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69170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文档格式.docx

0,1,2,

3、、、、、、、、、、、由这个依次排列着的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的性质:

1、有始

2、有序

3、无限

(2)数序数序即自然数的排列顺序。

(3)相邻数自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叫做这个数的相邻数。

3、关于计数

(1)计数(数数)“总数”所代表的就是那个集合元素的个数。

在计数的过程中可体现出计数的特性:

1、只要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无论集合里以什么方式排列,计数的结果总是一样。

2、如何用其他的食物代替要数的事物,计数的结果不变。

3、无论数什么,无论怎么数,最后出现的数都是代表计数都是代表计数的结果,即总数。

(2)数的守恒数的守恒指的是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因其体积大小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

4、关于数的组成数的组成从本质上说关于数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指的是除了“0”和“1”以外的整数(总数)可以分为两个以上的部分数,这两个的部分起来又是原来的总数。

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分数涉及总数和两个部分数三种逻辑关系:

1、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

2、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

(1)幼儿计数能力及其发展

1、口头数数也称“唱数”,意指没有动作以及具体的被数对象,仅是口头上按顺序说出自然数。

2、按物点数意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数词与手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3、说出总数意指按物点数后将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的物体的数量。

4、数的守恒

(二)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

1、计数的对象影响幼儿计数活动

2、计数活动的方式影响幼儿的计数水平

2、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

(1)比较前后两数的大小

(2)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3)数的排序

3、幼儿认识序数的特点幼儿认识序数需要有按物点数的经验,幼儿对序数的认识晚于对基数的认识。

4、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涉及到总数和两个部分数共三个数群之间的包含关系、互换关系和互补关系。

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自然数的性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及幼儿认识数序和数的组成相关知识。

作业:

1、基数和序数指的是什么?

2、自然数的性质包括哪些?

3、幼儿计数能力有何发展特点?

21、22课时

第三节10以内基数的教育

1、了解10以内基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讲解法、案例法

1、教育内容与要求

(1)小班

1、初步认识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4以内的事物。

(2)中班

1、认识10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是,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排列形式等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能比较10以内相邻数的大小,知道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3)大班

1、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事物,能以2个、5个物体为单位进行计数,并能认识单双数。

2、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

3、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对1~10的数进行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能对1~10的数列进行“顺数”“顺接数”“倒数”“倒接数”。

2、活动设计与组织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计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1)引导幼儿按物点数和认识点数,感知和体验数词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数词与物体数量之间的联系。

1)感官计数

A、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B、运用触觉感知数量

C、运用运动觉感知数量

D、同时用多种感官感知数量2)按物找(说)数3)按数找(说)物(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让幼儿反复感知体验数词和多种相应数量物体的对应2)要适当启发引导幼儿抽象概括数词和相应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数的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比较相邻两个数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1)利用数的形式直观呈现相邻两数及其大小关系。

2)借助相邻两数的数量比较和数量转换,启发幼儿理解两数的大小关系。

3)通过多种活动,巩固两数关系的认识。

3、数的守恒教育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认识相邻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1)利用认识相邻两数数差关系的感性经验,将直观教具和数字结合,引导幼儿比较到连续比较,逐个认识2~4的相邻数。

2)借助2~4的相邻数经验,引导幼儿发现数的相邻规律,启发幼儿运用规律探索学习5~9的相邻数。

3)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予以练习巩固。

2、熟悉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1)结合数的比较活动,让幼儿按物体数量排序并匹配数字,感受数的排列顺序。

2)提供数卡,启发幼儿利用相邻数知识学习排列数序。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口头数数,帮助幼儿熟悉数序。

A、顺数和顺接数

B、倒数和倒接数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中班的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

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23、24课时

第四节10以内序数的教育

第五节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1、了解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讲授法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1、能理解序数的意义,知道“第几”和“几个”的区别。

2、会从不同方向判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3、能用序数词表达物体的排列位置。

4、能初步理解生活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次序标记。

2、活动设计与组织

(1)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通过演示讲解,使幼儿感知物体序列及序数词。

2、通过游戏和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形式的物体序列。

3、通过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分辨基数和序数。

(2)认识10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组织活动,使幼儿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序数。

2、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判定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内容设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序数的意义和培养运用序数的意识。

第五节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1、教育内容和要求:

1、掌握2~10各数的组成形式,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

2、领会数的组成中部分数和部分数互换关系。

2、活动设计与组织

(1)从直接感知到抽象列式,引导幼儿探索学习2~5的组成。

(1)提供材料,诱发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

(2)利用分合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抽象和列式(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10以内数序数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10以内数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等知识内容。

1、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和组织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

3、如何设计和组织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

25、26课时

第六节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了解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3、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讲授法实践

1、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2、引导幼儿通过迁移推理来学习新内容

(1)在部分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规律推出全部组成形式。

(2)鼓励幼儿的口头表达,组织幼儿共同讨论与验证。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2、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1、中班:

能正确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用数字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大班:

能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笔顺正确,书写工整,姿势正确。

3、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

(1)要用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幼儿记住字形

(2)要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和区分形近数字(3)认读阿拉伯数字联系具体事物。

(2)书写阿拉伯数字教育活动

1、要通过示范和纠正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

2、书写练习要循序渐进

(1)书空练习

(2)试写(3)书写练习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了解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学习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相关知识内容。

1、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如何组织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

27、28课时

第六章1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1、了解集合的运算

2、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3、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2、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讲授法举例法

一、集合的运算

(一)交集

(二)并集

(三)差集

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整数加法

(二)整数减法第二节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一、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一)动作水平的加减

(二)表象水平的加减

(三)概念水平的加减

二、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一)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二)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比学习加大数、减大数容易

(三)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集合的运算,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等知识内容。

1、集合的运算包括哪些?

2、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包括哪些水平?

3、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有何特点?

29、30课时

第三节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

1、了解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讲解法练习法

1、教育内容与要求

1、会解答生活和游戏生活中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用模仿和描述的方法学习自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初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

3、认识加号、减法、等号和加减算式,理解算式表示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活动设计与组织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1)通过游戏和生活中实例,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2)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A、教幼儿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B、教幼儿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3、引导幼儿学习列加减算式

A、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加减运算过程和结果,理解算式的含义

B、使幼儿理解一个加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件和多件事情

4、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1)观察三幅情境图,学习自编应用题2)观测一幅情境图,按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习自编应用题3)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编题。

3、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重视口述应用题在幼儿学习、掌握加减运算中的作用2)引导幼儿感受加减运算中的数量关系,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A、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B、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C、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表现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

4)引导幼儿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及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的注意点。

1、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与组织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

3、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包括哪些?

31、32课时

第七章常见量与计量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

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量的概念:

量是客观世界中一定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分为:

不连续量和连续量

二、量的计量:

把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

常用的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

第2节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一)三岁以前儿童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3~4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三)4~5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四)5~6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2、幼儿学习量的特点:

3、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一)主观性

(二)含糊性

(三)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量与计量是概念,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及学习特点,同时也学习了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1、量与计量指的是什么?

2、幼儿对量的感知有何特点?

3、幼儿感知时间有何特点?

33、34课时

第三节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第四节认识时间的教育

1、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

2、认识时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讲授法练习法

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和长短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等词语。

2、能在一堆(不超过四个)大小伙长短有明显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或最小(最短)。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的差异对4个以内的物体排序。

(二)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

2、能在一堆(不超过6个)大小或长短有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最粗和最细的,最高和最矮的。

3、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比较粗和比较细,比较厚和比较薄,比较高和比较矮。

4、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

(大班)

1、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能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

2、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宽窄、远近、轻重等词语描述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

4、能正确地感知物体的量,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一)引导幼儿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量的特征2、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有利于幼儿比较3、针对物体量的不变性、相对性的特点设计活动

(二)引导幼儿学习描述物体的量

(三)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1、使幼儿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2、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引导幼儿在比较中认识常见量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3、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比较不同的量

4、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第4节认识时间的教育

一、时间概念: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特点:

1、流动性

2、不可逆性

3、周期性

4、抽象性

2、教育内容与要求

(1)小班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

(二)中班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时间词语(3)大班

1、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7天的名称和顺序。

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及,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3、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时间

(二)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时间的词语

(三)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要求,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四)引导幼儿认识钟面及整点、半点

4、活动设计与组织注意点:

1、创设生活情景、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时间的教学

3、帮助幼儿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问题;

认识时间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认识时间教育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点等知识内容。

1、简述幼儿感知量的年龄特点?

2、什么是测量?

简述幼儿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

3、说说时间具有的特点、结合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阐述如何对幼儿进行时间概念的教育?

35、36课时

第八章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1、了解有关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

2、在理解“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

3、了解相关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

1、空间方位:

1、主体对它周围客体的相对位置

2、周围客体对主体的相对位置

3、各个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2、平面图形

(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

(2)三角形(3)圆(半圆、椭圆)

3、空间图形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圆柱(3)球

4、对称与等分第2节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1、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

1、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里外、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呈现出由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2、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1、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从粗略到精细皮亚杰提出幼儿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

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氏几何的图形。

第二阶段(4~6岁):

是过渡期,能初步辨认区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

第三阶段(7岁左右):

具有逆向思考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

2、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从配对到指认,再到命名

3、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经历从视觉到触摸觉,从内部到外部的过程

4、界定图形的标准,易受图形非本质特征的影响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方位空间、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对称与等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等知识内容。

1、理解并解释方位空间几何形体对称等分

2、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分析说明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第三节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第四节认识空间的教育

1、了解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