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66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ocx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美国南北战争”为例

作者:

吴庆华

作者简介:

吴庆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214177)。

原文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2018年第20182期第45-49页

内容提要:

以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为例,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单、创设情境、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期刊名称: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8年06期

关键词:

深度学习/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单/创设情境/学习评价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

布鲁姆认为人的思维有六个层级: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记忆、理解属于浅层学习,所涉及的是机械记忆、简单提取、浅层理解等低阶思维活动,而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深度学习,涉及的是元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

从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来看,课堂教学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浅层学习阶段,教师的教还是灌输式的,学生的学依然侧重于知识的机械记忆和浅层理解。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缺乏对历史的深入理解,思维得不到锻炼,学科核心素养也自然无法落地生根。

而深度学习的提出无疑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下面以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目标:

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

相对于深度学习而言,浅层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简单描述、重复记忆和强化训练等方式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形式,其认知水平停留在较低的记忆、理解层次,学生进行的是机械记忆、简单提取、浅层理解等低阶思维活动。

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并不排斥浅层学习,两者并不矛盾。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要从浅层学习开始,通过“记忆““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然后才能进行深度学习。

离开了浅层学习,深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

因此,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设定不同的学习形式,合理布局深度学习的目标选点,明确哪些地方可以通过浅层学习来完成,哪些地方适合开展深度学习,灵活选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既防止课堂学习的浅层化,又能防止课堂学习过度追求深度而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过犹不及。

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要将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学生特点结合起来,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起来,并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然后制定出适切的教学目标。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这样的学习内容要求,结合初三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对应的学习方式(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凡是涉及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比如时间、人物、经过、结果等,都是学生可以通过浅层学习来完成的。

而凡是涉及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意义、评价、感悟等教学目标,都是需要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才能完成的。

浅层学习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为后面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深度学习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

二、学习任务单:

从问题驱动到任务驱动

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将外在的教学内容转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而教学内容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必先转化为学生能够进行思维操作和加工的教学材料。

而教学材料是由教师提供的、蕴含教学意图的、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符号或者实体性材料。

也就是说,学生的深度学习不能凭空进行,必须要有学习的载体。

同时,由于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过程必须要有预先设计的方案。

据此,在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方式后,我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建立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把课堂教学从问题驱动变成任务驱动,从而促进学生体验性学习。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

1.北方 和南方水火不容,焦点:

的存废问题。

2.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就任美国总统。

3.年 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战争结束的时间是

年。

4.林肯颁布《》全国反响巨大,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5.美国南北战争是使美国历史上的美国废除了,扫清了

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任务一旨在帮助学生预习教材,提高阅读教材的针对性,梳理出美国南北战争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南北战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样的学习任务没有什么难度,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属于浅层学习,不需要教师花费太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即可。

在任务一的基础上,我为学生制定了任务二。

任务二:

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1.北方资本主义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之间在哪些具体方面存在矛盾?

其焦点是什么?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会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布的?

它的发布起到了什么作用?

4.对比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说说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及其对美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5.如何评价林肯,谈谈林肯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

这5个任务就是本节课开展深度学习的5个点。

我将其放在课堂教学的相应环节来使用,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不同的任务,我采用不同的完成形式。

任务1:

关于南北战争的原因,学生都知道是由于北方资本主义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之间的矛盾导致的,但这两种制度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这是很多学生所不知道的,而这对学生深入理解南北矛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具体分析南北方在市场、原料、关税、劳动力等方面存在的具体矛盾。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更容易理解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在完成这样的分析后,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美国从一开始就实行这样的制度,为什么会到19世纪中期才爆发战争呢?

是哪些因素激化了南北矛盾?

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将前面已学的工业革命、美国的领土扩张与南北战争的爆发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两个因素加剧了南北矛盾。

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美国南北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任务2、任务3、任务5:

我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思考,然后开展小组讨论,每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由组长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

由于教材内容有限,学生还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所以我课前收集相关材料,为每个任务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材料的使用,后面会有详细介绍。

任务4:

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特别重要。

学生通过完成这张表格,将南北战争和独立战争进行对比分析,将学生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南北战争的性质及其对美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学生完成表格后,我又让学生对比南北战争的异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运用,帮助学生建构起对美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认知。

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提取、迁移和运用,而这正是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任务单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从而更好地落实深度学习。

当然,学习任务单是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要合理融入整堂课的教学中,绝不是单独地使用它,更不是只要完成任务单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

三、创设情境:

从机械学习到有意义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典型的建构性学习o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学习活动之前要有一定的经验、知识为背景,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一定的情境中思考、探索、建构自己的新知识。

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非常简要,很多时候只是呈现了历史事件的大致脉络,或者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框架,而且这些叙述多是结论性的话语,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具体经过等着墨不多。

而这些恰恰是学生建构历史知识、开展深度学习所必需的。

历史是无法再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用材料来证明教材叙述的历史观点。

在讲到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时(这是任务二中的第2个任务),教材是这样叙述的: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为什么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会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呢?

很多老师都会这样提问学生。

经过前面南北矛盾的讲述,学生都知道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所以作为美国总统的林肯对于奴隶制的态度就将决定美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但教材关于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却讲得很少,所以我出示下面三段文字材料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论证和阐释教材的观点。

材料一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尽管并不要求有权在它存在的地方触动它,但希望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各朴|把它当作一个错误对待。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

材料二“不再给奴隶制度一寸新的土地,实行关税保护。

——林肯《总统竞选纲领》

材料三1861年3月,林肯发表总统就职演说时表示:

“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蓄奴外I干涉奴隶制。

我相信我没有合法的权力,而且我也不想那样做。

"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林肯对奴隶制持怎样的态度?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林肯是否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

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很明确地知道林肯是反对奴隶制并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的。

但这样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他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这一点教材小字内容有叙述但不够充分,所以我再用林肯就职演说中的一段话来加以论证,学生也就更清晰地知道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

至于林肯为什么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书上小字也介绍了:

担心处理不当,会激化南北矛盾,造成国家分裂。

但这样的描述还不足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而且后来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反对到不主张立即废除,再到颁布宣言废除奴隶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教材没有讲到,学生也无法理解林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所以我又补充了另一则文字材料:

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制度。

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

我之所以做了一些对奴隶有益的事情,是因为我相信这样做有助于拯救联邦。

我之所以容忍某些事情,那也是因为我相信这样做有助于拯救联邦。

今天,我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发言;我自己经常说,愿普天之下的人都得到自由,我并不想修正这个愿望。

——1862年8月林肯总统给《纽约论坛报》编辑格瑞莱的信

根据这则材料,我设计了下面两个思考问题:

(1)林肯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他制定有关奴隶制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肯准备怎么做了?

通过材料的阅读和问题的思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林肯为什么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因为他的最高目标是维护联邦和国家的统一,对奴隶制的政策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只是当北方在战争上一再失利,人民强烈不满的时候,林肯才意识到这样下去,联邦和国家有分裂的危险,只有顺应民心,废除奴隶制,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实现维护国家统一的目标,所以才转变政策,颁布宣言废除了奴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