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3944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

《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武大帝吧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Word文档格式.docx

国家将铸钱、盐铁之利实行统一管理,就会平息富

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

齐海鹏

孙文学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116025)

内容提要:

桑弘羊在历史上是一位争议颇大的人物,但他的财政思想及改革措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居功至伟,不容小视。

关于桑弘羊财政经济思想及改革措施的著述并不鲜见,然而,全面论述他的思想的文章却不多。

为了全面掌握桑弘羊的财政思想,本文拟从财政统一思想、国家专营思想、本末并重的思想、富国与富民思想、对外贸易思想、以商治商思想等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

桑弘羊

集中统一

国家专营

本末并重

以商治商

中图分类号:

F81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9544(2011)11-0071-05

〔收稿日期〕2011-09-23

〔作者简介〕齐海鹏,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财政与社会保障;

孙文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思想史及财税理论与政策。

①桓宽:

《盐铁论·

错币第四》。

史海钩沉

71

民追逐暴利的欲望,百姓才能受到约束而归于田亩,安心农业生产。

所以,统一管理则百姓不生二心,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百姓由于对官府的信任也不会怀疑其真伪。

为此,他禁止各郡和民间私铸钱币,朝廷动用10万人采铜,声势颇大。

同时实行由国家统一铸币,发行上林三官钱,即“五铢钱”,统一形状、统一重量。

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铸币权集中于中央,从此控制了全国的金融局面。

而对“越之具区,楚之云梦,宋之巨野,齐之孟诸”的盐铁之利,是“有国之富而霸王之资”。

“人主统而一之则强,不禁则亡。

”国家统一管理,就会使国家富裕强大起来;

不统一管理,就会成为诸侯称霸的资本。

如不加禁止,国家就难免灭亡。

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形成

“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干”,“权移于臣,政坠于家,公室卑而田宗强”,那时,就会“失之于本而末不可救”。

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就是为了防止“奸猾

交通山海之际,恐生大奸。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

配下,桑弘羊才建议并实施了均输、平准政策,并继续推行盐铁专卖制度;

并且将“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又郡国诸仓农

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

”②

从而,使国家财政

实现了集中统一。

当然,这里不仅体现的是国家财政统一的思想,也体现了国家同富商大贾争夺社会财富的思想。

二、国家专营思想

为了将本来属于国家的财富重新夺回到国家手中,汉武帝采纳了包括桑弘羊在内的一些大臣的建议,实施了国家统一发行货币、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方针政策。

事实证明,这一政策对巩固国家政权、对实现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是非常必要的,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这一系列的成功却遭到了当时坚持儒家思想的“贤良文学”们的反对。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士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

这次聚会上,贤良文学们向桑弘羊发难,认为

国家专营有三大罪状,第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第二,专卖是“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的原因。

第三,也是百姓“饥寒生”的罪魁祸首。

为此,他们要求桑弘羊“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

”对于这些指责,桑弘羊逐一进行了驳斥,桑弘羊说: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

”因而,这几项政策都不能废除。

对于贤良文学们所说的“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的说法,桑弘羊驳斥道:

“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

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

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

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

我们知道,西汉武帝之所以实行国家专卖,是在富商巨贾不配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政策;

百姓之所以背本趋末、发生饥饿,正是由于富商巨贾大肆兼并而失去产业的结果,然而贤良文学们却说这是与民争利,是使民背本趋末,是百姓发生饥饿的原因,显然有违事实。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桑弘羊对国家实行专卖政策的辩说,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的,而贤良文学们则是站在富商巨贾的角度看问题,显然有失偏颇。

三、本末并重的思想

中国自孔子以降,未有不重农抑商的,在这个问题上,儒法两家的观点是一致的。

然而,桑弘羊却依据《易经》的思想,提出了本末并重的思想,这在当时的情况下,着实难能可贵。

桑弘羊说: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

易曰:

‘通其变,使民不倦。

’故工不出,则农用乖;

商不出,则宝货绝。

农不出,则谷不殖;

宝货绝,则财用匮。

”这里他指出,自古立国、立家者,都要开启本与末两条渠道,以此做到互通有无,满足上

剌权第九》。

②班固:

《汉书·

百官宫卿表第七上》。

③桓宽:

本议第一》。

72

上下下各个阶层的需求。

如果无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

如果无人从事商业工作,货物流通就会断绝。

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则粮食就会减少,货物流通受到影响,国家财政就会发生危机。

桑弘羊所说这段话是针对贤良文学们对官营盐铁与均输的指责而进行的答辩,文中虽没有涉及私人的工商业,但这句话仍是十分精彩的。

因为在汉朝虽然仍然是以农立国,但工商业对国家和百姓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事业。

然而,贤良文学们却批评说,工与商“非治国之本务也。

”桑弘羊引管子的话进行了反驳,他说:

“管子云:

‘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

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

’陇、蜀之丹漆旄羽,荆、

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

豫之漆丝,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

通,待工而成。

故圣人作为舟楫,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

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

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

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

”意思是说,管子曾经说过国家有良田而百姓却缺少粮食,是因为缺少得力的工具;

有丰富的山海资源而百姓不富裕,是因为工、

商流通不畅,现在全国各地的商品是百姓养老送终所必须的,而这些都需要商人去贸迁,需要工人去制作。

所以,古代的先贤制造舟、船,以通河湖;

驯服牛马驾车,以通达陆地山陵。

其目的就在于深入到远方进行贸迁,方便百姓。

汉武帝设立铁官就是为了保证发展农业所用的工具,而实行均输就是为了充裕百姓的财富。

盐、铁、均输政策都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由此可见这些末业同本农一样都是百姓所不可缺少的,怎么能说这是“非治国之本务”呢!

贤良文学认为,工商末业是诱导百姓追逐利润而导致犯罪根源,也就是贤良文学所说的,“是开利孔为民罪梯也。

”对这种责难,桑弘羊说:

“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

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

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

贱即买,贵则卖。

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

贸利,故曰平准。

平准则民不失职,均输则民齐劳逸。

故平准、

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非开利孔而为民罪梯者也。

桑弘羊认为,他所主张的均输

就是为了解决运输不便、值不抵费的矛盾,以均百姓的劳与逸;

平准则是为了平抑物价,避免商人盘剥百姓而致百姓失业。

由此观之,平准、均输的商业行为只是为了有利于百姓,绝不是诱使百姓追逐利润而导致百姓犯罪的根源。

从桑弘羊的上述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他既不主张放弃农业即本业,也不主张放弃工商业,即末业,而是主张同时并举,而且是并行不悖。

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有实用价值,即使是现在也不乏借鉴意义。

四、富国与富民思想

与本末并重思想相联系的就是富国与富民的途径问题。

如何富国?

如何富民?

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有不同认识,传统的主流思想是重农抑商,但也有主张农商并重的,这一种思想可以说是发端于管仲,而发展于桑弘羊。

桑弘羊实行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措施,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桑弘羊认为:

“贤圣治家非一室,富国非一道。

”即贤达之人,治理国家并使国家富裕不能只靠一种方式。

如果说治理国家只能依靠农业,那么舜就不应该去烧制陶器了,伊尹也不应该去当厨师。

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应该实行与其它国家相反的政策,别的国家实行低价政策,我则实行高价政策;

别的国家鄙视的东西,我则重视它。

以工商业的产品换取他们的农产品,以我之无用(即虚),换我之有用(即实)。

通过盐铁专卖而获得利益和通过均输得到财富,其目的都是为了调控物价,以控制诸侯。

桑弘羊的这些论述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家庭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其富裕的途径肯定不是一种,如果仅靠一种,无论如何也富裕不起来。

接着,桑弘羊说: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者。

故圣人因天时,智者因地财,上士取诸人,中士劳其形。

长沮、桀溺,无百金之积,

①本文所引,凡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桓宽:

73

徒,无猗顿之富,宛、周、齐、鲁,商遍天下。

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富国何必用本

农,足民何必井田也?

”①这里桑弘羊强调,全国各地

富裕的都市,虽然只有街道,没有耕地,但由于商贾云集,因而才涌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类物资。

这就是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生财之道:

圣贤依仗天时取得财富,有智能的人依靠地利取得财富,上等人借助人力取得财富,中等的人就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

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的长沮、桀溺两位隐士,他们逃避社会而靠种田生活,却没有百金的积蓄,跖

虽然平定了云南的各部落,但却没有因

煮盐而致富的猗顿更富有。

宛、周、齐、鲁等地商贾遍天下,这些商贾之所以能积累万金的财富,就是由于他们追逐剩余利润的结果。

由此可见,富国何必要借助农业?

足民也不一定要依靠井田制度。

桑弘羊的话显然有失偏颇,他把人分成若干等级,在今天看来,圣人、智者、上士无疑都是剥削者,中士是自食其力者,那么下士就是被剥削者了。

但是,他关于富国裕民不仅仅依靠农业,工商业也是富国裕民的途径这一思想却不能加以否定。

桑弘羊还说,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这些地方,都是全国最富有的城市,也是最有名的都市,但这些城市并不是借助于农业,而是因为这些城市处于交通要道,四通八达,街市相连。

所以,物资丰富人口繁衍,民居靠近市场的家庭就会富裕。

最后他的结论是富裕在于计算、预测,而不在于亲自参加劳作与否;

获得利润在于居住的地理位置,而不在于是否从事农业生产。

桑弘羊认为大商业城市因其置于交通枢纽之地,所以富裕;

百姓居于市场附近也容易致富,这是有道理的,而且很符合现代经济学原理。

但是,其结论却认为,只要会算计、能预测,只要居住于市场附近就能富裕,而不必参加劳动、不必去种田耕地,这就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并且与管

仲的“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②

“天下之

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③

的思想大

相径庭。

五、对外贸易、充实财政的思想

桑弘羊的对外贸易思想大多取法于管仲,与管仲“外因天下”的思想一脉相承。

桑弘羊说,汝水和汉水所出产的黄金和精细的丝织品都是我国无用之物,以此换取匈奴和西北的少数民族的骡、驴、骆驼、各种良马和各种珍贵的皮毛等我国所需要的宝物。

中国以一端的缦,换匈奴数百斤的货物,从而消耗敌人的财政,充实了我国的财政。

这样,骡、驴、骆驼就可以成群结队地进到边塞之内,各种良马也都变成了我国的牲畜,鼠皮、貂皮、狐貉等各种贵重皮料,彩色的毡子,有花纹的毯子将充满皇宫里的仓库,璧玉、珊瑚、琉璃也都成了我国的宝贵物品。

外部的各种物品源源不断地运进来,而内地的财物不外流。

外族的东西运进来,国家财用就充足,自己的财物不外流,百姓就会家家丰足。

这正是利用他国的资源,充实本国财政的外因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汉朝是十分有价值的。

因为汉朝的经济与今天的经济不同,对外贸易的观点也与今天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今天的对外贸易原则强调的是“互利互惠”,而汉朝时的对外贸易原则强调的是

“以无用换有用”,甚至是为了消耗敌国的国力。

但这一历史经验也是值得注意的。

六、以商治商、解决财政的思想

汉武帝的拓疆扩土,以及国内的土木建设,加之连年水旱灾荒,财政已接近枯竭,但武帝的文治武功还要进行下去,而不能以财力不足而中辍。

当时,汉武帝想起用儒学之人进行理财,以图充实财政,所以,他曾“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然而,这些人却不能帮其增加财富,因而不得不用善于理财的商人为国家理财。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

桑弘羊以计算用

事,侍中。

”④

重用商人虽然出于武帝之命,实则计出

于桑弘羊。

此后,桑弘羊不仅重用商人担任均输官、

力耕第二》。

②《管子·

水地》。

③《管子·

八观》。

④司马迁:

《史记·

平准书第八》。

74

盐铁官、平准官,而且按照商人经商的原则管理均输、

平准和盐铁专卖。

此种办法解决了财政困难,打击了大商人势力,但也存在问题,即因为官吏队伍中商人较多,所以官吏队伍更加杂乱。

七、治理通货膨胀思想

由于多年“外攘夷狄,内兴功业”,致使国库空虚,而这时,因为在盐铁专营之初,没有进行规范管理,以致各官府各自经营,相互竞争,造成物价急剧波动。

为了抑制物价的波动,他在各郡国设置均输官和盐铁官,统一管理均输和盐铁专营。

均输官负责边远的贡品转贩到价高地区出售并将利润像税赋一样上缴中央,从而解决了各地官府自行经营、互相竞争的矛盾。

在京师则设置平准官,由大农垄断天下货物,贵卖贱买,这样商贾无法获得厚利,多赔了本钱。

从而京师的物价不再波动,抑制了通货膨胀。

为了解决京师的粮食问题,避免粮价上涨,他“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

令民能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复终身,不告缗。

他郡各输急处,而诸农各致粟,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

”通过入粟补官的作法增加国家的储备粮食。

在桑弘羊治理通货膨胀思想的指导下,京师的粮食储备大幅度增加,“一岁之中,太仓、

甘泉仓满。

边馀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他这种思想在实践中

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八、屯田思想

桑弘羊重视以商富国裕民,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他特别重视屯田工作。

在汉武帝末年他曾撰写了著名的《轮台屯田议》并上书汉武帝。

在这项建议中他肯切地说,以前,轮台之东有捷枝、

渠犁等国,都是汉朝的版图,地域辽阔,水草丰饶,有可灌溉之田达五千顷以上,天气温和,土地肥沃,可以开沟渠种五谷,庄稼成熟的季节与中原相同。

其周边国家缺少锥刀,并看重黄金和采缯,所以可以用锥刀、黄金、采缯与其交换粮食,以满足守边士卒的需要。

桑弘羊说,我认为派屯田

士卒到轮台以东,设置三名校尉保护屯田卒,并勘察地形开凿沟渠,务必按农时播种五谷,张掖、酒泉守军派骑兵军官往来侦察,统属于校尉,有情况随时由事先设置的驿马,报告校尉。

耕田一年之后,等到粮食有了积蓄,再召募身体健壮、有家室和财产而又有胆量敢到轮台的百姓,到这里进行开发水利,扩大屯田,然后自连城往西修建烽火亭。

这样就可以威镇西域各国,还可以协守乌孙之地。

桑弘羊说,我再派遣征事臣“昌”到边塞各地巡视,严厉要求太守、都尉明了烽火的责任,选择好士兵和马匹,小心谨慎地侦察,积蓄饲草。

而皇帝则要派遣使者通报西域各国,做好安抚工作。

桑弘羊的这一建议包括的内容相当丰富,既有军屯、民屯,即先派士兵屯田,一年以后有了积蓄,再募民到边疆开展民屯的内容;

又有发展农业生产,以充实边疆的内容;

还有加强西部边防,以御边疆的内容。

可见他的轮台屯田思想寓意是十分深刻的,然而没有被汉武帝所采纳。

但,不久昭帝即位,“昭帝乃用桑弘羊前议,以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地

皆相连也。

这说明桑弘羊的屯田思想对后世是有

影响的。

桑弘羊的上述思想与措施,当时就受到以霍光为首的贤良文学们的猛烈攻击,即使是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对桑弘羊的思想与措施也颇有微词;

后世对桑弘羊思想与措施也评价不一,有人称其为聚敛之臣,以兴利为能事。

但他的思想与措施为社会的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桑弘羊理财,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就无法实现,开疆扩土的大业就不能成功。

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值得后世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2〕桓宽.盐铁论.〔3〕班固.汉书·

食货志.

〔4〕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胡寄窗,谈敏.中国财政思想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1989.

【责任编辑连家明】

①司马迁《史记》卷30《平准书》第8。

②班固《汉书》卷96下《西域传》第66下。

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