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5206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缺的是更多形象的,能说明问题的媒体资料,尤其是视频资料!

必尽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垃圾填埋场,接触垃圾焚烧厂的,就两张图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参配套光盘中的视频片断也太简单。

而这方面的资料教师也很难收集。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非常需要更多精彩的视频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期待有关部门能为我们搜集整理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执教了《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一课。

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比较大幅度的变化。

一节课下来,感觉不错。

与大家交流,欢迎批评。

  看了这节课,我感觉,这节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主要从商品的生产环节来说的,怎样在产品的包装设计等方面能够减少以后可能出现的丢弃;

二是从商品在经历正常的使用来说的,怎样重新使用发挥“垃圾”的作用。

  我觉得,教材这样的设计,从内容上考虑的比较全面,但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让学生研究遥不可及和力所不能的事。

现实意义不是很强。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弱化了“包装盒的观察研究”这一内容,强化了“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环节。

  对于“包装盒的观察研究”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包装盒,选择教材24页中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讨论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再班级内部进行简单的讨论。

  对于“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

说一说,课本25页中间三幅插图中的物品(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的使用方法;

  活动二:

比一比,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面对1.25升的可乐瓶,哪个小组想到的重新使用的方法多;

  活动三:

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

  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

  三个班级中,在6分钟的时间里,最多的一个小组居然说出了33种对可乐瓶的重新使用的方法,最少的小组也想出了13种重新使用方法。

难怪有一位同学情不自禁的说,我冲来没有想到,我们家平时当作废品处理的可乐瓶,居然有这么多的用途。

  而“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放大镜,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制作水钟,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沙漏。

这一些想法都是学生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曾经经历过的。

有的学生提出了更新颖的想法——

  1、把可乐瓶一分为三,盖子当作桌脚、凳脚的垫子;

上半身作为漏斗,下半身稍微加工,作为水瓢;

  2、把可乐瓶剪了,取其中的一片,可以开锁;

  3、把弹子放入可乐瓶中,可以当作拉拉队的工具。

  ……

  看来,科学课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反思

  在关注了日常生活用水,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些问题之后,本课希望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状况:

是否受到污染?

是什么原因造成污染?

并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无法在教学时间带着学生实地考察,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外自行考察,最终的考察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也是无奈之举,现行教育制度使我们常常无法按自己的美好设想实施。

因为考察时没有教师的亲自带领和指导,因此考察之前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将此课分为两教时教学,第一教学指导如何考察,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制定考察计划,如何填写考察报告;

第二教时进行汇报交流,补充相关图片录像进行介绍。

在第一课时指导环节,尤其要强调安全事项,建议同学结伴而行,建议在父母陪同下一起考察。

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醒学生,以免发生意外。

同时建议学生取水样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拿到学校借用实验室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取水样时也要注意安全,要有技巧。

根据调查访问情况,完成作业本中的调查记录.

  说实话,任务布置完之后,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在课外按教师要求进行认真细致地考察活动,非常担心这课外的考察活动会流于形式,会限于纸上谈兵。

同时也希望一个班中能有1/3学生认真进行考察,那么下一节课的汇报交流就能正常开展了。

事实上,学生们给了我一个惊喜,每个班大部分学生均进行了考察活动,其中约有1/2学生的考察活动开展地较为认真,所记录的考察报告也非常详细完整,因此提出的建议也更有针对性,说明学生是认真思考过的,说明这次课外考察活动还是富有成效的。

  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考察活动,学生对家长水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科学课,应该多走出课堂,多到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中进行教学!

可惜,限于现行教育体制和制度,很多想法还不可行不敢行……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反思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的“科学概念”是: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是:

.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第二部分:

污染源的讨论。

第三部分:

污水的处理。

我在上这课时先由图片导入,(在淡水资源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我先上的第二部分,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接下来再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我觉得这样更自然,让学生更好理解。

  在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中,学生思考,汇报之后,教师小结时,我通过对照废水处理系统示意图边小结边板书让学生对污水处理的方法更清晰、更易理解。

我是这样做的:

  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

(板书:

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

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主要通过一种叫“格栅”的装置。

书中的初步处理是在沉淀槽,依靠重力的作用,使污水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

分离)第二个圆形池是二沉淀池,在这里,将活性污泥和水进一步分离。

然后,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经过沙砾得到过滤。

沙砾表面可铺一层细菌群,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

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

分解)最后主要用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消毒)

  即:

  物理方法分离

  生物方法分解

  化学方法消毒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最后一课的内容。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做污水净化实验。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分别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一个个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问题;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我觉得这一课的重点是通过大量的事实(图片、文字、视频资料)拓宽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环境与我们的关系。

通过这三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按照现状--原因--对策的结构来阐述。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

同时,通过每一个环境问题的相应对策,使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所以课前教师的资料准备比较重要。

为了不让科学课上得像品社课,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准备:

  第一部分:

大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的种类:

  1.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污染;

  2.烟尘等可吸入颗粒物;

  3.臭氧层破坏(氟里昂);

  4.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5.酸雨(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

  第二部分:

  除了刚我们看到的“白色垃圾”对我们的“视觉污染”之外,它对我们更存在“潜在危害”。

“潜在危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

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

  塑料从发明至今已经100年多了。

在塑料百年“诞辰”纪念的时候,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第三部分:

  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种灭绝:

物种灭绝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生物物种从世界上逐渐消失的现象。

生物物种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一种物种消亡了,新的物种又产生发展了,从而使地球上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但是,由于人为的干预,物种消失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然后在出示一些珍稀的动植物图片……。

  对这一课我还精心制作了课件,可上完这一课之后,还是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如果和当前的实事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好,同时问题的设计也很重要。

这就要求老师要博学啊。

附送:

2019年小学科学江苏版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揭开这一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2、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3、细菌有(杆菌)、(球菌)、(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

4、细菌有(体积微小)、(能制造食物或吸取养料)、(繁殖速度很快)等特征

5、细菌对人类有益的作用分别是:

(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塑料)。

6、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分别有:

(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7、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8、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办法有:

(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

9、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青霉素)能杀死一些细菌,可以用来治病。

10、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该名称的人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胡克)。

11、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伤口化脓时,“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12、常见的微生物有:

(鼓藻、硅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变形虫、病毒、霉)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1519年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3、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是(我国明朝人万户);

人类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的时间是(1961)年、宇航员是苏联(加加林);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宇航员是美国(阿姆斯特朗);

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的时间是()年、宇航员是(杨利伟)。

4、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有(高原、平原、山地、峡谷、海洋、岛屿);

北宋时期(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5、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的圈层。

6、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风化);

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7、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地震,是由于(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形成的。

8、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9、当地震发生时,保护好自己的办法有:

(躲在桌子下面),(躲进卫生间等小空间地带),(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等。

10、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

有(拦河筑坝)、(砍划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伴随着(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

3、物理变化的有:

(蜡烛融化)、(水蒸发成水蒸气)、(水结冰)、(易拉罐压扁)等;

化学变化的有:

(火柴燃烧)、(树叶颜色变化)、(碱和白醋混合)、(铁生锈)等

4、加热白糖时物质的变化情况:

(刚加热时,白糖熔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当白糖加热至焦黑时,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5、铁在(水)和(空气)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有:

(擦去水分,保持干燥)、(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喷漆)。

6、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7、橙子、西红柿等水果或蔬菜,大多是(酸性)物质;

小苏打、家用清洁剂等大多是(碱性)物质。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月球上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3、以下是一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猜猜,哪一些是真的?

(C)

①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②跳过四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④听大风呼啸;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拍一张照片;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④⑦B、①④⑤⑥C、②③⑥⑦D、②③④⑤

4、昼夜的形成,和(地球自转)有关;

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转)有关。

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含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6、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太阳),体积和重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与地球上生态环境相似的行星是(火星),太阳系里,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因此,行星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行星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

7、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每一个星座中的恒星可连成不同的图形,人们常用(神话中的人物)或(动物)来命名。

8、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

9、我国民间被称为“天河”的星系,就是(银河)星系,由(多亿)颗太阳一样的恒星构成。

从地球上看,是(亮带)形;

从太空俯视看,是(漩涡)形。

10、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就能挣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

1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简述望远镜的发展历程

(天文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空间天文望远镜)

13、用因果关系阐述月球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答: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所以月球上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假设与实验】

1、对问题答案的猜测,也叫(假设)。

(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2、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直到20年后科学家们拥有了更多的相关证据,才被人们接受。

3、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实验)、(对比实验)两种类型。

4、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实验,叫(模拟实验);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的实验,叫(对比实验)。

5、同一个实验可能既具有(模拟实验),又具有(对比实验)的性质。

6、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有:

(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