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4018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

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

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

睡觉晓:

天亮)

第二行:

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

听到啼:

鸟叫)

第三、四行:

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

《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

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三、朗读背诵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学生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习旧字。

浇民耳帝

(2)请学生说出新字。

晓眠闻啼

(3)指导重点字。

晓:

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四、指导练说。

1、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3、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五、作业

1、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2、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5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蚕姑娘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课时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课件、生字卡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用处?

揭题:

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

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

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

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

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

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学挂图、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

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 

的蚕姑娘”来说一说,或“蚕姑娘是 

 

”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

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

(四次)。

[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

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

[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

(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生字卡片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 

新--() 

嫩--()

瘦--() 

黑--() 

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

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

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

“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

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

“天窗”在哪儿?

2、看图:

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

(产卵)告诉学生:

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

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

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3月亮湾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学时间:

三课时

1、初步理解课文,感知整体画面,知道这是一幅农村风景画。

2、学会书写生字“湾”。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

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

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

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

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

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

载zai;

翘舌音:

朝zhao、绕rao;

后鼻音:

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月亮湾是什么?

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

(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

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

(1)师述:

“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插图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自然段。

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

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

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

(用曲线表示)

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

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

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

指导朗读第一句。

(映示句子)“月牙”重读。

领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

“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

“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

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

“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

(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

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

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

”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

问:

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

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

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

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

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

边看动画(7)

(4)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8)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

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

重读“绿油油”一词。

(4)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

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

(相机板书“村后”。

)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

(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

(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

你想说些什么?

(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

1、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

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2、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巩固本课的生字,通过捏橡皮泥,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黑板、生字卡片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口头)出示填空题,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粉红)的桃花、(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2、朗读全文后提问:

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

答后板书:

/村前:

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

山坡

二、组游戏活动。

(四人小组,每组一套彩色橡皮泥)

1、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

(1)座座房子(表示村子);

(2)拱形的石桥;

(3)田字形的农田;

(4)三角形的山;

(5)月牙状的小河。

2、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教师行间指导)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

村子的后面是山。

3、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

比较法,口头组词 。

/坡 /缓 /绕

            \波 \暖 \晓

(2)说说汉字笔顺(书空)。

“栽”

(3)找出上下结构的字:

岸(山字头)

3、指导写字。

(1)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

(2)“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第一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

(3)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3.月 亮 湾←―――――︱

美丽↙村前:

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热爱

↖村后:

山坡        

    ↗

4快乐的节日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在祖国的关怀和培育下生活幸福美好,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报效祖。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3、进行革命理想教育,结合课文第三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1、训练学生朗读诗歌,要读出语气。

2、要让学生知道理想的实现不是等来的,而是要从立志今天起就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否则远大理想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会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挂图、收音机

师写出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中的“节日”指的是什么节?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图。

出示挂图(即课文中的插图。

1、先让学生整体看一看图,用一句话说出图上的意思。

(不要强求学生说得一致。

时间、地点说得不够准确也没关系,要让学生大胆地练说。

2、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细致观图。

(1)图上有谁?

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

(3)图上还有哪些景物?

这几个问题,老师事先可以写在小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仪显示出来。

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结合课题来回答。

可以问学生:

“快乐的节日”指的是谁的节日?

是哪一天?

不光让学生知道是因为过“六·

一”儿童节,所以他们非常高兴,还要引导学生知道:

他们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爱护,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生长,过着美好的生活,所以他们非常快乐。

3、分小组看着图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练习回答问题,老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二、初读课文,创设情境

1、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小声地自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说说诗歌共有几小节。

用1、2、3、4标出序号,标在每小节第一行的前边。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

4、老师范读课文,特别要让学生听清老师读的语气和每小节之间的停顿。

5、老师指导学生读小黑板上的词语(老师要在课前写好):

抚摩、鲜艳、美丽、小溪、流淌、祝贺、充满希望、感谢、培养、幸福、成长、羽毛、丰满、勇敢、飞翔、理想、快乐时光。

学生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全班一起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

6、指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朗读,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通过声音的轻重,声调的高低、停顿时间的长短不同,读出本课的语气。

7、这首诗歌是根据歌词改编的,放这首歌的录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8、学生分小组练习朗读。

9、全班开展比赛,看谁读课文最有感情。

三、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挂图

一、导语。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少年儿童最高兴的日子,是你们的节日。

在我们的国家里,少年儿童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被称作祖国的花朵。

这首歌表现了少年儿童在节日里的愉快的心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

1、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其它同学体会一下少年儿童的心情。

2、边默读课文边找一找哪小节写出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一、二、四小节)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3、分小节学习,体会快乐的心情。

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

画在书上(小鸟、风、花园、草地、红领巾、衣裳)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老师指着板书说:

在小鸟的带领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少年儿童来到了什么地方?

(花园,草地)这里景色非常优美,少年儿童们打扮得什么样?

(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老师板书:

鲜艳、美丽。

让学生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接着问:

少年儿童像什么?

(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齐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

这一小节作者是通过什么写出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创设情境,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默读第二小节,想:

谁向我们唱歌?

谁和我们说话?

(花儿、小溪)老师板书这两个词。

少年儿童在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太高兴了,所以看到花儿在微风中摆动就觉得是在向自己点头祝贺。

看到小溪哗哗地流淌,就觉得是在唱歌,在和自己说话。

齐读最后一小节。

“快乐的时光”指什么?

(六·

一儿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少年儿童尽情地唱啊、跳啊,和老师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这一节更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以上三小节贯穿一条线——快乐。

读课文时一定要表达出这种感情。

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全班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畅谈自己的理想

1、小声读第三小节,看看有几句话?

每句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1.感激之情;

2.报答之情。

)老师板书后问:

为什么要感谢祖国?

(党和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哺育着少年儿童幸福成长,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怎样报答祖国呢?

齐读第二句。

这一句里把少年儿童比作什么?

(小鸟)“羽毛丰满”是什么意思?

(小鸟的羽毛长大,长全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本课的意思是:

学好知识,掌握本领。

)小鸟的成长靠的是妈妈的哺育和自己刻苦地练习飞翔。

少年儿童的成长靠什么?

(靠祖国的培养,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长大才能为祖国服务。

2、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一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

这些本领你现在还没有,应该怎么办呢?

 再请两个同学分别读第三小节,要读出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情。

3、老师小结: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4、齐读全文,要读出感情。

 四、反馈

说说每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①通过对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②通过对花儿和小溪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喜悦心情。

③少年儿童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祖国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