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教学案例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
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
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
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作业与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作业布置,常常是“一刀切”,没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这与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形成尖锐的矛盾,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状况。
这实际上阻碍了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关注,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对提高作业与练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质差效率低,学生负担过重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对待作业与练习的态度上重“量”轻“质”,大搞题海战术,不能根据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多少合理确定作业分量,没有经过精心选择,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从而导致了“课上教师拼命灌,课下学生拼命练”的局面,使学生整天淹没在题山书海之中,休息、活动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作业情感和热情的缺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下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量大质差的作业与练习不仅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也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2.盲目滥练,难易失当,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作业与练习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但是,一些教师对布置作业与练习不够重视,课前不作设计准备和认真选择,课上信手拈来,随心所欲,随意点上几题,对每一作业的目的功能缺乏了解和设计,作业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些教师往往只知道布置多少作业而不知为什么要布置,只注重布置什么作业而很少考虑怎样布置,随意性较大。
作为作业的承载者的学生来说,知识被动地执行“命令”,而不知靠什么去完成任务和完成任务后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3.形式单一,结构失调,缺乏统整性
传统作业基本上是抄抄写写算算的书面作业,作业的形式相当单调。
在选择作业题时,有些教师没有将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体现其中,没有考虑到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仅仅局限于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同类型、学科的作业也缺乏合理的比例和系统的设计,从而使作业整体结构失调,缺乏统整性。
五、研究方法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层:
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层:
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层: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
这样分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出好中差,而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掌握、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
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
2.作业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
教师在作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1)作业的设计,避免重复雷同的内容,避免题海战术,避免单一过旧的形式,打破书面作业单一的形式,注重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内练习分层
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应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
并且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
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暂差生或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
二类题面向班级中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类题面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教师应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来布置作业。
所布置的作业应遵循:
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
中层次学生有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发展。
六、注意事项:
明确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界定。
实验教师根据我校初中阶段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课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课内例题、课内练习、课后作业分层布置。
不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
其次、理清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综合考虑每个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依据教学目标、知识的重、难点,把课内例题设置成变式题和开放性题型,课后作业设计成必做题和选做题,把课内练习设计出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相结合,情景作业设计与实践作业设计相结合、题组作业设计与“作文式”作业设计相结合,开放式作业及分层作业设计相结合,开放式题型作业与变式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改善了学生抄作业,不交作业的状况。
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所处环境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
因此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在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和布置过程中,不但要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更要适应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合理开发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作业,控制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在具体作业设计和布置中,实施分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简到难,注意知识的层次性
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低级智慧技能到高级智慧技能的层级建构过程。
高一级智慧技能的的形成是以低一级智慧技能的形成为基础的。
这就是说,以掌握智慧技能为目的的作业应具有层级的特性。
因此,在设计和布置一份作业时,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作业或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
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与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根据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
只有难度适中、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练习,才能构成问题情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发展。
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难度适中。
然而,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同样难度的作业,有的学生只需要五六分钟便可完成,有的则需要半小时甚至更多。
因此,只有针对学生差异,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层级的作业,才能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一般而言,可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基本题(A)、综合题(B)和发展题(C)三个层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低到高逐级选择。
这样,让不同层次学生选作适合自己的题目,技能使认知水平低的学生,有一个“底线”要求,即要保证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最基本的练习,又能使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除了要有基础训练外,应有一些拓展性的练习,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如在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与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但要注意的是,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
教师设计的作业或练习,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分层作业的实施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的一个弊端:
即如果将A、B、C三个层次的作业或练习分别设置为三份作业,教育者根据对本班学生个性差异的认知,主观地将各个层次的作业或练习分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手中,就极有可能伤害到一些学习能力低下但自尊心强的学生及其家长,这样就无法达成我们事先设想的目标了。
因此,笔者认为,一份理想的作业或练习应该是这样的:
有A、B、C三个层级,每个层级做到知识层次的由简到难。
当学生拿到作业时,他们可以根据对自己能力的判断选择一个层级的作业,如“心有不甘”,则可以试做高一层级的习题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兴趣;
如“底气不足”,则可以多做低一层级的习题加以巩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巩固他们的知识积累。
这样的作业设计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体现了练习的分层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3.设置台阶,放缓坡度
实施分层作业,调控作业难度,还可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对同一题目设置台阶、放缓坡度的办法,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的提示,系统地规划分步骤的练习,在学生对若干个具体问题作答后,在进行一次整合。
4.分类评价学生作业。
分类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差生判分适当松些,对优生,判分适当严些;
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松些,对优生可紧些。
例如,对差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
做对选择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
对中等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
再如,对中差生,作业做错,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
有时,差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们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进一步,就给他们加分。
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
对优生的作业也采取分类评价。
课堂作业,我们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改变了以往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
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