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0135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mRNA结合位点,蛋白质的起始合成,首先需要mRNA同小亚基结合。

2.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起的作用P175

①线粒体呼吸链受损,能量代谢受到破坏,导致细胞死亡②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而细胞色素C是凋亡所必需的胱冬酶家族的激活物③线粒体是细胞产生ROS的主要来源,ROS是细胞凋亡的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④线粒体渗透转变孔通透性增高,这是凋亡早期的决定性变化。

此外,线粒体在凋亡中的作用还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

3.分子开关蛋白在信号传导中的功能:

p121

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除受体和第二信使外,还有两组在进化上保守的胞内蛋白起分子开关的作用:

①GTPase开关蛋白,包括三聚体G蛋白和单体G蛋白,如Ras类Ras蛋白,这类鸟苷酸活性蛋白活性转换受鸟苷酸交换因子、GTPase促进蛋白和G蛋白信号调节分子所促进,被鸟苷酸解离抑制物所抑制,控制下游靶蛋白的活性②另一类是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调节蛋白质活性。

4.设计实验方案,膜蛋白定位高尔基体的位置p58-59

5.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重要功能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激活受体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随即引起一系列磷酸化级联反应,终至细胞生理和基因表达的改变。

RTK-Ras信号通路是这类受体所介导的重要信号通路。

其基本模式为:

配体→RTK→接头蛋白→GEF→Ras→Raf(MAPKKK)→MAPKK→MAPK→进入细胞核 

→其他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饰,对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效应。

组成:

该受体家族包括6个亚族。

其胞外配体为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素。

还有RTK-Ras信号通路中各种因子。

特点:

(1)激活机制为受体之间的二聚化、自磷酸化、活化自身;

(2)没有特定的二级信使,要求信号有特定的结构域;

(3)有Ras分子开关的参与;

(4)介导下游MAPK的激活

功能:

RTKS信号通路主要参与控制细胞生长、分化过程。

RTK-Ras信号通路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细胞存活,以及细胞代谢的调节与校正。

6.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部位及其去向如何

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

有些蛋白质刚合成不久便转移至内质网膜上,继续进行蛋白质合成;

其它的多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

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经过修饰后,可能整合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的膜上或滞留在上述细胞器中,还有一部分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的转运,最后分泌的细胞外。

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有些继续停留在细胞质中,作为一些酶类活形成细胞骨架;

有些则是整合到细胞膜上,形成质膜外周蛋白;

还有一些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行使功能。

7.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P67

溶酶体的发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溶酶体酶蛋白在内质网上合成以后,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面膜囊内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磷酸糖苷酶催化溶酶体酶蛋白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磷酸化,形成甘露糖-6-磷酸(M6P)。

M6P是溶酶体酶的分选信号,与高尔基体复合体分泌面上的M6P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导溶酶体聚集在一起,然后形成有网格蛋白包被的运输小泡,将溶酶体酶包裹在其中。

运输小泡与高尔基复合体脱离后,脱去外衣与内体融合,将溶酶体酶输送到内体性溶酶体。

网格蛋白在在运输小泡形成的过程中,将MP6受体和溶酶体酶聚集在小泡内,对溶酶体起到分选和浓缩的作用。

在PH为6的内体性溶酶体中,溶酶体易于M6P受体分离,且内体性溶酶体中M6P的去磷酸化,也进一步促使M6P与受体分离,随后M6P受体随内体性溶酶体形成的空泡循环回高尔基复合体或细胞膜。

8.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有哪些依据p77-2

内容:

①呼吸链的电子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促使质子从线粒体基质腔穿过线粒体内膜泵入线粒体膜间腔,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②质子顺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驱使结合在内膜上的ATP合酶复合体,催化ADP磷酸化合成ATP。

依据:

当把线粒体悬浮在无O2缓冲液中,通入O2时,介质很快酸化,跨膜的H+浓度差可以达到1.5pH单位,电势差达0.5V,内膜的外表面对内表面是正的,并保持相对稳定,证实内膜不允许外侧的H+渗漏回内膜内侧。

但当加入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时,跨膜的H+浓度差和电势差就不能形成,就会阻止ATP的产生。

有人将嗜盐菌的紫膜蛋白和线粒体ATPase嵌入脂质体,悬浮在含ADP和Pi溶液中,在光照下紫膜蛋白从介质中摄取H+,产生跨膜的H+浓度差,推动ATP的合成。

当人工建立起跨内膜的合适的H+浓度差时,也发现ADP和Pi合成了ATP。

9.通过对细胞骨架一章的学习,你对生命体的自组装原则有何认识?

10.举例说明CDK激酶在细胞周期中是如何进行调节功能的:

p141,6

周期蛋白依赖性CDK激酶对细胞周期起着核心性调控作用。

目前已发现,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至少存在8种CDK激酶。

CDK激酶至少含有两个亚单位,即周期蛋白和CDK蛋白,cyclin为调节亚单位,CDK蛋白为催化亚单位。

不同种类的cyclin与不同种类的CDK蛋白结合。

不同的CDK激酶在细胞周期中起调节作用的时期不同。

CDK激酶通过磷酸化其底物而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

例如:

①CDK1激酶对G2/M期转化的关键性调控作用:

CDK1激酶即MPF,有p34cdc2蛋白和cyclinB结合而成。

CDK蛋白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量较为恒定,而cyclinB的含量呈现周期性变化。

CDK蛋白只有与cyclinB结合后才能表现出激酶活性。

活化的CDK1激酶帮助细胞通过G2/M检验点,进入M期。

CDK1激酶可以使多种蛋白质磷酸化。

M中/后期,cyclinB降解,CDK1激酶失活,使一系列底物去磷酸化②G1期周期蛋白依赖性CDK激酶与G1/S转化: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G1期周期蛋白主要包括D、E或A。

与G1期周期蛋白结合的CDK激酶主要包括CDK2、CDK4、CDK6等。

CyclinD主要与CDK4和CDK6结合并调节后者的活性,而cyclinE则与CDK2结合,cyclinA可与CDK2结合而使后者出现激酶活性。

大量的实验表明,cyclinD为细胞G1/S转化所必需,而cyclinE-CDK2及酶活性为S期启动所必需。

当细胞进入S期后,cyclinA-CDK2激酶能对DNA的复制进行调控。

浙江大学医学院2012年细胞生物学(乙)(基础课)考试题

1.受体p47-5:

特异性识别配体并与配体相结合,通过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诱发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其化学成分为糖蛋白。

2.细胞内膜系统RE:

细胞质中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互联系的膜性细胞器的总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胞内体、溶酶体和液泡等。

3.细胞全能性p168.11:

指一个细胞具有能重复个体的全部发育阶段和产生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

4.核孔复合体:

p94.2:

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篮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核篮等结构域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5.程序性细胞死亡:

P185.3:

受到严格基因调控、程序性的死亡形式。

对生物体的正常发育、自稳态平衡及多种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特定信号诱导下,细胞内死亡级联反应被触发所致的生理或病理性、主动性的死亡过程。

6.细胞迁移:

细胞在接收到迁移信号或感受到某些物质的浓度梯度后而产生的移动。

过程中细胞不断重复着向前方伸出突足,然后牵拉胞体的循环过程。

7.溶酶体P59:

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内含多种粗面内质网合成的酸性水解酶,主要功能是分解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

8.微管P80:

一种中空的细胞骨架纤维,由αβ微管蛋白形成的异二聚体组装而成。

9.细胞周期:

p141,6: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分为G1、S、G2和M四期组成。

问答(8题,64分):

1.线粒体半自主性。

P77

①线粒体具有一定的遗传自主性,有自身的遗传物质(mtDNA)和独立的遗传体系,能合成自身的mRNA、tRNA、rRNA和蛋白质;

②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仍然有赖于核基因的表达调控:

mtDNA的复制和转录都需要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线粒体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有限,线粒体的核糖体蛋白质、氨酰tRNA合成酶、许多结构蛋白,都是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定向转运到线粒体的;

③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受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的共同控制

2.中间丝的功能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

P90

①支持作用:

中间丝在细胞质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网架系统,赋予细胞一定的强度和机械支持力;

②运输作用:

中间丝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③信息传递作用:

中间丝可能与DNA的复制和转录活性有关;

④形成细胞连接:

中间丝参与形成桥粒和半桥粒连接。

在肿瘤细胞研究中的作用:

中间丝的分布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且较稳定,正常细胞发生恶变时,仍保持其来源细胞的特征性中间丝和免疫学特性。

据此,可用各种抗中间丝的抗体对肿瘤细胞的起源做鉴别诊断。

3.高尔基体的功能。

P67

①在细胞分泌活动中的作用:

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后,被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经高尔基复合体修饰后,转移到分泌泡,再有分泌泡分泌到细胞外;

②高尔基复合体的修饰加工作用:

高尔基复合体的修饰加工作用主要是对分泌蛋白的糖基化、硫酸盐化以及对前蛋白质的水解作用等,是在多种酶参与下的生化反应过程。

蛋白质经过各种方式的修饰加工后最终形成成熟分子;

③蛋白质糖基化及低聚糖链的修剪:

高尔基复合体对来自粗面内质网的糖蛋白的糖链进行修剪以及催化O-连接糖蛋白的合成;

④对蛋白原的水解加工:

有些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后,需要在高尔基复合体水解,才具有活性;

⑤对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

⑥高尔基复合体参与膜的转化。

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主要机制,如何确保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P141.14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通过形成有丝分裂器,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细胞在遗传上的稳定性。

遗传物质是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的,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和染色质的转换来维持遗传的稳定性。

当分裂中的细胞进入分裂前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态上变短变粗,成分基本不变,形成染色体,这种高度的螺旋保证了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稳定,当分裂进入末期时,染色体逐渐解螺旋,恢复成染色质。

5.干细胞的概念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课本p408.8

在机体内存在着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细胞,统称为干细胞,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具有能够自我复制的能力,而且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成熟细胞。

潜在应用价值:

①干细胞为器官移植和组织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细胞来源:

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组成个体的所有成熟细胞类型,即所有特殊分化的细胞类型和组织器官;

②干细胞的研究有望确定疾病病因并对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手段③干细胞研究有助于筛选新药及建立新的模型系统。

6.对细胞衰老的认识:

P172

答: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的增值能力逐渐减弱的现象。

机体衰老并不代表所有细胞的衰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衰老是以细胞总体的衰老为基础的,并且细胞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有一定的关系。

能保持继续分裂能力的细胞不容易衰老,而分化程度高,又不分裂的细胞寿命相对较短,容易发生衰老和死亡。

细胞衰老的形态变化:

细胞核的变化:

①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

②衰老细胞核中染色质固缩化。

内质网和线粒体的变化:

①衰老细胞中粗面内质网的数量减少;

②线粒体的数量较少,体积增大。

细胞内色素或腊样物质沉积;

在衰老细胞中常沉积着一些色素和蜡样物质。

这些物质主要是有溶酶体或者线粒体转化而来,他们具有与溶酶体一致的化学反应,或者具有与线粒体想似的双层膜和嵴结构。

膜系统的变化:

衰老或缺陷的细胞膜常处于凝胶相或固相,磷脂以及其中的蛋白质分子自由活动极大受限,细胞膜变为刚性。

机械刺激或压迫等情况下,衰老细胞缺陷的细胞膜会出现裂隙,其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细胞连接明显减少,组成间隙连接的膜内颗粒变小,细胞间的代谢协作亦减少。

细胞衰老时还伴有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收缩、失去正常形态等变化。

生化方面:

衰老细胞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速率下降,细胞内酶活性和含量改变,细胞增殖参数哦改变,细胞集落形成率下降。

7.细胞连接的方式及其功能。

P30

①封闭连接:

又称紧密连接,其作用为:

a:

封闭相邻细胞的间隙,阻止物质在细胞间任意穿行,从而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b将细胞游离面、基底部及侧面的膜蛋白相隔离,防止脂质和膜蛋白自由扩散,保证受体蛋白、载体蛋白等行使各自的功能,故封闭连接还具有隔离和一定的支持功能。

②锚定连接:

分两类:

一类与肌动蛋白丝相连的锚定连接,包括黏合带、黏合斑以及隔状连接,另一类是与中间丝相连的锚定连接,包括桥粒和半桥粒。

黏合带使相邻细胞中的肌动蛋白丝束通过钙粘蛋白和附着蛋白联成广泛的跨细胞网,使组织连接成一个坚固的整体。

黏合斑以点状接触的形式,借助肌动蛋白丝与胞外基质相连。

桥粒使相邻细胞内的中间丝联成一个广泛的细胞骨架网络。

半桥粒存在于上皮细胞基底面。

③通讯连接:

保持细胞间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联系,从而实现细胞群的合作和协调,表现为间隙连接和化学突触两种形式:

间隙连接:

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中最广泛最奇特的连接,使电信号可以通过间隙连接快速传导,使细胞形成电偶联。

化学突触:

通过释放化学递质来传导冲动,可兴奋细胞通过突触进行冲动传导,完成可兴奋细胞间的通讯。

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间特化的细胞膜之间的联系。

8.人工细胞同步化的方法及优缺点RE

细胞周期同步化是指在自然过程中发生的,或经人为处理造成的细胞周期同步化。

人工同步化常用于体外细胞培养,大致分为选择同步化、诱导同步化或者两者的结合。

选择同步化:

常用的方法是有丝分裂选择法,有丝分裂选择法是根据M期细胞附着性降低的特点,轻轻震荡培养器皿,使M期细胞脱落于培养液中,离心收集M期细胞。

缺点是手机细胞少。

诱导同步化主要有DNA合成阻断法和中期阻断法。

DNA合成阻断法是通过使用DNA合成抑制药物,可逆的抑制DNA合成,将细胞阻断在S、G1/S交界处。

高浓度的TdR对S期细胞的毒性很小,阻断效果好,故常用。

中期阻断法:

某些药物可抑制微管的聚合,因而抑制有丝分裂装置的形成,将细胞阻断于有丝分裂中期,。

与DNA合成阻断相比,中期阻断的非均衡性生长问题不十分明显,因M期细胞大分子合成基本停止。

但中期阻断的可逆性差,中期阻断常用秋水仙素。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2001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1.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

RE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物质在细胞内的定位来观察某一特定生化反应过程的技术。

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组织切片上涂一薄层感光乳胶,乳胶经组织发出的射线曝光、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银颗粒定位,可以获知细胞中有放射性信号的位点。

2.血型糖蛋白(glycophorin):

又称涎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因它富含唾液酸。

是第一个被测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包括A、B、C、D。

血型糖蛋白B、C、D在红细胞膜中浓度较低。

血型糖蛋白A是一种单次跨膜糖蛋白,由131个氨基酸组成,其亲水的氨基端露在膜的外侧,结合16个低聚糖侧链。

基本功能可能是在它的唾液酸中含有大量负电荷,防止了红细胞在循环过程中经过狭小血管时相互聚集沉积在血管中。

3.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关于生物膜的动态结构模型,脂质和膜蛋白是可流动的,,他们通过在膜内的运动与其他膜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4.微粒体(microsome):

p68-2细胞匀浆后由内质网形成的囊泡。

5.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cytoskeleton) 

细胞质膜的一种特别结构,是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这种结构称为膜骨架。

6.促成熟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

p141,14有p34cdc2和cyclinB组成。

P34cdc2是MPF的活性单位,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表达量较为恒定,cyclinB是MPF的调节单位,其表达随细胞周期而变化。

在G2/M期,MPF活性达到高峰。

MPF活化后表现蛋白激酶活性,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

7.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 

signal,NLS):

P101-5是一段信号序列,可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与信号肽不同的是,核定位信号可定位于蛋白质的不同部位,并且完成输入后不被切除。

8.锌指模型(zinc 

finger 

motif):

锌指结构指的是在很多蛋白中存在的一类具有指状结构的结构域,形似手指,具有结合锌离子的功能。

大多都是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的功能蛋白。

9.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 

p141,5每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二价体,在电镜下,每个联会复合体呈3条纵带状结构,两侧为侧体,中间为中央成分,中央成分和侧体之间经横纤维相连接。

10.干细胞(stem 

cell):

p167.1机体内存在着一类能够进行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细胞,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成熟细胞。

二、简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

(10分)p101.5

核孔是内外层核膜局部融合形成的开口,其形状一般为圆形,数目随细胞种类和细胞生理状态不同而异。

但核孔并非核膜上简单的开口,而是具有复杂的结构,呈圆形或八角形,称为核孔复合体。

主要包括:

①细胞质环②核质环③转运子④辐。

每个核孔复合体由一组排列呈八角形的大蛋白颗粒组成,中央是含水的通道,允许水溶性物质出入于核与胞质之间。

因此,核孔复合体的功能在于调节核孔大小,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调控。

三、什么是基因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元件,它们各有何特点?

(10分)P124 

顺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中调节基因转录的特异DNA序列,对基因转录起始的准确定位和转录效率有重要作用。

反式作用元件又称转录因子,是一种特异性DNA结合蛋白,能与靶基因相邻的DNA序列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转录。

顺式作用因子包括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增强子、沉默子,,仅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不编码蛋白质,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与反式作用因子起作用。

反式作用元件中一类是与启动子TATA结合的通用转录因子,另一类是与顺式作用因子中的特异DNA调节序列结合的基因调节蛋白。

其特点是:

①识别启动子、启动子旁和增强子等顺式作用因子中的特异性靶序列;

②对基因表达具有正调控和负调控的作用。

有三个功能域:

①DNA识别结合域;

②转录活性域;

③与其他蛋白结合域。

四、试述癌变与分化在遗传上的联系。

(10分)p152.5

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分化程度低,表现形态上的幼稚性,功能上的异常,细胞的多种表型又回到原始的胚胎细胞表型,即发生细胞的去分化现象。

在个体发育中,一些蛋白只在胎儿其表达,但成年动物细胞发生癌变的时候,一些关闭的基因被激活,重新分泌胚胎时期特有的蛋白。

机体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干细胞发生分化障碍或已分化的细胞发生去分化,导致细胞增值失控则形成肿瘤细胞。

五、什么叫细胞的程序死亡?

有哪些调控因素?

(10分)P175

在特定信号诱导下,细胞内的死亡级联反应被触发所致的生理性或者病理性、主动性的死亡过程。

调控分凋亡诱导因子和凋亡抑制因子,诱导因子有:

生理性诱导因子:

肿瘤生长因子、转换生长因子、神经递质、钙离子和糖皮质激素等;

与损伤有关的因子:

热休克、病毒感染、细菌毒素、元癌基因等;

与治疗有关:

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

其他:

某些细胞毒性物质。

抑制因子:

生理性抑制因子:

突变型p53,、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病毒基因:

腺病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等等。

六、根据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变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20分)课本P76

二OO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共40分,每题4分)

1、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laserscanningconfocalmicroscopy)利用激光点作为荧光的激发光并通过扫描装置对标本进行连续扫描,并通过空间共轭光阑(针孔)阻挡离焦平面光线而成像的一种显微镜。

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分析仪器。

2、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genomics) 

运用遗传技术,通过识别某个基因在一个或多个生物模型中的作用来认识新发现基因的功能。

3、胶原(collagen)p82-1胶原是细胞外最重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

4、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linkedreceptor)p120-6:

这类受体通常含有7次跨膜的α-螺旋区,与胞外信号分子结合后,通过与之相偶联的G蛋白调节效应蛋白如腺苷酸环化酶、离子通道等的活性,而引起生物效应。

5、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光合磷酸化。

6、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2~6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又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

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其中富含A-T碱基对。

7、细胞周期(cellcycle):

一次细胞分裂结束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分为G1期,S期,G2期和M期4个时期。

RE

8、动粒(kinetochore)p101.1:

存在于染色体着丝粒处,主缢痕两侧有三层结构的特化部位,细胞分裂时与纺锤丝结合,参与染色体在分裂后期的移动。

9、cdc基因(celldivisioncyclegene)P135细胞分裂周期进程中,按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