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管理规定说课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常规管理规定说课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常规管理规定说课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备课。
通过开展“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模式的集体备课,来抓好教师备课。
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利于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模式的统一和进度的一致,从而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具体做法:
1.学期初由组长牵头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根据学科特点,可以以一章、一节或一个单元为单位将本学期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明确每个部分需要的课时数,确定每个部分的备课教师(第一次由组长承担,再根据教龄长短安排先后);
明确备课时间(一、二年级每周周一的7、8节,三年级每周周三7、8节进行);
明确备课内容(
(1)、写出所主备部分每课时的简案(即共性教案),主要包括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手段,课型、过程框架,板书设计。
(2)、按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标准写出该部分的中心发言稿,每个环节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要写具体,讲清楚,即教材解读;
明确备课地点(小会议室、领导办公室、实验室、多功能等固定到各组)。
主备教师负责该部分的配题和课件,课件应是备课人或小组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不应该单纯的由网上下载过来。
2.教学设计是教学准备的核心,各类课程都必须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应当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状态和教学条件等具体教育教学实际。
教学目标应当具有全面性、阶段性和可操作性。
每学年、每学期、每个单元及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均应有明确、适切、清晰的教学目标。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全面理解和把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内在联系,从整体着眼,确定和处理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同时,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教师应当依据教学目标,从教学活动的需要出发,对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开发和整合,要合理设计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校设施、设备和实践基地的作用,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与课程内容的安排的逻辑顺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发展程度和个性特点,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3.按期初制定的计划由组长组织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上一次的主备课教师回顾前一周教学得失,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之后由本次主备课教师按着准备好的中心发言稿,介绍每课时的教学安排。
具体要求:
(1)、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节课。
(2)、集体备课时间内,不得以任何借口请假、缺席或迟到(上课3-5分钟内必须到齐、开始)。
遇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教导处和备课组长进行调整。
无故迟到、缺席的,以旷课论处。
(3)、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主持、如实记录活动情况,特别是过程应详细记录,分管领导到场听证。
(4)、各任课老师带课本、教辅用书、备课笔记。
由主备课人主讲,人人发言,逐一讨论,组员认真记录(即“个性教案”)。
未发言或发言质量不高的,视作缺席。
(5)、主备课人依据记录在两天之内整理好教案,统一印发给其他老师。
(6)、主备课人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最佳水平、最高能力),要提前准备,讲求准确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内容要具体,有实用价值,让人必用。
设计要合理,书写要工整,画线要用尺。
各个项目要填全,有些安排要主动征求组长的意见再往上写。
组长要把好关,特别是年轻教师的。
准备不足,延误集体备课的,视为旷职。
(7)、非主备教师要在集体备课前熟悉教材,要对共性教案仔细去推敲,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要提出来探讨。
每位教师通过对课标,教材的深入理解,结合本班实际对集体形成的“共性教案”对应教学过程的每一项进行进行增、删、改、补,特别是年轻教师更要详细去写,写在本子上,形成个性教案,一节一个,即与共性教案对应。
(8)、要在个性教案上认真写好教学反思,一节一个,不要应付。
反思可记叙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片段,可谈授课后的感受或建议。
(9)、每周的备课记录,教导处要随时抽查,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4.非主备教师要在上课前做充分准备,不能完全依赖集体备课。
要提前写好教案,没有教案或教案不完备,不得实施教学。
每课(专题)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步骤、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等项目。
要注重提高教案的实效性。
教案的详略可因教学需要而定。
教案的呈现应反映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劳动。
同年级同科教学进度一致,教学内容一致,不能搞单干。
5.主备课教师要在所承担的教学过程中上一节教学研讨课,体现中心发言时对该课时教学的认识。
讲课要及时,不要往后拖,更不能不讲。
讲完后上交一份教案和课后的总结,即自评组长要组织组内教师听课(全员参加),并作好详细记录,写出听后意见,为评课做准备,评课主要针对讲课教师是否落实了集体备课时的精神。
在下次集体备课时组长做中心发言,其他老师补充。
(二)上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成绩提高的主渠道,抓住了课堂才能有效率,有效果,有成绩。
常规教学管理要关注过程,更要注重细节落实。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随意停课、串课,要按时上、下课,不得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
要认真实施课堂教学,不得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2.教学活动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利用好每节课的每一分钟,提高时间利用率(休息周的周五7:
40上课连上4节11:
10—11:
30班任布置工作)。
3.加强教师自身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应当根据教案组织教学,并应当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案,把预设与生成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多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特别是小科,讲后先给点时间整理、背,再做题或提问。
(3)、要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向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4)、课堂教学环节要全,如师生问好(要全体)、小结(指出重点、明确要求)等。
(5)、提问面要广,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
(6)、加强板书设计,书写规范,布局合理(提纲挈领,便于学生记)。
(7)、教师对工作要有热情,上课要有激情。
(8)、教师教学须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教学语言应当简明、准确、规范。
仪表要大方,教态要自然、亲切。
(9)、杜绝一些不良现象。
4.严格要求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秩序。
要提高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羞辱学生。
实验课、室外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
关注要到位,不能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在干什么,叫不齐,效果就差,趴桌子、睡觉、东张西望、搞小动作,都要管。
。
5.加强学生学习的规范化管理,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看书,自觉学习的习惯。
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1)从听课、自习的坐姿看表现散、状态差,不能跟着老师走。
(2)课前准备不好,秩序乱,影响老师上课。
(3)不会学习,有时不知道干什么或不知道怎么干,效率低,效果差,有时还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抄题签、看课外书等。
(4)、
6.上课时,教师给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
必须要了解学生实际,研究(琢磨)学生。
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尤其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7.组织学生开展“打基础、提素质、大练学习基本功”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做好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和提高。
并注意过程材料的积累,搞好定期的检查和验收。
8.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运用的灵活性;
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9.注意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质量和多媒体使用的实效性。
注意课件的内容和使用时的速度。
组内的教师使用的课件应该一致。
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10.要按照课程要求上好实验课。
课前充分做好实验准备,课上要熟练实施演示实验,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要重视探究性实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11.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精心设计和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做到轻负高效。
(三)辅导。
教师对学习有困难和缺课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
应当增强辅导的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的课后辅导工作要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
1.对学习后进生要给予鼓励,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使其学会学习。
2.要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成绩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注意学法指导,通过辅导,使其成绩向优等靠近,教师对这部分学生不能不闻不问,防止学习成绩滑坡。
3.要及时发现尖子生和差生,尖子生可采取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形式,开展一些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
对于差生,抓基础,个别辅导形式来提高成绩。
4.要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
5.开展中考学科竞赛活动,以竞赛促教学,作为落实培优计划的重要措施。
(四)作业、习题。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既要关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发挥其巩固和检查,深化和提高,体验和发展功能。
保证数量,提高质量,追求效果。
注重指导、批改和讲评。
三布置:
巩固基础的、发现规律和方法的、提高能力的。
四不布置:
重复的、超负荷的、惩罚的、有争议的。
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坚决杜绝机械、重复性和大量抄写的作业。
改变对交本作业的认识,追求实效性,让它起到作用。
1.作业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应当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反馈教与学的效果等目标出发,对每次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形式、数量和预定效果进行论证。
2.作业设计和布置应当重视实效性,内容上在注重学习效果的同时要关注学习态度和学习体验;
形式上要做到灵活多样,除书面作业外,应当适当安排口头性、活动性、实践性及探究性作业;
难易程度上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应当对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
3.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对作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作业、习题书写要工整,规范,布局要合理、美观。
各年级各科作业本簿齐全、统一,保管整洁,作业封皮应有年班、姓名。
4.同年级同科作业要统一题目、统一要求,统一格式。
5.同一学科批改作业使用的符号要规范、统一,量化形式一致。
6.作业一次批改、二次订正、批改都要及时,不要漏批、错批。
认真填写作业批改记录,记载作业,题签中出现的典型错例,记载要详细,分析原因,及时讲评。
批改记录本上的各项要填全,并标上次数。
7.教师应当通过作业批改,总结教学得失,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讲评。
对于成绩较差学生,提倡面批、面改作业。
8.学生书面作业由任课教师本人及时、认真地逐一批改。
作业批改应当符合学校统一的规范要求,评语应恰当,具有激励性。
要求学生重做的作业,教师要复批。
每次批改有两个成绩:
质量分、书写分。
适当时候,可加上教师个性化评价语,注意评价语的语气、要充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活动类作业,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检查和点评。
9.要按规定的数量及时完成,不能搞突击。
10.习题不搞一刀切,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要做到精心设计,使尖子生在完成习题以后有余力去实践、去创新、去发展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使中等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后,还要做一些加强题,学差生的习题要以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为重点。
11.教师、学生都应有错题本。
(教师错题本就用作业批改记录)
12.要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
各年级当天没有教学任务的学科不得留置书面课外作业;
根据教学需要留置的课外作业,每天的单科书面课外作业时间,各年级不超过20分钟。
各科作业、习题数量、要求见附表。
题签要有计划性。
(语文大作文一学期6次,小作文一学期8次,日记一周2-3次,摘抄一周2-3篇。
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一学期10次。
美术一学期6次。
政史地生检查练习册一学期2次)。
(五)、质量检测。
教学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学目的的达成度和教学效率为基本指标,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1.教学评价手段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课后访谈、考试、作品或成果检查等。
2.课堂提问、课堂观察、作业、作品或成果检查等属于平时考查,由任课教师组织。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须由学校统一组织。
3.考试命题应当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要求进行。
应当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科学把握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考试的信度,试题的编制要体现开放性与探究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不出偏题、怪题。
考试命题要进行论证,未经论证的命题不得用去考试。
加强测试命题的管理,提高命题质量。
试题侧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出怪题和偏题,难易适度,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和动手操作的考核。
试题内容与考试时间相当,逐步建立起学校的试题库。
4.要加强对考试方式的研究。
根据需要要采用口试、开(闭)卷考试、实验(实践)操作评价、综合性学习考查等多种考评方式,了解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发展状况。
5.对学生学业的评价结果应以等第形式呈现为主,评价结果应反馈给学生个人。
学校和教师不得按考试分数的高低给学生排序,不得公布学生的评价名次。
6.发挥测试的作用。
实事求是地作好学生试卷分析,填好质量分析表。
每次测试后,任课教师要算出所教班级及格率和优秀率,对试卷逐个同学、逐个试题加以分析,作出对试题的评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作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到以后的教学中。
应当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时提出补救对策,上好讲评课,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7.开好质量分析会,班科任联谊会和主题班会,做到逐科逐班逐学生分析,并把措施方法落到工作实处。
应当重视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正确评价自己,主动调整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8.教师应当根据学校要求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工作。
教师应当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态度、课堂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能力提高情况、考试成绩等学习基本信息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通报。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家长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
9.实行定期考试和随堂抽测结合的办法。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三年级政治、历史,每学期4次阶段测试和结合学科实际的单元测试或基础测试(每科统一时间);
地理、生物每学期2次阶段测试和每章(单元)的课堂小考;
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每学期末1次测试。
10.认真作好测试前的复习。
每次测试前要安排一定的课时组织学生系统复习。
11.加强命题、印刷、监考、评卷(尽量交叉)、成绩统计等测试过程的管理,改动成绩要有原始依据,并经主任同意,确保测试成绩的真实。
作好试题的保密,印刷的质量,监考的认真,成绩统计的准确。
12.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其个性发展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校要加大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管理力度,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通过反思,客观评估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与手段。
(六)教研、科研、校本培训。
教研、科研、校本培训三者结合,围绕统一主题,开展活动。
科研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把教学过程与教育科研过程统一起来,使教师克服高、深的畏难情绪和认为是增加负担的“负担论”。
目前,我校有市级以上课题5个,这些课题都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制定的,都已立项。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及课题的研究要求,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作好研究工作。
2.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
为此,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好“学习笔记”,要求教师每天反思,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
资料的积累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丰富的素材,也能促进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3.实行课题的期中汇报制度和期末检查总结制度,期中进行一次阶段检查,期末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每位教师上交一篇围绕所确定课题的教育教学论文,并推荐优秀研究成果发表或参加上级组织的评奖。
通过不断的反思来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4.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参加一次围绕所确定课题的研讨课或论坛活动,让教师的智慧在碰撞中迸发火花。
5.要及时做好活动的记录工作和资料的整理工作,把研究过程中的计划、实施情况、研究感悟、学生个案记录、阶段总结、论文、研究成果等积累并上交课题组。
学期结束,课题组将从研究过程、研究成效、取得成绩等方面考核、量化,纳入教师考评,进行总结表彰和奖励,促进课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教研教研活动要与科研整合,带着课题走进课堂,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以追求科研教研的互相促进、提高。
开展“研究一体化”,结合实际,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形成“发现问题—集体研讨—解决问题—回归课堂—再次研讨—生成新问题”的模式。
1.将每位教师所确定的科研课题作为本年级、本学科的校本教研主题。
2.带着课题上研讨课(与集体备课中的要求一致)。
教研课,必须强调结合课题,体现研究的成果,评议时也要围绕课题进行,课后鼓励写案例分析,提倡一课一得。
对于热点问题,组织研讨,各抒己见,形成共识。
对于教学方法改革,要突出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策略,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前两周进行年轻教师的汇报课;
语、数、外、物以外的其他各科老师每学年讲一节公开课。
4.制定教研组学科特色建设方案,提高教研组学科特色建设水平。
继续除深化原有的语文作文、阅读,英语生活化,体育的分项教学,美术课的书写训练。
非中考科目不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兴趣培养,还要加强课外兴趣的培养。
从而使其在完成自己的课程目标的同时,也起到对其他学科的调节作用。
5.在市级骨干教师中开展教学示范或论坛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研讨、解决制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
6.加强教师的听课和评课管理。
教师应当参加校内外的听评课活动,加强相互交流。
教师一学期听课应在20节以上(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教师听课10节以上),其中去外校听课(包括本市的兄弟学校)2节以上,一周至少一节,不能在检查前搞突击。
听课记录的项目要填全,书写要认真,不能乱勾、乱画,记录要详细,不能过与简单,要有听后意见,特别是听同学科教师的课应占一半以上,必须有听后意见,听后意见要有点针对性,不能都是套话,要标清总节数。
7.严格外出学习汇报制度。
外出教师学习完后要及时向负责领导做好外出学习汇报,交学习心得或书面课堂评价,以及学习材料,有必要将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汇报或讲课。
8.各类公开课,主讲教师要上交“教学设计”。
总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应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②实施“七个一”工程:
A、学—每周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
B、记—写好每堂课教学札记;
C、听—每周至少听课一节;
D、思—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
E、讲—每学期主讲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F、读—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
G、研—每学期写一篇研讨论文。
校本培训从学校教师实际情况出发,以实际需要为目的,结合教研、科研活动,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将114位专任教师分为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三类,并分别对他们制订不同的发展要求。
一是对新教师的主要要求是锤炼基本功,过“三关”即作题关、课程关、教学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是对合格教师的要求是全面进行专业素质的综合训练,使其成为一名骨干教师。
三是对骨干教师则要求他们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成为科研型教师和教育教学专家。
此外,对一些有特长的教师,则要求他们发挥特长和优势,掌握一技之长。
1、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
以理念与通识学习为主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或购买专家讲座光盘,通过观看专家讲座进行培训,重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讲座。
理论如何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以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的、共同性的问题,以骨干教师讲座的方式集中授课或开展论坛,将自己参加培训获得的理论与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重在指导实践。
(3)案例分析。
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教师研究、交流。
案例分析与观摩(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有利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