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8864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思维的启示Word下载.docx

善良、诚实、正直、爱心、毅力/耐心、自我激励/积极主动等 

(2)能力:

信息交流能力(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能力、理性决策能力、科学和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李亚,周侠2007:

51-53)。

就中国目前的形势而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为社会的竞争,不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的竞争,尤其是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

面对各有千秋的中西方教育,我们需要深刻了解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能够顺应潮流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对学生的思维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启示,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并很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来简单的比较一下这些差异,并从这些差异中找出值得我们中国家长学习的做法。

2中西方教育核心理念的启示

教育,千百年来,俨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

学校考试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戏,而西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2.1中西方教育理念的文献回顾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很多中国人开始反思中西教育的差异。

有人主张教育西化;

也有人主张回归传统,一方面,他们认为传统教育中有很多西方缺乏的宝贵东西,另一方面,他们觉得中国人应该认同自己的传统,否则就会出现认同危机。

诚然,中西方教育思想与实践有很大的差异,首先要触及到的就是道德教育问题。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早在1997年就指出,21世纪的道德教育要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詹万生2006:

37.)。

他还特别强调,“历史,尤其是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

固守旧有传统,不吸收借鉴外来先进文化与文明成果,即使是最优秀的文化传统也难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同样,吸收外来文化,如果不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即使是最先进的文化思想,也难以被国人所接受。

在中西方不同的地域,由于种种原因,其强调的侧重点和教育理念有着较大的差异。

比如,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中国偏重“义”,西方偏重“利”,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取向。

对理想的追求,对气节的崇尚,是一种精神方面的高层次追求和自我内在价值的自觉显现。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都不能没有这种高尚的追求和品德,它是心灵净化和升华的有力手段(詹万生2006:

6)。

西方传统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奉行快乐、幸福的人生观和提倡享受物质利益的合理性。

中西结合的教育要把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统一起来。

广东商学院的陈汉来教授在《中西方学校主体性教育比较》中,对中西方学校主体性教育内容、方法进行了全面比较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的学校教育理念的实效性一直不强,如何克服我国教育的主观性、随意性?

把教育理念纳入到科学化轨道,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近年来,我国的主体性教育,才刚刚开始出现雏形,现在正在摸索中前进,必需借鉴国外的经验(陈汉来2007:

46-48)。

常州师范学院钱兴教授在《中西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论述了中西传统教育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较大影响,保持共性、发展个性,提倡奉献、增强鼓励,加强道德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是中国现代教育需要解决的三大课题。

要解决好这三大课题,应该进一步加强中西教育的融合(钱兴2008:

95)。

2.2中国的教育理念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它包括了许多传统的教育成分。

如:

德教为先,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等等。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里,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

下面我们就针对中西方教育核心理念来分析一下二者的不同之处。

中国家庭教育理念,曾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族社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而今背影远去,风光不再。

它是封建制度解体的一大标志,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这些思想道德教育是在继承传统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在内容上反映了儒家文化精神,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强调社会重于个人,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特征之二是形式简明、语言通俗,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把握;

特征之三是以血亲伦常为基础,既有家规强制,也有亲情感化,强调忠君孝父,子女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黄河清2004:

48-49)。

2.3西方的教育理念

西方的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并且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父母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

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注重孩子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他们要学习的是生存的办法,是一种谋生的道路,是对人生有用的本领。

父母至始至终都是以孩子的独立生存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为主体。

美国的孩子有句口号:

“要花钱自己挣”(唐梅2007:

15-18)。

父母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强调“个人奋斗”,同时西方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美国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把他们看成自由独立的人,为孩子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所做的事经常给予肯定,鼓励孩子去尝试、冒险,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看重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中西方教育合理理念对我们的启示,即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培养孩子的自立思想和自立能力,要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但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3中西方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的启示

我国教育理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方面有所欠缺。

而美国孩子的特点是非智力因素成熟,能力强,能较为顺

利地适应社会。

3.1中国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

(1)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连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都由父母包办,导致许多中国孩子学了许多知识都没用,走上社会后就什么也不会。

(2)户外活动少,因为中国孩子从早到晚有学不完的功课做不完的作业,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

有时即使想活动一下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

(3)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

孩子在家没有发言权,是一种专制教育,而专制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管束教育,压抑创造性,束缚了个性的发展。

(4)社交上的“过度保护”。

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而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对方的态度,由此常常发展成家长间的争端或摩擦,对孩子产生了负面作用。

(5)生活上的“包办代替”。

中国的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以包揽孩子衣、食、住、行为快,怕孩子脏着、累着而不让他们沾家务劳动的边。

总之,这样从横向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纵向一直延伸到孩子成人,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要亲自把孩子“从脚跟武装到牙齿”。

(6)经济上的放任。

为数不少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经济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且不说经济宽余的家庭,就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腰带,甚至东挪西借来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和欲望,以适应互相攀比的消费风气。

即我国家长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较少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

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

3.2美国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

  美国家庭教育孩子大多有如下特点:

(1)宁苦而不娇。

美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2)家富而不奢。

西方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绝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3)对孩子严教而不袒。

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

他们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

(4)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保留意见”、“固执”、“不听话”。

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指思维上的“不听话”,据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淘气、处世固执。

(5)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

他们可以选择游戏、图书,长大了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结婚时间。

鼓励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观察”(斯科纳兹2010:

63)。

(6)美国父母同孩子如朋友,他们可以平等的交流,关系比较密切。

(7)美国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

因此美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以下特点:

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开朗、胆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

自立能力强,一句话,美国孩子的特点就是非智力因素成熟,能力强,能较为顺利地适应社会。

4中西方教育理念期望目标的启示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到处可见。

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

4.1对待孩子成就方面的理念不同

中国教育理念的目标:

龙、凤;

“人上人”、“社会精英——“理想教育”注重结果,强调“事在人为”;

价值体现:

“光宗耀祖”“提升门楣”。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可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

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

美国教育理念的目标:

能自食其力——“目标教育理念”注重过程,主张“自然发展”;

价值追求:

自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

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他们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

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练,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

4.2对待道德标准的理念不同

中国教育理念:

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听话、顺从、团结、不冒险、善解人意、“要听话!

”“真乖!

”中国家长尤其是独身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到底,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到孩子。

不少家长怕孩子学坏或吃亏,限制孩子的自由,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常常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不许”、“不行”。

西方教育理念:

独立、有主见、调皮、敢于创新、“我相信你!

”“真棒!

”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万玮2008:

11)。

5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学生的思维的启示

中国的历史悠久,同时所受的旧的约束也比较多,特别是封建意识的影响较深。

文化价值观上多是内敛、保守,不敢冒险。

而在西方人们能够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加上发展的约束较少,因此他们有冒险和创新精神,这是为什么呢?

这对学生的思维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5.1从中西方文化经济方面分析差异

顺从与听话是好的教育的象征,这导致了部分孩子的思想扭曲。

而且,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是一个“学历社会”,行业流动性差,所以中国人往往把自己的一生都押在工作上。

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工作好,就是好出路,也给他们脸上添彩。

所以中国父母注重教育孩子成“才”(就是学习成绩优秀,能考上好的学校,能获得高学历。

而西方国家,譬如美国,它只是一个历史较短的国家,旧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受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较大。

在经济方面,美国生产力先进,商品经济发达,生存压力小。

而且美国是一个“能力社会”,用人机制健全,劳动力流通自由,所以美国人择业观开放,职业选择面宽。

美国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就是不错的,职业不分贵贱(在合法范围内)。

5.2从教育观方面分析差异

1)不同的家庭模式方面。

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可用“压制、保守”来形容,父母有绝对的权力,常常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不许”、“不行”。

这是导致孩子变得自私的原因之一。

与生活能力相比,在学习上家长反而对孩子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说是到了苛刻的程度,应试教育一直影响着家长们的思想,孩子的成绩好和考上好的学校是孩子成材的标准。

而西方家庭则是更多地注重引导、启发,说的更多的是“try”、“go”,鼓励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作出独立的评判,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致力于增强孩子独立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能力的模式(李亚,周侠2007:

2)不同的教育内容方面。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或“大同”的观念,古圣先哲教导我们推己及人,注重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整体意识,强调服从集体,注重言行的规范化和自我控制。

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主张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我国的教育理念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听话”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很多中国家长都爱对孩子讲“不要搞‘特殊’”、“学学×

×

孩子”之类的话;

而西方家庭是强调个人自由、自我发展和个人的进取心,关心“自我”、强调“实用”,认为个人高于集体,集体应该满足和尊重个人的合法需要,依靠个人的力量创造幸福,以个人利益为重。

在西方,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手但不放纵的手段。

父母的责任是照顾好孩子的安全和一些生活上的事情,而学习跟游戏的选择权都在于孩子自己。

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孩子一旦出现错误或是养成不好的习惯从不袒护,而是教育他们知错能改。

他们在孩子的学习上从不施加压力,他们认为孩子若有兴趣学就肯定会努力学好,而不用父母去逼迫。

3)不同的学习氛围。

中国自古以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就具有权威性,父母的地位一般比孩子高,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父母,家庭氛围比较严肃;

西方家庭教育的氛围比较民主,尊重人格的自由发展,孩子可以自由地和父母交流各种思想,包括在中国家庭中比较难以启齿的性问题等,孩子还可以保持自己的“绝对隐私”,父母无权干涉。

6中西教育理念差异的启示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于家庭教育给出以下十五项建议(吴林富2006:

225):

1)行动前给孩子提示而不是拎起胳膊就走

2)在行与不行之间选择另一种可行

3)别忘了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4)请尊重孩子的天性与特质

5)不是每件事都一定要说不,太多的不,以后孩子就不再听了

6)让孩子在家里帮大人做点事, 

他(她)会感到骄傲

7)让孩子玩得尽兴,再尽兴一点,不要总怕弄脏了衣服

8)给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的权利

9)试着尊重孩子们认为合理并享受其快乐的选择

10)不只是培养学习好的孩子,更是培养自信和自尊

11)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你反复地告诉他更重要

12)告诉孩子不可以的时候要同时告诉他为什么

13)别忘了身体力行

14)在你教训孩子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他你不仅生气,而且很难受

15)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而不是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玩具

7结论

目前中国人狂热地追求学历,把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不注重实用主义。

孩子从一进学校就被鼓励要刻苦学习,导致竞争激烈,负担加重,孩子不可避免的处于一种紧张之中,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西方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发展”的理念,他们的基础教育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不会在孩子应有的课余时间里还让他们去上钢琴课、围棋课等等。

的确,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更好的学会创造。

纵观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需要深刻了解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能够顺应潮流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对学生的思维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启示,因为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

当然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

在此,我认为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中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

”为此,我认为中西方的教育负责人如能增进了解,加强沟通,就能够早日找到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以上仅就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方面作了粗略的比较,仅此,我们也能看出两者的反差是何等的巨大。

现在我国独生子女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将在儿童中占绝大多数。

独生子女具有情感及教育优势、智能与体格发育较好、知识面广等长处;

也有任性、自私、孤僻、高傲、不合群、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短处。

而做家长的对他们也往往存在着过分注意、过多顾虑、过高期望、过于关怀等心理的和行为的特点。

鉴于独生子女及其家长的这些特点,我觉得更有必要借鉴西方家庭教养的上述积极的方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加以取舍,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具有时代特征、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优教育方案,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汉来,中西方学校主体性教育比较[J],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3):

46-48.

[2]黄河清.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J].中国家庭育,2004

(1):

48-49.

[3]李亚,周侠.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科教文汇,2007

(2):

51-53.

[4]钱兴.中西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

95.

[5](美)斯科纳兹著.严冬冬译.放养孩子,中国中信出版社,2010(11):

63

[6]唐梅.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7(5):

15-18.

[7]吴林富著.中国教育管理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8]万玮著.班主任兵法,中国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11).

[9]詹万生.詹万生选集,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