器的精度必须达到1.0毫米。

2、沉降点选在通视良好处(塔楼16点),并埋在柱+0.50至+0.70米处,深度15厘米。

3、观测时间:

(1)施工阶段,楼层荷载增加后或暴雨后均应进行沉降观测,每升高二层观察一次,结构封顶后每周观察一次。

(2)竣工后,按沉降量的大小,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成果整理,填写沉降观测数据,绘制曲线图。

5、观测应定人、定路线、定仪器。

6、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

(1)、水准点的布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设置水准点2个,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在布设水准点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

3)、离开公路、铁路、地下管道和滑坡至少5m。

避免埋设在低洼易积水处及松软土地带;

4)、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不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m。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施工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基点。

如果由于施工场地的水准点离建筑物较远或条件不好,为了便于进行沉降观测和提高精度,可在建筑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

7、水准点的型式与埋设

本工程采用深埋水准点,埋于绿化带中,不受车辆荷载及建筑物沉降影响。

8、沉降观测水准点高程的测定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厂区永久水准基点引测,采用Ⅱ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往返测误差不得超过±

1mm(n为测站数),或±

4。

如果沉降观测水准点与永久水准基点的距离超过2000m,则不必引测绝对标高,而采取假设高程。

9、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

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以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布置合理,就可以全面地精确地查明沉降情况。

这项工作应由设计单位或施工技术部门负责确定。

如观测点的布置不便于测量时,测量人员应与设计人员协商,选择合理的布置方案。

所有观测点应在1∶100~1∶500的比例尺绘出平面图,并加以编号,以便进行观测和记录。

对观测点要求如下:

(1)、观测点本身就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不定期的距离;

(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10、观测点的型式和埋设

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设置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或设计。

(1)、民用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埋设

本工程沉降观测点,设置于外墙勒脚处。

观测点埋在墙内的部分应大于露出墙外部分的5~7倍,以便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

采用直径20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

角,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如下图。

2)、观测基点的型式及埋设

采用铆钉或钢筋来制作,然后将其埋入混凝土内,采用长60mm、直径20mm铆钉,下焊40×

40×

5mm的钢板。

因观测点使用期长,可用直径20~30mm的铆钉或钢筋头(上锐锉成半球状)埋置于混凝土中作为观测点见下图

在埋设观测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A铆钉埋在混凝土中露出的部分,不宜过高或太低,高了易被碰斜撞弯;

低了不易寻找,而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地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

B观测点应垂直埋设,与基础边缘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埋设后将四周混凝土压实,待混凝土凝固后用红油漆编号。

C埋点应在基础混凝土将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

如混凝土已凝固须增设观测点时,可用钢凿在混凝土面上确定的位置凿一洞,将标志埋入,再以1∶2水泥砂浆灌实。

11、柱基础及柱身观测点

柱基础沉降点的型式和埋设方法与设备基础相同,但是当柱子安装后进行二次灌浆时,原设置的观测点将被砂浆埋掉,因而必须在二次灌浆前,及时在柱身上设置新的观测点。

柱身观测点的型式及设置方法如下:

(1)、钢筋混凝土柱用钢凿在柱子±

0标高以上10~50cm处凿洞(或在预制时留孔),将直径20mm以上的钢筋或铆钉,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再以1∶2水泥砂浆填实(下图)。

(2)、在柱子上设置新的观测点时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