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4789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

《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行第一作文文档格式.docx

郡的行政长官。

  徐孺子:

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主簿:

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

  白:

陈述;

禀报。

  府君:

对太守的称呼。

  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

  廨(è

):

官署;

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

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式,等于表,表彰;

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

闾,指里巷。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

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

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①注释①周子居:

名乘,字子居,东汉时人,不畏强暴,陈仲举曾赞他为治国之器。

  时月:

时日。

  黄叔度:

名宪,字叔度,出身贫寒,有德行,得到时人赞誉。

  译文周子居常说:

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①;

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②。

  人间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肢,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③。

  注释①郭林宗:

名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为时人所重。

  造:

到去,造访。

  袁奉高:

名阆(à

),字奉高,和黄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也很有名望。

  曾为汝南郡功曹,后为太尉属官。

  郭泰说他的才德像小水,虽清,却容易舀起来。

  车不两句:

车不停轨、鸾不辍轭两句同义,指车子不停留,这里形容下车时间短暂。

  轨,车轴的两头,这里指车轮。

  鸾,装饰在车上的铃子,这里指车子。

  轭,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②弥日:

终日;

整天。

  信宿:

连宿两夜。

  ③汪汪:

形容水又宽又深。

  陂(ē):

湖泊。

  器:

气量。

  译文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

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

  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

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①。

  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②。

  注释①李元礼:

名膺,字元礼,东汉人,曾任司隶校尉。

  当时朝廷纲纪废弛,他却独持法度,以声名自高。

  后谋诛宦官未成,被杀。

  风格秀整:

风度出众。

  品性端庄。

  高自标持:

自视甚高;

很自负。

  名教:

以儒家所主张的正名定分为准则的礼教。

  ②升其堂:

登上他的厅堂,指有机会接受教诲。

  龙门:

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那里水位落差很大,传说龟鱼不能逆水而上,有能游上去的,就会变成龙。

  译文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

  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

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①注释①荀淑:

字季和,东汉颖川郡人,曾任朗陵侯相(所以下面第则中又叫荀朗陵)。

  他和钟皓(字季明)两人都以清高有德,名重当时。

  尚:

超过。

  译文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

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

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①。

  长文尚小,载著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徐六龙下食②。

  文若亦小,坐著膝前③。

  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

  ④注释①陈太丘:

名寔,字仲弓,曾任太丘县长,所以称陈太丘。

  古代常以官名称人。

  元方、季方:

都是陈寔的儿子,元方是长子,名纪,字元方;

季方是少子,名湛,字季方。

  父子三人才德兼备,知名于时。

  下旬的长文是陈寔的孙子陈群。

  ②叔慈、慈明、六龙:

苟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

  叔慈、慈明是他两个儿子的名字,其馀六人就是这里所说的六龙了。

  下旬的文若是荀淑的孙子荀或。

  应门:

照管门户,指开门迎送宾客等事,这里指迎接。

  下食:

上莱。

  ③膝前:

膝上。

  前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

  ④太史:

官名,主要掌管天文历法。

  真人:

修真得道的人,此指德行最为高洁的人。

  关于真人东行一语,余嘉锡氏以为此盖好事者为之,本无可信之理。

  据《汉杂事》所载,殆时人钦重太丘名德,造作此言,与荀氏无与焉。

  (见(世说新语笺疏)第页)译文太丘县县长陈皇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

  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

  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

  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

  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

有真人往东去了。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①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侧之高,下有不测之深②;

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③。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

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①家君:

父亲。

  对自己或他人父亲的尊称。

  荷(è

担当;

承受。

  ②阿(ē):

山的拐角儿。

  切(è

长度单位,一何等于七尺或八尺③渊泉:

深泉。

  译文有位客人问陈季方:

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

季方说:

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

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

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

  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

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①。

  太丘曰: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②。

  注释①咨:

询问。

  ②元方两句:

指两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就难分高下。

这两句不会是陈寔的原话,因为父亲不会称呼儿子的字。

  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

  陈寔说:

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①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②。

  注释①荀巨伯:

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胡:

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

  子: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

班师;

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怕说:

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

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

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

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

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

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

  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

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

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①。

  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②。

  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③。

  注释①华歆:

字子鱼,汉桓帝时为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太尉。

  同邴原、管宁一起在外求学,三人很友好,当时人们称他们三人为一龙,说华歆是龙头。

  管宁是龙腹,邴原是龙尾。

  闲室:

静室,这里指家庭。

  朝典:

朝廷的礼仪。

  ②恣:

任凭。

  柔爱:

和睦、友爱。

  ③二门:

两家。

  雍熙:

和乐。

  轨:

法则;

准则。

  译文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肃。

  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

  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①。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②。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

握;

拿。

  掷:

扔;

抛。

  ②席:

坐席,是古人的坐具。

  轩冕:

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

  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

  宁、歆:

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

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

  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

  废:

放弃;

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

  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

你不是我的朋友。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

  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②。

  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③。

  注释①王朗:

字景兴,汉末为会稽太守,人魏后官至司徒。

  识度:

识见、气度。

  ②蜡(à

祭祀名,古代一种年终祭祀,在十二月合祭万物之神。

  燕:

通宴。

  ③形骸之外:

指表面的东西。

  形骸:

指人的身体。

  译文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

  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

  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避难(à

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辄:

立即;

就。

  ②疑:

迟疑;

犹豫不决。

  纳其自托:

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

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

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

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

  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②。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③。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

值祥私起,空所得被④。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①王祥:

字休征,魏晋时人,是个孝子。

  因为侍奉后母,年纪很大才进入仕途,官至太常、太保。

  ②好:

美好;

优良。

  守:

守护。

  指防止风雨鸟雀糟蹋。

  ③时:

有时。

  ④暗斫(ó

偷偷地砍杀。

  私:

小便。

  译文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

  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

  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

  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

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

  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

  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①。

  注释①阮嗣宗:

阮籍,字嗣宗,魏代人,竹林七贤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

  在大将军,晋文王司马昭辅政时,任大将军从事中郎。

  步兵校尉。

  对可马氏的黑暗统治抱消极抵抗的态度,谈玄学,纵酒,不议论别人,行为狂放,不拘礼法。

  玄远:

奥妙深远。

  臧否(ǐ):

褒贬;

评论。

  译文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

  ()王戎云:

与稽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①。

  注释①嵇(ī)康:

字叔夜,任魏朝中散大夫,世称稽中散,与阮籍等称竹林七贤,为人内心谨慎,而行为狂放,崇尚老庄哲学,借以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后遭诬害,被司马昭处死。

  译文王戎说:

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①。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②。

  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③?

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

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④。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⑤。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注释①王戎:

字濬冲,晋代人。

  受命征伐吴国,吴国平定后,封爵安丰侯。

  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

  服丧期间,不拘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

  和峤(á

字长舆,任中书令、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

  服丧期间,谨守礼法,量米而食,不多吃饭,但不如王戎憔悴。

  大丧:

父母之丧。

  ②鸡骨支床:

指骨瘦如柴,意同下文的哀毁骨立。

  ③刘仲雄:

名毅,字仲雄,为人刚直,任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

  卿:

君称臣为卿。

  数(ò

屡次;

经常。

  省(ǐ):

探望。

  不:

同否。

  ④哀毁骨立:

形容悲哀过度,瘦弱不堪,剩个骨架立着。

  ⑤生孝:

指遵守丧礼而能注意不伤身体的孝行。

  死孝:

对父母尽哀悼之情而至于死的孝行。

  译文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尽孝得到赞扬。

  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

  晋武帝对刘仲雄说道:

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

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

  仲雄说:

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

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

  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

  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①。

  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②。

  或讥之曰:

何以乞物行惠?

③裴曰:

损有徐,补不足,天之道也④。

  注释①梁王、赵王:

梁王,司马肜(ó

),司马懿的儿子。

  晋武帝(司马懿的孙子)即位后,封梁王,后任征西大将军,官至太宰。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的儿子。

  晋武帝时封赵王,晋惠帝时起兵反,自为相国,又称皇帝,后败死。

  ②裴令公:

裴楷,字叔则,官至中书令,尊称为裴令公。

  二国:

指梁王、赵王两人的封国。

  国是侯王的封地。

  恤:

周济,中表:

指中表亲,跟父亲的姐妹的子女和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③或:

有人。

  ④天之道:

自然法则;

天理。

  译文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

  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

  有人指责他说:

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

裴楷说:

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①。

  及与之言,理中清远②。

  将无以德掩其言③!

注释①太保:

指第则中的王祥。

  王祥曾任太保之职,这里以官名代人名。

  正始:

三国时魏帝曹芳年号。

  能言:

指能清谈。

  魏晋时士大夫崇尚清谈,主张不务实际,专谈玄理,这形成了一种风气。

  ②理中:

恰当的义理;

正理。

《晋书·

王祥传)作理致(义理和情致)。

  ③将无:

恐怕吧,用来表示猜测而意思偏于肯定。

太保处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

  等到和他谈论起来,原来义理清新深远。

  他不以能言见称,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①。

  裴令往吊之,曰:

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乏讥②。

  注释①王安丰:

就是第则中的王戎。

  艰:

父母丧。

  至性:

纯真的天性。

  ②灭性:

指因为哀伤过度而毁灭性命。

  《孝经·

丧亲章》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所以哀伤过度而丧命,古人认为是不合圣人之教的。

  译文安丰侯王濬冲在服丧期间,哀毁之情超过一般人。

  中书令裴楷去吊唁后,说道:

如果一次极度的悲哀真能伤害人的身体,那么濬冲一定兔不了会被指责为不要命。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吏①。

  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②。

  注释①令名:

好名声。

  刺史:

晋代全国分若干个州,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刺史。

  ②薨(ō):

古代王侯死叫做薨。

  王浑曾封为贞陵亭侯,所以他的死可以称薨。

  九郡:

据《晋书·

地理志),凉州管辖八个郡,所以有以为这里的九郡应是八郡。

  但是也有说《御览)是引作州郡的,认为九是州的误字。

  我们暂从后者。

  义故:

义从和故吏。

  指自愿受私人招募从军的官佐和旧部下。

  赙(ù

送给别人办丧事的财物。

  译文王戎的父亲王浑,很有名望,官职做到凉州刺史。

  王浑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时的随从和旧部下,怀念他的恩惠,相继凑了几百万钱送给王戎做丧葬费,王戎一概不收。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布赎之①;

既而用为从事中郎②。

  当时以为美事。

  注释①徒:

服劳役的罪犯。

  扶风王骏:

晋宣王司马懿的儿子司马骏,封为扶风王。

  赎:

用财物来抵销罪过,解除刑罚。

  ②从事中郎:

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主管文书、谋划。

  译文刘道真原来是个罚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来替他赎罪;

不久又任用他做从事中郎。

  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称颂的事。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①。

  乐广笑曰:

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②注释①王平子:

王澄,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

  胡毋彦国:

姓胡毋,名辅之,字彦国,曾任湘州刺史。

  任放:

任性放纵,指行为放纵,不拘礼法。

  据刘孝标注所引的王隐《晋书)说,这些人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

  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

  或:

又。

  ②乐广:

字彦辅,历任河南尹、尚书令,名望很高,说话得体,能宽恕人。

礼教。

  参见第则注①。

  译文王平子、胡毋彦国等人都以放荡不羁为旷达,有时还有人赤身露体。

  乐广笑着说:

名教中自有令人快意的境地,为什么偏要这样做呢!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①。

  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②。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③。

  乡人曰:

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④。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⑤。

  注释①郗(ī)公:

郗鉴,以儒雅著名,过江后历任兖州刺史、司空、太尉。

  永嘉丧乱:

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年),正当八王之乱以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至永嘉五年(公元年),在山西称帝的匈奴贵族刘聪(国号汉)将领石勒、刘曜俘杀宰相王衍,攻破洛阳,俘怀帝,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之乱。

  穷:

生活困难。

  馁(ě):

饥饿。

  ②传:

轮流,饴(ì

通饲,给人吃。

  ③外生:

外甥。

  ④过江:

指渡过长江到江南。

  永嘉之乱,中原人士纷纷过江避难,后来镇守建康的琅邪王司马睿即帝位,开始了东晋时代。

  ⑤为剡(à

)县:

指做判县县令。

  判县,古属会稽郡(今浙江嵊县)。

  席苫(ā):

铺草垫子为席,坐、卧在上面。

  古时父母死了,就要在草垫子上枕着土块睡,叫做寝苫枕块。

  灵床:

为死者设置的坐卧用具。

  心丧:

好象哀悼父母一样的做法而没有孝子之服。

  古时父母死,服丧三年;

外亲死,服丧五个月。

  郗鉴是舅父,是外亲,周翼却守孝三年,所以称心丧。

  译文郗鉴在永嘉丧乱时期,住在家乡,生活很困难,经常挨饿。

  乡里因为他德高望重,便大家轮流供他饭吃。

  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