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3649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

《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专题综合检测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

……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表明日本学习西方的养蚕技术对中国的蚕业形成了冲击,故C项正确。

4.(2017·

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如图所示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解析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

中国关税自主权在鸦片战争后已经丧失,故B项错误;

图示信息反映出,1895~1899年中国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大幅增长,说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家掀起办厂热潮,但近代民族工业只是初步发展并非迅速发展,故C项错误;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5.(2017·

广东揭阳高三期末)1907年初,梁启超发表文章称:

“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

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提出限期3年召开国会的主张。

该材料表明梁启超(  )

A.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B.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

D.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

解析 材料未看出梁启超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故A项错误;

据材料中“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

据材料中“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可以看出他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故C项正确;

梁启超反对清政府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6.(2017·

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器材、半制成品等

直接消费资料

1893

0.6

7.8

13.0

78.6

1903

0.7

14.0

22.3

62.7

1910

1.5

0.1

16.0

17.0

65.4

A.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材料

C.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D.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中,虽然消费资料进口一直占绝大多数,但是生产资料进口所占比重相对增加,说明当时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故D项正确。

7.(2017·

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联考)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

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

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政治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A项错误;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B项错误;

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法制化和民主化发展,故C项正确;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革命反帝的任务,故D项错误。

8.(2017·

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

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

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  )

A.军阀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B.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

C.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

答案 A

解析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在政治军事上是军阀割据混战,社会混乱,政治失序;

文化方面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思潮汹涌澎湃,故A项正确;

这一时期政治黑暗,混乱的局面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

军阀割据混战导致国力衰弱,故C项错误;

民众权利并未扩大,故D项错误。

9.(2017·

河南安阳高三9月调研)新文化思想家们认为,只有人性、思想的解放,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现代化才有希望。

在这一理念下,一切旧的思想、道德、文学、风俗习惯、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都受到了极大批判。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B.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C.冲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意在创造一种崭新的思想文化

解析 新文化运动并未完成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故A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运动,并未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道路,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新文化运动倡导人性、思想的解放等信息可以看出它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

材料中仅仅涉及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并未说明要创立一种崭新的思想文化,故D项错误。

10.(2017·

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这反映出(  )

A.红军取得长征中的战略主动地位

B.红军已找到完全正确的行军路线

C.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受到多数拥护

D.红军长征战略方针出现重大转折

解析 1934年12月红军长征刚刚开始,并未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因此并未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故A项错误;

材料中仅仅说明放弃原有的计划,向川黔边区进军,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行军路线,故B项错误;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红军放弃原来的计划,实现了战略上的重大调整,故D项正确。

11.(2017·

河南百校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位于浙赣铁路上的钱塘江大桥,1935年开始兴建,1937年正式通车。

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一座大型的近代化桥梁。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A.美苏倾力支持中国抗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C.日军集中侵略江浙地区

D.国民党在江西大力“剿共”

解析 1935~1937年,全民族抗战尚未爆发,且此时期美苏并未大力支持中国的抗战,故A项错误;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推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到了顶峰,故B项正确;

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故C项错误;

1934年~1936年红军长征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中心由江西转到了陕北,故D项错误。

12.(2017·

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相继制订和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等法规。

这表明当时(  )

A.国民政府和参议会注重廉洁自律

B.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

C.国民党要借助反腐实行一党专政

D.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注重反腐倡廉

解析 据题干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参议会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惩治贪污,加强政务人员管理的法规,表明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了法治的轨道,故B项正确。

13.(2017·

广东佛山一模)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该调查说明(  )

A.《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解析 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反对民国宪法、反对内战,说明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故D项正确。

14.(2017·

山东临沂高三检测)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  )

A.适应了多极化国际格局

B.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C.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D.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

解析 材料中中国从“一边倒”到向西方开放的转变,表明新中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外交政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务实调整,故B项正确。

15.(2017·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

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

这表明(  )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C.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解析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

1959~1961年由于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使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冬开始,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

“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故C项错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故D项错误。

16.(2017·

江西高三第二次联考)从1973年开始,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说明(  )

A.我国已经开始局部实行开放政策

B.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重视纠左

C.我国坚持继承和发展斯大林模式

D.国家经济政策相对偏向重工业方面

解析 引进国外设备不能代表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故A项错误;

1975年,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故B项错误;

向国外引进设备说明我国并未坚持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文革后期,国家为恢复经济进行政策调整,从重工业的恢复开始,故D项正确。

17.(2017·

四川德阳一模)1979年初,有中央领导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即带有“盲目”调节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

这种看法(  )

A.夸大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B.指出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

C.仍固守着计划经济思维

D.厘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解析 夸大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与材料中“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是次要的”不符,故A项错误;

1984年开始国企改革,与材料中“1979年初”不符,故B项错误;

1992年才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与材料中“1979年初”“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相符,故C项正确;

材料中“1979年初”不可能厘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故D项错误。

18.(2017·

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未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

材料中的描述说明了农村经营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农村经营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中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故C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仅仅掌握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故D项错误。

19.(2017·

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这表明我国(  )

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

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

解析 材料只是列举1982年的法律成果,没有前后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

材料中的这些法律都是我国的基本法律,是其他法规的基础,故B项错误;

材料描述了通过修订宪法与其他重要法律一起,构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内容说明人民的法律意识,故D项错误。

20.(2017·

天津五区县高三期末)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这一理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真正体现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材料中所提及的“国民经济既强调计划经济又强调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5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2017·

湖南株洲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专制”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近代意义的“专制”来自西方。

清末,西方的“专制”“君主”(立宪)“共和”等政体理论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人传入中国。

他们指出,中国之所谓法,乃君主用以束缚臣民的工具,完全没有民主共和之意,虽历史上有明君贤相,成宪家法,也无法改变中国专制制度的总体属性。

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

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

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开明专制论》等

材料二 近代学者钱穆一直批判“中国专制论”之说,他在抗战时期所著的《国史大纲》中指出,中国政制的演进,首先历经秦去“封建而跻统一,后有汉代‘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之政府’,到隋唐,‘士族门第再变为科举竞选’”。

他认为传统政治本就富于理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紧密,与民众也并非如西方社会那般对立,他还强调,士人本来受教于农村,通过“选贤与能”进入政府,代表民意去实现“天下为公,士人主导”的政府也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

——据钱穆《国史大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梁启超、钱穆所持的观点及其依据。

(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钱穆所持观点的主要原因。

(9分)

答案 

(1)观点:

梁启超认为中国专制论。

依据:

法律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先秦分封制崩溃导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

秦汉时期世袭贵族政治衰微,失去了对君权的制约;

民众的自由平等理念薄弱;

历朝君主不断侵蚀相权使专制不断强化。

观点:

钱穆认为中国并非专制论。

战国的秦去除分封而实现国家统一;

两汉的士人组成平民政府逐渐成型;

隋唐科举制度扩大了平民政权的基础;

传统政治的理性使政府与社会关系相对和谐;

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权力。

(2)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面临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梁启超的观点出于清末反封建帝制、追求民主政治的需要(民主革命);

钱穆出于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树立民族精神抗日保国的需要(民族独立)。

22.(2017·

山西名校高三9月联考)(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中期后,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长。

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

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

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

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

据统计,从1912年至1922年,中国发生大小内战达139次,这些战争多与鸦片有关。

罂粟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严重短缺。

吸食之人“鸠形鹤面者比比皆是”,农民种罂粟,如遇“烟苗失败,征税加重,穷无所之,典田鬻子”。

——据齐霁《中国共产党禁烟史》等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是近代较有成效的禁烟运动。

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

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解决生计。

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偷入中国。

——据牛何兰主编《中外禁烟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毒品泛滥的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

(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新政及国民政府时期的禁烟运动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 

(1)原因:

列强凭借特权向中国贩卖鸦片;

社会各阶层对鸦片危害的认识不足;

政府贪利,禁烟不力;

国家内忧外患,政治动荡,政令不统一。

(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

对官员考核奖惩结合;

禁止官员吸烟;

政府与民众上下联动;

将禁烟与解决民生相结合;

利用有利的外部机遇。

(3)评价:

清末新政时期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不可能集中精力禁烟,但是,该时期的禁烟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后来的禁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禁烟政策,看似采用较为创新的经济手段治理毒品,实则加剧了烟毒泛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破坏禁烟,是近代鸦片难以禁绝的重要原因。

23.(2017·

四川遂宁高三零诊)(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北地区与中国发展历程”关键词表

辽阳行省

清朝

旅顺大屠杀

张作霖

九一八事变

七三一部队

伪满洲国

辽沈战役

第一汽车制造厂

大连

从上表中选出2~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2分)

答案 示例1:

主题:

东北地区见证了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关键词:

辽阳行省、清朝。

阐释:

辽阳行省:

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辽阳行省主要管辖东北地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清朝:

清朝由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所建立,东北被称之为龙兴之地,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多民族统一王朝。

总之,东北地区见证了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

示例2:

东北地区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史。

旅顺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七三一部队。

旅顺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于1894年攻陷旅顺,对城内人民进行了屠杀。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地区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局部侵华。

七三一部队:

七三一部队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是日本法西斯在东北发动细菌战,屠杀中国人民的主要罪证之一。

总之,以上三个关键词都见证了日本的侵华逐步深入的历史,也是中国近代的屈辱史。

示例3:

东北地区见证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

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连。

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苏联的帮助下,在长春建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

大连: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984年,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总之,以上关键词见证了新中国由学习苏联到改革开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根据关键词拟定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