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69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力

设计思想和实施本节课教学的理念:

1.力是一个重要概念,它贯穿整个力学的始终,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会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要求。

从本节开始就要引导学生逐步熟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力的名称很多。

清楚力的分类,领会并分清性质力和效果力,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根据性质力进行的,要求学生记住哪几个性质力,不要和效果力混淆,但不要展开。

3.力的图示作图法是一个教学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设计制作了《力的图示作图法》教学课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4.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初中就学了不少,弄清他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缺陷,对确立教学难点并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很有好处。

所以这节课要多提问、多讨论、多做实验,用形象生动的实验唤起学生的记忆,用恰到好处的问题去纠正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同时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弄清力的作用效果。

4.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运用几何图形表达物理概念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应着重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和方向性。

2.在弄清力的作用效果的同时,明确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3.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教材,以培养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练习、归纳

四、教具

弹簧秤2个,气球2个,米尺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

实验1:

将两根弹簧秤钩在一起水平拉开,观察现象。

两弹簧秤均被拉开,并显示相等的示数。

实验2:

两手各拿一个气球,让它们水平接触,然后用手挤压其中的一个,最后停止挤压,观察现象。

两气球均发生压缩形变,停止挤压时两气球的形变同时消失。

(二)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

(1)“作用”指的是什么意思?

物体之间相互拉、压、挤、推、吸、……等过程的统称,可见“作用”的意思是实际问题的抽象。

(2)以两个演示实验为例,分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句话的含义。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可能有脱离两个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而找不到施力物体,这样的力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既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样也是受力物体,因此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的.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只分析物体的受力。

(3)施力和受力过程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2.力的三要素(学生自学、归纳)

(1)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方向

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不同方向的力对物体作用效果不同,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点

(三)怎样形象而完整地表示一个力呢?

这就需要力的图示

1.什么是力的图示?

(学生看书)

2.力的图示作图法(课件演示)

小结步骤(师生共同小结)

(1)选定研究对象,标出作用点;

(2)沿着力的方向,画出作用线;

(3)选取适当长度,作力的标度;

(4)依据力的大小,画有向线段;

(5)标明箭头指向,写力的符号。

3.示例:

作用在小车上并且方向向左的100N的力。

4.什么是力的示意图?

(看书)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有什么区别?

示意图只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并不要求按比例画长度,因而也不需要建立标度,表示物体在该方向受到了一个力。

(四)力的种类(学生看书,归纳总结)

按性质分类: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按效果分类:

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五)课堂练习

教材练习一:

(2),三人上台演板

评讲:

(1)强调箭头画法

(2)指明力的作用点一般标在箭尾,而不要与箭头重合,例如标推力.

(六)课堂小结

(七)课外作业

①教材P5(3)

②结合生活实际,以你身边的物体为例,指出这些物体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力是相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