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8699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零部件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

行业分析报告

一、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概述

汽车水泵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部件,主要用来使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循环流动,保持发动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排气歧管是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重要部件,作用为把发动机汽缸内燃烧的废气集中收集起来,转入催化器清洁净化,消音器降低噪音,以便达到排放标准。

1、汽车水泵

(1)汽车水泵构造

汽车发动机水泵常用的构造为离心式水泵。

这种水泵由壳体、叶轮、轴承、泵轴、水封以及传动带轮等组成,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出水量大、工作可靠等优点,因此在汽车行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汽车水泵工作原理

发动机冷却液的循环靠水泵的工作来实现,由曲轴皮带带动,水泵叶轮带动冷却液在整个冷却系统内循环,达到冷却的目的,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3)汽车水泵类别

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水泵一般分为机械水泵和电动水泵。

目前大多数发动机采用机械水泵,在一些新开发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动机上已经使用了电动水泵,例如宝马6系(E63)搭载的发动机。

公司目前生产的汽车水泵全部为机械水泵。

机械水泵:

机械水泵由发动机曲轴通过传动胶带驱动,它的转速和发动机的转速成正比。

机械水泵的工作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

当发动机在高速大负荷工况下工作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多,水泵的高转速使冷却液的循环流量增大,这样正好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冷却能力;当发动机在低速大负荷工况下工作时,例如牵引其他车辆或开空调,此时发动机的转速低导致水泵的转速也低,这样就降低了发动机的冷却能力。

2、排气歧管

(1)排气歧管构造

排气歧管主要由集气大法兰、出气小法兰、法兰螺栓、催化器载体、壳体等组成。

(2)排气歧管工作原理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其产生的废气主要由排气歧管集中收集,然后传送给催化器及消音器,经清洁消音后排放,以此来支持排气系统的正常运作。

(3)排气歧管类别

根据材质不同,排气歧管一般分为灰铸铁、球墨铸铁、不锈钢(高镍球铁)三类。

其差别主要是材料的不同以及尾气排放环保性高低。

目前大多数发动机采用球墨铸铁排气歧管,在一些新开发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动机上已经使用了不锈钢焊接排气歧管。

二、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在200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成立之前,汽车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发改委,主要职责是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

工信部正式挂牌后,国家发改委将逐步淡出对汽车行业的监管,汽车产业将并入工信部统一管辖。

工信部主要职责为制订并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监测工业企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目前,汽车行业管理制度和发展政策仍然沿用国家发改委之前颁布的文件。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发展政策》”),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对汽车产业投资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

其中,对投资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实行备案方式,由企业直接报送省级人民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备案。

本行业的自律性行业组织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学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学会,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加入上述协会及其关联协会,了解产业、技术及市场情况,与会员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接受行业自律管理,并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意见与建议。

2、行业政策及相关规定

(1)《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我国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产业。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发展政策》”)。

《发展政策》目标强调激励企业提高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并争取在2010年在业内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

在第八章中明确指出:

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

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促使企业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2005年4月,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等四部委正式颁布实施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

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60%及以上的,按照整车特征征收关税(25%)。

该《管理办法》的出台,防止了中外合资整车企业利用较低的关税进口汽车零部件,保护了国内汽车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有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

(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

2006年12月20日,由国家发改委签署的《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指出:

“(国家)支持零部件工业加快发展,打破不利于汽车零部件配套的地区之间或企业集团之间的封锁,逐步建立起开放的、有竞争性的、不同技术层次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整车产品;引导零部件排头兵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进行跨地区兼并、联合、重组,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

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有力的措施支持国内骨干零部件企业提高产品研发能力。

(4)《中国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

《中国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是:

2010年,形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层次分明、比较稳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为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把我国建成世界零部件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规划,2010年,我国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其中,OEM配套产值6300亿元;售后维修市场1700亿元;出口4000亿元。

(5)《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3月正式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将通过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开拓城乡市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将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政府将配套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实现调整和振兴汽车工业的目的,包括减征乘用车购置税、开展“汽车下乡”、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等。

目前减征乘用车购置税、开展“汽车下乡”措施已出台,并取得显著成效。

三、行业发展概况

1、汽车行业概况

(1)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①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

自第一辆汽车1886年问世至今,汽车工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产量大幅增加,技术日新月异。

目前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9亿辆,2010年将突破10亿辆。

主要汽车生产国家是:

日本、中国、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英国等国。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衰退、能源危机、石油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许多因素都对汽车工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尤其是近十余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已渐趋饱和,美国的汽车产量连年上下波动,西欧汽车产量也是停滞不前。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向欧洲乃至全球蔓延,并且进一步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冲击。

在发达国家经济下滑的影响下,2009年全球GDP增长从2008年的3.4%下降到1%。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采取将产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的对策,寻求多样化的国际合作方式,实现跨国经营。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工业国家的汽车工业正在崛起。

其中不少国家都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采取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进口全拆散零件(CKD)装车,逐步提高国产零件的装车比率,进而使主要部件自给,然后扩大零部件及整车出口。

其中,西班牙、巴西、韩国等国就是采取这种模式使本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

可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面对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匮乏、人才不足等困难。

②全球范围内的合并重组加剧

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汽车制造企业纷纷进行并购重组以扩大生产规模。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汽车制造行业基本形成了以通用、丰田、福特、大众、本田、宝马、现代、标致-雪铁龙、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为主的寡头垄断格局,几大汽车制造企业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2007、2008年世界前十大汽车制造企业的产量占到全球汽车总产量的68.12%和68.89%,市场集中度较高。

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

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世界汽车产业格局通过兼并重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亚洲为主的新兴国家正在迅速崛起。

③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a、汽车市场由发达国家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汽车市场呈现萎缩趋势,西欧及北美等传统发达国家的情况与全球整体变化趋同。

与此同时,全球汽车产业的生产规模不减反增,每年全球都有大量的汽车属于过剩产品,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在发达国家汽车市场逐渐饱和,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汽车销售持续疲软的同时,以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匈牙利、巴西等国为代表的亚洲、东欧、南美的发展中国家,以其庞大的人口(为发达国家的6倍之多,且绝大部分为无车人口)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基础,近年来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成为新的世界汽车市场。

全球汽车市场重心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b、新的汽车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世界汽车产业经过一系列全球范围的汽车企业重组、兼并、联合,逐步形成了当前的“六加三”格局,就是通用集团、福特集团、大众集团、丰田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雷诺--日产集团六大集团和宝马公司、本田公司、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三家相对独立的汽车公司。

经历兼并重组之后的世界汽车工业基本上为美德汽车公司所统治,新形成的集团公司规模惊人,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跨国管理方式,加速了大集团管理链中的信息流动,大大降低了规模扩张后带来的管理成本,使超大汽车集团的形成成为现实。

原有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已被打破,新的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c、产业链配置呈全球化趋势

目前,全球主要汽车制造企业产业链中主要环节的分布已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而是日趋立足于全球平台操作。

世界各个地区性贸易组织逐步扩张,地区和国家间关税壁垒逐步打破,导致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逐步形成,国际贸易趋于一体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传递,互联网采购使得交易成本大幅下降,新型的跨国组织形式逐渐完善。

处于汽车工业产业链中的市场客户、分销中心、生产商、零部件供应商,逐渐由过去集中在一个地区转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链资源的最优配置,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和新产品的投放周期,使自身竞争能力得以提高。

d、产业的核心技术变革加快

促使汽车产业发生重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外,还有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个性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

另外,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合作共识不断加强,以及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围绕着安全、环保、节能等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车型不断涌现,氢燃料、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替代能源等也正在加速发展。

总的趋势是,乘用车向平台化、系列化、轻量化、小型化、节能化、洁净化、电子化、柴油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1956年7月15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车下线,开启了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1978年以前汽车产品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分配。

伴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由传统的计划分配体制逐步向市场体制过渡。

到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大力推进汽车流通体制改革和营销方式的改革,逐步取消了汽车生产、分配和流通方面的国家计划。

同时,国家开始实行轿车经营权管理制度。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为履行入世承诺,开始允许国外汽车制造商进入国内汽车分销领域。

加入WTO之后,面对来自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的冲击,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不失时机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全力打造自己的汽车设计队伍,建立自己的汽车工程研究院,同时通过与国外知名品牌技术合作,本着引进消化吸收的原则,以自主知识产权建立自主品牌。

各汽车厂商开始建立自己的人才战略,不惜重金从海外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回国共同创业。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努力控制成本,引进汽车生产的关键技术,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汽车出口量迅猛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我国汽车出口由2003年的4.3万辆增长到2009年的37万辆,覆盖了俄罗斯、东南亚、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国家。

但是,我国的自主品牌在竞争中依然处于劣势,很多汽车企业刚刚起步,汽车制造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和品牌号召力都要低于已发展多年的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产品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利润水平较低。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形势已经有很大好转。

目前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分别有哈飞、一汽、华晨、长城、江淮、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安等。

面对信息资源高速流动的今天,传统行业资源的规模效益日益突出,以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各汽车厂商抓住时机,异军突起,建设自主知名品牌,占据了一席之地。

我国汽车销量2004年至2009年持续增长,且2009年1~12月中国汽车市场增速46.2%,已经超越2003年的最高增速水平,2010年1~6月我国汽车销量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7.7%,较去年下半年环比增长19.5%,这是难得的汽车行业振兴效果。

2009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强劲的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国产汽车产量1379.10万辆和销量1364.48万辆,增长48.30%和46.15%。

乘用车产销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增长54.11%和52.93%;商用车产销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增长33.02%和28.39%。

201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依然强劲,2010年1~6月,我国汽车产量892.73万辆和销量901.61万辆,同比增长48.84%和47.70%,环比增长14.57%和19.58%;乘用车产销668.38万辆和672.08万辆,同比增长51.20%和48.20%,环比增长12.15%和15.97%;商用车产销224.35万辆和229.53万辆,同比增长42.22%和46.14%,环比增长23.1%和31.96%。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汽车零部件行业

(1)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

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伴随汽车工业长期的发展,到如今具有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产业集中等特点。

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般都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转化能力,能够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甚至整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汽车零部件市场一般可分为向汽车整车制造商供货的整车市场(OEM市场)和用于汽车零部件维修、改装的售后服务市场(AM市场)。

根据专业化分工的需要,目前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基本已从整车企业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公司。

原有的汽车产业“垂直一体化”分工协作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形成了一种对等合作、战略伙伴的互动协作关系。

OEM市场就是在上述汽车工业的历史性变革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的。

以美国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为首的汽车整车制造商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

而以本田、丰田、日产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业更是运用战略联盟或外包的形式,借助零部件企业的资源和与供应商、承销商之间新型的零整产销体系,得以快速响应市场、占领市场。

因此,汽车整车制造商目前主要依靠外部独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汽车零部件。

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了达到整车厂商的需求和要求,一方面必须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以适应整车制造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汽车整车制造商紧密配合,作为整车研制生产的一部分,参与和承担相关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检验和质量保证;同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要承担及时供货、售后市场服务等全套责任。

根据汽车零部件本身复杂性及专业化生产的特点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实力大小不同,在整车制造商全球采购网络体系下,汽车零部件采购和供应体系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即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制造商之间的供应关系可分为:

Tier1(一级)为汽车系统供应商,Tier2(二级)为汽车总成/模块供应商,Tier3(三级)是汽车零件/元件供应商。

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制造商供应产品;二级供应商主要是向一级系统供应商提供整车制造模块产品;三级供应商主要是向二级汽车总成/模块供应商提供整车模块制造所有的零部件产品,层级越低,供应商的数量也越多。

要进入整车制造商全球采购体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必须通过第三方认证和第二方认证,即:

首先需要通过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协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评审,通过即获得第三方认证,成为候选零部件供应商。

然后由整车制造商进一步做出评审,通过即获得第二方认证,才能被正式接纳为整车制造商全球采购体系的成员。

作为整车制造商和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在全球采购体系下,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独家配套的供应政策,而会选择多个供应商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

AM市场是随着汽车消费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对汽车及零部件保养和维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消费者个性化追求不断高涨而发展起来的。

AM市场中,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用户是已拥有汽车的消费者,属于零售市场,产品主要通过专业零售店、连锁店、专卖店,以及改装厂等形式销售给消费者。

因此,与OEM市场不同,AM市场与汽车整车制造业联系较弱,与汽车消费者经济实力、消费者偏好、当地气候、汽车保有量等联系较为紧密,AM市场要求零部件供应商有独特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能够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以及良好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

随着汽车保有量和消费者对个性化追求的不断增加,AM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将逐步增加,与OEM市场共同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全球汽车产量和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也是汽车零部件最主要的OEM市场和AM市场,其中美国AM市场最具有代表性。

一般来说,OEM市场约占汽车零部件市场总额的2/3,但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AM市场的重要性将逐步增加。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整车工业发展起来的。

整车工业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生产卡车,发展到八十年代开始生产轿车。

汽车零部件工业也走过了同样的历程,从为卡车配套发展到为轿车配套。

但在八十年代以前,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相对较慢。

八十年代以后,通过零部件企业不断的技术引进、改造,与整车制造商分离,以及民营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方法,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得以快速发展起来。

在加入WTO后,由于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看好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加快了到中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一方面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出口返销、扩大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与其长期合作的整车制造商配套汽车零部件,争夺高速增长的国内汽车市场。

“十五”期间,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形成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部分企业已经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已经进入了整车制造商全球采购网络,打入了欧美日等主流市场。

2000年至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快速发展。

2007年,国内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4,760亿元,其中,内资与外资零部件生产企业各占据50%左右的市场份额。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2009年,我国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较2008年增长23%。

随着整车市场的降价,整车制造商必须降低成本,相对外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目前,我国各类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加大了出口力度。

2005年起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标志着我国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已经进入了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低;2009年下半年开始,受到全球经济环境逐渐回暖和我国汽车产销率成为全球第一的双重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开始持续走高,2008年以来我国汽车零件月出口量如下图所示:

在细分市场,国内OEM供应商由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从整车制造商分离出来发展较晚,未成气候;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大,研发等各项能力欠缺;再加上外资企业的进入冲击,到目前尚未能形成有序稳定的三级供应商体系。

零部件供应商多集中在二、三级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国内AM市场方面,汽车消费个性化需求尚不明显,主要是以维修、更换为主。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AM市场将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容量的消费市场。

过去五年,中国汽车产量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

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黄金增长期,在这段时期里,一些零部件生产商享受到了高增长带来的丰硕成果,一大批企业从几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发展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有些企业接到的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2010年。

(资料来源: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

未来5到10年间,中国汽车年生产量保守估计将达到1500万辆左右(包括出口车辆),即新车的产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而由于车型升级的因素,估计将为配套市场带来超过一倍以上的产值。

(资料来源:

盖世汽车网)

(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①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并购重组活跃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但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范围逐渐延伸到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并购重组更趋活跃。

②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

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实施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

整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使用平台战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

③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成为潮流

伴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

④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车及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清洁环保技术成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4)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①企业正加剧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