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6443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精品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docx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闾左/適戍渔阳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8、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起义的导火线是,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2)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3)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4)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9、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度已失期()②为天下唱()

③陈胜佐之()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广故数言欲亡

A野芳发而幽香B既克,公问其故

舜发于畎亩之中故为之说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扶苏以数谏故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不以物喜

帝感其诚勿以善小而不为

12、下列“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家破人亡B.亡命之徒C.唇亡齿寒D.生死存亡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4、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15、结合甲乙两段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22、唐雎不辱使命

◎基础训练

(1)秦王怫然怒()

(2)以头抢地耳()(3)亦免冠徒跣()

(4)聂政之刺韩傀()(5)休祲降于天()(6)天下缟素()

2、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虽然,受地于先王()

(2)唐雎不辱使命()(3)轻寡人与()()

(4)长跪而谢之()(5)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6)岂直五百里哉()

(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8)否,非若是也()

4、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

(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请广于君()(4)仓鹰击于殿上()

(5)休祲降于天()(6)何至于此()

5、下面句子中的“之”与“皆布衣之士也”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有()(多项选择)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然足下卜之鬼乎?

E.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7、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B.以势压人C.恐吓威胁D.不可一世E.虚伪狡诈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5)“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仓鹰击于殿上()

(2)寡人谕矣()

(3)秦王色挠()(4)徒以有先生()

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喻矣:

10、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11、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1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3、隆中对

(1)躬耕陇亩()

(2)汉室倾颓()

(3)不知存恤()(4)遂用猖獗()

(5)挟天子()(6)帝室之胄()

(7)枉驾顾之()(8)南抚夷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莫之许也()

(2)先主器之()

(3)此人可就见()(4)宜枉驾顾之()

(5)凡三往()(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7)不可胜数()(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好为《梁父吟》()

(2)谓为信然()

(1)贤能为之用()谓先主曰()

谓为信然())(3)因屏人曰()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高祖因之以而成帝业()

(4)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5、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1)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

(2)自董卓已来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

6、填空。

(1)《三国志》是部________史书,共六十五卷,人们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2)陈寿是________朝人,_______学家。

“隆中对”的“对”是________的意思。

(3)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

一路是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将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示例: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孔明拳打镇关西寄人篱下

鲁达挥泪斩马谡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进贾府打抱不平

林黛玉背媳妇顾全大局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智术短浅B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D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将军身被坚执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此诚不可与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⑷总揽英雄()

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

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12、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⑴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3、《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

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24、出师表

(1)中道崩殂()

(2)裨补阙漏()()(3)行阵和睦()

(4)以彰其咎()(5)以遗陛下()(6)陟罚臧否()()

(7)庶竭驽钝()(8)猥自枉屈()(9)咨诹善道()

(10)夙夜忧叹()

(1)以光先帝遗德()

(2)引喻失义()(3)以遗陛下()

(4)陟罚臧否()(5)猥自枉屈()(6)斟酌损益()

(7)咨诹善道()(8)以彰其咎()(9)夙夜忧叹()(10)遂许先帝以驱驰()

3、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

“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

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总揭示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语句是

(4)“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源自于文中语句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B.先帝不以臣卑鄙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苟全性命于乱世

5、理解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以伤先帝之明()

③愚以为营中之事()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四个,并以其中的一个成语开头的一个字作为起头,另写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深入不毛()(4)庶竭驽钝()

10、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奉命于危难之间B.以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

C.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D.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

11、依据文段内容填空。

(1),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志趣。

(2)第一段中画线句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

(3),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4)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一个词语是

(5)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6)“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12、这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25、词五首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斜晖脉脉()

(2)燕然()(3)人不寐()(4)右擎苍()(5)锦帽貂裘()(6)鬓微霜()

(7)舴艋舟()(8)麾下炙()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老夫聊发少年狂()

(2)千骑卷平冈()

(3)会挽雕弓如满月()(4)也拟泛轻舟()

(5)五十弦翻外声()(6)马作的卢飞快()

3、文学常识填空。

(1)《望江南》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

秋思》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________(姓名)。

(3)《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三苏”。

“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

(4)《武陵春》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号________。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苏辛”。

4、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故的是()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秋思》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

________。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4)《武陵春》中以新颖的设喻来形容自己愁之深重的诗句是: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之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6、根据上句,在横线上写出下句。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

7、班级举行“诗林漫步——古诗接力”活动。

请同学把主持人所给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写出连续两句古诗(五言、七言均可)。

根据示例,完成古诗接力。

(不少于两个答案)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

阅读下面的词作,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

9、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0、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写的景致并说说该句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

(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1、根据提示写诗句。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两句诗是:

(2)词人由满怀的豪情壮志转为跌落到现实中的悲凉的句子是:

1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简析“壮”字的流露之处。

①从题材上看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

③从语言风格上看

13、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

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参考答案:

1.①jiǎ②jiē③lǘ④zhé

⑤há

ng⑥wà

ng⑦zēng⑧gōu⑨chī2.

(1)《史记》纪传体通史汉司马迁子长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置书鱼腹篝火狐鸣3、

(1)適”通“谪”,指“被流放”,文中可理解为“强迫”之意。

(2)“唱”通“倡”,可译为“倡导”。

(3)“被”通“披”,可译为“穿着”。

(4)“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

(5)“以”通“已”,可译为“已经”。

4、

(1)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3)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打(4)名词用作动词,看(5)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6)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5、

(1)副词,可译为“适逢”“恰巧”;

动词,可译为“聚集”“集合”

(2)副词,可译为“相同”“一样”;

代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3)名词,可译为“缘故”“原因”;

副词,可译为“故意”“特意”(4)动词,可译为“率领”;

名词,可译为“将领”“带兵的人”(5)动词,可译为“去”“到”;

结构助词,无实义,附在时间副词后面,可译为“全”“都”;

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代词,“他”,指扶苏。

(6)介词,可译为“因为”;

和“为”组成动词“以为”,可译为“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