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4478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招教特钢常考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9.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0.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1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12.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课程改革 

C.方法改革 

D.途径改革

13.经验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 

A.以知识为核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以教师为中心 

D.以主动学习为核心

14.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15.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16.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0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17.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18.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19.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20.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小学阶段以( 

)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高中以( 

)为主。

A.综合课程、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综合课程、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4.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 

A.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综合学科为主 

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

2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6.新课程要求在学生发展目标方面应包括( 

)三个维度。

A.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B.知道、了解、理解

C.了解、识记、理解 

 

D.了解、识记、理解、运用

27.( 

)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 

B.课程标准 

C.教学计划 

D.教科书

28.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29.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30.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 

B.设计者 

C.社会、认识和儿童D.政治、经济和文化

31.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2.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评价方法是(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外部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33.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34.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景 

C.控制评价过程 

D.利用评价结果

35.评价从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式评价和总结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36.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A.目标评价模式 

B.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发展性评价模式

37.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课程管理是( 

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38.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 

A.道德行为标准 

B.德育内容 

C.思想教育 

D.德育目标

3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40.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接受模式

4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42.“臧息相辅”即主张(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43.( 

)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A.教师 

B.学生 

C.校长 

D.社区人员

44.( 

)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

A.大众化 

B.普及化 

C.个性化 

D.基础化

45.校本研究的主体是( 

A.学校 

C.教师 

D.家长

46.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是指( 

)的活动。

A.了解信息技术过程 

B.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

C.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 

D.多媒体教学 

47.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处于( 

)地位。

A.主导 

B.辅助 

C.次要 

D.中心 

48.( 

)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核心概念。

A.竞争 

B.合作 

C.互助 

D.激励

49.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控制 

C.课堂管理 

D.课堂气氛

50.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A.加涅 

B.罗森塔尔 

C.戴尔 

D.波斯纳

51.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52.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能力表现有思想、感情和行动三种方式,因而提出三种陶冶的方法,即( 

A.智育、德育、体育 

B.德育、群育、体育

C.智育、群育、技育 

D.智育、德育、技育

53.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54.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理念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的是( 

A.教学理论 

B.教学模式 

C.教学策略 

D.教学方法

55.中小学教育的基本途径(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其他

56.新课程改革的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正式颁布的时间( 

A.2001 

B.1999 

C.2002 

D.2006

57.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5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6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61.(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62.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63.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新理念是( 

A.发展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64.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65.采取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66.课外、校外教育的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67.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取( 

A.认定制 

B.国定制 

C.审定制 

D.选定制

68.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69.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加强德育 

B.发展智力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健康第一

7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反映出师生关系应具备的特点是( 

A.尊师爱生 

B.教学相长 

C.民主平等 

D.密切融洽

7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教育方针 

B.教学原则 

D.学科课程标准

72.西方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学方法改革 

B.教学策略改革 

C.教学理论改革 

D.课程改革

73.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应该结成( 

A.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和谐关系

74.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 

B.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 

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75.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76.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理念( 

A.素质教育理念 

B.创新教育理念 

C.生活教育理念 

D.终身教育理念

77.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 

A.学课本位论 

B.学生本位论 

C.教师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78.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 

A.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材的传授 

D.搞活课程

79.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 

A.教学内容分析 

B.教材对象分析 

C.教学目标制定 

D.教学身份选择

8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 

A.观察 

B.制作 

C.考试 

D.表演

二、多项选择题

课程的类型分为( 

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E.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潜在的课程主要是指(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与非制度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新课程体系涵盖了( 

A.幼儿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通高中教育 

D.大学教育 

E.终身教育

新课程教材的特点有( 

A.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B.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C.新教材体现学习的身心特点 

D.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E.新教材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德育从内容上看包括( 

)几方面。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世界观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E.道德品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E.素质教育是学历教育

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的、自愿参加的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D.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

E.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10.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竞赛活动 

C.游戏活动 

D.小组活动

E.个人活动

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A.社区服务 

B.社会实践 

C.劳动技术教育 

D.德育

E.信息技术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