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集锦国学常识Word格式.docx
《国学常识集锦国学常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常识集锦国学常识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元镇《连昌宫词》: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杜甫有《端午日赐衣》:
“端午被恩荣。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或说:
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和凝《宫词》:
“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古代礼仪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
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
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
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
“孝为百行之首。
”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
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
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
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
“子路拱而立。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
“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丘迟顿首。
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
“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
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
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古代的拜礼。
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即拜揖。
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晋书陶潜传》载:
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
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3、古代位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
“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
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
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
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
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如下所示:
12
34
56
78
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
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4、古代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
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
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
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
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国学常识篇2:
国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2)
1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
(B)
A、天空B、大海C、草原D、高山
1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
(A)
A、《淮南子》B、《庄子》
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7670(A)
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1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D、张衡的《二京赋》
1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
A、元稹的《莺莺传》B、王实甫的《西厢记》
1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
A、赵云,张飞,关羽B、刘备,关羽,张飞
1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A、土地之神B、五谷之神
1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
1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D)
A、张飞B、关羽C、卫青D、李广
1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
A、《白蛇传》B、《梁山仙与祝英台》C、《唐伯虎点秋香》
1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B、面积C、体积D、重量
1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
(C)
A、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佛山镇
1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
A、《徐霞客游记》B、《说文解字》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
12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
A、《长歌行》B、《短歌行》
12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
A、空穴来风B、三人成虎
1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
A、名B、字C、号
1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
A、丝B、竹
1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
A、牛郎和织女B、唐明皇和杨贵妃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
A、怀疑精神B、辩证法思想
13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
A、品德高尚B、子孙成群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A、李白B、杜甫
1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
A、辛弃疾B、李清照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
A、孟母教子B、举案齐眉C、岳母刺字
1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
A、宫殿的台阶B、天的别称三玉玺
1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
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
1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
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
1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
A、道是无晴还有晴
B、也无风雨也无晴
14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
A、伍子胥B、勾践
1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
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孔雀东南飞》
1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A、是B、不是
1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期颐B、耄耋
1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
A、南狮B、北狮
1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
宁可食无肉,不可:
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
A、裴
国学常识篇3:
关于国学《三字经》的作文精选
篇一:
一说国学,我就想起上幼儿园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朋友们都声嘶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我也大声的读着,当然却不知所云,直到现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入则孝”讲的就是亲情,“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父母在教诲,“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告诉人我们要善待、照顾父母。
尽管现在家里有暖气空调,不需要我们扇扇子暖被窝,但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爱我们的父母。
关于学习,孔子也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这个最好的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弄虚作假,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而且要做到学了新知识不忘旧知识,要不断复习巩固。
助人为乐、尊师爱教、爱护公物、勤俭节约都是好的优良品德。
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更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
现在《三字经》和《弟子规》已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向导,是我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就像一位严肃的启蒙老师,教给我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不断修正我的坏习惯,伴我成长。
篇二:
“人之初,性本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伴着郎郎的读书声,学校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
所谓国学,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古文,它所表达的道理却对现代人很有帮助。
就比如“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这句话。
它告诉那些不团结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
如果两人意气投合,就有切金断玉的力量。
再如“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注意细节,不能粗心,差了一点点,损失就很大。
就像查里国王一样,因为少钉个马掌,就失了一个国家,最后饮恨自杀!
《论语》,《三字经》,《庄子》,《孟子》,《墨子》。
汇集了哲理的精华,浓缩了智慧的结晶,这是中国多么灿烂的文化呀!
从前,我一直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绩好就骄傲自大。
但书上讲“是君子,就要谦虚,不要高傲自大。
”我可不想做伪君子,经过学习《论语》,我就时常约束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有一次考试我英语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学的很好,不再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而别的同学还在不断进步。
使我在第二次考试中得了第三名,与第一仅相差2分。
那次考试,是对我高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击。
因此,我学的谦虚起来,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常保持第一名;
还有,我原喜欢斤斤计较,有时跟同学合不来;
自从学了“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时。
”我学会努力控制自己。
也是,本性难移嘛!
有时会控制不住。
但我不会气馁,我会更加努力做到!
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一个民族不从自己的历史中吸取“营养”,怎么发展进步。
就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还要回过头来学习沙士比亚,海伦。
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历史,他们要寻找历史,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并非简单的能够被精华和璀璨来形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
忘记历史就是忘记未来。
读书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远;
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越满。
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长大吧!
篇三:
国学经典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生。
国学经典就像一双巧手,打开心窗。
灿烂的中华文化之精华——《三字经》就是国学经典之一。
《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
它是国学经典中最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它每一句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一段历史,一些知识,一个道理。
三字经简单明了,直接点明中心。
这样高的水平实在令人佩服。
三字经可真是国学经典中的精华。
三字经告诉我许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那里有寓意深刻的历史故事,让人发现古人的伟大。
他们没有优越的条件,一切的一切都是靠他们自己的智慧与双手所得到。
那里有简单明了的明智道理,让人明白人生的真谛,给人确定前进的目标,指引人面向理想不断前行。
那里有包罗万象的天文地理,让人真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去领略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
小小一本三字经包含那么多国学知识,真不愧是国学经典啊!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是三字经中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一句话。
它向我们讲述的是孟母三迁和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并告诉我们学习时一定要有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时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迁居三次,从墓地旁搬到肉摊边,再迁至学校附近,孟子终于喜爱读书,举止优雅了。
孟子出门求学,拜大思想家子思为师,过了一段时间,孟子变得懒散起来,竟逃学回家。
这时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儿子逃学,便毫不犹豫地剪断快织好的布,教育孟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前功尽弃。
这才造就了一代伟人——孟子。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和孟母一样的父母。
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是想尽办法为我们这些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最佳的学习方法。
而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任性、贪玩,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读了三字经,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才真正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
我们要不任性、不贪玩,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发愤图强,努力读书,就像孟子一样。
三字经令我受益无穷,国学经典更是让我发愤图强。
同学们,最美不过少年时。
我们不能浪费这大好时光,让我们行动起来,在这美好时光中细细品读国学经典。
让国学经典,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