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8636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docx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1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

日期:

年月日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供热外网文明施工技术要求

施工技术要求

直埋保温管在设计和施工中,分为有补偿直埋敷设及无补偿直埋敷设两种方式

1.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是通过管线自然补偿和补偿器来解决管道热伸长量的,从而使热应力为最小;

2.无补偿直埋敷设,简单地说就是管道在受热时没有任何补偿措施,而是靠管材本身强度来吸收热应力。

1.施工前准备

1.1施工前应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障碍物(地上、地下)进行现场核查,并应逐项查清障碍物构造情况及与拟建工程的相对位置,并提前制定好相应的预案及保护措施,(电线杆、房屋、管线)根据会签结果,一定要做好探坑挖掘工作。

提前准备好相关设备、仪器、材料(钢板桩、石粉、草袋)后方可进行施工。

同时保护措施应满足不影响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要求。

同时、施工中尽量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工序、发电机的位置、管道堆放的位置要合理,声音较大的工艺尽量白天进行。

1.2沟槽中如含有少量地下水,须采用换填或夯实的技术处理措施,保证基底硬度;(基本要求:

沟底不能含有大量的泥沙和地下水)针对地下水位高于基底的地段应采取降水措施或地下水控制措施;须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米后方可开挖。

1.3施工中如需穿越既有设施或建(构)筑物时,其施工方案应取得相关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的同意。

以免产生后续纠纷及罗乱。

施工交底:

1、施工交底的条件:

施工前,应全面领会设计图纸的主体设计思路及含义,平面图、竖向图、断面图及各种井图中各个符号、数字的含义。

设计总说明:

能够反映出主体设计思路、施工原则及具体安装要求、施工要求等从宏观上控制工程质量及进度的文字说明。

平面图:

可以反映出管线位置、长度、坐标、供回水方向、管件位置、管件型号、角度、井室位置等一系列基本条件的图纸。

竖向图:

可以反映出管线高程、坡度、埋深等一系列数据的图纸。

断面图:

可以反映出管线全部、局部或某点沟槽宽度及安装空间的图纸

井图:

可以反映出井室组成结构,功能、安装工艺及浇注工艺的图纸

材料表:

能够反映出整个工程施工所需主要材料的材质、要求、数量、种类的详细材料明细。

2、施工环境

1冬、雨季施工措施。

1.1冬、雨季施工措施定义

冬季施工时,因为气温降低造成工程建设有些工作无法进行,可以施工的需要采取措施,因此国家出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冬期施工一般是指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五度时进入冬期施工。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中的气象资料,长春的冬季施工期为上年10月20日——次年3月20日(不含气温突降)。

长春雨季为每年6月20日——9月10日。

冬、雨季季施工前准备

(一)技术准备

  1、施工技术方案(措施)的制定必须以确保施工质量及生产安全为前提,具有一定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

  2、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措施)中,应具有以下内容:

施工部署(进度安排),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机具与材料调配计划,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与劳动力计划,保温材料计划,操作要点,质量控制要点,检测项目等方面.

(二)生产准备

  根据制定的进度计划安排好施工任务及现场准备工作.如现场供水管道的保温防冻,排水管道的畅通,排水设备的功率、避水、回填材料的购置、场地的整平及临时道路的设置.

因为管道体积较大,在浮力作用下管道向上漂浮脱离原有位置,产生的现象叫浮管。

浮管能够使管线的均匀敷设时的状态受到破坏,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容易破坏管道,因此都把漂管界定为抢险的范畴。

  冬季施工主要的技术措施

(一)土方工程

1、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在冬季施工,如需在冬季施工,则应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同时组织好施工管理,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2、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畅通,运输车辆及行驶道路均应增设必要的防滑措施(例如沿路覆盖草袋).

3、在相邻建筑侧边开挖土方时,要采取对旧建筑物地基土免受冻害的措施.施工时,尽量做到快挖快填,以防止地基受冻.

4、沟槽内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产生积水,造成由于土壁下部受多次冻融循环而形成塌方.

5、土方回填前,应将沟槽底部的冰雪及保温材料清理干净.

6、室外基坑或管沟可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体积不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

7、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填土层受冻.

(二)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

(2)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

(3)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4)现场应留设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作为拆模依据.

(5)采用的保温材料(草袋,麻袋),应保持干燥.

(6)保温材料不宜直接覆盖在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层上,可先覆盖塑料薄膜,上部再覆草袋,麻袋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为:

一般情况下0℃以上铺一层;0℃以下铺二层或三层.

(7)拆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

雨季施工主要的技术措施

1.1、制施工组织计划,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将不宜雨期施工的分项工程提前或拖后施工。

例如:

顶管、过河等分项工程。

1.2、切注意气象预报,做好防汛工作,必要时应及时加固在建的工程。

施工现场贮备一定量的回填材料,及时安装及时回填。

1.3、做好建筑材料的防雨防潮工作。

1.4、雨季进行管沟开挖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放缓边坡或加设支撑,雨水影响较大时要及时休工。

1.5、雨季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面的分期完成,雨量大时,应停止大量的土方施工,被雨水浸泡后的基础,应进行必要的挖方或回填等恢复基础地耐力的工作。

1.6、现场的道路、设施必须做到排水畅通,尽量做到雨停水干

1.7、施工前做好现场房屋、设备的排水防雨措施。

备足排水需用的水泵及有关器材,准备适量的塑料布、油毡等防雨材料。

1.8、大量降雨应立即停止砼的浇筑,已浇筑的部分应采取覆盖;下雨时,禁止进行钢筋的焊接、对接等工作、急需时应做好防雨工作或移至室内进行,刚焊接好的钢筋接头部位应防止雨水浇淋而产生脆裂变化,影响施工质量。

1.9、用电设备的防护棚要牢固,并采取防雨、防淹措施,安装接地安全装置,电箱内的漏电保护装置必须灵敏可靠,并经常检查。

1.10、机械设备雨后使用应先要检查电路是否完好、干燥等。

2、土方开挖

2.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结构埋深、土质和有无地下水等因素选用不同的开槽断面、并确定各施工段的槽底宽度、边坡、上口宽度及堆土和外运土量。

多余工程量

堆土:

槽、沟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

沟槽边3米范围内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槽、坑、沟与建筑物、沟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2.2开挖过程中应对开槽断面的中线、横断面、高程进行校核。

当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不少于150mm厚的原状土,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不得超挖。

2.3土方开挖完成后,应对槽底高程、坡度进行测量检查。

沟槽中心线每侧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管道沟槽设计底部开挖宽度的一半;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为:

开挖土方应为±20mm。

坡度规定见下表:

2.4当槽底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制定处理方案,具体处理方案应由设计部

门结合地勘结果及现场实地情况确定。

2.5当土质处理厚度小于于或等于150mm时,宜采用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5%;当土质处理厚度大于150mm时,宜采用砂砾、石灰土等压实,压实度不应小于95%。

当槽底有地下水或含水量较大时,宜采用级配砂石或砂回填至设计标高。

级配砂石:

级配砂石是指砂子或石子的颗粒大小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

2.7、沟槽开挖与地基处理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沟槽开挖不应扰动原状地基;槽底不得受水侵泡或受冻;土方开挖应保证施

工范围内的排水畅通,应采取防止地面水、雨水流入沟槽的措施。

如地下水位较高,则应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

 

3土建结构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

即土木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总称。

是一门为人类生活、生产、防护等活动建造各类设施与场所的工程学科,涵盖了地上、地下、陆地、水上、水下等各范畴内的房屋、道路、铁路、机场、桥梁、水利、港口、隧道、给排水、防护等诸工程范围内的设施与场所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工程物的建设,其既包括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各项技术活动,又包括建造过程中所耗的材料、设备与物品。

4、回填

4.1、沟槽、检查室的主体结构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及测量后应及时进行回填.

4.2、回填前应先将槽底杂物、积水清除干净。

管道安装过程中,严禁用砖块或石块将管道垫起后进行回填,应在沟槽开挖结束后回填管下皮材料并进行夯实,再进行管道的安装

4.3、回填过程中不得影响构筑物的安全,并应检查墙体结构强度、盖板或其他构件安装强度,当能承受施工操作动荷载时,方可进行回填。

4.4、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大于100mm的冻土块及其他杂物。

4.5、当管道敷设在房渣土、杂填土等腐蚀性较强的土层内时,管周围500mm范围内应换以腐蚀性小的素土后填中砂夯实,再敷设管道。

4.6如在挖掘过程中遇特殊土质(淤泥、流砂)或含水量较大的土层,尤其在井室、折点、补偿器等重要的节点位置,应及时联系设计部门进行现场变更,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意见对施工方案作出相应调整。

4.7、直埋保温管道沟槽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4.5.1回填前,直埋管外护层及接头应验收合格,不得有破损。

4.5.2管道接头工作坑回填可采用水撼砂的方法分层撼实。

水撼砂:

设置回填砂层厚度标尺,砂层厚度控制在30cm之内。

选用级配合理、含泥量极小的中粗砂,回填好后,立即注入适量清洁水,水位控制略高于回填砂面层。

待水注好后,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按对角线不超过30cm的间距依次进行插入振捣,振捣时间不少于40s。

待回填砂全部水撼后,用排水泵排水,继续用振捣器纵横交错振捣密实,直到水干为止。

夯实是指对地基或填筑土石料进行夯击,以提高其密实度的施工作业。

回填时应分层铺摊回填层。

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一般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每层铺摊后,随之摊平。

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从横交叉。

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所谓“水夯”法。

4.5.3顶管应铺设警示带,警示带距离顶管不得小于300mm,且不得敷设在道路基础中。

4.5.4弯头、三通等管路附件处的回填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4.6、回填压实应不得影响管道和结构的安全。

管顶或结构顶以上500m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夯实,不得采用动力夯实机或压路机夯实。

4.7、沟槽回填土种类,密实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粗砂:

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细度模数在3.7-3.1为粗砂,在3.0-2.3为中砂,在2.2-1.6为细砂。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

中粗砂是指含土量及杂质量很少。

其粒度在2.8mm—3.2mm之间。

含泥量为1.34%以内,质地坚硬,色泽清亮。

4.7.1回填土种类、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7.2回填土的密实度应逐层进行测量。

当设计对回填土的密实度无规定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a.结构顶上500mm范围内II区不应小于87%。

b.III区不应小于87%,或符合道路、绿地等对回填的要求。

c、管道上部沿沟槽全部及构筑物上部500m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夯实,并保证夯实密度。

胸腔部位可采用动力夯实机械分层夯实。

夯实过程中特别注意管道、构筑物底部;管道保温接头作业坑;供回管道间的回填并保证密实度。

d、如果管道沟槽开挖达设计标高遇回填土、腐殖土,在沟槽槽底修整时必须采取换土措施,换土深度不小于500mm,并机械夯实。

如果回填土、腐殖土段超出10m,且深度较深,换土量大时,应由设计单位设计加强垫层并达设计地耐力后回填,以保证管道、管件的安全稳定。

5.8、检查室部位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5.8.1检查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能同时进行时应留回填台阶。

5.8.2检查室周围回填压实应沿检查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5.8.3密实度应按明挖沟槽回填要求执行。

6、管道安装

6.1一般规定

雨期施工应采取防止浮管或泥浆进入管道及管路附件的措施。

管道安装前应将内部清理干净,并二次检查保温管质量,坡口的角度是否合格,安装完成应及时封闭管口。

井室内的管道和附件应留有检修空间,检查室内的管道、阀门及除污短管均应保温。

当管道变向时,应采用弹性敷设的小角度转角,应将多根直管连接后利用管道弹性变形改变管道走向或坡度,每个焊口均应垂直于钢管轴线,不允许斜切端口。

6.2安装前准备

6.2.1管道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径、壁厚和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检验合格。

b、安装前应对钢管及管件进行除污,对有防腐要求的宜在安装前进行防腐处理。

6.2.2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道安装坡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b、安装前应清除封闭物及其他杂物。

c、管道在安装过程中不得碰撞沟壁、沟底、支架等。

d、管件上不得安装、焊接任何附件。

e、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内外防腐是否到位。

保温层应饱满,不应有空洞,保护壳应连续、完整和严密,保温结构应均匀分布在钢管周围并具有足够的强度与钢管粘接为一体。

保温管运输吊装时,宜采用宽度大于100mm的柔性带吊装,运输吊装应平稳,不得损坏管道、管件严禁用铁棍撬动外套管和用钢丝绳直接捆绑外壳。

6.2.3、管口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每个组管或每根钢管安装时应按管道的中心线和管道坡度对接管口。

(在管沟有坡度的地段,应在沟下对管)

b、对接管口应在距接口两端各20㎜处检查管道平直度,允许偏差应为0~1㎜,在所对接的管道的全长范围内,允许偏差应为0~10㎜。

c、管道对口处应垫置牢固,在焊接过程中不得产生错位和变形。

d、焊口及保温接口不得置于建(构)筑物等的墙壁中,且距墙壁的距离应满足施工的需要(焊缝距墙壁应大于300mm)

e、当管道开孔焊接分支管道时,管内不得有残留物,且分支管伸进主管内壁长度不得大于2㎜。

f、钢管、管件对口时,允许错边量:

DN1200时小于等于2mm;DN800时小于等于1.5mm。

钢管与管件、弯管对口时,管件、弯管内壁做15°倒角处理,使管件的对口壁厚与钢管同壁厚。

严禁采取强行机械措施满足钢管、管件对口偏差要求,严禁用金属填塞无调整对口间隙。

对口前应检查坡口的形状及质量,坡口表面应整齐、光洁,无裂纹、锈皮、熔渣及其它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

钢管、管件间对口其管口螺旋焊缝端点应错开量不小于200mm。

6.3预制直埋管道安装

6.3.1预制直埋管道及管件在运输、现场存放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不得直接拖拽,不得损坏外保护层、端口和端口的封闭端帽。

b、保温层不得进水,进水后的直埋管和管件应修复后方可使用。

c、当堆放时不得大于3层,且高度不得大于2m.

6.3.2预制直埋管道及管件外护管的划痕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合格应进行修补:

a、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划痕深度不应大于外护管壁厚的10%,且不应大于1㎜。

b、钢制外护管防腐层的划痕深度不应大于防腐层厚度的20%。

6.3.3预制直埋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火措施。

6.3.4、预制直埋管道安装坡度应与设计一致。

当管道安装过程中出现折角或管道折角大于设计值时,应由施工单位进行引沟的挖掘及曲率半径的测量后,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或施工图纸,再进行安装。

6.3.5、预制直埋管道现场切割后的焊接预留段长度(8-10cm)应与原成品管道一致,且应清除表面无污物。

6.3.6在现场进行保温修补前,应对与其相连管道的管端泡沫进行密封隔离处理

6.4、接头保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接头保温结构、保温材料的材质及厚度应与直埋管相同。

6.4.2接头保温施工应在工作管强度试验合格,且在沟内无积水、非雨天的条件下进行,当雨、雪天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6.4.3当管段被水浸泡时,应清除被浸湿的保温材料后方可进行接头保温。

6.4.4接头保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6.4.5接头保温的工艺应有合格的检验报告。

6.4.6接头处的钢管表面应干净、干燥。

6.4.8接头外观不应出现过烧、鼓包、翘边、褶皱或层间脱离等缺陷。

6.5补偿器

6.5.1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核对每个补偿器的型号和安装位置,并应对补偿器外观进行检查、核对产品合格证。

6.5.2补偿器应与管道保持同轴。

安装操作时不得损伤补偿器,不得采用使补偿器变形的方法来调整管道的安装偏差。

设计补偿距离内的管道折角应小于1度。

6.5.3补偿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变位,预变位完成后应对预变位量进行记录。

6.5.4补偿器应进行防腐和保温,采用的防腐和保温材料不得腐蚀补偿器。

6.5.5如果补偿器设计安装位置遇回填土或腐殖土,必须采取换土措施或由设计单位设计槽底底板加强措施,以保证补偿器及管道不会因沉降而发生变形。

保障补偿器充分发挥设计补偿作用。

6.6法兰和阀门

6.6.1法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两个法兰连接端面应保持平行,偏差不应大于法兰外径的1.5%,且不得大于2㎜。

不得采用加偏垫、多层垫或采用强力拧紧法兰一次螺栓的方法消除法兰接口端面的偏差。

⑵法兰与法兰、法兰与管道应保持同轴,螺栓孔中心偏差不得大于孔径的5%,垂直偏差应为0~2㎜。

⑶软垫片的周边应整齐,垫片尺寸应与法兰密封面相符,其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的相关规定。

⑸不得采用先加垫片并拧紧法兰螺栓,再焊接法兰焊口的方法进行法兰安装。

⑹法兰内侧应进行封底焊。

⑺法兰螺栓应涂二硫化钼油脂或石墨机油等防锈油脂进行保护。

⑻法兰连接应使用同一规格的螺栓,安装方向应一致。

紧固螺栓应对称、均匀地进行,松紧应适度。

紧固后丝扣外露长度应为2倍~3倍螺距,当需用垫圈调整时,每个螺栓应只是用一个垫圈。

⑼法兰距支架或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200㎜。

6.6.2泄水阀和排气阀与管道连接采用带台阶的插入式管座并采用厚壁管经机械加工制造,壁厚不小于母管壁厚的60%,本工程排气管座取壁厚10mm,泄水管座取壁厚12mm,供回水管座统一。

泄水阀和排气阀至泄水、排气引出点间的管道应与引出管座同壁厚,弯头加厚2mm。

6.6.3阀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阀门吊装应平稳,不得用阀门手轮作为吊装的承重点,不得损坏阀门,已安装就位的阀门应防止重物撞击。

⑵安装前应清除阀口的封闭物及其他杂物。

⑶阀门的开关手轮应安装便于操作的位置。

⑷阀门应按标注方向进行安装。

⑸当闸阀、截止阀水平安装时,阀杆应处于上半周范围内。

⑹当焊接安装时,焊机底线应搭在同侧焊口的钢管上,不得搭在阀体上。

⑺阀门焊接完成降至环境温度后方可操作。

⑻焊接蝶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阀板的轴应安装在水平方向上,轴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不应大于60°,不得垂直安装。

②安装焊接前应关闭阀板,并采取保护措施。

⑼当焊接球阀水平安装时应将阀门完全开启,当垂直管道安装,且焊接阀体下方焊接时应将阀门关闭。

焊接过程中应对阀体进行降温。

6.6.4阀门安装完毕后应正常开启2次~3次。

6.6.5阀门不得作为管道末端的堵板使用,应在阀门后加堵板,热水管道应在阀门和堵板之间充满水。

6.6.7主截断阀门操作顺序:

1、开启:

先缓慢开启旁通阀,压力平衡后开启主截断阀,然后关断旁通阀。

2、关闭:

先开启旁通阀,后关闭主截断阀,然后缓慢关断旁通阀。

6.6.8放水及放气阀门的操作要求:

1、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应缓慢进行

2、正常运行时,靠近主管道的第一道阀应保持常开状态,第二道阀用于操作。

第二道阀发生故障时,应先关闭第一道阀再进行处理。

7、管道焊接及检验

7.1焊接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钢管、容器上焊接的位置应合理选择,焊缝应处于便于焊接、检验、维修的位置,并应避开应力集中的区域。

7.1.2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

7.1.3管道在支架处不得有环形焊缝。

7.1.4管道两相邻环形焊缝中心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且不得小于150㎜。

7.1.5在有缝钢管上焊接分支时,分支管外壁与其他焊缝中心的距离应大于分支管外径,且不得小于70㎜。

7.2管口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7.2.1钢管切口端面应平整,不得有裂纹、重皮等缺陷,并应将毛刺、熔渣清理干净。

7.2.2管口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7.10规定。

7.3焊接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7.3.1不得采用在焊缝两侧加热延伸管道长度、螺栓强力拉紧、夹焊金属填充物和使补偿器变形等法强行对接焊口。

7.3.2对口前应检查坡口的外形尺寸和坡口质量。

坡口表面应整齐、光洁,不得有裂纹,锈皮、熔渣和其他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不合格的管口应进行修整。

7.3.3潮湿或粘有冰雪的焊接件应进行清理烘干后方可进行焊接。

7.3.4在焊缝附近明显处应有焊工代号标识。

7.3.5安装过程中,如需断管安装,管道两侧管口必须进行坡口处理。

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7.3.6焊条在焊接前要进行2小时200℃烘干处理.焊接时,管口两侧500mm处应用防火胶皮保护,以免飞溅的焊渣引燃保温管的保温层.

7.3.7管道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施工过程中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改变管道高程、坡度及折角;如现场管道安装遇见障碍或出现折角时,必须经设计确认后方可施工。

7.4焊件组对的定位焊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与根部焊道相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

⑵在螺旋管、直缝管焊接的纵向焊接处不得进行点焊。

⑶定位焊应均与分布,点焊长度为80——100mm,点焊间距为300mm.

7.5多层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7.5.1第一层焊缝根部应均匀焊透,且不得烧穿。

各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每层焊缝的厚度应为焊条直径的0.8倍~1.2倍。

不得在焊件的非焊接面引弧。

7.5.2每层焊接完成后应清除熔渣、飞溅物等杂物,并应进行外观检查。

发现缺陷时应铲除重焊。

7.5.3在焊缝未冷却至环境温度前,不得在焊缝部位进行敲打。

7.6在0℃以下环境中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现场应有防风,防雪措施。

⑵焊接前应清除管道上的冰、霜或雪。

⑶预热温度应根据焊接工艺确定,预热范围应在焊口两侧50㎜。

⑷焊接应使焊缝自由收缩,不得使焊口加速冷却。

7.7焊接质量检验应按下列次序进行:

⑴对口质量检验。

⑵外观质量检验。

⑶无损探伤检验。

⑷强度和密度性检验。

7.8焊缝应进行100%外观质量检验,并符合下列规定:

⑴焊缝表面应清理干净,焊缝应完整并圆滑过渡,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及溶合性飞溅物等缺陷。

⑵焊缝高度不应小于母材表面,并应与母材圆滑过渡。

⑶加强高度不得大于被焊件壁厚的30%,并且小于或等于5㎜。

焊缝宽度应焊出坡口边缘1.5㎜~2.0㎜。

⑷咬边深度应小于0.5㎜,且每道焊缝的咬边长度不得大于该焊缝总长的10%。

由于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方法不正确,沿焊接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电流太大、电弧过长、运条方式和角度不当、坡口两侧停留时间太长或太短均有产生咬边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