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6724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过热器损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另一种则和给水管道的水击相同,是由阀门的突然启闭所造成的。

过热器管道的水击常发生在满水或汽水共腾事故中,在暖管时也可能出现。

造成水击的原因是蒸汽管道中出现了水,水使部分蒸汽降温甚至冷凝,形成压力降低区,蒸汽携水向压力降低区流动,使水速突然变化而产生水击。

锅筒的水击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上锅筒内水位低于给水管出口而给水温度又较低时,大量低温进水造成蒸汽凝结,使压力降低而导致水击;

二是下锅筒内采用蒸汽加热时,进汽速度太快,蒸汽迅速冷凝形成低压区,造成水击。

为了预防水击事故,给水管道和省煤器管道的阀门启闭不应过于频繁,启闭速度要缓慢;

对可分式省煤器的出口水温要严格控制,使之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40℃;

防止满水和汽水共腾事故,暖管之前应彻底疏水;

上锅筒进水速度应缓慢,下锅筒进汽速度也应缓慢。

发生水击时,除立即采取措施使之消除外,还应认真检查管道、阀门、法兰、支撑等,如无异常情况,才能使锅炉继续运行。

(1)炉膛爆炸事故

1)炉膛爆炸事故。

炉膛爆炸是指炉膛内积存的可燃性混合物瞬间同时爆燃,从而使炉膛烟气侧压力突然升高,超过了设计结构的允许值而造成水冷壁、刚性梁及炉顶、炉墙破坏的现象,即正压爆炸。

此外还有负压爆炸,即在送风机突然停转时,引风机继续运转,烟气侧压力急降,造成炉膛、刚性梁及炉墙破坏的现象。

本节中着重讨论正压爆炸。

炉膛爆炸(外爆)要有3个条件:

一是燃料必须是以气态积存在炉膛中,二是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燃的浓度,三是有足够的点火能源,三者缺一不可。

炉膛爆炸常发生在燃油、燃气、燃煤粉的锅炉上。

不同的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和爆炸范围各不相同。

由于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达数百米甚至数千米,火焰激波以球面向各方传播,近于燃料,同时被点燃,烟气容积突然增大,因来不及泄压而使炉膛内压力陡增而发生爆炸。

2)引起炉膛爆炸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在设计上缺乏可靠的点火装置及可靠的熄火保护装置及联锁、报警和跳闸系统,炉膛及刚性梁结构抗爆能力差,制粉系统及燃油雾化系统有缺陷;

二是在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误判断、误操作,此类事故占炉膛爆炸事故总数的90%以上。

有时因采用“爆燃法”点火而发生爆炸。

此外还有因烟道闸板关闭而发生炉膛爆炸事故。

3)炉膛爆炸事故的预防。

为防止炉膛爆炸事故的发生,应根据锅炉的容量和大小,装设可靠的炉膛安全保护装置,如:

防爆门、炉膛火焰和压力检测装置,连锁、报警、跳闸系统及点火程序、熄火程序控制系统。

同时,尽量提高炉膛及刚性梁的抗爆能力。

此外,应加强使用管理,提高司炉工人技术水平。

在启动锅炉点火时要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点火,严禁采用“爆燃法”,点火失败后先通风吹扫5~10min后才能重新点火;

在燃烧不稳,炉膛负压波动较大时,如除大灰、燃料变更、制粉系统及雾化系统发生故障、低负荷运行时,应精心控制燃烧,严格控制负压。

9)尾部烟道二次燃烧

1)尾部烟道二次燃烧事故结果。

尾部烟道二次燃烧主要发生在燃油锅炉上。

当锅炉运行中燃烧不完全时,部分可燃物随着烟气进入尾部烟道,积存于烟道内或粘附在尾部受热面上,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可燃物自行着火燃烧,尾部烟道二次燃烧常将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破坏。

引起尾部烟道二次燃烧的条件是,在锅炉尾部烟道上有可燃物堆积下来,并达到一定的温度及有一定量的空气可供燃烧。

这3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燃物就有可能自燃或被引燃着火。

2)尾部烟道二次燃烧事故原因。

尾部烟道二次燃烧易在停炉之后不久发生。

①可燃物在尾部烟道积存。

锅炉启动或停炉时燃烧不稳定,不完全,可燃物随烟气进入尾部烟道,积存在尾部烟道;

燃油雾化不良,来不及在炉膛完全燃烧而随烟气进入尾部烟道;

鼓风机停转后炉膛内负压过大,引风机有可能将尚未燃烧的可燃物吸引到尾部烟道上。

②可燃物着火的温度条件:

刚停炉时尾部烟道上尚有烟气存在,烟气流速很低甚至不流动,受热面上积有可燃物,传热系数差难以向周围散热;

在较高温度下,可燃物自氧化加剧放出一定能量,从而使温度更进一步上升。

③保持一定空气量。

尾部烟道门孔和挡板关闭不严密;

空气预热器密封不严,空气泄漏。

(3)尾部烟道二次燃烧的预防。

为防止产生尾部二次燃烧,要提高燃烧效率,尽可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减少锅炉的启停次数;

加强尾部受热面的吹灰:

保证烟道各种门孔及烟风挡板的密封良好;

在燃油锅炉的尾部烟道上应装设灭火装置。

10)锅炉结渣

1)锅炉结渣结果。

锅炉结渣,指灰渣在高温下粘结于受热面、炉墙、炉排之上,并越积越多的现象。

燃煤锅炉结渣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层燃炉、沸腾炉、煤粉炉都有可能结渣。

由于煤粉炉炉膛温度较高,煤粉燃烧后的细灰呈飞腾状态,因而更易在受热面上结渣。

结渣使受热面吸热能力减弱,降低锅炉的出力和效率;

局部水冷壁管结渣会影响和破坏水循环,甚至造成水循环故障;

结渣会造成过热蒸汽温度的变化,使过热器金属超温;

严重的结渣会妨碍燃烧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被迫停炉。

结渣对锅炉的经济性、安全性都有不利影响。

2)锅炉结渣的原因。

产生结渣的原因主要是:

煤的灰渣熔点低,燃烧设备设计不合理,运行操作不当等。

3)锅炉结渣预防。

预防结渣的主要措施有:

①在设计上要控制炉膛燃烧热负荷,在炉膛中布置足够的受热面,控制炉膛出口温度,使之不超过灰渣变形温度;

合理设计炉膛形状,正确设置燃烧器,在燃烧器结构性能设计中充分考虑结渣问题;

控制水冷壁间距不要太大。

要把炉膛出口处受热面管间距拉开;

炉排两侧装设防焦集箱等。

②在运行上要避免超负荷运行;

控制火焰中心位置,避免火焰偏斜和火焰冲墙;

合理控制过量空气系数和减少漏风。

③对沸腾炉和层燃炉,要控制送煤量,均匀送煤,及时调整燃料层和煤层厚度。

④发现锅炉结渣要及时清除。

清渣应在负荷较低、燃烧稳定时进行,操作人员应注意防护和安全。

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

(二)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及预防

1.冲击波及其破坏作用

冲击波超压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破坏。

冲击波超压大于0.10MPa时,在其直接冲击下大部分人员会死亡:

0.05~0.10MPa的超压可严重损伤人的内脏或引起死亡;

0.03—0.05MPa的超压会损伤人的听觉器官或产生骨折;

超压0.02~0.03MPa也可使人体受到轻微伤害。

锅炉压力容器因严重超压而爆炸时,其爆炸能量远大于按工作压力估算的爆炸能量,破坏和伤害情况也严重得多。

2.爆破碎片的破坏作用

锅炉压力容器破裂爆炸时,高速喷出的气流可将壳体反向推出,有些壳体破裂成块或片向四周飞散。

这些具有较高速度或较大质量的碎片,在飞出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动能,也可以造成较大的危害。

碎片对人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其动能,碎片的动能正比于其质量及速度的平方。

碎片在脱离壳体时常具有80—120m/s的初速度,即使飞离爆炸中心较远时也常有20~30m/s的速度。

在此速度下,质量为1kg的碎片动能即可达200~450J,足可致人重伤或死亡。

碎片还可能损坏附近的设备和管道,引起连续爆炸或火灾,造成更大的危害。

3.介质伤害

介质伤害主要是有毒介质的毒害和高温水汽的烫伤。

在压力容器所盛装的液化气体中有很多是毒性介质,如液氨、液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氢氰酸等。

盛装这些介质的容器破裂时,大量液体瞬间气化并向周围大气中扩散,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不但造成人员中毒,致死致病,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中毒区的动植物。

有毒介质由容器泄放气化后,体积约增大100~250倍。

所形成毒害区的大小及毒害程度,取决于容器内有毒介质的质量,容器破裂前的介质温度、压力及介质毒性。

锅炉爆炸释放的高温汽水混合物,会使爆炸中心附近的人员烫伤。

其他高温介质泄放气化也会灼烫伤害现场人员。

4.二次爆炸及燃烧

当容器所盛装的介质为可燃液化气体时,容器破裂爆炸在现场形成大量可燃蒸气,并迅即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混合气,在扩散中遇明火即形成二次爆炸。

可燃液化气体容器的这种燃烧爆炸常使现场附近变成一片火海,造成重大危害。

5.压力容器事故的预防

为防止压力容器发生爆炸,应采取下列措施。

(1)在设计上,应采用合理的结构,如采用全焊透结构,能自由膨胀等,避免应力集中、几何突变;

针对设备使用工况,选用塑性、韧性较好的材料;

强度计算及安全阀排量计算符合标准。

(2)制造,修理、安装、改造时,加强焊接管理,提高焊接质量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热处理和探伤;

加强材料管理,避免采用有缺陷的材料或用错钢材、焊接材料。

(3)在锅炉使用过程中,加强锅炉运行管理,保证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灵活,齐全:

加强水质管理,防止产生腐蚀,结垢,相对碱度过高;

提高司炉工人素质,防止产生缺水,误判、误操作等现象。

(4)在压力容器使用中,加强使用管理,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

(5)加强检验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

1.重物失落事故

起重机械重物失落事故是指起重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毁坏的事故,简称失落事故。

常见的失落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

(1)脱绳事故。

脱绳事故是指重物从捆绑的吊装绳索中脱落溃散发生的伤亡毁坏事故。

造成脱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重物的捆绑方法与要领不当,造成重物滑脱;

吊装重心选择不当,造成偏载起吊或吊装中心不稳,使重物脱落;

吊载遭到碰撞、冲击而摇摆不定,造成重物失落等。

(2)脱钩事故。

脱钩事故是指重物、吊装绳或专用吊具从吊钩口脱出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脱钩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吊钩缺少护钩装置;

护钩保护装置机能失效;

吊装方法不当,吊钩钩口变形引起开口过大等。

(3)断绳事故。

断绳事故是指起升绳和吊装绳因破断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起升绳破断的主要原因有:

超载起吊拉断钢丝绳;

起升限位开关失灵造成过卷拉断钢丝绳;

斜吊、斜拉造成乱绳挤伤切断钢丝绳;

钢丝绳因长期使用又缺乏维护保养,造成疲劳变形、磨损损伤;

达到或超过报废标准仍然使用等。

造成吊装绳破断的主要原因有:

吊钩上吊装绳夹角太大(>

120·

),使吊装绳上的拉力超过极限值而拉断;

吊装钢丝绳品种规格选择不当,或仍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捆绑吊装重物.造成吊装绳破断;

吊装绳与重物之间接触处无垫片等保护措施,造成棱角割断钢丝绳。

(4)吊钩断裂事故。

吊钩断裂事故是指吊钩断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吊钩断裂事故的原因有吊钩材质有缺陷;

吊钩因长期磨损,使断面减小;

已达到报废极限标准却仍然使用或经常超载使用,造成疲劳断裂。

起重机械失落事故主要是发生在起升机构取物缠绕系统中,如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

每根起升钢丝绳两端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如钢丝绳在卷筒上的极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证在2圈以上,是香有下降限位保护,钢丝绳在卷筒装置上的压板周定及楔块固定是否安全可靠。

另外钢丝绳脱槽(脱离卷筒绳槽)或脱轮(脱离滑轮),也会造成失落事故。

失落事故是起重机械事故中最常见的,也是较为严重的。

如某机加工车间3名工人在吊装加工完的重l.7t的法兰盘时,边吊边推拉重物,造成重物脱钩失落(吊钩无护钩安全装置)出现砸死2人、砸伤1人的严重事故。

2.挤伤事故

挤伤事故是指在起重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两个物体之间,造成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造成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作业现场缺步安全监督指挥管理人员,现场从事吊装作业和其他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措施,野蛮操作等。

挤伤事故多发生在吊装作业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上。

挤伤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吊具或吊载与地面物体间的挤伤事故。

在车间、仓库等室内场所,地面作业人员处于大型吊具或吊载与机器设备、土建墙壁、牛腿立柱等障碍物之间的狭窄地带,在进行吊装、指挥、操作或从事其他作业时,由于指挥失误或误操作,作业人员躲闪不及被挤压在大型吊具(吊载)与各种障碍物之间,造成挤伤事故。

或者由于吊装不合理,造成吊载剧烈摆动,冲撞作业人员致伤。

(2)升降设备的挤伤事故。

电梯、升降货梯、建筑升降机的维修人员或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生被挤压在轿箱、吊笼与井壁、井架之间而造成挤伤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3)机体与建筑物间的挤伤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高空从事桥式起重机维护检修人员中,被挤在起重机端梁与支承、承轨梁的立柱或墙壁之间,或在高空承轨梁侧通道通过时被运行的起重机击伤。

(4)机体回转挤伤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野外作业的汽车、轮胎和履带起重机作业中,往往由于此类作业的起重机回转时配重部分将吊装、指挥和其他作业人员撞伤,或把上述人员挤压在起重机配重与建筑物之问致伤。

(5)翻转作业中的挤伤事故。

从事吊装、翻转、倒个作业时,由于吊装方法不合理,装卡不牢,吊具选择不当,重物倾斜下坠,吊装选位不佳,指挥及操作人员站位不好,造成吊载失稳、吊载摆动冲击,造成翻转作业中的砸、撞、碰、挤、压等各种伤亡事故。

这种类型事故在挤压事故中尤为突出。

如某造船厂利用一台龙门起重机进行船用支撑构架翻转倒个的焊接作业中,由于操作指挥不当,在构件翻转中将一电焊工砸伤致死。

指挥人员受重伤。

3.坠落事故

坠落事故主要是指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

从起重机机体等高空处坠落至地面的摔伤事故。

也包括工具、零部件等从高空坠落,使地面作业人员受伤的事故。

(1)从机体上滑落摔伤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于在高空起重机上进行维护、检修作业中。

—些检修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作业时不戴安全带,由于脚下滑动、障碍物绊倒或起重机突然启动造成晃动,使作业人员失稳从高空坠落于地面而受伤。

(2)机体撞击坠落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检修作业中,因缺乏严格的现场安全监督制度,检修人员遭到其他作业的起重机端梁或悬臂擅击,从高空坠落受伤。

(3)轿箱坠落捧伤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载客电梯、货梯或建筑升降机升降运转中,由于起升钢丝绳破断、钢丝绳固定端脱落,使乘客及操作者随轿箱、货箱一起坠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维修工具零部件坠落砸伤事故。

在高空起重机上从事检修作业时,常常因不小心,使维修更换的零部件或维护检修工具从起重机机体上滑落,造成砸伤地面作业人员和机器设备等事故。

(5)振动坠落事故。

这类事故不经常发生。

起重机个别零部件因安装连接不牢,如螺栓未能按要求拧入一定的深度,螺母锁紧装置失效,或因年久失修个别连接环节松动,当起重机遇到冲击或振动时,就会出现因连接松动造成某一零部件从机体脱落,造成砸伤地面作业人员或砸伤机器设备的事故。

(6)制动下滑坠落事故。

这类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起升机构的制动器性能失效,多为制动器制动环或制动衬料磨损严重而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换,导致刹车失灵,或制动轴断裂,造成重物急速下滑坠落于地面,砸伤地面作业人员或机器设备。

坠落事故形式较多,近些年发生的严重事故大多是吊笼、简易客货梯的坠落事故。

如某一楼房排水维修作业用的一吊笼在起升到空中后,由于起升钢丝绳固定端松动脱绳,造成乘坐吊笼的2位维修人员与吊笼同时坠落,结果死亡1人,重伤1人。

4.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指从事起重操作和检修作业人员,因触电而导致人身伤亡的事故。

触电事故可以按作业场合分为以下2大类型:

(1)室内作业的触电事故。

室内起重机的动力电源是电击事故的根源,遭受触电电击伤害者多为操作人员和电气检修作业人员。

产生触电事故的原因,从人的因素分析,多为缺乏起重机基本安全操作规程知识、起重机基本电气控制原理知识、起重机电气安全检查要领,不重视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如不穿绝缘鞋、不带试电笔进行电气检修等。

从起重机自身的电气设施角度看,发生触电事故多为起重机电气系统及周围相应环境缺乏必要的触电安全保护。

(2)室外作业的触电事故。

随着土木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室外施工现场从事起重运输作业的自行式起重机,如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越来越多,虽然这些起重机的动力源非电力,但出现触电事故并不少见。

这主要是在作业现场往往有裸露的高压输电线,由于现场安全指挥监督混乱,常有自行起重机的臂架或起升钢丝绳摆动触及高压输电线,使机体连电,进而造成操作人员或吊装作业人员间接遭到高压电线中的高压电击伤。

近些年,我国和日本连续发生过数起野外施工作业中自行式起重机悬臂触及高压电线,造成操作人员触电致死的事故。

触电安全防护措施:

1)保证安全电压。

为保征人体触电不致于造成严重伤害与伤亡,触电的安全电压必须在50v以下。

目前起重机应采用低压安全操作,常采用的安全低压操作电压为36v或42v。

2)保证绝缘的可靠性。

起重机电气系统虽有绝缘保护措施,但是环境温度、湿度、化学腐蚀、机械损伤,以及电压变化等都会使绝缘材料减小电阻值,或者出现因绝缘材料老化造成漏电的现象,因此必须经常用摇表(兆欧上的某些无法加装绝缘装置的部分表)测量检查各种绝缘环节的可靠性。

3)加强屏护保护。

对起重机上的某些无法加装绝缘装置的部分,如馈电的裸露滑触线等,必须加设护栏、护网等屏护设施。

4)严格保证配电最小安全净距。

起重机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必须规定出保证配电安全的合理距离。

5)保证接地与接零的可靠性。

电气设备一旦漏电,起重机的金属部分就会带有一定电压,作业人员若触及起重机金属部分就可发生触电事故。

如果接地和接零措施安全可靠,就可以防止这类触电事故。

6)加强漏电触电保护。

除了在起重机电气系统中采用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零序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和泄漏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来防止漏电之外,还应设有绝缘站台(司机室采用木制或橡胶地板),规定作业人员穿戴绝缘鞋等进行操作与检修。

5.机体毁坏事故

机体毁坏事故是指起重机因超载失稳等产生结构断裂、倾翻造成结构严重损坏及人身伤亡的事故。

常见机体毁坏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

(1)断臂事故

各种类型的悬臂起重机,由于悬臂设计不合理、制造装配有缺陷或者长期使用已有疲劳损坏隐患,一旦超载起吊就易造成断臂或悬臂严重变形等毁机事故。

(2)倾翻事故

倾翻事故是自行式起重机的常见事故,自行式起重机倾翻事故大多是由起重机作业前支承不当引发,如野外作业场地支承地基松软,起重机支腿未能全部伸出等。

起重量限制器或起重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动作失灵、悬臂伸长与规定起重量不符、超载起吊等因素也都会造成自行式起重机倾翻事故。

(3)机体摔伤事故

在室外作业的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由于无防风夹轨器,无车轮止垫或无固定锚链等,或者上述安全设施机能失效,当遇到强风吹击时,可能会倾倒、移位,甚至从栈轿上翻落,造成严重的机体摔伤事故。

(4)相互撞毁事故

在同一跨中的多台桥式类型起重机由于相互之间无缓冲碰撞保护措施,或缓冲碰撞保护设施毁坏失效,易因起重机相互碰撞致伤。

在野外作业的多台悬臂起重机群中,悬臂回转作业中也难免相互撞击而出现碰撞事故。

第三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标准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

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2号)

3.《蒸气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4.《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1]8号)

5.《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3]356号)

6.《锅炉使用登记办法》(劳人锅[1986]2号)

7.《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0]8号)

8.《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9.《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1996年4月23日,劳动部劳部发[1996]140号)

10.《游乐设施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质检锅[2004]34号)

11.《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13号令)

1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质技监局锅发[2001]57号)

13.《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运营与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11号)

14.《游乐园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85号)

15.《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

【例题】:

起重机械重物失落事故主要有()。

A.脱绳事故

B.脱钩事故

C.起重机械坍塌事故

D.断绳事故

E.吊钩断裂事故

【答案】:

ABDE

一、单选题:

1、水在管道中流动时,因速度突然变化导致压力突然变化,形成压力波并在管道中传播的现象,叫()。

A.满水事故

B.水击事故

C.汽水共腾

D.缺水事故

ABCD

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b

本题分数:

1.00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分

解  析:

--------------------------------------------------------------------------------

2、尾部烟道二次燃烧主要发生在()上。

A.燃气锅炉

B.燃煤锅炉

C.煤粉锅炉

D.燃油锅炉

d

二、多选题:

3、锅炉中易于产生水击的部位有:

()。

A.给水管道

B.锅筒

C.省煤器

D.过热器

E.排污阀

ABCDE

a,b,c,d

2.00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0分

4、压力容器爆炸产生的危害作用主要有()。

A.冲击波破坏作用

B.爆破碎片的破坏作用

C.有毒介质的毒害作用

D.高温水汽的烫伤

E.二次爆炸及燃烧

a,b,c,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