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0623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Word下载.docx

  (三)政府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

一是有关中小企业的法规立法不规范。

二是法律执行环境差。

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

  2.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融资服务的机构不健全。

一是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

二是专门扶植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

三是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辅导体系;

四是高水平、权威性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不健全。

  3.从社会中介的担保功能发挥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担保机构本身的运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既制约了资金的扩充,使民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又使这一市场化的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

其次是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政府财政资金一次下拨而没有定期的损失补偿机制和来源,基金风险只得采取简单的分担摊派而不是有效的风险分散。

1、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经营者有关自身能力、素质和意识、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机构效率、项目的真实赢利能力等真实信息,都将影响企业未来的收益,但金融机构并不完全了解这些信息,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因而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上面临着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

  国外首先从信息不对称开始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Stiglitz和Weiss(1981)认为,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所以银行贷款供给不一定是贷款利率的单调增函数,这样在竞争均衡下也可能出现信贷配给。

李志贇(2002)认为,现阶段银行业的垄断结构和经济中的摩擦因素过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这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而缓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贷款抵押、降低交易成本,都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

范飞龙(2002)认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归根到底是由于企业信用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弱、运营风险大、赖账行为严重,而这些都导致投资者不敢轻易涉足。

凌智勇、梁志峰(2003)采用资金利润率作为评价中小企业融资绩效的指标建立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迁的绩效,得出了融资制度变革对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和投资均有正的显著影响的结论。

许郎、徐翔非(2003)认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陈晓峰和林求(2003)认为,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其本质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机制缺乏等导致的信贷市场上局部的“市场失效”。

  自2005年出台《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以来,各家银行积极致力于中小企业贷款机制的建设,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王玲(2007)指出,企业和银行的借贷关系呈现地区性的不平衡,中小企业发达地区的银企关系更为密切,而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银企关系过于松散,主要是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良好的信用关系。

  以上文献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很多方面已经达成共识,这些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是: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小,而银行业高度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并且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使得大银行在向其贷款时“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银行的这种做法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使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处于非常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2、大型金融机构不适于中小企业融资

  在银行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

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年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有所减少。

Strahan和Weston(1998)的研究认为,小银行合并之初,多样化的好处使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但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内部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这样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就会下降。

Berger在1998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大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而在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则会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2001年Berger进一步指出,中小银行的组织结构在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大银行的组织结构擅长于生产硬信息,在关系型贷款上处于劣势。

在信用担保方面,由于国外体系十分健全,因而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我国学者马笑泉(2000)指出,在当前经济格局中,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血脉相连,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整个经济大格局里,两者的关系往往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在推行“赶超”战略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由于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3、受国家金融政策影响

  梁文玲(2001)提出“成分论”,她认为占国内金融市场份额近70%的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将目标定位于国有企业,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所有制的影响,而非项目前景和企业效益。

陈健生(2002)提出“金融二元论”,他认为国有金融系统控制全部金融活动,国家集中大部分金融资源支持国有企业,以维持整体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而中小企业为主的私营企业长期受排斥和压制。

张捷(2003)认为,垄断和单一的金融体制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郭濂、吴瑾(2005)认为,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虽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我国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然受到束缚和影响。

同时,章群(2006)指出我国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困难,也导致这些企业融资困难。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经济转轨时期的制度缺陷、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信用中介和担保体系的不健全都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4、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欠缺

  郭濂(2005)认为,由于受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难以得到银行资金的支持。

翁振荣(2007)对浙江嘉兴市企业进行调查,得出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

除了企业贷款过程中道德风险严重外,中小企业自身盈利水平以及自身素质也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章群(2006)和周峰(2007)的研究认为,中小企业自身的许多问题也制约了银行贷款,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缺少透明度和必要的监督,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取得金融支持的信誉和形象,道德风险问题严重,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过多依赖向银行借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强。

许传华(2007)以湖北省为例,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进行调查分析,他强调中小企业自身财务指标不达标是银行拒贷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其缺乏担保及信用评级。

  上述学者的研究都说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取得抵押担保贷款困难,而且有些民营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直接恶化了银企关系。

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部分企业还缺乏足够的、经过审计部门认证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赢利的业绩,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背景资料难以把握,无疑增加了银行的审查、监管难度,于是银行采取提高信用风险控制系数的对策。

基于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两方面的考虑,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空间也在情理之中。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以寻求解决融资困难的方法。

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以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依旧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以上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探究还有略嫌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目前的研究大都仅仅注意到中小企业作用的共性方面,没有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中国特殊的国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由于不同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方面有着不同的特色,中小企业可能在不同国家发挥着不同作用。

在反映国家之间基本差异的各种因素中,在经济上有着决定意义的因素就是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我国的要素禀赋特点已经决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和市场都比较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等原因,金融媒介也会在经营中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区别对待。

一个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国的情况正是如此。

(一)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

1、中小企业基础比较差,内部管理混乱,经营风险大

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底子薄,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小,基础比较差,再加上内部管理不规范,不稳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透明度,导致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贷款风险,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2、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不高,不注意维护自身的形象,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50%以上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B3以下,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更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逃债,偷税、漏税,使得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大大降低。

这样,大量的信用贷款也就很难投入到中小企业,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3、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等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因此,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很难掌握他们的实际经营状况;

再加上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素质不是很高等特点,没有及时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沟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无法获取贷款合同实施后中小企业相关的有用信息,特别是企业申请贷款的实际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二)外部方面的原因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

近年来,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由财政对中小企业实行创业资助,建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项目实行税收优惠等,但实际上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不足问题。

另一方面,国家对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没有有效的扶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几乎不可能。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容量有限,因而对投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而中小企业一般规模不大,资本金有限,难以达到主板上市条件。

创业办迟迟不能推出,也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不能有效的利用资本市场。

 

2、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不利于中小企业

1994年1月,我国金融体制进行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业银行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决策。

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面向国有企业或其他大企业,并且双方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伙伴关系。

尤其近几年,我国实行“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策略,最大限度的压缩风险资产的比重,集中将资金投向了大型企业。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和评估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

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因此,银行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基础上,不得不对中小企业贷款作出慎重的考虑。

3、信用和担保制度不完善

(1)信用担保体制不完善

信用担保体制设计的初衷是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即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贷交易转变为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信用交易,但从调查情况看,这种设计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与原因有:

一是担保公司实力不强,银行不愿把过高的信贷风险寄托于担保公司;

二是担保公司过高收费标准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三是担保公司承担过低的风险责任使银行不愿与其发生交易。

(2)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群体信用的短缺,另一方面国家缺少信用体系的硬性监督。

总的来说,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少部分城市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如北京、深圳等地已将企业贷款及担保情况实行联网查询。

但这些系统还有很大的缺陷,仍是区域性的、专项的,信息渠道单一、覆盖面窄,操作还有待完善。

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及建议

(一)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强化内部管理,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

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积极退出战略,走改制重组道路;

对私营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方向,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

在企业内的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建立互相制衡,互相约束的机制,激励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

2、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

中小企业应规范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定期公布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加强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联系,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情况进行充分的沟通,使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前景有足够的信心。

3、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应注意维护自身的形象,加强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的信用不仅包括企业偿债能力和偿债情况,还应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品牌、市场前景管理理念以及营销方式等方面。

首先要有信用意识。

企业必须及时偿还到期款项,力争做到无不良的信用记录,这既有赖于资金的合理筹措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也依赖于高层管理者的信用意识。

其次要有质量意识,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

再次要有竞争意识。

通过竞争使中小企业优胜劣汰,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竞争中不断提升经营理念、扩大其营销网络,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

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

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

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

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

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

  2.信用歧视。

中央为了搞活企业,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就不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

缺乏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重视。

据统计,1998年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新增贷款20.85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贷款仅新增1亿多元,中长期贷款几乎为零。

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业务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部分机构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个别银行有诸如一定数额以下或注册资本金100万以下企业不贷的规定,恰恰断掉了贷款需求以“急、频、少、繁”为主要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

  3.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

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

同时,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向权利登记等,极为繁琐。

  4.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

长期以来,在政府和银行方面,都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

尽管现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这种现象。

  5.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己任。

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

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却不予支持。

  6.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

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其他新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7.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银行也感到放款难。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难。

主要表现是:

一是抵押难。

中小企业可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并且手续繁琐,收费昂贵,中小企业普遍难以承受;

二是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

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其作担保人,而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

三是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

即使钱到手,可能已错过商机。

而一旦借到款后,一些企业宁肯接受罚息,也不愿意办续借手续,免得再经历一番评估、登记、公证等全套贷款手续。

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借贷的途径。

  8.在中间业务方面,满足中小企业交易需要的结算工具较少。

国有商业银行很少对中小企业办理托收承付和汇票承兑业务及票据兑现。

由于资金结算渠道不通畅,资金进帐时间过长,甚至发生梗阻,因而,使一些中小企业改用现金结算,加大了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小企业竞争的实力。

  9.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

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目前只是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中小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

另外,法律的执行环境也很差,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恐贷”心理。

  10.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

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对于新股的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

1997年以后,证券主管部门不再向各地、各部分分配股票发行的数额,而是分配新上市公司的数量。

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

从企业债券市场看,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国家每年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确定当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并具体分配到各地、各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批准债券发行的期限、品种和利率;

中国证监会审查债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资格,做出是否允许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决定。

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