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7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中蓝队教练准备换人的情境。

用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解答“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

通过对两个小队立定跳远成绩的整理,认识和学习复式分段统计表。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

准备

课件、导学案、

课时

划分

求平均数的方法(信息窗1)2课时

复式分段统计表(信息窗2)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消费知多少?

1课时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使用人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名称

信息窗1平均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出示情境图],瞧,这是在红队和蓝队之间进行的一场冠军争夺赛,当时蓝队稍稍落后。

仔细观察,比赛正激烈时,发生了什么?

蓝队教练在想什么?

要做什么?

2、师:

如果你是教练,你会选派什么样的队员上场?

3、师:

教练正是这样想的,为了在关键时刻选准队员,他拿出了两位队员在小组预赛中的成绩记录单,进行分析,请看(出示表格)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探索新知。

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

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

篮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

根据什么?

谁的投篮水平高呢?

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

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

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

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

2.谈话:

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1)换8号队员上场,因为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40分,7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33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8号队员上场。

(2)因为两名队员上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

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

3.谈话:

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

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

引导学生借助条形统计图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分。

4.讨论:

10分是8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11分是7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

使学生明白10分和11分不是8号队员和7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体得分情况。

谈话:

现在你们认为应该换谁上场?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探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师提示:

平均分与什么有关?

我们应先算出什么?

然后再求什么?

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7号:

(9+11+13)÷3

8号:

(7+13+12+8)÷4

小结得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总分÷出场数=平均分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谈话:

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2.小明身高125厘米,如果他跌进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塘里会有危险吗?

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分析一下。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教练——统计

7号:

(9+11+13)÷3

8号:

(7+13+12+8)÷4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使用人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名称

信息窗1平均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较复杂的平均数。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统计观。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复式统计表。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一、理解意义

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掌握方法

1.创设情境,探讨策略。

(1)准备盛着水的4个同样带有刻度的杯子,每个杯子里分别装有6厘米、2厘米、5厘米、3厘米刻度的水,还有一个大杯子。

(2)如果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方法?

2.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尝试解决。

(1)移多补少。

从6厘米高的水杯中倒2厘米到2厘米高的水杯中,从5厘米高的水杯中倒1厘米到3厘米高的水杯中,这样每个杯子就有4厘米高的水了。

(2)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在大杯子中,再平均倒在四个杯子里。

(3)列算式解答:

(6+3+2+5)÷4

4.归纳小结,优化方法。

师: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问:

根据这个公式,你还能知道什么?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下面是四年级一组同学的仰卧起坐的成绩,你能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吗:

姓名

张平

李东

王强

刘明

林海

黄玉

个数

20

35

35

24

35

31

你计划怎样来计算:

师提示: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生一:

20+35+35+24+35+31=180(次)

180÷6=30(次)

生二:

35×3+20+24+31=180(次)

180÷6=30(次)

小组讨论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先算出全队的总成绩再除以全队的人数即: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不同点:

第一种算法是将每一项累加,再除以人数;而第二种算法是用乘法计算出相同的身高数并相加,再除以总人数。

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呢?

能谈一谈吗?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1.合情推测

(2)班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学号

1

2

3

4

5

6

身高(厘米)

131

136

138

140

141

142

师问:

A、明明算了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不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

(让学生明白:

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这里最大的数就是142,平均数不可能超过142,所以平均身高143厘米是错误的。

B、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求他们的平均数呢?

C、指名列式,老师告诉答案为138厘米。

由此,你能不能猜测一下,四

(2)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D、你想了解我国四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吗?

出示:

根据健康网的报道,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约是139厘米。

看到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结合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6、7题。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中心小学

年级

主备人

使用人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三课时

课题名称

信息窗2统计-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学会复式分段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2.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3.结合现实统计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学会复式分段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教学难点

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

为了达到我锻炼,我健康的目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活动。

现搜集到了两队队员立定跳远的成绩(出示两队的成绩单)

教师:

说说你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

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呢?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

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想法?

(小组汇报)

教师:

为了清楚地看出各队队员立定跳远成绩的分布情况,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学生大多会联系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应及时让学生讨论除了求平均数方法之外的解决方法,从而突出本课的主题。

(学生讨论,知道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数据更科学)

教师:

为了便于大家整理,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表格(单式,复式、复式分段),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种统计表将各队的成绩整理一下。

(小组讨论整理)

教师:

请同学们把你们整理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可有目的地让不同的小组进行交流)(学生交流)

教师:

对各组的整理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小组交流的意见,逐步统一到复式分段统计表上来。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教师:

刚才同学们发现,从这个统计表中能比较容易的看出两个队的立定跳远水平。

那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表是怎样进行统计的?

与以往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能体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统计表为复式统计表。

教师:

从复式分段统计表中,你认为哪队立定跳远力好?

(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说出得出结论的理由和这种统计方法的优点。

教师:

我们通常把这种统计的方法称为复式分段统计,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

1.课本98页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小组之间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课本98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分析、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课本第99页第3题。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该年龄段儿童在独立性发展方面的差异。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这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