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498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军功授爵:

秦国时期,统治者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激励更多的有才能之人为国所用,壮大势力,统一天下。

  3.察举制:

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

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4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极为注重门第出身。

中正官的设置,既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又改变了汉末名士请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这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起了一定的作用。

特别在实行初期,对加强曹魏政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

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

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5.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

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

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

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  

形势的需要。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结语:

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和选官的制度。

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及方法途径不尽相同(主要有德才、门第之分),但它们有相同的历史作用,即对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封建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但我们当看到历代选官制度的利弊,有的甚至对人才发展是一种摧残!

在当今国家对公务人员的选拔中,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任人唯才。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制法规,严防“走后门”,让真正的人才得到发挥才干的作用。

我们应树立科学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和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二版

  【2】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纵横谈[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

  【3】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篇二: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教学目标:

  1、分析学习综述类文章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2、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解释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3、明确本文所采用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明晰的思路。

  教学重点:

  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主要信息,归纳概括各个选官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对苏轼的几句话作出具体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现代学者黄留珠的一篇综述类文章。

作者考察了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时期各个时代相应的选官制度,分析了各种选官制度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全文论证严密,思路清晰。

  二、介绍综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及步骤。

  1、理清全文的结构。

  

(1)基本方法:

列提纲。

  

(2)提纲的概念:

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的文本内容要点。

  (3)列提纲的好处:

  ①有助于全面把握文本内容。

  ②有助于锻炼语言概括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

  (4)列提纲的要求:

  ①抓住主干与重点。

  ②文字必须简练扼要。

  2、根据文本内容归纳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本文出现的基本概念有:

原始民主制、世官制(世及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

  3、理请全文的说明思路及葛布粉的说明顺序。

  本文以总分总的思路结构全篇,分说部分第2、3、4节都是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说明,第5节按逻辑顺序分类介绍。

  三、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给文章编写内容提纲。

  第一部分(1节)总说: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

  第二部分(2-5节)分说:

不同时代的选官制度及其特点。

  第一层(2节)选官制度的雏形,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

  第二层(3节)“世官制”:

初期(夏商),鼎盛(西周),衰弱(春秋战国)——世代承袭官职。

  第三层(4节)“察举制”:

产生与确立(秦汉)——官吏察访推荐,规范(西汉后期、东汉)——按郡国人口率察举,发展(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第四层(5节)“科举制”:

初创(隋唐),发展(两宋、元),鼎盛、衰亡(明清)——“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科举必由学校。

  第三部分(6节)总结:

我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四、研读课文。

  1、文章第一节,在指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后,以苏轼的总结加以印证,请筛选组合文中语言,从选官制的角度对苏轼的几句话分别作出具体说明。

  明确:

  

(1)三代以上出于学:

三代,指夏商周;

学,指学校教育。

这一时期的选官制是“世官制”,官职原则上代代相袭,而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承权位之前必须经过国学的教育。

  

(2)战国至秦出于客:

客,是指门客。

战国时期,世官制已开始衰弱,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新的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惟功惟贤”,而寄食于贵族豪门的门客则最有机会得到提拔。

  (3)汉以后出于郡县吏:

汉武帝以后,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逐渐向规范化发展,按郡国人口率察举,每年推荐“孝廉”“秀才”两科,这样,推荐的权力就主要集中于郡县官吏。

  (4)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

魏晋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做法是“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政府据此以授官职。

  (5)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

就是说,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

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吏的唯一途径。

  2、根据文本2-5节提供的信息解释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末期的选官制度,是选官制度的雏形,其特点是选拔人才以“贤与能”为标准。

  

(2)世官制(世及制):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官职世代相袭,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承权位之前必须经过国学的教育。

  (3)察举制:

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

  (4)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州、郡、县都设置中正官,区别所管人物,将他们定为九等,政府据此授予官职。

  (5)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宋元,明清达到鼎盛

  3、最后一段作者说“考察以上三个时代”,为什么作者没有将原始社会制时期作为一个时代?

明确:

原因在于这一时期只是选官的雏形,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制度。

  4、本文是以“总分总”的思路结构全篇,其分说部分总体是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说明的,第5接的介绍顺序与前文有所不同,请仔细阅读,理清作者介绍科举制的思路,说明介绍的顺序。

是按逻辑顺序介绍的。

  

(1)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

  

(2)科举制的基本特点: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

  (3)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达到了极盛。

  (4)科举子这种“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的先进性以及这种模式的弊端。

  (5)科举制的终结。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阅读与探讨”第1题。

  篇三: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苏教版高三选修)

第二部分(2-5节)分说:

  1、文章第一节,在指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后,以苏轼的总结加以印证,请筛选组合文中语言,从选官制的角度对苏轼的几句话

  分别作出具体说明。

  4、本文是以“总分总”的思路结构全篇,其分说部分总体是以时间顺序加以介

  绍说明的,第5接的介绍顺序与前文有所不同,请仔细阅读,理清作者介绍科举制的思路,说明介绍的顺序。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xx东营模拟)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2.(原创题)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

  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

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b.公平公正

  c.倾向权贵d.崇尚峻法

  答案b

  解析梭伦改革的措施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他力求不偏不倚,公平公正。

  3.(20xx银川模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解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

梭伦改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体制;

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民主政治。

  4.(原创题)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d.实行“陶片放逐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领悟能力。

克利斯提尼统治时期,如果在陶片上对某人的反对票超过半数,此人便要被赶出国门,以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5.(20xx扬州学业水平检测)“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文中“新的统治形式”指()

  a.君主制b.中央集权制

  c.民主制d.联邦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